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賞析
帶來盼望的微光
宋珮(繪本藝術欣賞推廣工作者)
本書是《愛上月亮的男孩》作家李諾・阿萊默(Rino Alaimo)的新作,描寫期待父親從戰場回來的男孩,誤以為掉到手中的螢火蟲是可以許願的流星,即便是誤會,他仍然得到了好心的螢火蟲幫助,帶爸爸重回家園。故事的主題圍繞著愛與勇氣,和《愛上月亮的男孩》相仿,不過一個是親子之愛,一個是男女之愛,故事的風格也同樣具有童話色彩。
李諾・阿萊默說故事有獨特的語氣,他會用文字渲染出一種氣氛,吸引讀者聽他娓娓道來,此外,他把故事的起承轉合處理得非常清楚,讓年齡小的讀者也能夠掌握。除了父子兩人外,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一隻不會飛的小螢火蟲,她為了達成男孩的願望,歷盡辛苦,直到把迷路的爸爸帶回兒子的懷抱。因此,故事描寫的不只是父子之愛,也是小螢火蟲的成長之路,她不看自己的不足,也不看環境的艱困,可喜的是,等到任務達成後,這隻善良的小螢火蟲也終於飛了起來。
除了文字之外,李諾・阿萊默還善於描繪光影,用圖像傳達氣氛。在《愛上月亮的男孩》裡,他以黑色為底,以溫暖的黃銅色表現月光;這本書裡,他則用藍色的夜空襯托白色的星光,冷冽的白光和大片的藍色傳達出憂傷的基調,除了藍和白以外,只有螢火蟲身上發出微小的淡黃色光,而父子團聚後,窗口也出現了溫暖的燈光。
畫面上的人物、房子,和植物都是用簡化的形狀呈現的,整齊劃一,氣氛因此顯得肅穆安靜。螢火蟲在找尋的旅程中看到的船和飛機都是摺紙,配合朦朧的場景更顯得如夢似幻。到了爸爸回家抱起小男孩的那一頁,我們發現桌子上面放著玩具火車、紙摺的飛機和船,因此不禁猜想男孩是不是做了一場夢,是夢中的螢火蟲,也就是他心裡的盼望,讓爸爸回到了他身邊。
這個文圖交織成的故事讓我不禁想到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的一首詩〈希望長著羽毛〉,詩是這麼寫的:
希望長著羽毛
棲在靈魂裡,
唱著無詞的樂曲,
從來不停息,
風愈大聲愈甜;
尋常的風暴
休想嚇倒這隻
溫暖眾生的小鳥。
我曾聽牠在最寒帶,
最遙遠的海外;
卻從不因為潦倒,
向我乞討絲毫。
(彭鏡禧、夏燕生/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