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天下父母的寫照。父母為照顧子女勞心勞力,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對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的家長而言,負面情緒不但直接影響其判斷力和耐性,更有可能導致家長以負面的態度回應子女的成長需要,破壞親子和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本書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家長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並重點闡釋一套擺脫情緒困擾的認知行為介入療法。
作者透過向參與明愛學前復康服務的照顧者進行連串的輔導服務及實證研究,有系統地從個別家長的現實處境解釋認知行為介入療法主張的理論要點及其所運用的工具,並提供大量圖表和解說,及附以工作紙和反思練習,協助專業人員在生活中運用和掌握當中的帶領技巧,幫助本地家長管理情緒或減輕他們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壓力,達致助人自助目的。
本書適合從事社會服務的專業人員參考閱讀,並配合服務對象的特點,尢其是要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進行適切的認知行為介入;家長亦可透過本書了解情緒困擾與個人思維模式及「思想規條」的關係,期望有助管理個人情緒。
作者簡介:
黃富強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李鳳葵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香港大學社會科學(主修行為健康)。
鄭燕萍
香港中文大學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章節試閱
本書得以出版緣於一間機構與一間學院的合作。
四年前,明愛邀請香港城市大學協助訓練學前康復服務部前線員工,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BT),以幫助育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我們設計的課程為前線人員提供連串訓練,及持續進行督導,助他們推行個案、小組及工作坊。
事實上,家長並非沒有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技巧,只是在負面的情緒影響之下,無法有效地運用出來。此外,養育有特殊需要的子女的家長,在生活上所面對的種種壓力,比一般家長要多。在這個情況下,他們的精神常處於較差的狀況。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今次的合作,將CBT的手法教予前線社工,好讓日後有更多專業人士可從而學會CBT的治療技巧。
本書第一章為讀者講解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所面對的問題及淺述CBT如何能幫助他們。第二章則關於CBT的理論架構,本書作者會借助案例講解有關的理論架構,以及如何減低家長的情緒壓力。第三至第七章,作者會以實際案例,詳細說明輔導員怎樣利用CBT去幫助家長,例如認識「思想陷阱」,從而明白自己的規條和核心信念,並運用「五常法」等方法,使家長以新方法和思維面對問題,達致用較平衡的角度看待自己。第八章分享進行督導和訓練時的過程和所遇到的困難。附錄則是「認知治療家長介入計劃」研究報告。結果顯示CBT有助家長減低精神壓力,提升精神健康,並在思維上有正面改變。我們在此感謝書中所引個案的家長的支持、信任和分享,使這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而本書為了保障家長的個人私隱,案例中的家長姓名均為化名。
本書適合各類專業人士,如社工、醫護界、輔導員等,以助他們有系統地認識如何運用CBT在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身上。本書的對象亦包括家長,我們希望書中案例能與他們產生共鳴,藉此鼓勵他們閱後主動向相關專業人士求助,學習掌握CBT。
另外,要多謝參與撰寫本書不同部分的明愛學前康復服務的中心主任和社工:譚珮宜、林慧梅、孫嘉琪,以及明愛康復服務部各位參與這計劃的社工專業同事。感謝他們的熱誠和分享,才令本書得以出版。最後,要多謝香港城市大學的同事,他們參與的督導工作令明愛的同事得以受惠;還有研究團隊,他們的研究使本書能貫徹「實證為本實務」(evidence-based practice)的目的而出版。
黃富強、李鳳葵、鄭燕萍
2013年7月2日
本書得以出版緣於一間機構與一間學院的合作。
四年前,明愛邀請香港城市大學協助訓練學前康復服務部前線員工,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BT),以幫助育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我們設計的課程為前線人員提供連串訓練,及持續進行督導,助他們推行個案、小組及工作坊。
事實上,家長並非沒有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技巧,只是在負面的情緒影響之下,無法有效地運用出來。此外,養育有特殊需要的子女的家長,在生活上所面對的種種壓力,比一般家長要多。在這個情況下,他們的精神常處於較差的狀況。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今次的合作,將CBT的手法教予...
目錄
1. 照顧特殊子女的壓力與 家長情緒管理
2. 認知行為介入法的理論
3. 家長們的故事
4. 輔導員如何關顧案主的情緒需要
5. 認識及走出「思想陷阱」
6. 尋找及放寬規條
7. 尋找及重塑核心信念
8. 認知行為介入法督導反思
1. 照顧特殊子女的壓力與 家長情緒管理
2. 認知行為介入法的理論
3. 家長們的故事
4. 輔導員如何關顧案主的情緒需要
5. 認識及走出「思想陷阱」
6. 尋找及放寬規條
7. 尋找及重塑核心信念
8. 認知行為介入法督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