第一本自行車設計收藏專書!
BIKE DESIGN ╳ BEST COLLECTIONS
材質╳力學╳美學╳運動╳生活
100 COLLECTIONS ╳ BICYCLE RENAISSANCE
◆第一本自行車設計收藏專書!
◆登山、城市、公路、越野、多功能、折疊、創新概念車,各類車款一次擁有。
◆從世界知名製造商到獨立品牌,從百年經典風格到大膽創新設計全收錄!
◆專訪國際知名設計師,闡述其設計理念,見證其將想像力落實到成品的過程。
◆300餘幅彩色照片,精彩演繹自行車工藝美學。
入列丹麥現代設計博物館館藏的Sögreni Classic單速城市車、登山車界傳奇布里茲親手打造的Cloud 9 Pro、為荷蘭國家代表隊奪得奧運金牌的競速車款、義大利百年廠Umberto Dei手工打造經典鋼管車、BMX始祖設計的Haro 500-2花式越野車、布萊德彼特也納入收藏的Bamboo Bike、專為Mini汽車設計的迷你摺疊車……
全書從設計、科技、運動和生活等面向切入,集結當代自行車的一時之選,給讀者各類自行車種最全觀的綜覽。無論你是BMX越野派、登山車愛好者、競速車的虔誠擁護者、都會通勤或漫遊人士,或單純對自行車不斷精進的機械設計工藝十分著迷的人,這本書絕對都能滿足你!
透過國際知名設計師之眼,你將一窺當代自行車工藝之奧祕,並看到人類移動文化的縮影,從中獲得啟發。
作者簡介:
札希德.薩達爾 Zahid Sardar
長期在《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上發表建築與設計相關文章,也為《Metropolis》、《Architecture》、《Interior Design》和《Surface》雜誌撰文。著有《New Garden Design》(2008)和《San Francisco Modern》(1998)等書,同時是位自行車愛好者,以自己那台Motobecame Mirage 10速自行車跑遍舊金山大小坡道。
譯者簡介:
李淳家
紐約州立大學媒體系所畢業,曾任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與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建國(藝符設計總監)、孫崇實&張博翔(器研所設計師)、馬念先(音樂人)、梁志鴻(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詹偉雄(社會美學觀察家)
兩輪的設計是人類跨越步行的一大步,我們從這本書看到自行車創新設計上的各種可能性,也看到除了移動之外,自行車提供我們休閒娛樂和環保永續的樂活價值。
──李建國(藝符設計總監)
本書介紹各式各樣的自行車,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不懂自行車的人也能很快理解,而拉進這個距離是我非常期盼的。這一百輛自行車中有許多都和台灣有淵源,然而,做了非常多自行車的台灣,騎車的比例卻不高。我愛自行車,也愛騎車,更喜歡在都市騎車。身為工業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想以設計的力量讓更多人樂意騎車,讓自行車成為生活的夥伴。期待不久的將來,台灣能從一個製造自行車的小島成為真正的自行車之島。
──張博翔(都市騎乘者.器研所產品設計師.自行車設計師)
名人推薦:李建國(藝符設計總監)、孫崇實&張博翔(器研所設計師)、馬念先(音樂人)、梁志鴻(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詹偉雄(社會美學觀察家)
兩輪的設計是人類跨越步行的一大步,我們從這本書看到自行車創新設計上的各種可能性,也看到除了移動之外,自行車提供我們休閒娛樂和環保永續的樂活價值。
──李建國(藝符設計總監)
本書介紹各式各樣的自行車,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不懂自行車的人也能很快理解,而拉進這個距離是我非常期盼的。這一百輛自行車中有許多都和台灣有淵源,然而,做了非常多自行車的台灣...
章節試閱
【摘文1】
推薦序 以自行車預約一個美好的未來
到現在我還是能清晰地想起第一次騎腳踏車的感覺。我約五歲時第一次坐上兩輪的腳踏車,一跨上車,拼命踩踏,深怕太慢而摔倒。很神奇的是,腳下的雙輪竟飛快地動了起來。突然間會騎車,對那時的我是個非常大的衝擊。在還不會騎車的時候,我的世界只能跟在爸媽後面小步地走,反正就是一直跟著,不知道會走去哪也無法走太遠;會騎車後,突然間,要去哪裡的自主權到了自己手中,移動的距離與速度也瞬間放大了數倍。因為要騎車,我開始熟悉我家附近的環境,開始到處去探索,去沒去過的地方。漸漸的我對四周環境愈來愈了解,範圍也愈來愈大,整理出許多私人路線與捷徑,和居住的地方開始有了深刻的連結。
過了快三十年,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感覺一直記憶猶新。住過幾個城市,從亞洲、北美到歐洲的都會區,自行車都陪著一同熟悉、深入、了解各個地方。我覺得騎自行車是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騎自行車比走路快、比開車慢。走路速度慢、範圍小,步行不到的地方騎自行車都能輕鬆到達;開車速度快、範圍大,但太快穿越許多路口巷口,看到有趣的地方無法隨時隨地停下來探索一番。而騎自行車就能自由自在地控制速度,看到好玩的地方能隨心所欲停下來看看,四處閒晃。當然趕時間的時候也可以拼命衝,在都市裡騎車很多時候比開車還快還方便,能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
一般大眾對自行車既熟悉又陌生,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以結構來說,自行車真的很單純,比其他交通工具來的簡單許多,但卻有多人覺得自行車很複雜,遂敬而遠之。這本書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自行車,從競賽用到日常生活用都有,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不懂自行車的人也能很快理解,而拉進這個距離是我非常期盼的。
這一百輛自行車中有許多都和台灣有淵源。台灣是全球自行車產業的重鎮,製造了全世界很高比例的高品質自行車,外銷到自行車盛行的地區。然而,做了非常多自行車的台灣,騎車的比例卻不高。尤其在世界其他地方生活過後回到台灣,覺得自行車沒能更融入一般台灣民眾的生活實在可惜。現在台灣都會區開始有了公共自行車,讓許多民眾親身體驗自行車在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取代的,也讓大眾開始想像自行車在都市的可能性。
我愛自行車,也愛騎車,更喜歡在都市騎車。身為工業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想以設計的力量讓更多人樂意騎車,騎著車通勤、買菜、閒晃、吃宵夜……讓自行車成為生活的夥伴。相信許多人也和我一樣,有過第一次騎自行車那份簡單、單純的喜悅及感動,那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取代的。看到現在全球一線城市一個個以自行車為重點重新規畫交通系統,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彷彿能看見,不久的將來,台灣都會區自行車變多、汽機車變少,空氣變好,城市變乾淨,從一個製造自行車的小島成為真正的自行車之島。
張博翔(都市騎乘者.器研所產品設計師.自行車設計師)
【摘文2】
前言 安全自行車
近日,我和友人租了堅固耐用的紅色Batavus公共自行車,從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一路往北,騎過偏僻的堤防、中世紀街道與祕密花園。這樣的鄉間冒險離熙攘城市竟然不過幾哩的距離,著實令人興奮悸動不已;同時我也體悟到,相較於其他終被淘汰的19世紀發明,為何自行車依然留存至今──它闡明了自由。
從世界知名的製造商到默默耕耘的獨立品牌,本書集結世界各地、引領21世紀自行車文藝復興風潮的一百輛經典自行車。現代自行車讓人傾羨的靈活與多樣性,甚至驅使許多汽車與航太工業設計師,以嶄新的架構精心打造此一傲人的偉大發明。對照近期來看,保時捷、法拉利、BMW、賓士和奧迪早已利用碳纖維、鋁合金、鈦合金、夾板和亞洲人力車專用的竹材等來製造中空單體車架,設計出更輕的空氣動力學自行車。本質上,自行車不過是車架、車輪、車把手、曲柄、腳踏、齒輪、煞車和座墊的組合,如今卻有像內變速花轂、碟煞、LED車燈和太陽能電池等更精良的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1860年代,首次出現一輛融合法式與英式風骨、構造簡單的兩輪新奇發明,稱為Penny-farthing或高輪車(high-wheeler bikes),但造型滑稽且難以駕馭,在世紀末前已幾乎被淘汰。繼之而起、如聖像般存在的安全自行車,幾十年來則以不動如山之姿風行全世界,直至20世紀刮起汽車風潮,特別是在北美。
然而,即使面臨這樣的威脅,身為現代自行車始祖的安全自行車依舊倖存。這都得歸功於安全自行車較小且同樣尺寸的雙輪、便於焊接的鑽石式鋼管車架、讓人可以直立坐姿騎乘的高車把手,和更好的機動性。集中於中央的低重心讓安全自行車擺脫笨重,速度更快,上下車毫不費勁,想停就停。騎著安全自行車遠比走路來得快,也遠比騎馬或開車來得經濟。
循序漸進的改良並沒有改變安全自行車太多,直到1970年代,自行車的外形突然間有了變化,用途不再只是短程通勤或競速比賽。這一切都該感謝加州幾位喜歡自己東敲西打、離經叛道的工匠。
住在東洛杉磯的青少年,嚮往著根本負擔不起的低底盤競速賽車,遂動手改裝自行車,企圖讓自行車就像汽車和摩托車一樣。受到這股新風氣的啟發,美國自行車製造商Schwinn在1963年推出由弗里茲(Al Fritz)設計的Sting-Ray。而後這款車在加州父子檔約翰.衛斯特(John West)和兒子安格斯(Angus)的改造下,搖身一變成為花俏且充滿誇耀精神的「閃靈悍將」(Spawn)。其量身訂製的低底盤設計,影響深遠。自此之後,追隨者前仆後繼。
二十年後,被譽為現代登山自行車之父的布里茲(Joe Breeze),專為顛簸山路手工打造的堅固車架,也於舊金山灣區現身。其後的仿效者則以獨特的鋁合金車架,加強懸吊系統性能和機動性,讓大膽的車手可以表現更困難的攀爬、飛躍和空翻動作。極限運動自行車於焉誕生。
儘管二次世界大戰後,安全自行車在部分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和非洲地區仍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如果沒有北美那群不怕死的年輕人,自行車或許早已被汽車的浪潮淹沒。
登山車雖源於加州,但英國工程師莫爾頓(Alex Moulton)的相關研發可謂其濫觴。1950年代,莫爾頓替「英國汽車公司」(BMC)小型車款「Mini」設計懸吊系統,率先使用了錐形橡膠彈簧和小輪徑的車輪以增進懸吊系統性能。之後他將此創新套用在1962年份小輪徑、易於拆組的Moulton自行車上,使得該車款不但騎乘舒適,迅捷的表現更贏得不少自行車賽事的獎盃。莫爾頓開創性的成果無疑鼓舞了其他英國工程師,像是1979年設計出模組化摺疊車Brompton的李奇(Andrew Ritchie),以及1987年打造可攜式摺疊車STRiDA的桑德斯(Mark Sanders)。無獨有偶,南加州的設計師韓(David Hon),這位前雷射物理學家於1982年創立了達鋐(Dahon),並在亞洲大量生產自己發明的摺疊車。
美國,一個幾乎各城市市中心依舊由手工自行車領軍的國度,面對這股席捲歐洲、日本和亞洲部分國家的自行車風潮(自行車再次成為都市最佳交通工具的代表),已準備好大展身手。在碳排放減量口號和都市壅塞交通狀況的推波助瀾下,愈來愈多人選擇自行車或大眾運輸工具作為通勤選項。人們騎著自行車去辦公室、學校或超市。充斥各處的阿公阿媽級黑色Batavus自行車,被重新改裝成堅固、防盜的豔紅色MacBikes,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外供人租借。城市的街區重新規畫出自行車道,各大都會如巴黎、巴塞隆納、倫敦和蒙特婁更推出成千上萬輛公共自行車,任何人都可租借。追隨這些城市的腳步,紐約市委託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打造四萬輛Alta公共自行車,並聘請景觀設計大師高伊策(Adriaan Geuze)帶領的荷蘭團隊West 8,在紐約加佛納斯島打造一座占地16公頃的公園,能容納三千輛供觀光客自由騎乘的木製自行車。
以電池驅動的輕量型自行車,幫助騎士即使在舊金山的陡坡也可輕鬆向上。設計師充滿信心地重新思索自行車這檔事,甚至為其打造精緻考究的停車格。
借鏡日本和歐洲的實例,1996年在加州長灘開始運作的「自行車站」(Bikestation),是美國第一個以會員制在地鐵站旁提供停車、修車等全方位服務的公司,並迅速擴張至其他城市。建築師貝羅莫(Joseph Bellomo)在加州的帕羅奧多市以壓克力和鋁建造了模組化弧形停車棚,適用於人行道、公車站和火車站周邊。但或許,這股自行車風潮最引人注目、也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華盛頓特區入列歷史建築的聯合車站前,以玻璃帷幕和鋼筋建構而成、可容納一百五十輛自行車的宏偉停車棚。這座由KGP設計團隊打造的停車棚,外形彷彿一座小丘,有著可調節的波紋玻璃百葉,以保持自然通風並控制熱獲得(heat gain)。
對設計師和企圖將自行車普及至一切日常的前自行車大賽冠軍選手來說,沒有什麼想法是荒謬的。紐約的建築事務所Manifesto,就為狹小擁擠的都市如首爾,設計了以摩天輪為概念、垂直貼著大樓牆面的自行車停放系統;荷蘭設計師史路瑟(Merel Sloother)、奧斯雷(Liat Azulay)和德雍(Pieter Frank de Jong),創造了一款隨車輪轉動而播放音樂專輯的自行車;瑞士洛桑工業設計學校ECAL的馬榭(Christophe Machet),設計了一款名為Camioncyclette的自行車:在前後輪上方安置大大的購物籃,再加上腳踏,一輛自行車就成形了;阿根廷的梅地亞(Marcos Madia)所設計的Bikoff,是輛結合硬殼公事包和自行車架的摺疊自行車;英國奧運金牌得主包德曼(Chris Boardman),正努力推廣自己同名品牌的運動型城市自行車;身為唯一一位在此書被提及的三輪車設計師、來自維也納的佛帝夫(Valentin Vodev)解釋道:「我的三輪車表現得就像一般自行車。傳統三輪車如同巴士,總是笨重地在車陣前方領頭,但我的電動三輪車不論轉彎或兜圈,完全和自行車沒兩樣。」
澳洲家具設計師加雷格(Gary Galego)認為,自行車就該像個會移動的家具。無獨有偶,其他自行車設計師也提及騎乘的舒適度,彷彿把自行車當成椅子般講究。毫無意外,有些自行車設計師(包括書中介紹的幾位),本業是家具或產品設計師,如澳州的紐森(Marc Newson)、來自英國、定居香港的楊(Michael Young)、荷蘭的范禾芬(Tjeerd Veenhoven)、英國的勞夫葛羅夫(Ross Lovegrove)和美國的路特(Joey Ruiter)。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專為地勢平坦的丹麥設計了Copenhagen Wheel,以電池啟動的後輪可提高動力,能讓人騎得更遠。在哥本哈根,Biomega的創辦人史基柏司帝(Jens Martin Skibsted)推出色彩繽紛且充滿創意的混種車,同時適合在都市與山間林道騎乘。史基柏司帝也和拉爾森(Lars Larsen)、BIG(Bjarke Ingels Group)組成跨領域設計團隊KiBiSi,並為德國運動品牌Puma打造自行車。
BIG,一家深信解決未來城市問題的最佳計畫必定包含自行車的公司,有時甚至會設計出外形如山一般的建築。BIG在哥本哈根近郊推出的建案Buiding 8,就是個讓自行車騎士可以直接騎到家門口的十層樓複合式住宅。
BIG更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大力推廣此一結合了自行車道的複合式住宅。他們設計的丹麥展覽館基本上是由環繞水池而上的斜坡所組成,水池中央擺放著哥本哈根的正版小美人魚。參觀者可利用一千輛免費租借的自行車,一路騎到展覽館的至高處。
建築師英格斯(Bjarke Ingels)與其他設計師,對現行都市設計典範有所懷疑,未來恐怕會針對安全自行車提出改良。「wyh not ?」正是特立獨行的義大利設計師佩格瑞堤(Dario Pegoretti)拋出的回應。數十年來,他總以非正統、充滿表現主義風格的彩繪自行車架,向傳統自行車架的圖樣提出挑戰。
【摘文2】
Focus
2011 Izalco Chrono 1.0 公路車
7.25-8.16公斤(16-18磅)
$$$$$
Focus-bikes.com
Focus的自行車皆由Derby Cycle Werke在德國生產製造。1992年,越野公路賽冠軍克魯格(Mike Kluge)成立Focus,聘請專家及運動員操刀,專門設計運動與城市型自行車。Focus登山車的優異表現讓克魯格得到與Derby的合作產製機會,並取得德國第一支專業登山自行車隊和UCI ProTour德國車隊Team Milram的贊助資格,且讓Focus自行車得以於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現身。曾騎著Focus拿到德國越野公路賽冠軍的亨茲(Jörg Arenz),現為Focus的品牌經理。
2006年Focus推出的第一款碳纖維車架,促使全世界計時車中最具空氣動力學的Izalco Chrono 1.0誕生。這款車由計時賽好手瓦爾薩(Andreas Walser)設計,搭配頂級廠牌SRAM Red套件,為Focus車手抱回多項國際賽事獎杯。據設計工程師傑科爾(Fabian Jaekel)所言,此款自行車的特長如輕量化且降低風阻的錐形管,現也可見於Focus的平價系列。粉體塗裝、20速的Izalco Chrono,配有錐形頭管、碳纖後叉端、碳纖疊層、增強剛性的一體式強化線材管、3T Aura-Pro碳纖氣動OS車把手、Focus碳纖維計時賽級座桿、Prologo Nago Tri 40座墊和28吋Zipp 808車輪。
【摘文3】
Stevens
Ridge Max
12.7公斤(28磅)
$$$
stevensbikes.de
鮮少有公司能如德國漢堡的Stevens,抱回這麼多座設計獎座和競速冠軍。和專門生產高階部件的批發商如Merlin Titanium、Ritchey、Shimano、Campagnolo一樣,Stevens在1990年代開始打造登山車與旅行車,同時也製作碳纖維的競速或登山車架。漢堡與加拿大的派出所看上Stevens自行車優良的懸吊系統,採用其作為巡邏車;專業車手如卡佩斯(Andreas Kappes)和亨利克斯(Sascha Henrix)則騎著Stevens贏得勝利。
奪得越野賽世界冠軍的成就,為Stevens車手艾伯特(Niels Albert)、懷斯班(Philipp Walsleben)和庫費納戈(Hanka Kupfernagel)贏得國際喝采,也為這品牌增添神祕色彩。近期Stevens不只以Ventoux碳纖維公路車車架抱回IF Eurobike設計大獎,Vuelta輕量合金車架也大獲好評,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舒適且輕盈的7005TB黑色電鍍鋁合金登山車車架Ridge Max Enduro,擁有160mm彈簧行程,讓車身重量與一般全功能登山車無異的Enduro,卻能提供長途旅行一定的舒適性。這款車配備可調降的Fox Talas RLC前叉、Syntace X12貫穿軸心、柱式安裝碟煞座,是理想的爬坡車款。其他特色還包括Fox Float RP23氣壓式後避震器、Shimano Deore XT FC-M770-10曲柄齒盤組、QR-20輪組和Schwalbe Nobby Nic Evo輪胎、Oxygen Scorpo-Ridge合金車把手、Oxygen Spark座墊、Scorpo-Ridge天平式座桿和Formula The One碟煞組等。
【摘文4】
捷安特
CitySpeed
15.87公斤(35磅)
$$
michael-young.com; giant-bicycles.com
台灣超大型自行車企業捷安特,為消費大眾帶來一輛輛外型樸實卻設計精良的自行車。CitySpeed絕對是部值得細細審視的自行車;此款由英國工業設計師麥可.楊為捷安特設計的8段變速時髦城市車,在2008年不費吹灰之力便摘下了Eurobike金獎。
楊與其設計團隊利用液壓成型的ALUXX鋁合金,製造出時髦卻典雅的鑽石式車架,並進行細部改良,像是LED車頭燈、電池、固定在鋁合金登山車式平把上的多功能碼錶(時鐘與計時功能)、可安裝在座墊下的電池式後車燈或可自選的後置物架。為了讓長時間踩踏也不顯吃力,楊將防滑腳踏的角度稍稍向外調整;這輛粉體塗裝的自行車(目前只有白色和幾種部件選擇)看起來動感十足。楊選擇使用先進的複合材料製作合金前叉立管。最新款的CitySpeed(與此處展示的獲獎車不同)搭配捷安特Sport Road座墊、Shimano Alfine 8段變速花轂、捷安特Root液壓碟煞、FSA 306 44T曲柄、捷安特CR70 DW鋁合金車輪和不鏽鋼輻條及Kenda Kwick Roller輪胎。
【摘文5】
Umberto Dei
Giubileo
14.96公斤(33磅)
$$
umbertoDei.it; mydutchbike.com
成立於1896年的義大利自行車商Umberto Dei,歷史悠久,多款自行車依然維持著1930年代的經典設計。Umberto Dei融入精巧藝術品味的復古自行車雖以手工製造,其機械工藝的精密卻絕對讓人大吃一驚。受到經典款Imperiale和Regale Lusso的啟發,Regale Aurea擁有銅焊鋼車架、後置物架,搭配前煞轉換器的老式Chiavelli桿驅動輪圈煞車、鍍鉻鋼栓曲柄、鋁合金車輪、鋼鏈蓋、護裙網(淑女版才有)、Dei皮座墊、工具袋、搭配手工縫製握把套的鉻鉬鋼車把手、磨電車燈、叮噹車鈴、安置在車架上的輪鎖。車頭燈位置較低,適合安裝前置物籃,另外此款定速車也可搭配Sturmey-Archer 3段變速後花轂來做改裝。
【摘文1】
推薦序 以自行車預約一個美好的未來
到現在我還是能清晰地想起第一次騎腳踏車的感覺。我約五歲時第一次坐上兩輪的腳踏車,一跨上車,拼命踩踏,深怕太慢而摔倒。很神奇的是,腳下的雙輪竟飛快地動了起來。突然間會騎車,對那時的我是個非常大的衝擊。在還不會騎車的時候,我的世界只能跟在爸媽後面小步地走,反正就是一直跟著,不知道會走去哪也無法走太遠;會騎車後,突然間,要去哪裡的自主權到了自己手中,移動的距離與速度也瞬間放大了數倍。因為要騎車,我開始熟悉我家附近的環境,開始到處去探索,去沒去過的地方。漸漸...
目錄
前言 安全自行車 4
網站資訊 222
致謝&圖版出處 224
公路/旅行
2011 Izalco Chrono 1.0 公路車 – Focus 26
4000 Pro SL Ultegra – Kestrel 28
Bike RS – 保時捷 30
CX-1 公路車 – Colnago 32
Diablo Alpine 公路車 – NeilPryde 34
Elite series AiRTT9.8 – Boardman Bikes 36
Hamra 307, 27-VXL – Crescent 38
Kameha SLX – Seven 39
Long Haul Trucker – Surly 40
Oltre Super Record – Bianchi 41
Ordu S105 – Orbea 42
Pioneer Rohloff – Van Nicholas 44
S-Works Roubaix SL3 Compact – Specialized 46
Spyker – Koga 47
TeeTee Track 2012 – Koga 48
Track Bike – Vanilla 50
Track Ltd 1.0 – 富士 52
Volt Custom Bike – Stevens 54
XCR Rapha Frame / Cristal Mirror – Cinelli 56
越野/登山
500-2 freestyle bike – Haro 60
All-Mountain 登山車 – 賓士 62
AMS WLS Pro – Cube 64
BA Blue – Slingshot 66
Cloud 9 Pro – Breezer 68
Enduro 登山車 – BMW 70
Froggy 518 登山車 – Lapierre 72
Kamel 231 XXV – Monty Bicycles 74
Mojo HD (Heavy Duty) – Ibis 76
P.2 – Specialized 79
PK Ripper – SE 80
Quadangle Looptail – SE 81
Ridge Max – Stevens 82
S-Works Epic Carbon 29 SRAM – Specialized 84
Zion Rohloff – Van Nicholas 85
城市/多功能
Alta – Frost Produkt 88
Amazon Rohloff – Van Nicholas 89
Arrow Gent’s Bike – Velorbis 90
Big City Cruiser – Joey Ruiter 92
C7 都會車 – Public 94
Churchill Balloon and Victoria Classic – Velorbis 96
CitySpeed – 捷安特 100
Commuter – Elian Cycles 102
Commuter Bike – Vanilla 104
Crunch 1899 7s – Puch 106
Duo City – 奧迪 107
Electric Assist Cargo Bike – Urban Arrow 108
Feather – 富士 112
Giubileo – Umberto Dei 114
Hybrid Pro 10 Urban – Boardman 116
LDN (London) – Biomega 117
Louisiana (Sögreni Classic) – Sögreni 118
Ludwig XI – Schindelhauer Bikes 120
Mendota – Trek 123
Miyata Leontien – Koga 124
Mopion – Puma 125
Neorealista and Moscova – Bella Ciao 126
No. 5 – Vanmoof 128
NYC (New York City) – Biomega 129
Otto – Retrovelo 130
Parcour S – Seven 132
Paula – Retrovelo 133
Pico – Puma 134
Pista Via Condotti – Bianchi 136
Regale Aurea – Umberto Dei 137
Serie Stoccolma – Abici 138
SYD (Sydney) – Biomega 140
Toer Populair T3 – Royal Dutch Gazelle 142
Touring Bike – BMW 144
Vintage Singlespeed/Vintage 321-01 – Kildemoes 146
Yukon Fixed – Van Nicholas 147
折疊/創新
Bamboo – Calfee 150
CarbonWood – Gary Galego 152
Chameleon – Airnimal 154
Copenhagen Wheel – Ducati 156
Crosstown – Montague 158
Disko – Puma 160
折疊車 – Brompton 162
Folding Tandem – Bernds 164
Foldman – BSA 166
GreenWheel G3 – MIT 168
HMK 561 Motorbike – Ralf Kittmann 169
IF (Integrate Folding) Mode – Pacific Cycles 170
IU (Intelligent Urban) 概念車 – Boardman Bikes 172
JANO dual bike – GP Design Partners 174
Leikier – Velorbis 176
Mini 折疊車 – BMW 178
New Series Double Pylon – Moulton 180
Ordinary Carbon Bike – Tjeerd Veenhoven 182
PackBernds – Bernds 184
Pro E-bike – Grace 186
Rio Bamboo Bike – Biomega 188
Sandwich Bike – Bleijh Concept & Design
and Design Amsterdam 189
Shadow E-Bike – Daymak 190
Starke 1 – Silverback Technologies 192
STRiDA 5 – STRiDA 194
ThinBike – TreeHugger 196
Vienna Bike – CycleEco 198
Ville 概念車 – Hyuk-Jae Chang 201
Vitesse D7 – Dahon 202
Carpo White Pedelec – Stevens 203
配件
A Bag 自行車差包 – Brompton 206
Bent Basket 彎木置物架 – Faris Elmasu 206
Bike Porter 置物籃 – Copenhagen Parts 208
Bike Shelf 自行車吊架 – Knife & Saw 208
Birke 網籃 – Basil 209
Brava II 細網置物籃 – Basil 209
置物籃 – Design House Stockholm 211
Cycloc 自行車吊架 – Andrew Lang 211
折疊置物籃 – Brompton 212
折疊箱 – Public 212
車架包 – Retrovelo 213
Hood 自行車吊架 – Quarterre 213
學院風皮革書包 – Velorbis 214
Pipsqueak 車把手袋 – Rickshaw 214
Pop-Up 自行車籃 – MIO 215
座墊包 – Clarijs 215
Select-Double Bag 雙層座墊包 – Basil 216
三角包 – STRiDA 216
雙掛包 – Public 218
木頭置物箱 – Velorbis 218
前言 安全自行車 4
網站資訊 222
致謝&圖版出處 224
公路/旅行
2011 Izalco Chrono 1.0 公路車 – Focus 26
4000 Pro SL Ultegra – Kestrel 28
Bike RS – 保時捷 30
CX-1 公路車 – Colnago 32
Diablo Alpine 公路車 – NeilPryde 34
Elite series AiRTT9.8 – Boardman Bikes 36
Hamra 307, 27-VXL – Crescent 38
Kameha SLX – Seven 39
Long Haul Trucker – Surly 40
Oltre Super Record – Bianchi 41
Ordu S105 – Orbea 42
Pioneer Rohloff – Van Nicholas 44
S-Works Roubaix SL3 Comp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