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六城市EMBA心靈領袖讀書會Peter總會長 陳國文
很高興我們EMBA讀書會的藝術講師──林丁禾老師出版了他人生第一本書「丁禾藝術孵化實驗室」。我對他的印象是,他積極地參與讀書會,貢獻許多他在藝術知識上的見解。另外他又同時擔任讀書會每週的聯席主持人,與人真誠相待。丁禾老師總是提到他是「用商學的邏輯來談論藝術」的藝術工作者。
除了剛滿兩年的全國線上公益讀書會的發展,在過去七年中,Peter總會長帶領了六個城市的實體讀書會,包括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每次在各個的讀書會中,全國EMBA學長姊的回饋與互動都非常熱烈,也是跨產業的交流。丁禾老師的卓越口才以及他特有的「藝術思維」的理念,結合在他擔任聯席主持人,與團隊共同主持都表現相當傑出,而且無私付出。
丁禾老師是政治大學商學院MBA,以及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背景。在讀書會中,我觀察到,他經常謙虛地請教各領域的教授、業師與企業家。例如丁禾老師就告訴我說:「讀書會的每週都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分享,符合我積極進行跨界整合的願景和使命,例如楊教授碩英的第五項修煉、楊教授朝仲的系統思考、陳昭良老師的動態競爭,李教授建興的傳承及ESG課程……等等。十分難得!
我很佩服丁禾老師,我問他為什麼出這本書,他指出:「在虛實整合的時代中,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不同階段的里程碑與代表作,他積極在進行個人網路行銷的同時,透過實體書的出版,進一步落實虛實整合個人品牌經營,把出書視為現成物,有效率與效能地把藝術思維推廣至社會與產業當中。」
這本書在經過抽絲剝繭後,並具有畫龍點晴的論點,希望方便社會大眾、藝術各界與商界人士進行研讀與參照。在書中,讓我們更了解藝術與各領域的關係,目的也是希望讓大家了解自己對藝術的需求與喜好,進而想親近藝術,這樣的理念也在本書中展露無遺。
令人感動且具有前瞻眼光的一本書,如果讀者大眾,剛好想要從「藝術思維」切入各產業領域,真心推薦大家來閱讀這一本書!
最後,丁禾老師積極用社會雕塑的理念結合六城市EMBA心靈領袖利他公益佈施讀書會推廣「善知識」結合管理大師全國線上的出發點,即以五項修煉為架構導入彼得杜拉克管理大師的精髓即是「同頻共振,使命連結」,貫徹了做事「永不放棄Never Give Up的極致精神」。
── 六城市EMBA心靈領袖讀書會Peter總會長 陳國文
【推薦序2】 正觀藝術畫廊藝術總監 林文娟 Luna Lin
如果你還不認識丁禾,那你絕對錯過了一位獨特的人物。他獨特之處在於同時擁有藝術和商學院的背景,這使他的左右腦之間無縫切換,形成一種跨界思維。從兒時涉足繪畫,一直到獲得雕塑學位,他認為自己對藝術並不理解。然而,隨著他進入商學院,他開始以商業的視角審視藝術,逐漸梳理出藝術的邏輯,這讓他開始領悟了藝術的本質。
2017年,一次聚會上有人談到高雄是「文化沙漠」,這讓我感到震驚。這個說法早在30年前就存在,如今仍然在流傳,藝術應該走下神壇,親近大眾。於是,我與丁禾、威喆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決定開「333藝術導覽課程」計畫,每期招收15位左右的學員,每個人除了學會藝術鑑賞能力,同時也學習導覽技巧,目的是以社會雕塑的視角進行「沙漠變綠洲」藝術課程。雖然執行過程中後來有疫情因素的影響,丁禾也就順應更多元的方式繼續前行,但能執行如此宏大的願景,只有對藝術堅定的熱情,才能徹底執行藝術綠洲計畫,另外,他擁有很棒的人格特質,那就是無私分享;只要有人對藝術提問,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分享藝術知識與觀念,還特意雇用助理蒐集補充資料;智慧之火越燒越旺,他的講解愈加出色。
丁禾是一位內心謙遜的藝術傳播者,他曾說:「在面對學員時,我會將自己視為向董事會彙報的小職員,極力讓董事們了解我所傳授的知識」。不僅如此,丁禾還持續不斷地舉辦課程、演講,甚至公益分享他的知識。從數量的積累到質量的提升,在「文化沙漠」中,他如同一顆小樹,逐漸積累著力量擴大成綠洲,就像釋放出神奇的魔法,將枯草變成了一片翠綠的草地。
用商學院的邏輯來談藝術,讓各行業都能夠理解藝術與自己的相關性,跨界整合就變得理所當然,這就是當代藝術的顯學,因為杜象用小便斗簽名就是藝術,這把火燒了100年,香蕉貼在牆上,可以是藝術,小黃鴨放大幾十倍,可以是藝術,與男朋友分手時,在床上悲傷地生活4天,這張床可以是藝術。
為什麼?
因為藝術就是觀念,把原來的物品重新定義,世界萬物都是現成物,從自我實踐到社會雕塑,一切都可以發展成為藝術,這是不是非常有趣!
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將多年來的課程內容整理成了這本書;這本書分為八個章節,前四個章節探討了基本現狀,是直球對決;而後四個章節則涉及應用方面,是變化球。如果你沒機會親自上丁禾老師的課程,我強烈推薦你閱讀這本書,就像與丁禾老師親自交談一樣,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 正觀藝術畫廊藝術總監 林文娟 Luna Lin
【出版序】 時兆創新時傳媒 文化事業體 創辦人 林玟妗
我常常在丁禾老師的藝術專業群組裡,和六城市EMBA心靈領袖讀書會中,分享到非常豐富的藝術觀念,藝術的新思維。
在他的實驗室裡更從底層邏輯,到世界藝術史的脈絡,延伸至現成物、觀念藝術及行為藝術的系統架構,看到傳統藝術如何在年輕的一代青創企業者,翻新藝術的創新價值,與不同思潮連結,形成跳脫框架的新觀念。
藝術,一直在社會上扮演著上流社會美學的品味風格,從古典藝術到現代藝術,透過藝術家們對材質的掌控與天賦,把每一個時代跨越時空和想像的限制而流傳於世間,蘊含歷史生命美感與價值。在「丁禾藝術孵化實驗室」的新書中,重新注入不一樣的詮釋空間。他非常細膩地的把學來的藝術邏輯系統化,科學理論與根據,加上商業的思維和運作,讓讀者可以深入淺出地隨著他的引導,走入一個親民平實而垂手可及的生活領域裡,創建藝術視野帶來的提升與高維能量互動的震盪頻率。
更讓藝術不再距離遙遠,倒是可以在未來的生活中扮演著與人生密不可分的層次感,品味著完美的藝術靈動與視覺,又可應用於商業中,實現個人的理念與內在升級。
期待「丁禾藝術孵化實驗室」帶著您轉化一個新的思維,跟隨他用不同的藝術基礎架構,走一條自由的人文欣賞之路,也體驗如何從形而上的美術藝術框架,透過商業藝術與社會雕塑,學習通往自我實現的新價值。讓典藏的欣賞品味,可以帶出精練的極簡風格,反璞歸真,來閱讀一個顛覆傳統想像的商業藝術學吧!
出版總策畫 時兆創新時傳媒 文化事業體 創辦人 林玟妗
【作者序】林丁禾 藝術孵化實驗室創辦人
很開心完成這本書的出版,感謝這段時間在生命中所有出現的人事物,美好的大家促使我把這本書積極出世,這本書也是標示著個人生命歷程的里程牌,也真心希望對我們的社會有所幫助與價值創造。
兩年前,我做了「基因檢測」。項目分成「先天生理」與「後天裁培」兩大項。在後天裁培方面,特別一提的是,「抽象思維」顯示是高級的,這對照了為什麼我會對「藝術思維」的領域研究感到興趣,除了剛好我所學的是「藝術」與「商學」的跨域連結,這似乎是冥冥之中成為我運用「天賦」不斷地在實踐的願景與使命。
30年來在藝術領域的學習與觀察中,讓我逐步體會藝術史的本質是協助我們鍛鍊「藝術思維」的潛能開發,通過藝術鑑賞,連結「內在美感」、「想像力」、「創造力」,進而轉換至各個產業之中去發展的創新與可能。
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即進入了高維的競合時代,呼應愛因斯坦所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更加顯化。一切來自「藝術」源頭的延伸,進而讓生活師出有名。長久來說,重視藝術史,也就是重視一個國家長久的品牌發展,而且可以照應到各行各業。國際上非常多的例子,一如蒙德里安構成三原色的藝術創作,已是荷蘭國家品牌識別之一的延展,世界各國都有蒙德里安的粉絲,他的藝術對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時尚,建築,極簡藝術...等等各領域的影響甚鉅。
現代主義藝術於1960年代左右已大致發展結束,代而興起的是「觀念藝術」,「行為藝術」,「現成物藝術」……等等後現代藝術發展中的要角。21世紀的今天,「AI生成圖像」逐漸可以勝任許多形式主義藝術的表現。因此,人人未來將要有升級我們意識的維度,而「意識創造」也是後現代藝術創作的主軸,這也是本書中所要談述的重點。
先說一下,所謂「藝術」的核心即處理「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道法術器。以下說明:
「道」──藝術的本質,如藝術的體驗與邏輯。
「法」──藝術的脈絡,如美術史的研究,音樂史的研究……等。
「術」──藝術的技術,如明暗法,雕刻法,譜曲……等。
「器」──藝術的載體,如畫具,雕刻刀,樂器……等。
進一步來說,我們可以從這樣視角來了解「當代藝術」的道法術器:
「道」:重新定義的想像力
「法」:去中心化時代的無限脈絡。
「術」:一切領域的技術與技法。
「器」:各種領域的載體,即現成物。
另外,我們現在在生活、展覽與媒體上也看見「藝術×商業」、「藝術×科學」、「藝術×邏輯」與「藝術×生活」等等許多藝術跨界的乘法與社會的實踐。這當中討論現代與當代藝術,以及探索藝術本質的終極方向,與每個人生命意義對於創作概念的連結,所以在此也列舉以下幾本書,我這次出書也期待與之呼應,如下:《美意識》2018出版、《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2020出版、《邏輯式藝術鑑賞法》2021出版、《商界菁英的六堂藝術課》2022出版、《令人腦洞大開的藝術思考法》2023出版…等等。
今日此書的完成,要感謝非常多的貴人,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彼此在不同領域與角色擔任中,發揮同頻共振,使命連結,共同一起為「藝術入世」的理念進行實踐。在此特別感謝,京桂藝術基金會給予許多寶貴建議、在六城市EMBA心靈領袖讀書會中與各產業專家與企業家不斷地交流、在正觀藝術擔任藝術顧問,實踐中成為最有默契的藝術推手、在寰宇商務平台連結高端人脈資源,彼此豐盛交換,在BNI商務引薦平台成為不斷優化的商務人士……等等。
最後,感謝您對本書的閱讀與支持,由我誠摯地帶您從「藝術孵化」的視角來探索我們這個可以一切都是藝術進而奇妙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