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很多事盤旋於腦海。
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遭好戰份子包圍後,
冒險逃離的六名外交官,始終未能擺脫生命的威脅……
當時擬定敵後淨空計畫如下:
喬裝在伊朗謀職的流浪英語教師、偽扮至伊朗視察的加拿大營養學家,或者,虛擬一個好萊塢劇組。
★《亞果出任務》電影改編之事件史實╱電影與劇本已獲各大影評人協會之肯定,並入圍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劇本等三大獎項
About ARGO
週日清晨,接到大使館遭受攻擊的消息,那時我正在啜飲一天裡的第一杯咖啡;家人仍在夢鄉,屋內一片靜謐,這是我最享受的時刻。我將小型電晶體收音機調撥至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一邊翻閱週日報,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窗外,只見路面鋪著一層薄薄的雪,天空灰冷陰暗,電台插播了這起攻擊事件的新聞……在此同時,國務院發來備忘錄,上面標示著「緊急」。消息指出,並非所有駐德黑蘭大使館的美國人都仍被俘虜,任職於領事處及另一單位共六名美國人,竟然順利逃出,冒著生命危險穿行於德黑蘭危機四伏的街道,而伊朗人步步近逼,他們隨時有形跡敗露的可能……
本書特色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四日早晨,一如往常,這些美國人去上班時,誰都沒想到大使館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他們才結束一場晨會,與會的各部門主任,即將前往伊朗外交部,爭取美國駐伊朗軍事人員的外交豁免權。
不料幾分鐘過後,辦事處就被好戰份子包圍了,不同於平常那些群起激憤的示威遊行,這是一場策劃周全的攻擊行動。原定安全計劃是使館人員必須撐過兩個鐘頭,等候伊朗政府施援,而事實上,援兵根本不會來,而他們只能聽天由命了……
此次攻擊事件,最大癥結點在於美國與伊朗政府之間微妙的政經關係,各自迥異的文化背景與國際視野,造成彼此的關係互動始終建立於某種恐怖平衡之上。本書的史實陳述,不僅是一次跨國救援任務,更提供了人性價值的思辯,在逃難與救援之間,得以窺見恐懼和正義的進退拉扯,並且在果決明快的敵後淨空行動之鋪展中,透析了情報事業的詭譎多變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簡介
東尼.曼德茲ANTONIO MENDEZ
於美國中情局服務廿五年,是中情局成立前五十年期間,排行前五十名的高階官員,任職期間獲頒無數勳章,更因「逃離德黑蘭」任務榮獲「英勇情報之星」。撰有《偽裝大師》、《間諜生涯》等書,目前與家人住在華府外圍的馬里蘭州郊區。
麥特.貝格里歐MATT BAGLIO
曾任職各大新聞媒體、雜誌社,撰有暢銷書《現代驅魔師》。常往返於義大利與加州。
譯者簡介
薛芷穎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白天是疲於奔命的上班族,晚上是三癡:書癡、譯癡、咖啡癡。 現為出版社、畫廊及大愛電視台特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