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十七帖》用筆方圓並用,寓方于圓,藏折于轉,而圓轉處,含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內,外標沖融而內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些可以說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本書主要為朱大有對王羲之《十七帖》的臨書,計二十一則。墨色烏黑有光,結字與原帖神情相肖,用筆的輕、重、緩、急,豐富了線條的節奏和質感,可謂氣象超然。本書旨在用簡單的分類、比較等方法,介紹一些《十七帖》草書的最基本的寫法,使草書能被更多的人辨識和適當的書寫使用,有助於提高當代書寫者的書寫水平。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朱大有,明代書法家,書法功力深厚,尤其擅長草書,得王羲之書法精髓。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朱大有,明代書法家,書法功力深厚,尤其擅長草書,得王羲之書法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