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用正面的眼光來看這世界
「如果能看透經濟,你就能獲得成功與財富!」這是我想在本書一開始就要傳達給各位的。
「看透經濟」,並不是你要把經濟學學得很好,而是要懂得看透「活生生的經濟」,就是我們所賴以維生的世界經濟;也就是要正確理解我們周遭社會裡真實發生的經濟動態。
如果想要弄清楚經濟真實的樣貌,你會怎麼做呢?我想大部份人會去看報紙或電視,天天在報導這些經濟新聞的媒體吧?但若以為這樣就能真正抓住實際經濟的樣貌,我必須很遺憾地說:「那恐怕是緣木求魚」。
為什麼呢?因為報紙和電視等的新聞,都只會報導「事物的結果」,卻幾乎都沒有談到「原因」或「過程」。「結果」說到底也只是個「結果」,只看表面就只會得到表面化的東西。
萬事萬物都有原因、有過程,然後產生結果。
要看清楚經濟的真正態貌,那麼「由結果推知它的原因及過程」的步驟,就絕不可或缺。透過思考原因和過程,您將可以預測比「現實(結果)」更前面的「未來」。這正是我所要說的「看透經濟」。
‧
本書要講的是關於經濟上各式各樣的「知識集合體」及其核心,是如何推動經濟的「萬事萬物的原理及法則」。這兩者是人生中最有用的「知識」,也是富裕與成功的關鍵「智慧」。
假使你能將這「智慧錦囊」拿到手,便能理解現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實(結果),理解這「結果」的原因與過程,進而就能知未來。
放眼全世界,傑出的生意人及投資家,都是透過這樣的「智慧」來預測未來,然後瞄準那未來,做充分準備而獲取莫大的成功。
如果掌握了本書所傳授的「經濟知識」,並且把它變成「生活智慧」,在真實生活中活用,你就能過更富裕的生活。
媒體上的經濟新聞之所以沒有太大的作用,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天天報導的這些所謂新聞(結果)的東西,其中大部份都是負面消息。電視和報紙常只放出年金制度及健保財政崩壞、財政負債擴大、增稅,少子化與高齡化等之類的消息,讓大家對未來經濟感到前途黯淡。
但就算有再多對政府的批評,回頭來看,對我們想過的富裕生活,卻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自我貶低的話語裡,既沒有夢、也沒有生產力,那只會使我們的前途更加無光,讓我們失去奮鬥的動力。
如果我們想成功,甚至想要富貴發達,就必須用正面的眼光來看這世界,認真思考「怎麼做才能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以及「未來哪裡會有商機?」
‧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有兩點想先說明:
首先是只要認清經濟的真正態貌,就能了解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個隱藏著非常多可能性、也非常有潛力的時代。也就是說,活在現代,是一件多麼有利的事。
不論是經營事業或投資,想要成功就必須用正面的眼光看待經濟,找尋哪裡有「致富的種籽」。如果持續抱持「我們的經濟非常有潛力」這種正向思考來工作,自然就能賺比現在更多的錢,邁向理想的人生。
其次,覆巢底下無完卵,只要自己所在的區域或國家不繁榮,個人生活絕對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是經濟的大前提。
所以,就算你個人擁有再多的錢,只要你所生活的這個經濟體是失敗的,你就沒辦法過著優渥的生活。好比你擁有很高級的車,但如果國家窮到連道路和橋樑都坑坑洞洞,想要開車兜風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好玩的吧?
個人的生活,是由國家經濟成長所支撐的。國富則民富,以結果來論,你也會變得相對富有。反之,國窮,則個人也難富!
以日本為例,社會上這十年來貧富差距變大,連日本人之間,也開始有了「只要自己有賺錢就好」這種以鄰為壑的自私想法。而這些心態的背景,正是因為「美式資本主義」已經變成世界的主流;而「美式資本主義」,就是用金錢當武器,藉以控制社會或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
但二○○八年九月因雷曼兄弟事件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世人都開始發現,這個「徹頭徹尾只追求競爭的美式資本主義」,是沒辦法讓人幸福的。只要自己所在的區域或國家不繁榮,個人也就沒辦法名副其實地變為富有。
這樣的變化並非只在日本和歐洲,在美國當地也正在發生。二○一一年在美國金融中心紐約華爾街,發生了市民抗議行動「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就是典型的例子,資本主義的型態正在劇烈變化中。
世界經濟現在正處於大變革期,因此我想告訴讀者的就是:未來經濟將走向哪個方向?而在巨變中,我們又該如何生存下去?以下就先簡單介紹一下本書。
‧
如同開頭所言,本書想談的是關於我們所居住的現實世界裡的經濟,也就是「活生生」的經濟。
首先在第一章中會談到,了解「活經濟」的大前提所需的基本知識:「增富」這詞本質上的意思,以及我們經濟真正的實力在哪裡?
第二章將談到,媒體及專家口中的經濟新聞,反而會讓大家遠離「活生生的經濟」,本書可以協助各位學到不被假情報矇騙的必備「技巧」。
第三章中會談到,什麼才是正確的情報,及獲得正確情報具體的Know|How。
第四章會談到,關於「活經濟」,是靠什麼樣的規則和系統在推動?
第五章,會具體說明經濟的中心:金融,以及它的規則和系統。
第六章,會談到關於包含日本在內,世界各國的經濟運作體制:「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可能會怎麼樣變化?
第七章,會告訴各位在這個可能變化的資本主義裡,想要成功,你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較好?
第八章將作個總結,談到我們個人與社會,要如何才能變得更富裕?
至於第九章,則是針對海外讀者,尤其是同屬島國經濟的台灣,提出我的經驗歸納與未來指引。
二○一二年十二月,日本首相安倍提出了安倍經濟學,讓日本經濟有了新的轉機。如果因為安倍經濟學讓日本的實體經濟變好,在日本的每個人,生活也一定會變得更好!
在預見日本經濟有了好兆頭的同時,如果能讓讀者學會真正有用的經濟知識,進而能過更富裕的生活,個人感到萬分榮幸。
渡邊哲也
結語
如何突破時代大變局?
一九九○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距今已二十年。
泡沫崩壞,日本經濟由此蒙受巨大衝擊而陷入一團混亂,之後二十年間可說一路於「資不抵債」(資產帳面價值暴跌,許多企業陷於大量負債)與經濟蕭條漩渦中(物價持續下跌與企業獲利減少的現象)中喘息。
但此刻,總算結構開始大幅地持續轉變中。
主因是日本人口結構與社會結構產生變化,同時政治面也正處於變革期的影響。
在人口結構與社會結構變化的背景中,過去支撐日本社會的戰後團塊世代 退休,同時間少子化導致人口減少,人口結構中巨大族群的團塊世代從第一線退下,年輕層的價值觀一口氣高漲,僅此一點就業環境的變化,已顯示日本將有很大的轉變。加上隨著網路普及不斷資訊化,過去獨佔資訊、左右輿論的大眾媒體,影響力不斷喪失中。
以往靠著電視而有莫大發言權的日本藝者MiNoMonnTaみのもんた已下台一鞠躬,過去午餐代名詞的人氣綜藝節目「森田一義時間,笑笑有何妨!」也決定停播。泡沫經濟、昭和時代的象徵,終於開始從社會褪去。
通常企業壽命,被說是大約三十到五十年間。大致在這時間內,世代會交替,企業內會發生大變化。
同樣地,社會也是以如此的週期交迭,只有能適應變化者可以繼續生存,而比人更早一步洞察先機並採取行動者,就能成為成功者。
現今日本社會基盤與構造,建構於二次大戰後,早已疲態百出,此刻正要崩解,因此乍看日本正迎向巨大危機,但反面來說,危機也正是轉機。以下摘錄本書精要如下:
一、事物有原因、過程,才產生結果。
此刻,眼前發生的只是結果。這個結果的原因與過程必定存在。亦即,未來會發生的實際情形,都是此刻與此刻之後之過程所造成的。人類所看到的,充其量只不過是結果;媒體每天所報導的也只是結果。涉及這個結果的原因與過程之記載與論述至為稀少。
結果就僅是結果,只是表象並不具實質意義,真正的要點是觀察結果而思考原因與過程。而能否善用思考後的結論,是將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時間只會前進
有句話說,歷史沒有「如果」二字。任誰都能想:「如果當時有其他選擇的話,」但即使當時做了不同選擇,也難以確認是否就有光明的未來。即使回顧當年,也無濟於改變現況。
如果真要回顧過去,需要思考的是:當時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何種背景而抉擇的?找出當時的原因,必可成為改變未來的助力。
三、好漢不提當年勇
經常會看到總是在談「我年輕的時候」,「泡沫經濟盛況時」等等愛提當年勇的人。當事人或許是在展現自己的存在感,但遺憾的是,這只不過是在表明當事人的巔峰期已成過往。
老是喜歡提當年勇的人,停留在過去。當年勇宛如在告白自己已無法跟上時代腳步。
現在是現在,過去是過去,我們只能活在當下與串連當下的未來。年輕人偶爾聽聽老一輩的故事並非不好,但必須提醒大家,當年勇的談話,對人對己毫無助益。
四、正面迎擊,反而逃得掉
既然無法停止時間,若要繼續生存下去,應該做些什麼?答案是樂觀地向前看。
人類傾向不看不利於自己的事實,但即使轉身背對現實,現實依然是現實。現實終究會席捲現在與未來。越想逃,就越會被追著跑,與其那樣,不如無論發生什麼都勇於面對,都勇於正面迎戰!
五、以自己為軸來思考
無論別人說些什麼,最終是屬於自己的責任,還是只能自己承擔,別人是不會代為承擔責任的。終究自己就是自己。要自行思考,表明自己的想法。
各位思考事物或與人談論事物時,會使用「我」這個字眼作為主詞嗎?不知不覺中時常使用被動語態的思維,而將自己的人生歸咎於他人。請留意一下,談論事物時,你有用「我」當成主詞嗎?務必牢記:切勿凡事歸咎他人。
最後,謹此謝謝出版本書的KANKI出版社的濱村真哉、執筆的大島七七三、支持我的網友與讀者諸位。謝謝各位。
總審譯跋
從「心」出發的經濟學
英文的Economics中文翻譯為「經濟學」,這個譯詞是來自清末民初的日語(和製漢語),原意為「經世」「濟民」的縮語。經濟學在大學殿堂中,統分成總體經濟學(經世)及個體經濟學(濟民);本書也分為兩大部分,①至⑥章談到經濟運轉的機制、景氣好壞的關鍵判斷法及資本主義的簡史及類型;⑦至⑨章則落實到群體及個人層次,如何於國家的戰略產業中來選擇行業及工作的心法,精簡涵括國際及國家治理、公司治理及自我管理三層面。
二次大戰之後,世界經濟的最大變化,就是新自由主義自一九八○年後在全球攻城掠地,以自由貿易之美名,讓貧富差距擴大,而讓年輕世代呼喊出「世代正義」。不論是二○一○年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二○一一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或二○一四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在在顯示青年貧窮化及崩世代的問題。
拜上世紀網路通訊發達及科技進步,資訊及貨物流通便捷,本書預測實業將取代虛業,製造業由黑翻紅的態勢將更加明顯。而本書所指的製造業並非純粹的代工,而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創造型製造,能以新觀點、新手法解決人們生活上問題,並能符合次世代全球所需的低耗能、低環境負荷的產業。
年輕朋友們在選擇產業別之前,可以參考安倍經濟學中所提到的四大產業(第⑦章),這四大產業雖是針對日本所提出的國政方針,但因台日在地理上都屬島國,並面臨中國的強勢崛起、韓國於科技文創上的遙遙領先,產業結構上中小企業居多,人口結構少子高齡化等相似共同的問題,因此台日兩地的新世代,更應抓緊時代趨勢,投入心力在更有前景的產業。
台灣相對於日本,有更嚴峻的問題待解決。也就是身為「人」之最基本底層的心理所需,自我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問題。這些基本的問題不解決,小至個別公司發展,大至政府施政方針,甚至國際間外交關係,都將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引發社會的衝突與不信任感。
祈願新時代的讀者們都能真誠叩問內心,勇於挑戰現狀,做一個集自信、勇氣、智慧、能力獨立的活經濟人。
黃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