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別開設專題【建縣三百年】來共襄盛舉彰化大事紀。首篇文章即以雍正元年滿文「彰化建縣」之史料開啟,再承接起清代、日治至近代有關彰化歷史與文學的發展,深刻琢磨彰化古典到近代之美。本刊主要由文學與歷史相互扣合,「以史說詩,借詩談史」的方式來呈現彰化縣史料所敘述之故事。黃富三論「施九緞之亂」,該文細究施九緞之亂的前因後果,係目前研究最完整的文章。趙文華則以彰化悠久的歷史建築「磺溪書院」探討其創建與文教傳承,同時細緻描述草創至興衰的轉折。李維漢以臺灣最早的原生種「五城之茶」來探論漢人與邵族人在清代時的互動與互助關係,對目前臺灣茶的研究有一定之貢獻。鄭碩以日治時期「節孝之辯」為主軸,顯示當時社會對女性開放程度之間的拉扯,對於「女權」的討論有精闢的分析。李根培以大量的遊歷詩作來呈現李增塹生前對臺灣的記憶,從清代傳統到日治文明皆有著墨,無疑是一篇「以詩談史」的浪漫之作。日治縱貫鐵路的開通,係臺灣經濟觀光起飛的重要因素,周志仁以詩作為中心,藉彰化區域鐵道的搭乘來舒展詩人們對乘坐感受、窗外風光、異地踏查等的抒發之作,來構築唯美之彰化交通史。GIS係目前歷史地理學很熱門的研究方法,張勝睿運用此系統復原了日治彰化轄內的各種工商布局,不但整合出店家類別、分布區塊,更利用老照片去對照街景樣貌,係非常精彩的文章。張晉嘉以歷史悠久的彰藝園布袋戲團第四代演師陳韋佑為主軸,介紹一位藝師傳承之辛苦及困境,望古典布袋戲能在教育性與娛樂性中取得平衡。康原是一位深耕彰化地方文學的詩作家,對彰化文學的檢討、展望與「在地化」有很深刻的感受和期待,尤其是母語保留。《新修彰化縣志》可說是建縣三百年最重要的出版品,他不僅是百年後重修的縣志,也將這三百年來做一個總整理,本輯特別收入黃秀政教授總纂對修纂過程中的感想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