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是導致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它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平均發病年齡為20歲左右,一生中重鬱症盛行率約4-10%,持續性憂鬱症約2.5-5%,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2.5倍。憂鬱症的疾病歷程與危險因子皆相當複雜,與個人體質、家庭功能、環境因素、以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有關,早期透過症狀控制及預防策略,有助於疾病復原、防範復發或提升心理抵抗力。本建言書以個案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針對憂鬱症高風險群提出相關策略,集結國內外最新實證基礎與本土專家學者經驗,整合為各章節論述,橫跨憂鬱症個案發現、診斷篩檢、治療指引、及社區持續性照護等主題,並結合本土最新心理衛生政策暨實務發展現況,搭配社會安全網2.0政策,彙整為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建言書。
本書全文內容深入淺出,適合醫療專業人員及社會大眾閱讀,最終策略建言以全面性、選擇性、指標性三層預防策略為導向,提出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的重要做法,另附圖示呈現憂鬱症於社會安全及心理衛生發展網絡下的複雜面與防治方向,值得政府與民間相關單位持續研議與參採。
目錄
2 院長序 司徒惠康
4 總召集人序 吳成文
6 議題召集人序 李明濱
13 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委員名單
21 前言
第一章‧導論(吳佳儀)
25 第一節 精神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29 第二節 憂鬱症概論
40 第三節 憂鬱症高風險群及其需求
第二章‧憂鬱症防治之現況與困境(吳佳儀)
45 第一節 國際憂鬱症防治策略發展歷史
48 第二節 臺灣憂鬱症醫療與個案求助行為
55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憂鬱症防治困境
第三章‧憂鬱症照護及預防策略(吳佳儀)
61 第一節 整體性預防模型概述(丘彥南)
64 第二節 憂鬱症流行病學(陳淑惠、曾嫦嫦)
73 第三節 分群分眾照護及預防策略(陳秀蓉)
第四章‧憂鬱症之診斷與篩檢
119 第一節 憂鬱症之診斷分類、臨床表現與病程變化
(李佳殷、陳正生、葉怡君)
141 第二節 憂鬱症之身心共病議題與重要性(張家銘)
143 第三節 憂鬱症臨床診斷進行程序(夏一新)
151 第四節 憂鬱症之社區篩檢功能與方式
(周煌智、黃偉烈)
第五章‧憂鬱症治療準則
159 第一節 憂鬱症治療準則說明(陳錫中)
166 第二節 憂鬱症藥物治療
(李正達、陳宜明、陳錫中、黃薇嘉)
199 第三節 憂鬱症心理社會治療(李晉邦)
205 第四節 藥物與心理社會之合併治療(王宗揚)
208 第五節 分群分眾之治療原則
(黃薇嘉、詹仁輝、廖士程、蘇泓洸)
230 第六節 跨團隊住院照護(王宗揚)
第六章‧憂鬱症的整合性與持續性社區照護(吳佳儀)
233 第一節 早期憂鬱症個案發現與轉介處遇(呂淑貞)
235 第二節 社區高風險族群照護(丘彥南、呂淑貞)
249 第三節 憂鬱症社區照護之個別與團體治療
254 第四節 精神醫療出院病人的憂鬱情緒與自殺防治(周煌智)
257 第五節 與社安網2.0結合的憂鬱症照護體系(張淑慧)
第七章‧憂鬱症個案的家庭(吳佳儀)
275 第一節 家庭系統與憂鬱症家庭
277 第二節 憂鬱症患者的家庭角色與功能
279 第三節 憂鬱症照顧者暨親友的照護需求
23 第四節 特殊家庭樣貌
第八章‧整合性共同照護模式與政策建言(吳佳儀)
285 第一節 整合性憂鬱症共同照護模式
292 第二節 憂鬱症防治政策建言
308 參考文獻
2 院長序 司徒惠康
4 總召集人序 吳成文
6 議題召集人序 李明濱
13 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委員名單
21 前言
第一章‧導論(吳佳儀)
25 第一節 精神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29 第二節 憂鬱症概論
40 第三節 憂鬱症高風險群及其需求
第二章‧憂鬱症防治之現況與困境(吳佳儀)
45 第一節 國際憂鬱症防治策略發展歷史
48 第二節 臺灣憂鬱症醫療與個案求助行為
55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憂鬱症防治困境
第三章‧憂鬱症照護及預防策略(吳佳儀)
61 第一節 整體性預防模型概述(丘彥南)
64 第二節 憂鬱症流行病學(陳淑惠、曾嫦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