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一顆初生的地球。被無數損石撞擊、火山頻頻噴發、閃電暴雨不斷,尚未形成任何生命的地球。極度不穩定、隨時都在變動,彷彿很混亂,但同時也充滿能量、創造力與無限可能性。
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是那些溫柔、沈穩、愛唱歌的毛茸茸犀牛。我想努力讓那些瀕臨絕種的生命,安然在地球上活很久很久。為此我必須堅持下去,最終成為像現在這個孕育各式各樣的生態系、包容萬物的地球。」
本書記錄了2015至2022年,作者從動物飼育員到成為野生動物獸醫,進而參與野生動物救傷及生態保育項目,在非洲、亞洲、歐洲大陸闖蕩、流浪的經歷——遠赴辛巴威參與野外臨床實習、前往越南救援因走私而受傷的穿山甲、在馬來西亞學習人象衝突的應變方法,最後還遇到了生命中的神獸蘇門答臘犀牛。
我的厚皮老師,是一個女獸醫師走入自己夢想星球的生命故事。
跟隨作者旅行記述,宛如親臨與水牛、犀牛、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接觸、救傷的現場;如何適應原始莽原和熱帶雨林的環境而成功執行任務;在陌生國家體驗到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挑戰與成長;經歷自我價值的崩壞再重組;直至現今致力投入One Health的研究——將野生動物、人類與環境的健康串連起來的跨領域科學,期望緩解當代最迫切的疫病問題。
在疫情逐漸解封的時刻,對於Covid-19的認識,除了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與經濟外,我們更需要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野生動物的關係,理解源頭發生了什麼事,回應最根本的核心問題。倘若只是治標不治本,下一個病毒或其他更難纏的病原無疑將接踵而至。屆時,人類社會是否還有足夠資源補救?即使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的物種,生物之間的平衡、福祉卻會影響到我們,因為整個世界都是緊密相依的。
人們與動物、植物、環境其實從來不曾分離,萬物是一體的。
我們就生存在這麼⼀顆如此神奇的星球上。
商品特色
世界上有「會懷孕」的蛙蛙?而且還會從鳴囊「咳」出牠的後代!
洋芋片、泡麵、化妝品、牙膏,這些乍看沒有關聯的日常用品,為何卻影響紅毛猩猩、婆羅洲象的棲息生存?
★作者從動物飼育員、野生動物獸醫至野生動物疾病研究,經歷不同身分和領域,試圖與大眾溝通人與自然緊密共存的意識。
★以遊記散文敘事,穿插攝影紀錄及手寫筆記,搭配野生動物畫作,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生態科普知識。
作者簡介:
杜宜庭 (杜貼魯)
1990年出生於台灣屏東。19歲以「6度C」一文獲選進入海生館親飼企鵝,過程因為一隻企鵝的擁抱而心生感動,人生方向自此有極大轉變,毅然從服裝設計學系休學,全心投入獸醫領域。
從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畢業後,進入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獲碩士學位。期間曾赴非洲辛巴威參與野生動物臨床實習,並於馬來西亞、越南、尼泊爾等亞洲國家參與野生動物救傷及生態保育項目。
2021年,適值新冠疫情蔓延,推出解釋人畜共通傳染病的 PODCAST節目《你才有病》,以深入淺出的內容,試圖與大眾溝通人與大自然緊密共存的意識。
目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致力研究 One Health 領域,串連野生動物,人類與環境的健康,期望緩解當代最迫切的疫病問題。
其他著作有《泥鼻涕泡泡裡的夢想》。
繪者簡介
笑達 Syo Tatsu
1982年出生於和歌山縣。19歲時開始在京都街頭畫漫畫,致力於描繪人物肖像。2020年返回家鄉和歌山持續創作。
章節試閱
出發之前:為什麼選擇非洲?
從服裝設計轉換跑道,成為野生動物獸醫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想幫助這些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但即使成功縱身躍進了如深海一樣的獸醫領域,野生動物這個範疇仍像是馬里亞納海溝般難以到達。
一直以來,野生動物都是不被重視的族群,因此國內相關知識、教學也相對較少,無法在學校獲得完整的野生動物醫療訓練。就我所知,台灣的野生動物臨床獸醫師能執行的範圍,大概就是治療被送到急救站的野生動物。
我所就讀的獸醫學校,必須在四年學業結束後的暑假到校外實習,而擁有學生身分,似乎是最容易申請到國外實習的黃金時期,也因此我萌生了出走的念頭。
可能是喜歡設計的浪漫心態,還沒有轉換成務實的獸醫腦袋,我幻想中的野生動物獸醫,應該就是要奔跑在荒野中進行醫療的呀!所以雖然聽說美國有很完整的野生動物獸醫體制,但仍以小型哺乳類為主,心裡一直有個憧憬,想治療一些比我個頭還大很多的動物;加上自認為英文不好的我,對於母語是英文的歐美國家一直有著莫名恐懼,便心存僥倖地想「也許去非洲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吧」,加上我是獅子座(聽起來毫無邏輯),這些加總起來,就是為什麼我最後會選擇非洲的原因。
後來事實證明我錯得離譜,英文在非洲一樣很重要。
為了和國外實習機構通信,我特地註冊了一個 Gmail信箱,專⾨只用來和國外單位通信。然而一直有英文表達障礙的我,只要一看到 Gmail app 右上角有紅色數字圈圈,心裡除了對於錄取結果的緊張之外,還有又得回英文信的雙重壓力,這情況直到我從非洲回來後幾個月,看到 Gmail 有信件通知都還是會怕怕的。
申請實習單位,需要準備自傳、履歷、推薦信、動機、未來展望等等英文文件,過去從來沒有機會練習書寫,只能厚著臉皮求助身邊朋友,甚至腦筋動到媽媽、姊姊的朋友們。出國前還請老師幫我惡補英文,模擬未來各式各樣可能遇到的情境,例如:如果實習單位都不讓我參與實作該怎麼面對?如果都沒有機會接觸到野生動物該怎麼反應?如果有人質疑我的能力呢?如果對方有種族歧視該怎麼有智慧地化解?如果遇到人請我吃蟲蟲大餐該怎麼婉拒?如果在路上被搭訕要如何解套?諸如此類的一套完整行前訓練,我滿載著大家的支持與祝福準備出發。
許多人一聽說我要到非洲的辛巴威,除了「超酷的」之外,再來就是「那裡很危險吧」、「聽說女性在那裡不太受到尊重」等等。本來少根筋,滿腦子只有幻想和野生動物膩在一起的我,被這麼一說,不禁開始緊張心慌了起來。會不會被搶劫或綁架、會不會水土不服、會不會感染伊波拉、會不會被犀牛撞飛、會不會被水牛踩爛……用種種天馬行空的劇情來嚇唬自己,恐懼竟也漸漸取代了期待。
因此我也試著寫了遺囑,雖然一切只是以防萬一,但寫的過程仍非常痛苦,必須同時承受失去摯愛的傷痛,以及心疼摯愛失去自己時所受的折磨,是雙重的不捨與悲傷。一坐下來,靜靜地想像消失在這個世界以後,我的動物怎麼辦?家人會不會太傷心?朋友會不會覺得孤單?我便入戲太深,寫得痛哭流涕,實在有點難為情。但經過這樣的練習,發現自己原來有多在乎身旁的人們,也理解到他們有多麼愛護我,重新審視生命被賦予的意義,在旅行途中也會更加注意安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讓家人擔心。
即將出發前,和媽媽度過了難得的相處時光。平時分隔兩地,彼此都很忙碌,連講電話時間都不多。把握這個特別的空閒,從早到晚好好地黏著媽媽,陪伴她,做些日常瑣事。因為這次的旅行,讓我更靠近媽媽的生活,也算是意外的收穫。
──────────────────────────────
啟程
從台灣飛往香港,再轉機到約翰尼斯堡,飛了一萬多公里,坐了十三個小時又二十分鐘。最後在約翰尼斯堡到維多利亞瀑布城(ViCtoria Falls)的小⾶機上,大部分是西方臉孔,我才驚覺原來有這麼多人要去旅遊。即將降落時,每個人都伸長了脖子,似乎很好奇辛巴威到底長什麼樣。坐在靠走道的我,勉強瞥到窗戶一小角,只見到一團一團黑黑的樹叢,生長在乾燥橘紅色土壤上,好像並沒有特別動人或有趣的景色。
維多利亞瀑布城,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容納維多利亞瀑布的辛巴威城鎮。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它位於辛巴威和尚比亞(Zambia)之間,贊比西河(Zambezi River)的中游。維多利亞瀑布機場小而簡陋,等待過海關的時間相當漫長,歷經長途飛行又背著超重行李的我有些頭昏腦脹。排在我前面的法國老太太,因為簽證規費的問題,與海關起了爭執,甚至嚇老太太如果不繳費就遣返,即使她祭出苦肉計,裝可憐說她很不舒服快死了也徒勞無功。有了老太太的教訓,我儘量裝得很乖顯得無害,即使我需要兩個月的簽證,而海關只給了一個月,我也乖乖保持沉默;出關前的行李X光掃描,我也沒有站出來捍衛我的底片,深怕節外生枝,著實上了第一課震撼教育。
出關後是一個小小的出境大廳,卻擠滿了密密麻麻、手舉著寫有旅客姓名紙牌的人群,勉強通過他們讓出的小走道,身心俱疲地只想找個角落喘口氣。快速掃描那些紙張上的英文字母,終於找到我的名字,還好,拿著紙張的是一個有著溫暖大手的人,有種在茫茫大海中抓到漂流木的安心感。又等待了一陣子,才啟程前往住處,原來同車旅客有人行李遺失了,是一位身材圓潤的中年黑髮女性,手上全是刺青,第一眼就滿喜歡她的,才知道原來她就是未來要跟我一起為ViCtoria Falls Wildlife Trust(維多利亞瀑布野生動物信託)工作的加拿大遺傳學家。
Lorrie’s B&B 是我在維多利亞瀑布城的住處,一個可愛溫馨的地方,有草地、大樹和小水池。這裡養了四隻狗,兩隻長得像拖把的⾺爾濟斯,一隻很老的邊境牧⽺⽝,還有一隻⿊⾊捲⽑胖狗。⿊⾊胖狗會陪在我身邊,只是牠似乎不喜歡我寫⽇記,沒寫幾句牠就會低吼,抬頭看牠又會裝沒事,低頭繼續寫沒幾句又開始吼(後來比較熟悉牠以後,才知道應該是希望我幫牠撿掉到水池裡的寶⾙輪胎)。
接著到來的晚餐,和外國人同桌吃飯,雖然只聽得懂不到一半,但這是觀察異國⽂化的大好機會。怎麼會有人把蔥放進生菜裡一起吃呢?害我挑掉也不好意思,只好一口氣塞到嘴裡,結果嘴巴變得好臭(那之後現在的我倒是一點也不介意生菜裡的蔥)。B&B的女主人很親切地說我可以叫她”Mummy”,大概是怕身在異鄉的我孤單無助吧。一切都如此新鮮,期待未來的每一天。
──────────────────────────────
訓練鐵膀胱的公路旅行
地圖有點像茶壺形狀的辛巴威,面積是台灣⼗倍大,但放在整個非洲大陸相比後,又顯得沒佔多大分量。身在小小的台灣,其實很難體會世界有多大,坐高鐵就能快速往返南北,即使開車也頂多五個小時。因此當我聽到目的地要搭十個多小時的車時,實在有點擔憂,兩段屏東到台北的距離呢!我的屁股和膀胱受得了嗎?
我是一個很害怕「改變」的人,雖然旅行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定數,但每當面臨這種「旅行中的旅行」,仍不禁開始害怕,要離開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舒適圈,也焦慮即將發生的未知。我總是在出發之前產生最多恐懼,然而一旦啟程,終將發現一切都會順其自然。
聽說即將前往的地方「什麼也沒有」,所以兩台車上滿載了食物、生活用品和實驗器材,個人行李規定只能帶一個大背包的分量,我那兩卡大行李箱及登機箱的物品,勢必不可能全部跟著我一起旅行了。好心的民宿媽媽借我一個舊行李袋,我才帶著沉重心情,萬般不情願地開始打包。對我而言,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精簡行李了。
初來乍到時,看到其他歐美人士的行李,只需要一個登山大背包就可以存活,都讓我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大概是我容易大驚小怪,擔心東擔心西,所以搞得像要移民來辛巴威一樣大陣仗。偶爾也很想學學西方人的瀟灑,但我常常天人交戰「那裡什麼都沒有欸,所以睡袋、睡墊、充氣枕頭一定要帶著啊!」「吹風機好像也會用到!」「底片帶10捲……真的夠嗎?」最後幾乎是把行李袋塞滿,拉鍊用力才能拉上,才稍稍滿意我的裝備。真的最討厭整理行李了。
早上五點出發,清晨四點多起床,將前一日吃剩的登山用快速調理蔬菜泡飯當早餐。在等待實習單位的經理 J 與獸醫 C 時,同行還有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獸醫系的男孩 E,他有點興奮地說,這將是一趟很酷的公路旅行呢,我這才意識到——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的公路旅行!而且是在辛巴威,聽起來就很拉風。
在黑暗中,同事戴著頭燈下車來接我們,一打開後車廂置物區,東西竟然滿到天花板,還有一個巨大紙托盤排著約一百顆蛋。至於我的行李袋,必須要努力喬出位子才塞得下,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發神經帶太多。
一路上經理 J 偶爾跟我介紹路過的小鎮,我們從最西邊茶壺口的維多利亞瀑布城,一路朝東南方前進,經過產煤礦的小鎮、萬基國家公園(Hwange National Park)、布拉瓦約(Bulawayo,辛巴威第⼆大城,首次看到紅綠燈),最後抵達一個有著綠油油環境,田邊渠道還種著甘蔗的地方。旅程起初我還興奮地到處看,不時拿出手機拍照,不一會兒肚子卻開始隱隱作痛,感覺腸子打結了,而且愈來愈痛。我一邊想像著一雙隱形的手,可以伸進腸子把結打開;一邊嘗試入睡,睡著就感覺不到痛了。推測應該是那包快速調理飯搞的鬼,也因此直到回台灣後都不太敢再吃。
儘管全程幾乎都在昏睡,我卻很喜歡辛巴威土壤的味道,聞起來像是太陽烘烤過後的氣味。不過路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警察,總共遇到了大概十個以上的臨檢,幾個穿著螢光背心的警察,在泥土路上擺個汽油桶就隨機攔車。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是相同的流程,首先要看駕照,一看到 J 的駕照顯示住在加州,警察就會眼睛為之一亮,接著會問「什麼時候回去啊?」起初 J 都算有耐心地回答(但我猜她心裡應該在翻白眼,因為她根本定居在辛巴威,只是沒有特地換駕照而已),警察就會繼續說「玩這麼久喔,祝你旅途愉快。」後來 J 大概是受不了了,乾脆直接回答「我住這裡啦!」據說這些臨檢警察們只是因為站了一整天,覺得很無聊,隨便攔個人來聊聊天罷了。
除了警察,時常還會出現悠哉漫步在路上的牛羊群。其實政府有立法禁止家畜在外遊蕩,但是完全沒有人執法,因此常常發生意外,駕駛也只能睜亮眼睛自求多福。沿途偶爾可以看到村民在兜售,例如猴麵包樹的果實 Uyu,人們會用樹枝搭成架子,曬襪子般將果實掛在橫桿上;也有烤玉米和漂亮的紅蘿蔔,並且高舉過頭地展示,讓呼嘯而過的駕駛看得清楚自己在賣的商品。成群結隊的景象,如同台灣的公路縣道旁,也常有掛著旗子販賣農產品的攤販,有種特別的熟悉感。據說還有一種奇景,就是老舊而復古的公車,車頂不僅堆滿了乘客行李,還堆著家畜如羊、雞、鴨等等,常常發生動物掉下車讓後面駕駛出車禍的意外。
辛巴威的城市分布很零散,城市間移動至少都要五小時以上的車程,從首都哈拉雷(Harare)到維多利亞瀑布城足足要十小時。當地人似乎已經習慣這樣的距離,出發前都會準備好三餐及保冰盒,想上廁所就停車在灌木叢中解放。經歷這趟公路之旅後,我的心理也建設好了,覺得後來五小時起跳的車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常常一睜開眼,周圍風景一下是灌木叢、或巨大鈍圓的石頭山丘、一下是有紅綠燈和柏油路的都市、或綠油油的甘蔗田中間長了一棵胖胖的猴麵包樹……地景的各種變化,非常有意思,怎麼看都不膩。
─────────────────────────────
灰頭土臉的牛仔
出發前與 J 通信的過程,得知了我的實習內容包含哪些工作,其中有一項是到鄉村地區幫牛隻採集血液樣本,進行疾病的檢測。這個工作看起來似乎跟野生動物沾不上邊,所以當時我也就沒那麼期待。
實際任務是檢測牛型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疾病名為「牛結核病」),並採集樣本檢驗其他疾病,⽬的是為了監控家畜是否感染來⾃野生動物的疾病。當地居民常常非法帶家畜進入國家公園吃草,因此與野生動物交叉感染的機會非常大。由於衛生觀念較落後,人們常常因為飲用生乳(發酵製成酸奶)、食用未煮熟的⾁,或是與牛隻近距離接觸吸入⾶沫而感染牛結核病。又因為當地的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盛行率⾼,許多人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因此喪命。
其實最早在非洲南部,牛結核病是由人們豢養的家畜牛隻傳染給野生非洲水牛(SynCerus Caffer)使之成為非洲最主要的儲存宿主(reservoir host),接著再回傳給家牛。一旦傳染病在野生動物族群之中穩固勢力以後,就幾乎不可能消滅這個疾病。野生動物活動範圍廣,且種類繁多,我們不可能掌握疾病究竟正潛藏在哪些動物體內伺機而動。而牛隻染上牛結核病後,若未及時診斷,不但會造成經濟損失(牛怎麼養也養不胖),還會危害到人體健康。有些地區嘗試將野生水牛圍在保育區內,避免共用水源、食物來源,希望能阻斷與家牛的接觸。但是圍籬奈何不了洪水的破壞,其他野生動物如大象也能輕鬆穿越這些人造隔柵,進一步幫助疾病傳播,何況這些草食動物生來本就逐水草而居,遷徙路線一旦被阻斷,很可能影響生態功能正常運轉。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指出,2019年全球共十四萬人被診斷感染牛結核病,超過一萬人因此喪生,其中以非洲地區影響最鉅 。HIV 與結核病的關係密切,HIV 患者感染結核病的機率比其他人足足高了19倍,每年有三分之一的 HIV 患者死於結核病。全球有半數以上的 HIV 患者位於非洲東部及南部地區。原因來自貧困的生活與女童受教育比例低落,迫使許多未成年少女成婚,她們也常被迫與丈夫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接著,貧窮的惡性循環就此展開:更多的孩童誕生,人們為了維持家計鋌而走險,冒險帶著家畜進入國家公園放牧(除了觸法,也可能遭受野生動物攻擊),或是加入盜獵組織。
上述種種看似離我們遙遠,實則不然。結核菌雖不像伊波拉病毒或是SARS-CoV-2,具有高傳染力、能在短時間內致人於死地,但是同樣可能透過頻繁的國際交流造訪我們。它們只是習慣慢慢來,在病人體內潛伏著,等待適當時機發病。
要避免全球瘟疫大流行,得從源頭著手。我們需要透過照顧好貧窮社群的經濟、醫療需求,邀請他們與我們一同守護,在緊急時刻會接住我們的救命生態網,避免野生動物的疾病溢出(pathogen spillover,病原藉由原本的宿主傳染給另一種全新的宿主),並持續提供我們乾淨的食物、空氣、水。雖然很期待可以跟野生動物一起工作,但是在同事們的解釋之下,我也了解到在非洲這樣仍保有世上僅存原始荒野的土地,人們的生存與野生動物唇齒相依。如果確保居民身體健康、普遍接受教育並有穩定收入的話,便可能進一步減少野生動物的盜獵,甚⾄讓當地人願意投入保育的行列。
農場工作第一週,我們在甘蔗田附近的牛場工作,這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牛場,基本設備幾乎都有,還有工作人員幫忙保定牛隻,方便我們進行結核菌素(tuberCulin) 的施打以及採集血液樣本。看著獸醫C 一派輕鬆地跪下來,一下子就找到牛隻的頸靜脈,血液汩汩湧入採血管,即使牛看起來有點不開⼼,但還是順利地完成工作。而乍看操作似乎很容易,輪到我的時候卻一直搞不清楚頸靜脈的方位,即使找到了,卻因為深度太深或是方向不對,竟然完全抽不出血來;加上牛牛不斷生氣地咆哮、掙扎,最後常常都要Call out 請 C 幫忙或指導才得以完成工作。
接著我們又到了五個小時車程距離,辛巴威南方與南非接壤的野生動物緩衝區,幫附近的養牛⼾進行結核菌素的檢測以及採血。鄉村的養牛⼾並沒有頸夾的設施,只能徒步把牛隻趕到最近的藥浴槽,才有比較適合的設施可以保定牛隻。但其實也只是簡單用木頭圓柱圍成的狹窄通道,讓牛隻比較不容易移動,而頭部的固定,我們則需要像個牛仔般,仰賴繩索固定牛角或頸部,並用鼻夾保定牛隻。窄窄的柵欄裡常常擠了兩三隻牛,因此要做任何檢查往往都要踩在木頭柵欄上,彎腰伸長了手臂才勾得到牛。
幾天下來,總算練就了遠距定位頸靜脈的功夫,可以讓⼼情不好的牛牛早點回家。即使雙手被木頭圓柱擦破了皮、滿手都是牛大便、滿臉則是牛的鼻涕口水;或是抽血時要跪在石子沙地上,膝蓋因而多了無數個小瘀青;指甲縫的血跡和泥土怎麼洗都洗不掉、頭髮嚴重打結,嘗試用手梳開手指卻全都是灰塵;即使被採血針割破手指血流不止,跟牛血混在一起……我還是很享受當一個灰頭土臉的牛仔。這些都是一輩子難得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切身感受到人們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連結,不只是關注如何保育野生動物,而是想辦法與牠們和平共處,讓人們與動物都能活得更好。
出發之前:為什麼選擇非洲?
從服裝設計轉換跑道,成為野生動物獸醫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想幫助這些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但即使成功縱身躍進了如深海一樣的獸醫領域,野生動物這個範疇仍像是馬里亞納海溝般難以到達。
一直以來,野生動物都是不被重視的族群,因此國內相關知識、教學也相對較少,無法在學校獲得完整的野生動物醫療訓練。就我所知,台灣的野生動物臨床獸醫師能執行的範圍,大概就是治療被送到急救站的野生動物。
我所就讀的獸醫學校,必須在四年學業結束後的暑假到校外實習,而擁有學生身分,似乎是最容...
作者序
前言
一頭毛茸茸的蘇門答臘犀牛,與一顆混沌未開的星球
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或身懷絕技的人。小時候的我,夢想是成為書店店員,長大後喜歡設計,所以念了織品服裝。曾經一點都不在乎大自然,也沒有在鄉野間成長的經驗,直到19歲時,與一隻企鵝的交流,才真正開始與大自然連結。自此,我的夢想不斷演變,從動物飼育員到野生動物獸醫,再來是野生動物疾病生態研究,最後,希望能重整野生動物與人類、環境的關係。
其實我的出發點非常單純:讓野生動物可以自在開心地生活在大自然。
隨著每個階段不同的學習,我發現若視野不夠寬廣,眼中只在意某種動物,對於野外族群不會有足夠影響力。以及,人,才是影響野生動物族群和棲地最主要的關鍵。繞了一大圈,我還是躲不過原本想避開的人類。但是我也逐漸明白,如果想要改善野生動物的處境,就必須先幫助人類改變他們的生活。
這本書記錄了進入獸醫領域的我,為了拓展視野、精進專業,把自己拋出舒適圈外,在非洲、亞洲、歐洲大陸闖蕩、流浪的經歷——奮力抱著氧氣瓶在辛巴威原野間奔跑,常常迷路的糊塗見習生,卻誤打誤撞地成就了一趟夢幻旅行;初入社會努力打通人脈資源,體驗到面子在夢想之前根本一文不值,也才能夠在婆羅洲遇見了最後兩隻喜歡唱歌的毛茸茸犀牛;顛簸的碩士生活,經歷自我價值的崩壞再重組,頑強地繼續前進夢想之路,也因此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一直支持著我。這才明白原來所謂的舒適圈,其實是出走前的畫地自限。
我想透過自己倔強、鍥⽽不捨、甚至有點惱人的奮鬥過程,和大家分享,到底是什麼目標如此重要,讓原先內向又害怕寂寞的我,願意到一個個完全陌生的國家從零開始,一路經歷挫敗、嘗試解決,然後再繼續往前進?
從害怕說英文,變成不怕丟臉說錯英文;從小時候暑假到了都會想哭,到今晚不知道要睡哪裡都沒關係。
在疫情逐漸解封的時刻,我想這是一個絕佳時機和大家溝通我心中的憂慮與希望。對於Covid-19的認識,除了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與經濟外,很少有人在意源頭發生了什麼事,以致引燃這條導火線。但當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只是治標不治本,下一個病毒或其他更難纏的病原無疑將接踵而至。屆時,人類社會是否還有足夠資源補救?
只要我們讓自然重新回歸到我們的生活,有意識地把環境考慮進我們日常面對的選擇,小小的改變也能停止世界繼續往無以復加的方向崩壞。即使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的物種,生物之間的平衡、福祉卻會影響到我們,因為整個世界都是緊密相依的。
只要一想到地球45億年來,孕育出的無數生命,就會讓我眼睛閃閃發光。身邊圍繞著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動物、植物,壯觀的山海地景都與我們同在,我們就生存在這麼一顆如此神奇的星球上。
人們與動物、植物、環境其實從來不曾分離,萬物是一體的。
前言
一頭毛茸茸的蘇門答臘犀牛,與一顆混沌未開的星球
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或身懷絕技的人。小時候的我,夢想是成為書店店員,長大後喜歡設計,所以念了織品服裝。曾經一點都不在乎大自然,也沒有在鄉野間成長的經驗,直到19歲時,與一隻企鵝的交流,才真正開始與大自然連結。自此,我的夢想不斷演變,從動物飼育員到野生動物獸醫,再來是野生動物疾病生態研究,最後,希望能重整野生動物與人類、環境的關係。
其實我的出發點非常單純:讓野生動物可以自在開心地生活在大自然。
隨著每個階段不同的學習,我發現若視野不夠寬廣,...
目錄
前言:一頭毛茸茸的蘇門答臘犀牛,與一顆混沌未開的星球
媽媽的話:海洋是一碗病毒湯
I. 20°31’0.3504”S, 32°4’53.5584”E
0. 出發之前:為什麼選擇非洲?
1. 啟程
2. 訓練鐵膀胱的公路旅行
3. 灰頭土臉的牛仔
4. 怎樣才可以跟野⽣動物⼀起長⼤?
5. 25歲的成年禮
6. 紅色巨岩、大象與橘子
7. 驢子車馳騁的奇妙村莊
8. 犀牛的人口普查
9. 深夜非洲水牛的逆襲
10. 我的文化衝擊
11. 雜貨店老闆的哲學
12. 英國男孩的願望
13. 跟著獅⼦偵查隊出動
14. 野營初體驗
15. 還是待在陸地就好
16. 因禍得福
17. 我的麂羚⼩孩
18. 禿鷹悲歌
19. 我的目標達到了嗎?
II. 5°12’54.9216”N, 118°43’11.28”E
0. 成為獸醫師之前:成為Vegan的開端
1. 參加研討會的秘密
2. 最後的蘇門答臘犀牛
3. 死亡大象神秘事件
4. 棕櫚與象
5. 聽說遠方的那些穿山甲需要我
6. 搭便車的病毒
III. 51°32’7.3968”N, 0°9’12.2724”W
0. 三輪車式的旅行:從越南到歐洲
1. 崩壞然後重組:崩壞
2. 崩壞然後重組:重組
3. 我的穿山甲老師
4. 認識蛙蛙大浩劫
5. 整裝再出發:如何成功收編隊員
6. 騷擾的藝術:如何長出博士題目
7. Covid賞了我兩巴掌
8. 承蒙英國土地公眷顧的六個月
9. 暫停人生
10. 孤注一擲
後記:一條艱難而曲折的路
注釋
前言:一頭毛茸茸的蘇門答臘犀牛,與一顆混沌未開的星球
媽媽的話:海洋是一碗病毒湯
I. 20°31’0.3504”S, 32°4’53.5584”E
0. 出發之前:為什麼選擇非洲?
1. 啟程
2. 訓練鐵膀胱的公路旅行
3. 灰頭土臉的牛仔
4. 怎樣才可以跟野⽣動物⼀起長⼤?
5. 25歲的成年禮
6. 紅色巨岩、大象與橘子
7. 驢子車馳騁的奇妙村莊
8. 犀牛的人口普查
9. 深夜非洲水牛的逆襲
10. 我的文化衝擊
11. 雜貨店老闆的哲學
12. 英國男孩的願望
13. 跟著獅⼦偵查隊出動
14. 野營初體驗
15. 還是待在陸地就好
16. 因禍得福
17. 我的麂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