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探討,儘管可以從多重角度、多元議題切入,然其目的不外乎教育活動之原理原則的探求,以為教育工作者遵循的指南。關於這種原理原則,我們稱為「教育的理則」。
本書內容依據「學習動力的來源」、「學校功能的落實」、「教師專業的培成」與「教育研究的視角」等四個軸線來編排論文的結構與順序。首先,在「學習動力的來源」軸線上,本書分別從快樂學習、良善友誼、心智模式及經驗主動性等角度來分析學習的運作原理;其次,在「學校功能的落實」軸線上,探討了民主制度、社會再製、學校效用、教育政策及知識傳遞等課題,剖析學校的功能如何在教育的內外因素影響下有效運作;再次,在「教師專業的培成」軸線上,針對師培生就業策略和教師分級制等兩方面,析論教師專業發展之道;最後,在「教育研究的視角」軸線上,探討研究立場及性別意識如何左右教育研究的結論。
讀者透過這四個軸線的探索,將能把握教育現象中的學習動力、學校功能、教師專業及教育研究等四種要素之各自內涵,進而發掘其相互間蘊含的關聯性,尋繹教育活動的理則,藉此開展周全有效的教育行動。
作者簡介:
林逢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陳延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林君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張鍠焜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顧曉雲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珍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葉坤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李宜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
林建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陳玉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周淑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
李郁緻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方永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目錄
1 快樂是教育的必要條件嗎?
2 兒童的良善友誼可能嗎?
3 你今天乖嗎?有聽老師的話嗎?談支持教育典範轉移的科技與設計
4 什麼是經驗的主動性?—杜威觀點的闡述
5 民主與教育有何關係?英國二次大戰期間一場教育改革的考察
6 不可取代的學校教育?
7 何必曰利﹖大學靈魂安在﹖—Kerr對大學效用的觀點
8 落地就能生根嗎?臺灣新住民教育政策之哲學省察
9 信念、真信念或確證的真信念是知識嗎?—德行知識論、智德與智育
10 師培學系學生就業力何在?—從「轉型師資培育學系提升學生就業力策略」談起
11臺灣需要教師專業職級制度嗎?
12 位置決定腦袋?談研究者的各種位置
13 History or Herstory?─西方教育史上真的沒有女性教育思想家嗎?
1 快樂是教育的必要條件嗎?
2 兒童的良善友誼可能嗎?
3 你今天乖嗎?有聽老師的話嗎?談支持教育典範轉移的科技與設計
4 什麼是經驗的主動性?—杜威觀點的闡述
5 民主與教育有何關係?英國二次大戰期間一場教育改革的考察
6 不可取代的學校教育?
7 何必曰利﹖大學靈魂安在﹖—Kerr對大學效用的觀點
8 落地就能生根嗎?臺灣新住民教育政策之哲學省察
9 信念、真信念或確證的真信念是知識嗎?—德行知識論、智德與智育
10 師培學系學生就業力何在?—從「轉型師資培育學系提升學生就業力策略」談起
11臺灣需要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