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喧囂中
細細品味生活的李文聰
在資訊爆炸,淺盤文化盛行的當下,李老師無疑是值得我尊敬及深交的朋友。不把「真善美」當成文青口中,隨時可以丟棄的華麗詞藻,而是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努力完成生命的每一步。
人生如蜉蝣,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支點,在利人利己的原則下,誠實面對自己,完成自己,是大家都明瞭,卻也是很多人都停留在「說」這個層次的事情。我的朋友——李文聰,身體力行的實踐者,正是一個絕佳的典範!
石懷斌
風雅陶笛
Focalink 禾豐窯
備註:石懷斌先生來自台灣,乃「風雅陶笛」兄弟廠——台灣「Focalink禾豐窯」老闆,跟「風雅陶笛」老闆許榮長先生份屬表兄弟。
推薦序(二)
「陶」上有緣人
也許是我人細鬼大,更應該是歌曲旋律優美歌詞動人,所以小時候第一首懂得唱的合唱歌,就是關正傑、雷安娜的《人在旅途灑淚時》。「明白世途,多麼險阻,令你此時,三心兩意……」少不更事的我,當然不明白甚麼是「世途險阻」,但「三心兩意」,自己總曾體會過。
所以當文聰告訴我, 他的第一本書, 名為《祝君旅陶愉快》,腦子裏第一下浮現的,就是「陶」和「途」。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一代,大學畢業後,就投入傳媒工作,歷廿多個寒暑,每星期最少寫一個故事,每個故事訪問最少四個人,一年有五十二個星期,保守估計,我的被訪者,不會少於四千人。文聰,就是我傳媒途上,相知相遇的四千分之一。
第一次接觸文聰,是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到南丫島搜集資料時。對,如果時間許可,還有「荷包」銀両充足,我都會先造訪一次。我記得,那是一個平日的下午,他的陶笛咖啡店,就在大街旁一個毫不顯眼的位置,沒有搶眼的招牌、沒有節拍強勁的音樂,推開那一道門,只見擺放了各式陶笛,應該是我從未見過的多!耳邊傳來的,是柔和的音樂、淡淡的咖啡香,還有,那個我已忘了是在看書、玩結他,還是練習拉花咖啡的他。
跟一般的被訪者不同,文聰總好像是冷冷的,有一句沒一句,潛台詞好像是:「你懂就懂,你不懂我也沒法,我不會解釋也不會介懷。」我相信,他是將能量保留給他熱愛的東西,如音樂,如妻子,如兒子。我每次見到文聰,還有他那溫柔漂亮的太太、乖巧善良的兒子,我就想,他究竟是甚麼人,會這樣的幸運,過着如斯愜意的生活。
看過他這本書的文章後,我明白了。
當近年常聽到人說:「貧窮限制了想像。」文聰正正用生命說「不」!在第一章中,他說:「夢,是實踐出來的,不是追出來的。」能限制想像、扼殺夢想的,只有你自己,而文聰,就身體力行告訴讀者們,如何由庇護工場導師、樂器老師,到創造自己的天地,一步一步,實踐夢想。所以,我明白為甚麼他的兒子是這樣閑靜好學,成人們在傾談時,他會一個人安靜地在一旁看書,與我兩個小嘴巴由早到晚說和吃個不停的兒子,簡直是兩極。因為他家裡沒有電視,加上他夫妻倆早奉行素食主義,不煙不酒,生活淡泊,熱愛音樂、藝術,有這樣的楷模,當然不會像我這無規無矩的媽媽教出一雙猴子!
在這個紙媒衰落,文字電子化,實體書鮮有人問津的時代,文聰願意在百忙中抽空寫作,留下文字記錄,這誠意、這對創作的熱情,此時此刻,實在是彌足珍貴。
曾經,我們有語言,就有字,有字,就有文章。
今天,我們仍然有語言、有字,但文章,卻已被繽紛的影像逼到邊緣。但正由於影像太過有力,卻沖走了隨文字而來的想像,「夢」,不要說實踐,如何營造「夢」,也成了問號。
謝謝文聰,謝謝你的文字,謝謝你的堅持,希望以後,能在人生的途上,繼續跟你用文字結緣。
加油!
Ada Cheng
(曾任《忽然 1 周》、《TVB 周刊》編輯)
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五日(辛丑年臘月十五)
寫於英國諾定咸
推薦序(三)
李文聰先生,我尊稱他為「文聰老師」或直呼「老師」。
認識老師其實有點迂迴和特別。
約十年前,從網上觀看到一位演奏家用「陶笛」樂器,奏了一曲《天空之城》。一瞬間,樂器奏出的聲音已令我感心動耳。而因為想了解「它」多一點,自己更專誠去了北京學習。
回港後,才留意到網絡平台有一位出色的香港陶笛演奏家李文聰老師,老師餘音裊裊的演奏,其音樂造詣之高,使我對陶笛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之後便成為老師莘莘學子之一。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認識文聰老師越久,越會覺得老師對生活有點態度,絕對有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性格。無論從工作、生活,都會有他自己的觀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藝術家。
老師除了致力春風化雨薰陶新一代,為了推廣陶笛的發展,更用心經營了一間「陶笛咖啡店」,定期開辦一些工作坊和演奏會,孜孜不倦的讓學生對陶笛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當知道文聰老師將會籌備出書,分享他個人經歷和感受,我翹首以待老師怎樣透過「音樂和人生」的互相交流,引領我們一同走進這位土生土長的藝術家的奇妙音樂世界。
陳旭逵(Cantile Chan)
Fitmax 行政總裁、健身室設計師
推薦序(四)
愛生活、愛音樂、愛陶笛。——這是我想送給李文聰先生和各位讀者的三個「愛」。
在北京舉辦的兩次陶笛活動中,因工作關係,認識了李文聰。這三個「愛」,也就是李先生給我的印象。
首先,我認為熱愛生活,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有順心時,也有背運期。但是,無論生活如何虐待我們,我們都應該笑着面對生活。從李文聰的文字間隙裡,我看出了:他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遇到的困難、挫折和迷茫的時候比很多人更多,但他始終熱愛生活,始終充滿信心,於是他可以一次又一次戰勝自己,成為生活的主人。在一個小島上,經營一個充滿音樂的小小陶笛咖啡屋,正如他說的「落花不會停留」,每一天都是幸福自信滿滿,何嘗不是這種體驗?又正如我在網上讀過的一個小段子:某君看到女生精心裝扮、佈置租來的房子時,不禁好奇:「你這是租來的房子,為何花那麼多心思?」小女生回答:「房子雖然是租來的,我的生活可不是租來的呀。」這就是「生活虐我千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的人生態度。
其次,熱愛音樂的人會更熱愛生活。音樂中無盡的可能性,能使人對探索、創造充滿信心,對未來、前途充滿嚮往。我們生活的世界天天都在發生變化,人類也正因為具有不停探索的精神,才成為了地球的主宰者。我們知道,大部分的文化學科,都具有唯一的標準答案。音樂卻不然,作為一門藝術,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浪漫主義音樂最精髓的一句話就是“If I’m not better, at least I’m different.”(如果我沒有更好,至少我是不一樣的)。可見,不苟同、求創新,是音樂給予我們的生活態度。我想,這就是音樂能成為激發科學創造靈感的最佳催化劑的原因。所以,熱愛音樂的人,一定是有理性、有追求、喜歡探索的人。
第三,熱愛陶笛的人,生活一定更精彩。陶笛,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内涵,又融入了西方藝術家們的智慧。近年來,陶笛已經成了風靡世界的小樂器。雖然它沒有鋼琴的音域那麼寛廣,也沒有豎琴的音色那麼華麗,但它卻有非常朴實耐聽的聲音和五彩繽紛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方便攜帶和容易學習的優勢,讓所有年齡層次的學習者都可以隨時隨地玩起音樂來!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陶笛的製造材料,和我們人類的軀體完全相同——都是泥土製造的呀!無論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說,還是東方的女媧造人說,其使用的材料都是泥土,都來自大地!來自大地的聲音,自然容易引起人類的共鳴。那麼,選擇陶笛,不正正選擇了一件可終身相伴、最有共鳴的樂器嗎?
好了,我就寫到這裡啦!祝李文聰先生的陶笛音樂生活有更多的精彩和不同!快拿起陶笛玩去吧!讓我們一起愛生活、愛音樂、愛陶笛!
賴達富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陶笛藝術委員會會長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藝術及體育學院教授
二零二二年二月寫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