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聯合國發表「聯合國人權教育十年」,敦促各國政府推動人權教育。我國由於被阻於聯合國門外,未能參加十年計畫,但在學術界的努力下,終究還是經由該計畫的啟發,邁開人權教育的腳步;一路走來,至今已逾20個年頭。本書的目的,即在於檢視這20年來人權教育政策的發展與落實,以作為展望下一個20年的基礎。
本書的作者群包括在20多年前即積極推動人權教育的資深學者,以及近年來陸續投入的青壯世代,更邀請非政府組織人士分享其經驗。涉及的主題包括:1. 我國人權教育推動的歷程以及未來展望的分析;2. 國民基本教育中的人權教育規劃與實踐;3. 人權教育的教學方法;4. 兒童權利公約的教育;5. 非政府組織推動的人權教育。
作者簡介:
但昭偉(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李立旻(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活動學系博士)
李仰桓(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沛君(東吳大學人權學程助理教授)
林佳範(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活動學系副教授)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湯梅英(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黃慈忻(華盛頓大學博士生)
黃默(東吳大學文理講座教授)
雷敦龢(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劉麗媛(新北市立三民高中教師)
推薦序
推薦序
很興奮看到由李仰桓博士與黃默教授共同主編的《台灣人權教育二十年》終於出版了。這也正好呼應了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年。當年黃默教授與校內外幾位關心人權的老師,覺得應該在東吳大學成立一個人權研究中心。在當時東吳大學並沒有任何校級研究中心,也沒有任何辦法可遵循,只好摸著石頭過河。正好我擔任政治學系系主任,因此就被推派由我代表提案,先在學術委員會通過,然後在2000年12月的東吳大學第二次校務會議獲得通過,感謝前校長劉源俊的支持。2001年中心正式成立,由黃默教授擔任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第一屆主任。成立人權研究中心之目的即希望在建立台灣第一個專業的人權研究及教學中心,並致力於人權教育的推廣以及與國際對話。
為推動台灣的人權研究與人權教育,人權研究中心定期舉辦各式演講、座談會、國際迷你課程及學術研討會,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2013年第四屆國際人權教育研討會:全球接軌、在地實踐」,有來自38個國家,200多位國外人權學者專家,讓國際知道台灣在人權教育的努力。同時,中心也編輯了《台灣人權字典》、《人權讀本》等。在2011年我擔任主任的期間,黃默教授努力多年的《台灣人權學刊》正式發行。至於《台灣人權教育二十年》也是黃默教授多年的心願,很開心看到他的幾個心願陸續達成。
本書中收錄了黃教授的人權教育的第一個十年與第二個十年,其中不乏推動過程的甘苦。除了黃默教授的四篇文章之外,本書幾位作者都長期對人權中心有相當大支持的學者,包括擔任《台灣人權學刊》主編的但昭偉教授、從事人權教育不遺餘力的湯梅英教授與林佳範教授、多年來不辭辛苦往返輔仁大學與東吳大學,在人權學程教書十多年的雷敦龢神父,還有我們人權學程的專任教師林沛君。
另外,我們收錄一篇新北市立三民高中劉麗媛老師的文章,談她的現場教學,帶領高中生進入某種情境,讓他們的感知被啟動,進而反思與理解與他們很遙遠的轉型正義。還有一篇是目前為華盛頓大學博士生的黃慈忻討論她在NGO工作期間,處理兒少問題時的實際經驗,有助於讀者瞭解社會工作者在實務上面臨的困境,也讓人瞭解這方面人權教育的不足。最後,我們長期的盟友,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述說台權會在過去幾年來在全台各地舉辦人權工作坊,希望將人權意識、國際人權標準、以及人權倡議的相關工具與知識,帶到台灣的各地去,培養在地生根的人權力量。他們的努力令人動容,也希望有更多的資源投入。
羅斯福夫人認為人權必須從自家附近的小地方開始,「這些自家附近的小地方,小得地圖上都找不到。然而他們是每的人的生活世界:他居住的街坊;他就讀的學校;他工作的工廠、農場或辦公室。在那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希望得到正義、平等與尊嚴,不願遭受歧視。除非人權在這些小地方都能受到重視,否則它將淪為空談。」然而我們從但昭偉教授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可以看到對於人權與人權教育,我們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希望台灣人權教育三十年出版時,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台灣的人權教育成長快速、品質大為提升。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黃秀端
2021年1月
於外雙溪
推薦序
很興奮看到由李仰桓博士與黃默教授共同主編的《台灣人權教育二十年》終於出版了。這也正好呼應了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年。當年黃默教授與校內外幾位關心人權的老師,覺得應該在東吳大學成立一個人權研究中心。在當時東吳大學並沒有任何校級研究中心,也沒有任何辦法可遵循,只好摸著石頭過河。正好我擔任政治學系系主任,因此就被推派由我代表提案,先在學術委員會通過,然後在2000年12月的東吳大學第二次校務會議獲得通過,感謝前校長劉源俊的支持。2001年中心正式成立,由黃默教授擔任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第一屆...
作者序
序
雖然台灣政治解嚴迄今已經二十餘年,但是社會對人權的觀念,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所謂的社會不僅包括行政端的政府組織、監督立法的各級議會代表,也包括許多民間團體、各級學校、法院,更包括在你我身邊的家人、鄰居和朋友。長期以來,我關注障礙者權益與政策,經常在政府單位、學術殿堂以及民間組織中與有志之士倡議與推展障礙者權益。不過,常常發現其實最難說服的是自己很常往來的熟人。另外,作為擁有兩個正在義務教育過程中孩子的母親,我也常跟學校老師有許多的溝通機會,深深瞭解如何讓義務教育中的教師瞭解人權的觀點、方法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多數教師面臨不知如何辨識人權議題,導致他們即使使用了傷害學生權益的教育方式也不自知。此外,許多教師也不瞭解「人權教育本身即是人權」(Human rights education isitself a human right),反而經常在提及學生權利之時,就認為這是對教師專業的一種妨礙和限制。另外,許多人認為法律就代表人權,但事實上法律和法院並不直接等於人權,懂法律也不代表懂人權。唯有以人權為基礎的法律,加上有人權意識的法律人,才有可能真正保障人權。
由上可知,在社會最基礎的教育與司法領域的現場,對人權概念的認知不但匱乏且經常有誤。而人權觀念與日常實踐的教育其實是一個專業的領域,需要在國民教育的過程、包括教師講成、法曹養成以及各種職業專業養成過程中被施予。雖然,目前在108新課綱當中已納入人權教育的課程,但是要如何在一向科層且保守的義務教育場域中教育人權,仍待更多教案的設計與提出。此外,評量學生是否瞭解人權,似乎也不該再使用過去那種單選題、容易誘導學生在面對問題僅能有一種解決方式的認知,否則容易落入傳統八股文的無效學習。人權教育除了需要有教材和教案、教育者之外,也需要新的評量方式。而這些人權教育所需的教材、教育者和評量方法的發展與研究,目前在台灣都亟待發展。本書主編黃默教授與國教院李仰桓助理研究員,以及這本書的作者群所撰寫的各章內容,恰恰為台灣所有教育階段、許多重要人權議題的人權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個鑑往知來的參照點。
首先是對於人權教育的定義、為台灣政府的人權教育政策提供一個鉅細靡遺的歷史發展觀點,其次則是從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到大學的人權教育施作轉型教育狀況提供完整的論述,再者有針對兒童人權、轉型正義等重要議題的人權教育研究。如此幾近全方位的人權教育研究專書,在人權教育發展的歷程中仍然還在一個開始的階段,但卻是一個重要且必須的存在。推動人權其實就是一個社會教育的過程,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很榮幸能將此書收為本中心的系列專書之一,非常誠懇地推薦給有致於人權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期待本書能提供大家推動人權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參照資訊。
東吳大學張佛泉研究中心主任
周怡君
2020年11月30日
於士林外雙溪
序
雖然台灣政治解嚴迄今已經二十餘年,但是社會對人權的觀念,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所謂的社會不僅包括行政端的政府組織、監督立法的各級議會代表,也包括許多民間團體、各級學校、法院,更包括在你我身邊的家人、鄰居和朋友。長期以來,我關注障礙者權益與政策,經常在政府單位、學術殿堂以及民間組織中與有志之士倡議與推展障礙者權益。不過,常常發現其實最難說服的是自己很常往來的熟人。另外,作為擁有兩個正在義務教育過程中孩子的母親,我也常跟學校老師有許多的溝通機會,深深瞭解如何讓義務教育中的教師瞭解人權的觀點、...
目錄
第一章 導論:走過台灣人權教育二十年(李仰桓)
人權教育的推動歷程
第二章 台灣人權教育:第一個十年(黃默)
第三章 台灣人權教育:第二個十年(黃默)
第四章 台灣在個人權利保障上的表現及其意義(但昭偉)
第五章 普世價值、東亞崛起與通識教育(黃默)
第六章 推動人權教育的歷程與通識教育的關係(黃默)
人權教育的實踐
第七章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人權教育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之評析—「為何而教」、「教什麼」及「如何教」(湯梅英)
第八章 評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的人權教育(李仰桓)
第九章 台灣的人權教育,有在教人權嗎?—2018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人權教育教學資料分析(林佳範、李立旻)
第十章 如何教授人權?—以台灣的大學教育為例(雷敦龢)
第十一章 轉型正義的教與學(劉麗媛)
第十二章 人權教育與兒童權利—以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為例(林沛君)
非政府組織的人權教育
第十三章 實踐兒童權利公約的路上—社工實務經驗反思與未來展望(黃慈忻)
第十四章 尋找土地生根的力量:台權會人權教育實踐(施逸翔)
第一章 導論:走過台灣人權教育二十年(李仰桓)
人權教育的推動歷程
第二章 台灣人權教育:第一個十年(黃默)
第三章 台灣人權教育:第二個十年(黃默)
第四章 台灣在個人權利保障上的表現及其意義(但昭偉)
第五章 普世價值、東亞崛起與通識教育(黃默)
第六章 推動人權教育的歷程與通識教育的關係(黃默)
人權教育的實踐
第七章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人權教育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之評析—「為何而教」、「教什麼」及「如何教」(湯梅英)
第八章 評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的人權教育(李仰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