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李振盛-著的圖書 |
$ 1466 ~ 1748 | 紅色新聞兵:一個攝影記者密藏底片中的文化大革命
作者:李振盛-著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21 共 6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文化大革命期間,攝影記者李振盛由於「紅色新聞兵」的身份,得以用相機記錄文革現場的眾多景象。在他記錄的文革百態中,有大量本應銷毀的「為文革抹黑」的照片。他將這近兩萬張「負面」底片藏在家中地板之下,加上細心保存的另外八萬張——共計十萬張底片,為文革保存了珍貴的一手影像資料。
此次中文版的出版,是這本書首次與中文讀者見面。在英文版的基礎上,中文版增補與替換了五十多張照片,其中一部分是從未面世過的。自述部分增加了近兩萬字,展現更豐富的歷史細節。另一方面,中文版力圖做一本給中國人閱讀的影像歷史書,因此在圖片編排與節奏上做了調整,改變了整本書的味道與觀看體驗。
「李振盛的《紅色新聞兵》使我很受感動。我們都在用鏡頭為歷史留下見證,是記錄歷史的同路人。正是紀實攝影讓我們之間結下友誼,我以一名反暴力的無政府主義者名義,向李振盛致以敬意!」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攝影師,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刻有布列松、馬克•呂布(Marc Riboud)、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等等英雄名單的露西獎項,今天添加了李振盛的名字。他所躋身的這群大師行列,是在良知與痛感的永恆關係中,用鏡頭,使人類對自身的行為保持震驚。」
──2013年美國第11屆露西獎 (The Lucie Award)頒獎典禮上華裔藝術家陳丹青的頒獎詞
「族之記憶,國之鏡頭。」
──建川博物館聚落館主、「李振盛攝影博物館」創立人樊建川
「李振盛不朽的作品集是由大批判、處決、群眾的政治狂熱等照片構成的。儘管他無法完全理解當時發生的情況,卻用相機記錄下了一個社會的崩潰、無理性的狂暴、瘋狂的崇拜和人性的淪喪。這些照片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又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振盛是當今中國的英雄。」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李振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新聞攝影家,他所珍藏的這些數以萬計的文革照片十分寶貴。由於這批罕見的照片,李振盛用他的雙手留下了歷史見證。」
──美國《時代週刊》(Time)
「對於那個可能被遺忘的事件,李振盛提供了罕見的強有力的提示和證詞。」
──美國《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
「這批文革史實照片,是讓人看後無不沉思良久的「會說話的歷史」照片,每一張都是一個荒謬時代的血淚故事。用「會說話的照片」來告訴大家當年發生文革的荒謬與殘酷,是沉澱文字所不能傳達的意象。」
──美國《世界週刊》(World Journal)
「李振盛的這些照片令人悲痛,它們成為了獨特視覺檔案的一部分。」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長期以來,李振盛一直完好地保存著他在當時拍攝的數萬張黑白底片。今天,這些底片依然安在,原封未動,絲毫未損,極具歷史意義。」
──法國《新觀察家》雜誌(Le Nouvel Observateur)
「由於格外的耐心,由於本就極易在那場風暴中消失的勇氣,這些記述才得以存在。」
──法國《世界報》(Le Monde)
「李振盛的這些令人無法抗拒的圖片。讓人們瞥見畫面外曾經發生的故事,成為一段空前的歷史的證詞。」
──法國《人道報》(L’ Humanité)
「《紅色新聞兵》強有力地體現了攝影藝術作為時代見證的重要意義。」
──瑞士《每日新聞》(Tages-Anzeiger)
「通過隱藏他的照片,李振盛保存了文化大革命的完整圖像。」
──西班牙《國家報》(EI País)
「李振盛所擁有的大量文革紀實照片,濃縮了那個特殊年代眾多人物的命運。黑白照片的質感,更能反映火紅年代的驚心動魄。一張好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香港《亞洲週刊》
作者簡介:
李振盛,1963年起任《黑龍江日報》攝影記者,1982年任北京國際政治學院(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新聞系新聞攝影教研室主任,1996年應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邀請赴美訪問講學,旅居紐約,任紐約華文月刊《天下華人》雜誌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