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百羅漢」這一名詞幾乎家喻戶曉,人們把他們視為吉祥與力量的象徵。許多人驚嘆五百尊者人數之眾,其實,在佛教發展史上,高僧大德何止五百,神話性和傳說性的人物也為數極多。以五百尊者的名號對照大藏經的記載,可以看出,五百羅漢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當中有佛教初創時期釋迦牟尼的弟子,也有其後各時代的高僧、居士、護法王,他們為佛教事業作出過貢獻,被列於五百尊者之內供人瞻仰供奉。
第二類屬於宗教虛構人物。在佛教傳說中,他們生於某劫的某一世界,具有超凡的功德與智慧,是宗教化的偶像,無法斷定歷史上是否曾經確有此人。這一類尊者中,包括羅漢、菩薩、甚至佛。
第三類尊者的名號源於佛學教義。有些佛教教義含義深奧,在佛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佛教諸宗共同尊崇。這些教義可以體現在每一僧人身上,但又不能確定某一僧人就是某一教義的化身,於是把這些教義人格化加以供養,以加深僧俗對佛教的認識。
五百尊者中,確有其人者身居世間,被神化者身居幻境,種種變化,各具特色,加之有人格化的教義作為襯托,更加豐富了五百羅漢的內容。
作者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基本尊重「大藏經」的記載,以使讀者了解佛教的本來面目。從佛教初創到今天,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都有了不可思議的發展。作為宗教,佛教繼續有眾多信徒;作為解釋社會存在和社會發展的理論,已被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予以否定。然而,佛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產物,代表了人類認識世界、肯定自我的一個重要階段。佛學包含的很多思想內容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晶,甚至被現代人也視為普遍的公德,如棄惡從善,為他人或大眾的利益而犧牲自我,適當地節制個人的情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