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狀況千奇百怪,為人父母者也拚命使出渾身解數,不僅使用口耳相傳的一些「好辦法」,也不斷尋找教養書籍內的解答,但結果都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尖叫的繼續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本書作者艾菲.柯恩說,這是因為為人父母者太專注於孩子的行為本身,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父母的期待,一旦不符,就用處罰來修正他;如果符合,就用獎勵來肯定他,但這都是有條件的愛。對小孩來說,他只知道「不符合父母期望,就會受罰或被罵」,或者努力做些「父母會高興」的事。
柯恩指出,嚴加管控不一定使小孩自律。過度服從父母的人往往成為父母希望他們成為的樣子而失去自我。自律和服從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是小孩了解自己正在做對的事,而後者只是被迫之後的產物。那如果小孩不在我們視線內呢?很多爸媽在無助的情況下,只希望立即馬上「導正」小孩,以為懲罰∕獎賞是最有效率的,但如能好好理解孩子的行為,做一場有效的溝通,讓孩子能自主思考判斷,日後往往能省去更多麻煩!
親子關係從來就不是「你對小孩做了什麼?」而是「小孩從中學到什麼?」有人在成長過程中學到:只要我長大,就可以用拳頭叫別人閉嘴;有人害怕無法得到肯定,始終畏縮,或者成天工於心計,渴望被重視。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年幼時唯一依賴的對象,從這裡孩子學到情感關係的互動,甚至影響到未來與他人的人際關係。
柯恩提出堅定理念的同時,也用親切的語氣,舉出許多日常生活的例子,以他自己為人父母的親身經歷,加上大量的研究與數據,直指現行被普遍應用的教養方法中具有殺傷力的核心,他更提供多樣化並有效的替代方式,使孩子能展現最體貼、能關照他人,以及負責任的自我。
本書特色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評價四顆半星
本書點出了一個重要的教養原則:所謂教養,重點不在於建立規矩、教出乖小孩,而是你想要怎樣的親子關係,這點相當值得現代父母深思。同時,柯恩在書裡引用大量的研究,直指現行被普遍應用的教養方法中具有殺傷力的核心,他更提供多樣化並有效的替代方式,使孩子能展現最體貼、能關照他人,以及負責任的自我。
作者簡介
艾菲.柯恩(Alfie Kohn)
美國教育界著名作家與演講者,出版過11本著作,內容涵蓋人類行為、教育、親子教養。柯恩被《時代雜誌》譽為「全美最勇於直言批判考試制度與僵化教育的教育評論家」。在台灣出版過《家庭作業的迷思》(天下雜誌)。
現與家人居住在美國波士頓,並到處演講。
其豐富的經歷與想法請見作者官網:www.alfiekohn.org
出版價值:
作者提出的Unconditional Parenting教養法(無條件式教養法),深獲教育專家與父母肯定。
譯者簡介
李簾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育有一女。說到教養,譯者也有自己的一套教養哲學。兒女從何而來?從父母的染色體而來。兒女又是如何養成?是父母一言一行點滴積養而成。換言之,孩子即父母的化身。因此教養小孩,最好是反求諸己,了解自己先天上給了他什麼樣的基因,後天上又給了他什麼樣的身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