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從受傷再出發
有人說:「運動是一生的朋友,也是一輩子的財富!」運動的好處不勝枚舉:減少肌肉萎縮、減緩骨質疏鬆、增加心肺活量……但是隨之而來,幾乎相伴而生的運動傷害,讓許多人在遺憾中不得不中斷好不容易培養的興趣,更是所有運動選手最怕的噩夢。
我想所有的運動傷害,除了劇烈的意外事件,幾乎都來自於錯誤的使用加上長期積累。在遇見李博士之前,我經歷過所有的治療,每日都痛苦地舉步為艱。
因為熱愛桌球,有將近十年,幾乎每天都至少打兩小時以上的桌球,包括與教練的強度訓練,或到處征戰的比賽。由於缺乏可能運動傷害的意識,又想達成更有力的速度,變造成了膝關節的傷害。但最大的錯誤是,為了矯正膝關節的傷害,竟找錯了執行手術的骨科醫師,以致膕肌被完全切斷。此後由於膝蓋的極不穩定,逐漸導致半月軟骨破損。除了傳統復健、一對一復原治療,也做了很多的關節腔內玻尿酸甚至是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注射皆無法改善。
因為是罕見嚴重病例,台大復健科副教授將我收入教學門診,讓我有幸接受超音波及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在研究生的操作與分析下,我更了解原來膝關節周圍的每一條肌肉、韌帶的附著點,都關係著膝蓋的穩定,某一條肌肉的無力或過度收縮,都會導致另外肌肉產生問題。這對我極度榮寵的門診時光,在他們資料收集完資料後就必須結束了,我必須自己回去繼續他們所教導的訓練課程。
就在我經朋友介紹,來到李博士的工作室,非常訝異地發現他所按壓的位置、方式,居然與台大幫我診斷的一模一樣!經過他的「體感按摩」,從膝蓋延伸擴散出去,皆受到緩解。更重要的是他發現我的膝蓋承受著不正常的扭轉,這是因也是果。於是在接下來每週的治療中,每一次我都是踏著輕快的步伐離開。
這樣的治療延續著,從開始的逐步緩解到完全正常,到現在已經成為一種依賴,全因為自己仍難忘情於運動!三毛的文章曾提到:「運動與不運動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年看,有差異但實質無改變;隔五年看的時候,就是身體和精神狀態上的巨大差別;等到十年之後再看,也許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我非常感謝李博士讓我重拾了運動的人生,現在每場高爾夫球都能舒服地走萬步以上,偶有痠痛不適,或許是揮桿不夠流暢,總能在得到調理放鬆後,修正自己擊球姿勢的錯誤,再度快樂的下場。
李博士將他集大成的手法稱為「體感按摩」,有點直接且謙虛了些。這樣的「體感」,是以明確的解剖結構為基礎,加以科學的理論分析,配合病人的「痠痛體感」,剩下的就是最重要的:操作者的敏銳感覺與精確手法,包含不同方向、深度與力道。這些除了努力經驗外,個人覺得他過人的天分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李博士年輕時曾經是運動員,近年更是許多專業運動員的特約治療師,特別能夠明白平時照護的重要性!許多身體可能不自覺的某種程度的緊繃,在長期反覆性的動作下,必需立即適當的給予緩解,才能避免積累的運動傷害,充分達到肌肉訓練的目的,而完成更進一步的技巧性的演出。
體感按摩其實結合了中西醫的理論與治療,在藥物與侵入性的手術之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治療方式,也是另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
這本書的問世,可謂是非常難得的創舉, 完全打破現有參考書籍的窠臼。李博士多年來涉獵極廣,舉凡中醫、中藥、針灸、太極皆有深厚基礎,又以現代科學精神,深入解剖、生理、藥理與病理的研究,以醫學的角度觀之,印証無誤。不論是理論文字,加上20年多種手法實體經驗的累積實驗,方能成就如此精闢的傳承紀錄。猶為難得的是,中國歷來各家心得手法不立書、不外傳,侑青卻極其仔細完整呈現與大家分享,並囊括所有的肢體關節,這樣的內容厚度,已經完全是經綸濟世的經典!
藉由這本巨作,必能造福更多的人,並藉正確調養保護身體的觀念,帶給大家更健康美好的人生!
台安醫院心肺科主任 何栴芳
前言
身體感覺緊繃與痠痛,可能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例如手舉不起來,也許是因為肩膀緊繃、僵硬,也許是因為舉起來時會感覺到肩膀痠軟無力,也可能因為肩膀同時感覺到緊繃與痠痛所以手舉不起來。緊繃與痠痛的現象可能發生在身體各處,發生在哪裡就會造成哪裡不舒服、活動不流暢,會有「卡卡的、緊緊的、痠痛的、重重的、無力感」各種異樣的感覺。
我在求學的過程熱愛運動,也因此讓身體累積了許多痠痛問題。國中時,右膝因打籃球未做好防護而變成天氣預報機,每當寒流或季節鋒面來襲時,膝蓋部位就會抽搐痠痛。高中時,左胸有心絞痛的問題,發作時彷彿有根針往心臟刺,胸口緊繃無法呼吸,做了許多檢查都找不出原因,只知道不能再做伏地挺身與往左側睡,否則可能會發作。大學時,右膝外側韌帶部位只要跑步超過兩公里就會痛到無法走路,肩膀、腰部變得容易痠痛,頸部更因為練習後空翻時失誤挫傷造成無法向左轉。
為了解決過去累積下來的種種緊繃痠痛問題,在我大學時,每星期大約有二至三天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無論是正規醫療、替代療法、還是各種按摩,只要聽說能解決痠痛我都去嘗試。正規醫療,如中醫的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敷藥,中藥的活血化瘀、行氣溫痺,西醫的物理治療、復健治療,西藥的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消炎藥、抗組織胺、類固醇。替代的療法,如反射區療法、拍打功、撥筋術、整脊、淋巴引流、激痛點療法、肌筋膜釋放。各種按摩,如指壓、瑞典按摩、薰香按摩、泰式按摩。這些技術不能說沒有用處,每次被操作完,緊繃或痠痛都有獲得一些緩解。然而,快則半天、慢則一週,往往不舒服的感覺又會重複發生。我很懷疑自己是不是罹患了不治之症。
最後遇到一位身具家傳絕學的老先生─嚴師傅,他的技術獨一無二,特色是處理過程非常痠痛。記得第一次處理我的痠痛問題時,他敲打我的肩膀、揉捏我的頸部產生強烈的痠痛感,這份痠痛讓我幾次從椅子上跳起來逃開他的手。我接受過各種按摩,沒有令人這麼痠痛的。我也遇過技術不良的醫療使我受傷,但受傷的感覺與被嚴師傅按摩的痠痛感不一樣。我覺得被按摩時強烈的痠痛感不是受傷,所以,我選擇讓嚴師傅繼續完成他的處理流程,雖然這過程需要咬緊牙根忍受痠痛。終於,嚴師傅停下他的手,跟我說問題解決了。我抱持著懷疑的心情離開。雖然在當下的肩頸是輕鬆的,頸部也能正常左右旋轉,但以我過去所接受的醫療經驗,我猜在接下的幾日後,頸部會再次無法向左看。然而,神奇的事發生了。在一週後,我的頸部至今都可以正常向左轉、向右轉。我發現嚴師傅的技術雖然聞所未聞,且處理過程令人非常痠痛,但他確實解決了我多年來頸部無法正常轉動的困擾。
我決定去給嚴師傅處理我身上所有的痠痛問題,並向他學習技術。在我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時,身上種種多年的問題已被他全數解決,我終於重新體驗少年時身體輕鬆少痠痛的記憶。在做博士論文的研究時,我一直在想如何把軟體研究領域的工程方法,應用在人體軟組織的緊繃與痠痛問題上。我想知道為何過去我的種種痠痛問題一直無法治癒,我想知道老先生將我的痠痛問題解決的原理。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我持續鑽研緊繃與痠痛的主題。
從開始向嚴師傅學習至今已二十年。從嚴師傅與其女婿陳師傅的教導出師後,我陸續學習針灸、經絡、穴道、推拿、刮痧、拔罐等東方醫學,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傷害防護、徒手治療、整脊、足部反射區療法等西方醫學與替代療法,以及薰香療法、精油按摩、泰式按摩。最後在工程方法的協助下,我發現有效解決痠痛問題的方法的共通機制,並應用在實際開業服務中,解決個案的各種痠痛問題。我將這二十年來解決痠痛問題的研究成果命名為「體感按摩」。現行的各種療法大多以廣義的解剖學為切入點,如經絡、穴道、反射區、激痛點、肌筋膜經線等,均和我所謂的體感按摩有別。我要強調的是以所操作個案的體感為出發點,再加上按摩師的體感及判斷,透過二者之間不斷地互動,和隨時調整的按摩手法,即可有效地解決痠痛問題。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份介紹體感按摩的原理,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痠與痛的成因,並理解按摩與解決痠痛的機制。第二部分介紹體感按摩的基礎,我們將認識可能發生在個案身上的各種緊繃和痠痛的感覺與軟組織變化,接著學習解除緊繃以消除痠痛的手法原則,最後講解按摩師臨床上須具備的觸覺體感。第三部分介紹體感按摩的應用,詳細說明全身各部位痠痛問題的解決辦法。第四部份介紹體感按摩的延伸應用,運用體感按摩來解決各種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