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朱穎人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清香似舊時

內容簡介

董橋、張大春 專序推薦
潘天壽、林風眠等大師言傳身教的當代中國水墨藝術課
九旬畫翁從藝八十年創作與思考:
「所謂清香似舊時,就是日復一日把簡單的事盡力氣去做到好。」

  精裝布紋燙金封面,160磅半透明描圖紙書衣。內頁為90磅進口羋真微塗紙,手感豐富、紙色溫潤尤適用於水墨畫冊。採用全順絲紙、圓背硬殼水膠裝訂,確保平攤展讀自然伏貼。

  朱穎人先生,一位年逾九旬、出生於江蘇常熟的藝術家,自謙「寫意水墨花鳥畫的畫畫人」。他的藝術生涯見證了中國繪畫的深厚傳統與創新發展。朱先生深受吳門畫派與浙派繪畫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學院的長期教學中仍堅持創作不懈,其作品氣韻生動,傳統功力深厚,並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

  《清香似舊時》的出版,源於朱穎人先生與其子朱鍔之間的深入交流。這些對話,原本作為其畫冊《一條線——朱穎人的水墨實踐》的引文,逐漸發展成為一本獨立的著作。

  本書對年輕讀者的啟發尤為顯著。朱穎人先生提倡的「日復一日把簡單的事盡力氣去做到好」的工作哲學,以及他對生活的態度:「在生命路上,人還活著,就沒什麽好著急的。緩慢一點,沒什麽不好的。」這些思想對於過度追求速度與效率的當代年輕人來說,是一劑溫和的良藥。他鼓勵年輕人要有耐心,對生活保持好奇與熱愛,並在創作中尋找自己的聲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穎人


  朱穎人先生出生於一九三○年,一九五二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
  寫意水墨花鳥畫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員。

  代表著作:
  一九九○年《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課徒畫稿筆記》
  二○一九年《道承東南-朱穎人中國畫創作與思考》
  二○二二年《記得先生-中國畫的筆墨傳習》
  二○二四年《清香似舊時》
 

目錄

清香似舊時 董橋
出版緣起   王承惠
解衣般礴-為朱翁穎人作《清香似舊時》書記 張大春
朱穎人先生的《清香似舊時》 汪家明
緣起

壹 常熟虞山腳下
家在大步道巷二十四號
門口的溪水
太師父陳迦庵
啟蒙先生蔡卓群
北門大街的詩詞老師
「道啟東南」石坊
興福禪寺
老石洞
燕谷園

貳 蘇州滄浪亭
滄浪亭和蘇州美專
滄浪園裏
投考去杭州

參 杭州孤山
入學杭州國立藝專
孤山
窗外的松鼠
孤山上的摩崖石刻
西泠印社的印藏
俞樓
放鶴亭
岳廟
林風眠的家
飛來峰
文瀾閣

肆 杭州 南山路
紅門局誠仁里 吳茀之先生
景雲村一號   潘天壽先生
景雲村五號   諸樂三先生
韶華巷五十九號  陸維釗先生
南山路八十號    陸抑非先生
先生們的課徒稿

伍 行腳得體
引子
讀書
題材
筆線
結體
情意
特色

陸 考自己
筆痕
氣氛
筆意
腳踏實地

附錄
如晤 與兒書
如晤 那海

代跋
回信 聽松
 

推薦序

清香似舊時
董橋


  朱穎人先生這本《一條線》(編註:即《清香似舊時》簡體版原書名)裏的那些藤蔓,像是畫法也像書法。不那麼寫實,不完全寫意,看得出是他在心裏沉澱了幾十年沉澱出來的新意。朱先生的筆好,墨好,又在承繼傳統裏展現種種變化。疏淡中見繁密,清逸中見熱烈,奇崛中見平正,寂靜中見響動,筆意深切,畫意深邃,情意深濃。這也許正是別開的生面了。

解衣般礴----為朱翁穎人作《清香似舊時》書記
張大春


  穎人先生年過九十,猶念念於著述。而其所懸心注意,又不同於尋常顯拔清望之士。蓋古今能立傳者,常自務明達,亦隨俗高尚,故於學術、經濟、工商、藝術各領域,皆能會通其功名價值,以彰志業、以揚聲譽、以勵來茲。

  而穎人先生不此圖也。先生自述源起,唯開天闢地一語即足,曰:「我今年九十二周歲,是一個傳承大寫意水墨花鳥畫的畫畫人。」何其壯哉?

  先生於近七十五年前入杭州國立藝專就讀,從吳師茀之、潘師天壽與諸師樂三。半生追隨、一藝服事 ; 原本已非止於尋常因緣。而於此遭際中,更有大傳統之牽繫,斟字酌句、記學錄聞,一以為長者繼志述事,一以為國畫恢閎法要,乃有《課徒畫稿筆記》、《記得先生》圖文書二帙。

  是二書,潭思博取、約文要言,非徒風標繪事,亦且諄諄導化,令學藝後生得以從寬大處追求藝術實踐。而所謂寬大,又不外二端; 以文入畫其一,以人入畫其二。
 
  唯其以文入畫,則畫不虛張廓形、空表膚貌,而兼有蘇東坡所謂「意」。立意在茲,形思靈矣。大寫意之究竟可貴,即在於此。其次,以人入畫,則畫不徒翫習筆法、敷衍丹青,而兼有李龍眠畫呂真人似孔、老之「神」,出神入化,品遂格矣。而大寫意之包舉有容,亦在於此。

  以「寫」字狀圖畫之語彙夥矣。寫生、寫形、寫影、寫照、寫物、寫景、寫狀、寫神……實不煩臚舉。用「寫」字表繪意,達人固有透見,以為繪畫之操習築基於書法,則書為畫本,不言可喻。何則?字之為物,非徒具形、音,復因呈象而得義,故於象之外,不能無故事、不能無寄託、不能無比興。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汪中雨盫夫子,祖籍桐城,逐鄉前輩楊容甫讀書、從楊臯田學詩,亦緣詩法精深整秩,為溥心畬所賞知,而授以書法。傳聞有某後進學者曾面懇雨盫夫子學習書法,夫子云:「汝不作詩,習字何為?」

  旨哉斯言!吾國文藝根柢之論,素有表裏、先後二端。如《論語.八佾》所謂:「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矣。』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巧笑美目為表,脂膚為裏。又,荀悅之《漢紀.卷二三.孝元皇帝紀下》孔子曰:「行有餘力,則可以學文。」簡於始也 ; 「繪事後素」成有終也。故素居先,繪事居後。

  細味先聖之語,似於繪事尤命深意。夫麗澤綺色,發乎煥彩,必有絢素為基質,其猶美目笑顏,浮於波動,亦必有脂膚為底蘊。故知書畫自有本,曰:詩也 ; 而詩文亦復有本,曰:人也。人與詩之不立,書畫將焉附哉?

  昔揚子雲以書為「心畫」,信然。古人論墨蹟,必及人品。即李太白詩述及張長史,則有「心藏風雲、雄俠追隨」之句,發起精神指其髓骨。書畫之至妙者與道契。技焉、藝焉皆次之。李陽冰嘗歎曰:「天之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遂自許聖教先師之倫,其後果爾。千年無人而篆書即止於斯。至若歐陽信本纖濃得中,剛勁不撓,謂之「正人執法,有面折廷諍之風」,寧非字從斯人哉。此宗風之所繫,而萬古不易之理也。

  莊子有故事,謂:「宋元君將作畫圖,眾史(史,畫師也)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不附,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即裸)。君曰:『可以』。是真畫者矣。」何以曰真,一裸而喻。

  裸其形、去服飾、胸儲大化、不為俗累。劉伶之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者是 ; 而王右軍坦腹東床、囓胡餅、神色自若、全不飾容待客者亦是。

  東坡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 ; 至於山、石、竹、木、水波、煙雲,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目見 ; 常理之不恰,雖畫者亦有不知。是之畫史多以曲近其形為能、為工,猶舐筆和墨之徒,津津自喜者也。至於致其意態、性情、神韻者,自可湊泊天機,儃然不趨,而逸乎塵俗之外也。

  明練子寧引莊子之論斲輪曰:「臣不能喻之於臣之子 ; 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何以故?蓋得之心而應之手者,意也。得意洵難,欲效法古人之跡,與夫擺落古人之跡,兩班皆未必可就,即如心與手上不能互之,況形諸於文、發之乎言也哉。

  予讀穎人先生之書,如賞大寫意畫。即王紱所謂;「其精神貫注處,眼光四射,如兔起鶻落,稍縱即逝。後來作者精心臨摹,尚未易究其旨歸。」何耶?夫畫史之為大匠者,豈簪筆供藝、耑技名家者爾。觀先生口述憶舊之文,可知松陵朱象先之語:「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固緣乎是,朱君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其「解衣般礴」之姿,獨立於天壤之間。舉目拊膺、平生澹泊,即令窮山野水,當為林下人巢窟,則蘭亭金谷,恰為世傳之懷抱,大化完足於茲,賦彩用意如此。孰不為之涕下!

朱穎人先生的《清香似舊時》
汪家明


  最近讀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朱穎人先生九十二歲的口述回想錄《清香似舊時》,頗有些吃驚——那樣樸直實誠的本性,那樣知恩圖報的品行,那樣專心筆墨、不摻利益、不計歲月的勞作,那樣具體而微的畫理,那樣不事雕琢卻帶感情的語句,讓我一再想起讀《白石老人自述》時的感受。他和齊白石一樣,都是自小迷戀書畫,從小縣城到大都市,一路得到名家指點(甚至成為入室弟子),歷經時代變遷,得享高壽而仍意圖變法,屬於難得的一生平順而專注的藝術家。

  一生平順而專注的藝術家?也許只是我膚淺的理解。朱穎人從小到老,得到了作為一名寫意花鳥畫家所有的主觀和客觀條件。能得到這樣條件的畫家,以我所知,少之又少。

  他出生在江蘇常熟城裏,「那時的常熟,連接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既在蘇州那樣的時髦城市邊上,便也不是十分地鄉村。大概曾經出過黃公望、吳墨井、王石谷、翁同龢那樣的文人畫家的緣故,是一處有濃厚的讀書和書畫收藏氛圍,熱衷清代四王畫風,老式楷書發達的有趣地」。他的家,大步道巷二十四號「是一個三進的院子,位於當時的小城中心和虞山之間...... 虞山不算太高,那時雨天多,大顆大顆的雨水珠子打著地上隨處的青苔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響,青草散發的清甜氣味裏,青蛙和蛤蟆在跳、蜻蜓和和蝴蝶在飛 ......」如此濃重的文化歷史氛圍,如此生機的成長環境,到耄耋之年回想起來,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思考方式、行為方式,全都深深依存於那些地方。」

  父親經商,雖然不贊同他學畫畫,但鄉風使然,在他十四五歲那年,終於託人介紹,去蘇州拜見花鳥名家陳迦庵。陳迦庵年紀大了,轉而介紹在常熟的學生蔡卓群做他的啟蒙老師。陳和蔡遠承吳門畫派,終其一生都生活在江南園林式環境裏,教畫門徑清晰。朱穎人跟蔡卓群學了兩年,十七歲考入抗戰後剛剛復校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校長是顏文樑,學的是西畫,畫素描石膏像,讀美術史,在圖書館飽覽西方畫冊。兩年後從蘇州美專畢業,他又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科。此時已是一九四九年,中國終止了連年戰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一九五二年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這所西湖邊的學校(即如今的中國美術學院)。

  轉眼間到了一九六〇年,朱穎人已有八年教齡。學校黨委找他談話,說他有學過中國畫的底子,決定選他和另兩位年輕教師跟吳茀之、潘天壽、諸樂三先生學藝,並讓他專門跟吳茀之先生學花鳥畫,目的是為接續中國畫寫意花鳥畫傳統培養人才。這真是天降鴻運,但他為此糾結了幾天——他已三十歲,從十七歲以後一直是學西畫、人物畫,雖然少小喜愛國畫,但終怕筆墨基礎差,而且小時候所學吳門畫派路數與浙派寫意花鳥不同,「拐彎」不易。

  正式拜師是在潘天壽先生家裏。三位老師都六十歲左右,三位學生都三十歲左右。按當時習氣,六十已夠老,三十不算小。新社會不興跪拜,學生鞠躬為禮。三老之長潘天壽(時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說:「你們一要安心學習,二要下苦功夫磨煉。今天的拜師會不是擺擺樣子,只為把中國畫傳承下去。」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讓朱穎人心裏熱呼呼的,記了一輩子。

  吳茀之先生要他先看畫,「首看宋元畫,次看林良、呂紀、白陽、青藤的明代畫,再看南田、八大、李復堂的清朝畫,到看過了吳昌碩,大概就把最基本一根線接起來了。至於怎麼看進去,你要自己先去看,哪裏看不明白,拿問題來問我。」朱穎人的寫意花鳥畫生涯自此開始。可以說他少年即學藝,也可以說他三十開始學藝。即便如此,迄今也已過了一個甲子 —— 六十多年了!

  朱穎人從藝很有悟性。小時候,常熟城西北虞山有一個老石洞,是他的玩耍地之一。洞最深處的頂部,有一個洞眼,只要站在下面,就能看到天空,一下子覺得整個老石洞都被啟動了,那種感覺十分美妙。後來他對在畫面裏留白頗有心得,甚至覺得,那些大小各異的留白才是畫裏的主角 ...... 杭州美專校舍面對西湖,在孤山正南麓,周圍的俞樓、放鶴亭、岳廟、飛來峰、文瀾閣都是他反覆踏訪的地方,他的許多感悟都與這些地方有關。孤山上有些石刻題記,字跡大都已漫漶,點劃模糊,看去很有畫意。由此,他開始理解老輩畫家為何偏好將「方、勁、殘、缺」的金石氣當作意境表達了。站在孤山頂往下看,他感到「西湖優雅而孤獨。風的聲音,脆弱也是力量」 ...... 他理解,唐代以前中國畫強調「寫真」,宋以後才有「寫意」,而寫真、寫意都重一個「寫」字,也就是以書法為基礎書寫。所以他幾乎每天讀字寫字。他琢磨,「字斟句酌」與「咬文嚼字」近義,但「字斟句酌」是對每個字句都仔細推敲,「咬文嚼字」則嫌過分摳字眼,容易走火入魔 ...... 一般人看來,他是有點「癡」吧,日日孜孜矻矻,即便生活中有些不如意也會無感。

  朱穎人特別有心。他隨吳茀之、潘天壽、諸樂三學藝一二十年,記下大量「課徒畫稿筆記」,連一些紙片也保存下來,足有二十八本。幾十年後整理出版,成為得師真傳的寫意花鳥畫最生動的教材,好讀、實用,大受歡迎。書中既講傳統,又重突破,有畫理,也有人品。「老先生們都不贊成用一些『特技』式手段,去代替筆墨技法,認為這樣會失去中國畫最基本的精神。」「吳茀之先生說執筆偏高為好,尤其畫竹蘭時使轉靈活,畫出的筆線富有靈氣。由於執筆高,帶來行筆速度稍快。於是吳茀之先生又提醒行筆不能過快,過於快,則筆毫在紙上滑過,所作筆線必然浮薄」……他貪婪地觀察和記錄著每一位老師的言談舉止,「幾十年後,望著自己衰白鬢毛回想起來,心裏依舊有暖意飄起。吳茀之先生筆墨的靈氣、潘天壽先生筆墨的力氣、諸樂三先生筆墨的拙氣,一身一張面孔,各有各的竅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林風眠住在「曲院風荷」附近,雖仍是杭州師專的老師,但不怎麼講課,只是「拼命自顧自地畫畫」。在一段時間裏,朱穎人和一位同學自願做林先生的助手。林風眠是講中西融合的,但具體怎麼做,他們是看了林先生一張張畫的全過程才豁然開朗。朱穎人學過西畫,更是獲益匪淺。他在回憶錄裏記載:林風眠先生畫畫,畫幅大都是斗方尺寸。他畫得很快,每天能畫很多;在畫上從來只落款不題辭,落款的筆法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和他畫裏的線條特點一樣,鬆快而不過於委婉,爽利而不鋒利。

  作為入室弟子,吳茀之先生對他的教導涉及到各個方面:「畫畫不讀畫史到頭一場空。讀書的要緊,在於重讀。畫畫的要緊,不在畫出意義,而在畫出意境」;「畫,要靜,要空」;「線條『一波三折』是美,若四折就是調龍燈式的了」;「構圖處理,如擇基築室,先要擇其朝向,然後南向留道地,確保陽光;北向置小園植竹以擋寒風,這樣屋前屋後才有舒適感。這個坐落、朝向,即畫中的開合虛實也。開者宜有空曠之感,合者宜有依託之處」......。

  朱穎人對潘天壽先生多用「方筆」很感興趣:「潘先生平時畫畫如老成謀國,先思考再落筆成畫,廢稿比成稿多得多,也很少給人看見。潘先生有幾張背臨沈曾植行書的日課稿, 在沈曾植之外,還糅雜進去明末倪元璐、黃道周書法的斜傾體勢。寫法上雜用楷法、隸法、草法。轉折處筆筆方峻,有些撇劃、捺腳筆劃上隸意很濃。字形也誇張,上下結構的字寫得上大下小,左右結構的字寫得一邊大一邊小,本身瘦小的字形寫得小巧,本身方闊的字形寫得非常大。明顯是在摸索結體寫法。我便是取他的這一點,又見就放在桌邊,費了點力氣總算要了這幾張草稿帶回家研究潘先生是在如何改圓為方」。

  「晚年的諸樂三先生,凡事笑瞇瞇的,一張對世事看開臉,自然而然。常與我們說:『好的線,是寫出來的。』諸先生在石鼓文甲骨文上用功一生,一根從石鼓漢印裏走出來的圓筆中鋒線,早、中、晚年各有拙樸體勢姿態。陸維釗先生曾讚歎:『幾乎看不到諸先生失筆的地方。』」

  ......

  世事變遷之間,三位先生陸續離世—潘天壽一九七一年,吳茀之一九七七年,諸樂三一九八四年。轉眼間朱穎人也到了耄耋之年。他把許多道理都弄透了:

  在寫意水墨花鳥畫史上,從王維、蘇東坡開始,都有極好的學問底子。

  歷朝歷代,書法繪畫的筆墨線條中,最具雄勁氣勢的當屬漢代。

  我看畫等級,首先看重畫裏面顯不顯得出「情意」這兩個字。

  何謂東方情味?只在抒情二字。中國傳統文章的好,在詩,好在詩的抒情傳統裏。中國傳統繪畫的好,也在詩,有詩的抒情傳統融化在畫裏面。

  ......

  可是,年老了可以自託的就是「弄透了」嗎?他曾經默念自己的職責是「筆墨傳承」—— 把老師們傳授給他的寫意花鳥畫傳承下去——這也正是當年學校黨委讓他改投門庭時給他的任務。他不負期望,畫藝深得真傳,幾十年間培養了多名優秀學生,有的已經堪稱大家。可是兒子朱鍔卻有新見識,認為父親應該「自由了」。「畫畫的得失,成天想往好了畫呀往好了畫,可別畫壞呀!結果呢,畫壞了。索性豁出去,畫壞拉倒!結果呢,沒事,倒還畫好了。」兒子的話很中他的意,讓他心動。他記得老師們曾經說過:「畫家的老年時間尤其重要,還能不能繼續有創變,那是真正考驗他所有才能力量的時候。假如在老年還能再提煉到一個創作高峰,會使年輕時畫的東西顯示出更加不尋常。」這話當時是對學生講的,其實何嘗不是三位老師的心聲?

  朱穎人開始想要找回一種生澀執筆的感覺,想要控制用筆的熟練程度,主動放下一些熟練,改而去感覺手和筆之間活生生的互為關係,但他不知道生澀的形狀到底是什麼。他只想要重新找回小時候畫畫時那種控制不住的新鮮感覺,不靠情節內容,只順著人本身的力道,就是回到常熟大步道巷二十四號孩子時代與世界的輕鬆關係裏。

  衰年變法,能成功嗎?需要成功嗎?他常常歎息三位老師都沒有享得他的平順和年壽,他們晚年歷經世變,心身交瘁,鬱鬱而終。然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已登上了各自藝術的山峰。如今,他們的學生,九十二歲的朱穎人仍保有著老一輩文人畫家揮灑古今的風采,秉承著老師們不計成敗、革故鼎新的藝術精神。正可謂:清香似舊時!

作者自序

緣起


  我今年九十二週歲,是一個傳承中國寫意水墨花鳥畫的畫畫人。畫畫的經歷,如果從隨家父去見陳迦庵算起的話是七十九年,如果按考入杭州國立藝專算起的話七十三年,如果從拜師吳茀之先生開始算起的話是六十年,占了我生命裏三分之二還要多些的時間。畫畫對我來說早已經是樁同我生命一道的大事情。我很愛中國傳統文化,如果說我身上還有那麼一點古典審美的話,那主要來自家鄉,還有自己這一路磕磕絆絆走來的經歷。我相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土才有人,根是要長在土裏的。我現在回頭看了來,一個人小時候的生活與後來的成長過程,是一條線的兩端,從始至終是連結在一起而無法切分開來的。

  卻說一個人做學問的過程,當像一棵小苗長成大樹木的過程。樹根究竟長在如何樣的土地裏吸收得到了什麼樣的養分?大樹木的長成過程裏,何處去吹到過什麼樣的風、又何處去曬到過什麼樣的陽光?樹根扎在何處土地裏吸收養分?樹根深扎了,樹幹就長得壯固,而後枝繁葉茂能別開生面如神。樹木身上帶著的年輪本身就是歲月時光的痕跡,一棵樹就是一條軌跡線,這是樹木的厲害本事。

  在第一節到第四節,我試著回想家鄉的土地山水,長成路上的風和陽光,那些隱沒在日常遇見的細微末節東西,平時連自己也容易記不得。然而,一旦頭腦中浮現家鄉的地方、曾經住過的地方、讀書學習過的地方,記憶便從那些關鍵性的地方翻湧起來。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行為辦法,全都深深依存於那些地方。我心裏住著八位老先生,其中一位是啟蒙師,一位是業師。於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沉澱了年份的各個「地方」成了線索,成了我記述的順序,我以為這比年代順序那種編年說事更有趣。

  第五節和第六節,我試著不偏開這條主線索,說說我自己這場生命日課的經驗點滴,想到哪裏就講到哪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當然,也只是說我自己近幾年寫意水墨花鳥畫的思路。字是「千里面目」,好好寫字,算是解剖了昨日混沌後重新自報家門的本分。

  我畫了一輩子畫,一直都在嘗試畫我心裏有的東西,心裏面沒的東西我從來都是畫不出來。我想我不只是回想記憶,也是在尋找與未來人的牽連。

  其實也都只些是閒話罷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332866
  • 規格:精裝 / 300頁 / 13 x 19 x 4.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全五卷)+【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別冊】
作者:程千帆、俞平伯、施蟄存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20-11-04
66折: $ 313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小王子
作者:吳淡如
出版社:聚光文創
出版日期:2019-09-10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無痛退休:戰勝年改、對抗通膨,活到90歲也不怕的實用理財術
作者:廖義榮、高震宇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1
66折: $ 21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晉升高手一定要懂的量價分析
作者:張凱文
出版社:羿勝國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23
66折: $ 16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作者:羅伯.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1-26
$ 31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獻身給魔王伊伏洛基亞吧(05)
作者:梶原伊緒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6
$ 1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奈奈與薰的SM日記(13)
作者:甘詰留太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孔雀王 愛藏版 2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1-13
$ 25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妄想老師(14)
作者:春輝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6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魔法十年屋特別篇3:呼風喚雨的天氣屋
作者:廣嶋玲子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27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