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贏家與輸家
1.企業能勝出是因為與眾不同,而不是做得更好
2.當勝者走向獨一無二的道路,敗者卻繼續遵守既定模式
3.失敗者寧可看競爭標竿,也不信自己能想像出成功的模型
4.失敗者把「成本競爭力」當成策略,降低成本來追求效率
5.成功是用附加價值來衡量的,不是獲利
6.最好的標竿是產業排名,而非年度計畫
7.贏家被「滿足需求」激勵,而非「達成目標」
8.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在方法,而非他們瞄準的目標
9.最大的績效威脅,往往來自企業內部,而非外部
10.與其爭奪市占率,開創一個新市場更有用
11.典型失敗者,老是想用「更好、更便宜」來急起直追
12.與其尋求成功祕訣,不如歸納失敗案例
13.少數贏家與一大堆輸家,是市場的自然現象
14.成功會帶來成功,失敗會引發失敗
15.大多數的行銷努力,只能讓你維持現狀
16.沒有市場所帶來的自由,就沒有所謂的美德
第二部:策略與戰術
1.策略並非攻擊計畫,而是反覆琢磨產生的點子
2.衡量策略的優劣,不是看野心多大,而在於它是否正確
3.最大的競爭障礙,不是經濟因素或結構結構,反而來自個人觀點
4.創造財富的行動,多半是被好奇心驅使,而非追求目標
5.不是先有策略才有行動,有效的策略也可能從行動中產生
6.策略更常出現在群眾之中,而非來自專家
7.真正的策略比較像科學實驗,而不是先知預言
8.策略就像科學發現一樣,不可能有標準流程
9.把策略視為「一種測試」而非「要達到的業績」,會產生更高價值
10.策略突破更可能來自臨時、臨機應變的組織,而非正規計畫流程
11.比起產品市場,資本市場更能加深我們對策略的理解
12.商業世界裡的發現多半來自意外,而非精心設計
13.有創意的人,會給自己更多時間來解決問題
14.一個組織的「屁話指數」與「漠視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15.比起才能和魅力,擬定策略更需要「勇氣與謙遜」
16.競爭雖有浪費,但在競爭中大量爆發的創新,足以抵消浪費
第三部:組織與管理
1.經理人的兩難:又要維持控制、又得持續創新
2.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激勵員工與協調工作
3.鞏固管理模式的6大原則,早已老舊褪色
4.傳統管理的黑暗面,愈來愈阻礙人們拿出好表現
5.「去管理」「除管理」「反管理」,讓組織更有效率
6.網路改變了組織型態,取代經理人的功能
7.組織裡的人,都被困在進退兩難的矛盾裡
8.經理人無奈的心情寫照:我們夢想很模糊,恐懼卻太清晰
9.爛公司才需要好管理;設計良好的組織,不用管理也運作得很棒
10.當問題趨於複雜,多元化、異質性的組織表現愈好
11.與其「改變員工」以達到要求,不如「改造組織」發揮員工才能
12.我們並不這麼需要規畫,凡重要大事都發生在「混亂邊緣」
13.蘿蔔與棍棒是反激勵,工作的滿足感才是快樂來源
14.光是給員工自由選擇,就能發揮群眾智慧、大幅提升績效
15.只要做對了,最小的改變也能帶來最大的效果
16.比起監管者的管控,對破產的恐懼更能馴服莽撞舉止
第四部:偏差與補救
1.出現新問題,就需要用新方法來解決
2.希望決策正確,就不應該找證據支持,而要努力自我反駁
3.企業愈是高談「價值宣言」,愈是貶低道德、也看扁員工
4.變革若要成功,與其不斷高聲訴求,不如承認意志軟弱
5.進步來自於敏銳的小規則,而非宏偉的大型計畫
6.許多決策若由眾人表決,而非精英把持,成效會更好
7.企業太低估員工的集體智慧,浪費許多解決問題的點子
8.把階層組織轉為開放的社群,對企業有益
9.絕大多數要緊事,都發生在你控制範圍之外
10.用公平的過程做出決定,將會產生無比的凝聚力
11.揭露愈多訊息,企業進步愈快
12.清楚呈現決策與結果的關聯,能提升管理品質
13.所有進步,皆來自「能自在地犯錯」的組織學習過程
14.組織的效率,取決於「對話」而不是「開會」次數
15.良好的對話,需要良好的舉止
16.商業愈來愈忙碌,少做一點反而更好
17.「簡單」會比「規模」帶來更高的回報
18.學習如何學得更有效率,是企業的一大挑戰
19.傾聽但不評斷,可以促進組織學習
第五部:應用與範例
1.「發現新知」比「學習知識」困難,但也更有力量
2.打破四種疆界,更有利於「發現新知」
3.「發現新知」的本質,就是顛覆與破壞
4.「發現新知」的流程,需要開放與主觀
5.發現之旅,將前往「不可預料」與「模糊地帶」
6.能否投入情感,對發現之旅至關重要
結語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