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親子教養類】年度暢銷冠軍!
★最值得關注的親子教養書,解決最常見、最難解的「親子衝突」課題!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
父母又為什麼會在深愛的孩子面前一再暴怒?
如果不想讓孩子變成情緒化的大人、甚至社會新聞的未爆彈,
現在就開始最有效的教養溝通方案。
情緒教養,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韓國父母最信賴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吳恩瑛,
親授親子關係應急處方,
讓孩子不再情緒失控、
讓父母不再陷入暴怒後懊悔的痛苦輪迴中!
不少父母說:「生了小孩之後,才知道我這麼容易生氣。」
或是當孩子生氣時總感到難以招架:「他現在又在發什麼脾氣?」
教養對於每個人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如果唯獨自己感到特別辛苦,那麼其中肯定存在某些原因。
而我們非找出這個原因不可,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子女與自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停觀察並學習父母與旁人處理情緒的方式。
從父母身上,孩子會耳濡目染地學到「原來表達負面情緒得用這種方式」。
在成長階段,如果孩子調適衝動與憤怒的情緒無法獲得紓解,
長大後不僅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甚至恐將在未來帶來最壞的結果。
本書中,對於日復一日、頻繁上演的「因孩子或父母忍耐不了而衝突」的教養問題,
挑選了最貼合現實生活情境的案例,並分析子女與父母的負面情緒為何而生,
以及隱藏在負面情緒中雙方各自真正的想法,提出實際有效的溝通解方。
讓父母成為孩子心中最信賴的後盾,再也不必對孩子發脾氣!
這是徹底改變父母發號施令的管教方式、
真正開啟你與孩子對話的第一本書!
【本書特色】
∣12種針對孩子講不聽時的有效溝通解方
從實境中分析孩子與父母各自為何而暴怒,提供有效溝通方式。
①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②當孩子想為所欲為時
③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④當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聽話時
⑤當孩子理直氣壯地頂嘴時
⑥當孩子難以安撫時
⑦當孩子慢吞吞時
⑧當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睡覺時
⑨當孩子做事不夠俐落、確實時
⑩當父母想管教孩子的錯誤行為時
⑪當父母想要休息,孩子卻不斷打擾時
⑫當孩子不肯嘗試、拖拖拉拉,連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時
∣12個新教養思路,讓父母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後盾
從實例探討當孩子不聽話時的進階教養思考,
還有父母彼此的態度和角色該如何相輔相成。
① 孩子肚子餓就發脾氣,怎麼辦?
②與其轉移注意力,不如將原則說清楚
③因為被欺負,孩子也學會還手,怎麼辦?
④如何和鬧彆扭的孩子溝通?
⑤現在不改,以後就改不了?
⑥當妻子教孩子的時候,丈夫不該出現的態度
⑦為什麼媽媽要扮黑臉,爸爸要扮白臉?
⑧心急,讓缺乏耐性的孩子更難學會
⑨我要幫孩子到什麼時候?
⑩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才行?
⑪凡事都要問孩子的意見?
⑫敏感的孩子,就是難搞的孩子?
【吳恩瑛醫師的十大教養守則】
1.請別中途打斷孩子的話
「我被父母拒絕了」的想法,會使孩子從此失去信心。
2.請常以溫柔的眼神關愛孩子
關於課業與飲食,這些都有專人可交辦,但是充滿真誠的關愛行為,唯有父母才辦得到。
3.請別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任何人都想忘記難堪的回憶,這麼做的話,反而有礙孩子改掉錯誤的行為。
4.請別打孩子
被父母打的孩子,將對這個世界提心吊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體罰,都是父母克制不了自己情緒的結果。
5.請別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行的事,就得明確告訴孩子不行。不必警告斥責,用堅定的口氣告訴孩子即可。
6.請別對孩子承諾無法實現的約定
如果為了逃避當下問題,對孩子說謊,孩子將難以再相信父母。
7.請別代替孩子完成他辦得到的事
這種行為搶走了孩子從錯誤中自我學習的機會。
8.請別羞於向子女道歉
其實孩子很容易原諒父母。
9.當孩子說「我最討厭爸爸、媽媽」的時候,請別太傷心或因此立刻生氣
即使傷心、生氣,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不然孩子將從此對父母隱藏自己的內心。
10.請爸爸重視和孩子相處的品質,而非相處時間的長度
即使一星期只和孩子玩一次,也要真心理解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這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簡介:
韓國「教養之神」/兒童精神科醫師
吳恩瑛
親子教養首席專家,精神科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延世大學醫學院碩士,高麗大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經常受邀於韓國SBS、EBS 等各大電視台的教育節目與父母分享專業心得,擅長精確掌握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特有的安撫方式維繫親子關係,打造親子幸福。
曾任首爾三星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業醫師及臨床副教授、亞洲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於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主辦之學術大會及多場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並受邀於美國哈佛大學及多所國內外頂尖大學演講,與學術研討。
現任延世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吳恩瑛兒童青少年診所及學習發展研究所院長。
身為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以及同樣身為媽媽,作者為經歷親子教養困難的父母提供了真正有效的解決之道,直截了當地化解其煩惱,獲得父母們熱烈的迴響。
著作:
《孩子上學了!寫給好媽媽的51個學校生活處方》、《史上最大教養戰爭!「沒意見爸爸」VS.「想太多媽媽」,57個教出好小孩衝突大哉問》
譯者簡介:
林侑毅
韓國高麗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博士生,韓國政府獎學金受獎人。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中文系雙學位,副修日文系。譯作涵蓋政經、文學、韓國文化、旅遊、語言學習,譯有《安哲秀的想法》、《像三星一樣工作》、《抒情的力量》、《B 級時代》、《我在首爾慢慢散步》、《我的第一本泰語課本》等四十餘本及多篇韓國漢學論文。
章節試閱
﹝Solution 1﹞
不立刻滿足孩子,他就大吵大鬧
──「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CASE ►
從剛才起,敏秀(四歲)一直站在玩具收納箱前大吼大叫。
「我叫你拿下來!快點快點!我叫你現在拿下來給我!馬上!」
孩子的嘶吼聲近乎悲鳴。他希望媽媽幫他把玩具收納箱上的積木拿下來。通常出現這種情況,媽媽會立刻走過去,把東西拿給他。因為敏秀是脾氣倔強、個性急躁的孩子,如果不立刻回應他,後果可不是媽媽可以承擔的。
但是媽媽正在餵妹妹敏珠(三個月)喝奶,今天無法立刻回應孩子的要求。敏珠出生時體型較小,嘴巴也小,得試過好幾遍才能讓她順利吃奶。現在敏珠總算津津有味地吃著奶。媽媽以溫柔的口氣半哄半勸地對敏秀說。
「敏秀阿,敏珠正在吃ㄋㄟㄋㄟ。你可以等我一下嗎?」
媽媽話一說完,敏秀又拉開嗓門大吼。
「不行!不行!現在立刻拿下來給我!」
「對不起,再等一下。敏珠等一下就會吃完了。」
丟擲東西的哐啷哐啷聲忽然傳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不幫我拿!」
「喂!你在丟什麼?媽媽現在走不開,這樣也等不了?妹妹吃ㄋㄟㄋㄟ是會花多少時間?你等著瞧,看我等下怎麼修理你!」
敏秀聽見媽媽的話,氣得用力跺腳,使勁發出幾乎要掀翻屋頂的哭聲。
▎為什麼孩子連一點小事也忍耐不了?
孩子忍耐不了的原因,大致有三個。第一,因為孩子本身較為敏感。這是指那些從小在陌生的環境下特別容易緊張,或是環境稍微改變就難以忍受,或是在不安的環境下容易感到煩躁的孩子。不能說這些孩子較缺乏耐心,就算受到相同的刺激,這些孩子感受到的不適也比他人高出數倍,強度甚至可能達到極度痛苦、難受的程度。因此他們發出求救,希望藉此減緩自己不安的情緒。因為再也無力承受痛苦,只能發出希望父母盡快拯救自己的聲音。當然,在回到他們所能接受的程度之前,外在的一切都無法忍受。所以過度敏感的孩子,看起來像是嚴重缺乏耐心的樣子。
第二,因為性格急躁。如果說第一類孩子是因為不安而焦躁,那麼第二類孩子則是因為衝動、無法專注而心情急躁。因為性急,便無法具體判斷當下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
第三,因為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忍耐的方法。無論是沒有教導,還是教導的方式錯誤,這類父母大多也是缺乏耐性的性格。正如前述敏秀的案例,無論再怎麼說明情況,孩子也無法忍耐,於是媽媽跟著生氣,「喂!我不是跟你說過,媽媽正在餵妹妹吃ㄋㄟㄋㄟ?為什麼一下子也忍耐不了,非得這樣大吵大鬧?」這種情況,就相當於第三個原因。
第一與第二個原因,多是由於先天的特質引起。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接受孩子的特質嗎?當然不是。會受到先天特質影響的孩子,主要是在新生兒期或是滿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期。但是在此之後,天生特質就不是絕對的影響條件。先天的特質,並不會讓孩子一生的性格就此定型。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各種交互作用與經驗的累積,性格才會逐漸成形。即使滿兩歲以前,孩子非常難搞,未來如何與父母互動、經歷過什麼樣的經驗,將會決定他未來南轅北轍的性格。
例如有些孩子觸覺相當敏感,特別害怕洗頭。他們最厭惡的是水滴不停從臉上流下的感覺,也無法忍受肥皂水流進眼裡,刺激眼睛,造成視覺短暫模糊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應先讓孩子站好,做好避免水或肥皂水流進眼睛的預防措施後,再快速幫孩子洗好頭。這麼一來,孩子才不會變得更敏感。如果媽媽不能體諒孩子天生的特質,硬是將孩子夾在媽媽的手和腰間,臉部朝上,強行洗頭,那麼孩子甚至可能對無重力的狀態產生恐懼,變得更難安撫、更敏感。
當孩子過於敏感時,父母會更害怕面對孩子,因為他們無力解決孩子可能出現的反應。於是在問題出現的當下,只好任由問題發生。那麼孩子自然學不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
反之,誓言解決問題而給予更強烈的刺激,孩子將因此陷入恐懼。這麼一來,未來即使出現一點風吹草動,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受到攻擊。以為別人總是在攻擊自己的人,人際關係將日漸孤立,容易與他人形成對立的關係。即使他人無心說出的一句話,聽在他耳裡卻是不同的詮釋,急著追問對方:「你剛才說什麼?」直到對方道歉才肯罷休。即使彼此關係親密,只要發生一點不愉快的小事,可能立刻演變成敵對的關係。
關於用錯誤的方式對待敏感的孩子,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怕生」。孩子過於怕生時,父母們使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父母對那樣的情況手足無措,孩子也痛苦,乾脆避免和陌生人接觸的機會。我曾經遇過一位媽媽,只有在清晨才推著嬰兒車外出散步。如此一來,孩子完全失去了發展人際能力的機會。即使孩子覺得痛苦,又得承受短暫的壓力,也不應該隔絕所有刺激。
第二,接觸更多陌生人,讓孩子自行克服困難。這也不是恰當的方法。對於嚴重怕生的孩子,如果持續施以強烈的刺激,孩子只會變得更加神經質。別說是改善怕生的問題,孩子甚至可能變成更怕生、更敏感的孩子。
雖然沒有必要刻意接觸更多陌生人,不過試著讓孩子過著正常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降低對陌生人的警戒心與恐懼,並逐漸增加與陌生人接觸的經驗。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些經驗導向好的方向,使其內化為改變自己的力量。
例如登門拜訪親戚,當孩子哭得淅瀝嘩啦時,應將孩子抱起,停留在原地。因為此時抱著孩子離開,一回到原本位置後,孩子又會繼續哭。如果已經進入屋內,別急著移動位置,先將孩子抱著不動。此時,旁人不可盯著孩子看或是和孩子說話,這也是另一種刺激。面對陌生人而承受壓力的孩子,正艱難地對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刺激。如果又出現新的刺激,孩子將無力承受。即使用購買糖果、巧克力或是玩具等誘惑安撫孩子,也無濟於事。孩子嚴重怕生時,所有人只要與孩子保持稍遠的距離,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在孩子的哭聲減弱之前,媽媽只需要持續輕拍孩子的背,輕聲說「沒事,別怕」。孩子哭了一陣子後,轉向四周察看,確定這段時間沒有任何人對自己造成威脅,也沒有發生任何事,便可逐漸鎮定下來。於是對陌生環境的正面經驗再添一筆。藉此,孩子將可自行習得緩和怕生情緒的方法。
在過於敏感的孩子中,當然也有大量暴露在陌生的環境下,就能達到改善效果的情況。假設孩子每次到了大賣場,就用手把耳朵摀住,全身害怕得瑟縮起來。原因可能是賣場內人來人往,各種聲響吵雜,因而對此感到恐懼。所以孩子每次走進賣場內,總是放聲尖叫。此時父母千萬不可對孩子動怒,責備孩子:「大賣場都這樣吵吵鬧鬧的,哪有安靜的大賣場啊?難得來一次,都是你把事情搞砸了。」如果父母這樣責備孩子,孩子將更難克服自己敏感的情緒。
這時,父母其中一人不妨將孩子帶出賣場外,坐在戶外的長椅上。一邊吃著賣場內買來的冰淇淋,一邊在賣場外等待。而另一人買完東西後再出來。如此一來,孩子將留下「那天去大賣場還算愉快」的記憶。那麼父母下次提議「一起去大賣場吧?」的時候,因為之前留下好的記憶,孩子自然欣然同意。這次到了大賣場,多停留一陣子後,孩子感到不自在時,再離開賣場即可。像這樣讓孩子在不適感逐漸緩解的情境下持續進行練習,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說「等一下」時,就讓孩子稍微等一下
如果孩子像前例的敏秀一樣大吵大鬧,父母該如何處理呢?在那樣的情況下,敏秀必須懂得忍耐與等待。如果孩子不會,就得教育他。而教導孩子忍耐、等待時,與父母所熟知的方法不同。不是任何時候都能使用命令的口氣,告誡孩子:「吵死了!現在不是處理你事情的時候。給我等一下!」也不必用道歉的口氣告訴孩子:「對不起,媽媽應該立刻幫你的,真的很抱歉。現在妹妹正在吃ㄋㄟㄋㄟ,可以再等我一下嗎?」最重要的是立刻回應孩子的話。
「媽媽聽見了。你現在要我幫你拿收納箱上的積木對吧。好!我知道了。」
接著繼續餵妹妹喝奶。不久後,孩子可能大罵:「為什麼說要幫我拿,還不來幫我拿!」一邊催促「快點!快點!快點!」這時媽媽得先強調已經聽見孩子的要求,再說明規則。
「妹妹再過一會兒就吃完ㄋㄟㄋㄟ了。吃完後,我立刻過去幫你拿。你先等一下,我現在沒辦法放下妹妹。」
如此說完後,孩子想必不會說:「是,我知道了。我了解現在的情況了。我會乖乖等你。」如果是過去不曾受過等待訓練的孩子,即使父母這麼說,他們仍會繼續哭鬧。但是就算如此,也應任由他們哭鬧。無論孩子在等待期間說了什麼、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全任由他們去。偶爾可以看著孩子的臉,說聲「等一下」。
然而一般在這種時候,父母通常無法對鬧脾氣的孩子置之不理。「你不能安靜點嗎?」「吵死了!」「你再吵的話,樓上的奶奶就要下來了。」「非要我用罵的你才聽得懂嗎!看媽媽過去怎麼修理你!」只好用這種方式持續刺激孩子。然後老大繼續吵鬧,老么又得餵奶,這種情況令父母一個頭兩個大,連自己也忍無可忍了。
要教導孩子忍耐與等待,必須增加他的經驗。無論孩子再怎麼吵鬧,父母也不可給予正面回應。既然已經訂下規則,媽媽就得餵奶餵到底,甚至等妹妹打完嗝後,再放下妹妹,說聲「好了,現在可以幫你拿了」,再回應老大的要求。拿東西給孩子的時候,記得稱讚他「謝謝你等我忙完」。唯有如此,孩子才會學到這樣的經驗:原來媽媽叫我等一下的時候,不管我這段時間再怎麼鬧脾氣,也只是徒勞無功。另外,父母有時也可以善用短暫的十分鐘,讓孩子學會等待。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等待,卻又持續做出責備、威脅孩子等的負面行為,那麼即使是相同的十分鐘,孩子也學不到任何忍耐的方法。當父母不說任何一句否定的話,也不以暴力的言語或行為相向時,孩子才能學到在這個與他人共存共生的世界中,有時也必須為彼此等待與忍耐。
﹝Solution 1﹞
不立刻滿足孩子,他就大吵大鬧
──「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CASE ►
從剛才起,敏秀(四歲)一直站在玩具收納箱前大吼大叫。
「我叫你拿下來!快點快點!我叫你現在拿下來給我!馬上!」
孩子的嘶吼聲近乎悲鳴。他希望媽媽幫他把玩具收納箱上的積木拿下來。通常出現這種情況,媽媽會立刻走過去,把東西拿給他。因為敏秀是脾氣倔強、個性急躁的孩子,如果不立刻回應他,後果可不是媽媽可以承擔的。
但是媽媽正在餵妹妹敏珠(三個月)喝奶,今天無法立刻回應孩子的要求。敏珠出生時體型較小,嘴巴也小,得試過好幾...
作者序
▎Preface前言
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自從我成為研究大眾心理、特別是探討親子心理的醫師後,常常因為親子關係中普遍存在的「因情緒管理不佳,父母動輒暴怒」的現象深深困擾,猶如芒刺在背。在我擔任特別來賓超過十年的〈我家的孩子改變了〉節目中,儘管每集討論的主題都不同,但是核心也大多圍繞在父母或子女「因忍耐不了而起衝突」的問題。由於現代教養的關係,現在的孩子常動不動就和父母耍賴,有的甚至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如果眾人沒有順著他,孩子就無法接受。而在這方面,父母其實也和孩子相差無幾。
為什麼孩子的忍耐度會如此低?我們做父母的,又為什麼會在深愛的孩子面前一再暴怒?在我下定決心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時,相關的個案竟如雨後春筍般(這樣的形容雖然有些不妥)大量出現。眼見此景,我心想不能再拖下去了,於是以《再也不當吼爸吼媽》為題,著手撰寫本書。如今算來,著手寫書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儘管已加快撰寫速度,希望盡快給予人們協助,然而每次一提筆,我又會聯想到相關的煩惱和案例,不斷增補內容,致使交稿時間一延再延。我也曾擔心會不會因此錯過了合適的出版時機。不過令人惋惜的是,現在的家庭情況倒是比四年前更糟。親子間的衝突事件與日俱增,家裡不再是我們最感到安全的地方。
二O一六年,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對戰南韓圍棋九段的棋王李世乭,贏得勝利,引起全世界輿論譁然。這可是眾人始料未及的事。再說圍棋並非單純的計算作業,而是需要掌握複雜多變的策略模式的遊戲,因此更令人吃驚。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也日新月異,技術已非四年前所能比擬。由此可見,我們周遭的一切正快速走向高科技化,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舒適。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們的心理狀態卻似乎逐漸朝負面的方向發展。近年來的社會新聞簡直慘不忍睹。彷彿我們本來就該那樣發洩情緒似的,「因難以忍耐而暴怒」的場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不久前,我偶然看見的連續劇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該連續劇中原本要傳達的是「仗著家財萬貫而弄權橫行者,終將自食惡果」的信念,然而劇中主角每每遭遇不順時,總是大呼小叫、怒氣沖沖、摔毀物品、拳腳相向。無論是正派或反派角色,全都如此。
這樣的行為,是自然的情緒反應嗎?「暴怒」分明代表著此人情緒管理不成熟,是一種情緒管理障礙,情緒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極大問題。
身處在因情緒控管不當導致意外頻生的社會中,我們的心理上又存在著哪些問題?我決定揪出其中的原因,並從受到暴怒的破壞力最為強大、危險的階段──「幼兒成長」時期開始。在「幼兒成長」階段中,如果一個人調適衝動與憤怒的情緒無法順利獲得紓解,恐將為此人帶來最壞的結果。
如果放任情緒忍耐度低的孩子不管,他長大後不僅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甚至可能變成患有陣發性暴怒症(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的大人。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停觀察並學習父母與旁人處理情緒的方式,直到管理與調適自我情緒的能力定型為止。所以孩子在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地學到「原來負面情緒得用這種方式表達」。而那些連續劇、綜藝節目、家庭中所見的衝突,都會被孩子照單全收。尤其對育兒感到身心交瘁的父母,常因情緒控管不當而動不動對孩子大發脾氣,這對孩子而言是最糟糕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負面情緒相當容易形成,如果累積的負面情緒不斷擴大至爆發,就是「暴怒」。由於人們對於自己的負面情緒,多未能仔細省察與區分,總希望以最簡單、迅速的方式解決,因此當不悅、怨恨與悲傷等各種負面情緒未能妥善消化,日漸累積下來,就會超出個人容忍程度瞬間爆發。
在這本書中,我對於日復一日、頻繁上演的「因忍耐不了而產生衝突」的親子教養問題,挑選了各式各樣的案例,試圖分析這些案例中子女與父母的負面情緒為何,以及隱藏在此負面情緒中子女與父母真正的想法。
接著,再進一步探討各種教養問題,並提出執行建議,例如讓忍耐不了的孩子不再暴怒的方法、教導孩子等待的方法、讓孩子妥善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暴怒的情緒控管法、對待暴怒配偶的方法等。如果你想在日復一日因忍受不了而大發生氣,如故障收音機般不斷重播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求解答,那麼本書必能提供許多幫助。
當子女懂得適時容忍自己的欲望時,親子教養的難度將瞬間降低。如果孩子懂得忍耐、等待,父母與子女的摩擦,將可大幅減少。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在無論任何一種情況下,父母都不會大發雷霆。一旦父母不失控發怒,子女身上先天或後天的問題,都將獲得更有效的預防與解決。也許有人會反問,我的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可能不生氣呢?其實這是辦得到的,正確來說,是非得辦到不可。因為我暴怒的原因不在於子女,而是在於我自己。我的情緒管理能力不佳,情緒發展尚未成熟,才會暴怒。如果在非人神共憤的情況下,也就是非國破家亡或是有誰威脅自己或家人生命的情況下,出現暴怒的情緒,那必是由於自身情緒管理失敗所致。更何況面對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到十年,還處於成長階段的幼兒面前,更不容許出現這樣的情緒。
身為父母,我們只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教給他們最正確的知識,把最好的一切留給他們。所以今天過得再怎麼辛苦、疲累,也要全力以赴。相信你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這本書才會出現在你的手上。但是,如果孩子受你影響最深的,不是你希望留給他們的美好一切,而是「暴怒」的行為時,該如何是好呢?
期望本書能讓家有子女的父母,深刻了解到我們的社會已常態性受到「暴怒」陰影的威脅,因此能幫助他們遠離「製造暴怒」的行為。藉此,期盼今日世上所有的父母與子女,都能過著比昨日更幸福的生活。
期盼我們擁有一個更安全的家庭與社會。
吳恩瑛
▎Preface前言
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自從我成為研究大眾心理、特別是探討親子心理的醫師後,常常因為親子關係中普遍存在的「因情緒管理不佳,父母動輒暴怒」的現象深深困擾,猶如芒刺在背。在我擔任特別來賓超過十年的〈我家的孩子改變了〉節目中,儘管每集討論的主題都不同,但是核心也大多圍繞在父母或子女「因忍耐不了而起衝突」的問題。由於現代教養的關係,現在的孩子常動不動就和父母耍賴,有的甚至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如果眾人沒有順著他,孩子就無法接受。而在這方面,父母其實也和孩子相差無幾。
為什麼孩子的忍耐度會...
目錄
前言/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PART 1 今天,你又在孩子面前發火了嗎?
▎教孩子,讓我感到心力交瘁
‧今天依然生氣再反省、生氣再反省
‧面對孩子,理智線常莫名斷裂
‧週末時,爸爸特別愛發火
‧教孩子,為何如此辛苦?
▎發脾氣,讓親子關係徹底破裂
‧對孩子生氣,阻礙他的情緒發展
‧暴怒,造成親子關係永遠的傷
‧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全看眼裡
‧父母一定要學會的教養關鍵:等待與尊重
‧為孩子付出時,不要超出個人能耐
▎明知不該生氣,為什麼辦不到?
‧把「憤怒」美化的社會
‧失落的童年,遲來的依賴需求
‧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容易發怒?
BONUS PAGE ►檢測自己的「暴怒」指數
PART 2 當孩子忍耐不了時的6種教養解方
〔Solution 1〕不立刻滿足孩子,他就大吵大鬧
──「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為什麼孩子連一點小事也忍耐不了?
‧說「等一下」時,就讓孩子稍微等一下
‧近來孩子的情緒收納袋越變越小
‧強迫壓抑下,孩子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① 孩子肚子餓就發脾氣,怎麼辦?
〔Solution 2〕孩子固執己見,誰的話都聽不進去
──「當孩子想為所欲為時」
‧為什麼孩子得聽父母的話才行?
‧給孩子明確的界線與原則
‧為什麼對孩子大小聲,還是不聽話?
‧自尊心受傷,才是孩子聽不進的主因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② 與其轉移注意力,不如將原則說清楚
〔Solution 3〕孩子開始頂嘴、打人、亂丟、吐口水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攻擊行為下,孩子的憤怒心理
‧當孩子失控時,心裡更不好受
‧當孩子犯錯,應先同理他的心情
‧讓孩子知道「力量」與「暴力」的不同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③ 因為被欺負,孩子也學會還手
〔Solution 4〕教孩子時,不必在乎旁人的眼光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聽話時」
‧管不動孩子的父母很無能?
‧在現場說明是非原則,讓孩子邊看邊學
‧不論別人怎麼想,我們家都是原則至上
‧孩子是雙面人,在家出外大不同
‧在大庭廣眾下動怒,孩子的應對能力會退步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④ 如何和鬧彆扭的孩子溝通?
〔Solution 5〕孩子不斷頂撞父母,一句也不讓
──「當孩子理直氣壯地頂嘴時」
‧孩子頂嘴時,為什麼我會生氣?
‧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聽完孩子頂嘴,再問他:「然後呢?」
‧孩子為什麼只跟我頂嘴?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⑤ 現在不管,以後就管不住了?
〔Solution 6〕用盡努力,依然無法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難以安撫時」
‧父母也是人,難免有厭煩的時候
‧比起「哭鬧行為」,更要注意「哭鬧原因」
‧難以安撫的孩子,內心的三種秘密
‧讓孩子學會設定情緒的停損點
‧四招黃金秘訣,安撫哭鬧的孩子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⑥ 當妻子教孩子的時候,丈夫不該出現的態度
BONUS PAGE ►面對愛發火的另一半,我該怎麼辦?
PART 3 當孩子惹父母生氣時的6種教養解方
〔Solution 7〕媽媽快忙死了,孩子卻依然故我
──「當孩子慢吞吞時」
‧為什麼孩子不肯加快速度?
‧請用最簡單的思考和方法對待孩子
‧教育不是讓媽媽心安自在,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看到孩子慢吞吞,父母為什麼會焦慮?
‧為什麼孩子不加快速度,你就受不了?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⑦ 為什麼媽媽要扮黑臉,爸爸要扮白臉?
〔Solution 8〕再怎麼哄孩子,也只是徒勞無功
──「當孩子不肯乖乖睡覺、吃飯時」
‧讓父母賠上自尊的孩子吃飯問題
‧孩子不乖乖吃飯,是出自生存本能
‧逼孩子均衡飲食,會影響他的性格
‧父母的態度,孩子都放在心上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⑧ 太心急,讓缺乏耐性的孩子更難學會
〔Solution 9〕總是對孩子的表現不太滿意
──「當孩子做事不夠俐落、確實時」
‧身為父母,得先檢視自己的標準
‧標準過於嚴苛的父母,背後悲慘的童年歲月
‧非得如此俐落確實,究竟是為了誰?
‧孩子做得不好時,只要以身作則地教導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⑨ 你自己看著辦,要我幫你到什麼時候?
〔Solution 10〕管教孩子,用打的最有效?
──「管教孩子錯誤的行為時」
‧不論是為了何種原因,暴怒就是暴力
‧何謂管教?管教是「不行就是不行」
‧針對三歲以上小孩的全套管教法
‧為什麼管教會失敗?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⑩ 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才行?
〔Solution 11〕我好累,孩子別再吵我了!
──「當父母想要休息,孩子卻不斷打擾的時候」
‧爸爸和孩子相處時,為什麼容易生氣?
‧未滿足的兒時依賴需求,讓媽媽不願親近孩子
‧感受不到關愛,孩子自然吵著找爸媽
‧孩子信心不足時,就會「找媽媽」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⑪ 凡事都要問孩子的意見?
〔Solution 12〕我家孩子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當孩子不肯嘗試、拖拖拉拉,連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時」
‧頭腦聰明,卻什麼也不想做的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發火,只會養成不願嘗試的孩子
‧對於動作太慢的孩子,需要設定底限
‧青蛙們,想想身為蝌蚪的歲月吧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⑫ 敏感的孩子,特別難教?
BONUS PAGE ►保護孩子,遠離暴怒的另一半
PART 4 如何不讓孩子變成暴怒的大人?
▎輕易動怒的大人,造就不安全的世界
‧情緒教養失敗,導致社會案件頻傳
‧任何人都無權將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
‧自我省察能力與人生發展密不可分
▎老是發火的父母,該如何尋求改變?
‧先承認自己的不安和情緒控管有困難
‧找出引發暴怒的共通點
‧回顧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對陌生人生氣前,想想「他對我重要嗎?」
‧就算發脾氣的是對方,也別加以責怪
▎不在孩子面前暴怒的父母
‧虎媽教育,對孩子比較好?
‧重新思考「效率」、「迅速」的價值
‧觀察孩子,並建立孩子的資料庫
‧每天安排十分鐘,作為家庭自我省察時間
‧不是無條件忍耐,而是無條件等待
▎對於耐性低的孩子,如何培養他的情緒控管能力?
‧「過度縱容」或是「過度壓迫」的教養分際
‧三歲以後,就可教孩子「調適情緒」
‧不要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順位
‧人格教育上的忠言逆耳
‧最重要的是,你對孩子滿滿的愛
BONUS PAGE ►徹底壓下怒氣的應變之道
前言/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PART 1 今天,你又在孩子面前發火了嗎?
▎教孩子,讓我感到心力交瘁
‧今天依然生氣再反省、生氣再反省
‧面對孩子,理智線常莫名斷裂
‧週末時,爸爸特別愛發火
‧教孩子,為何如此辛苦?
▎發脾氣,讓親子關係徹底破裂
‧對孩子生氣,阻礙他的情緒發展
‧暴怒,造成親子關係永遠的傷
‧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全看眼裡
‧父母一定要學會的教養關鍵:等待與尊重
‧為孩子付出時,不要超出個人能耐
▎明知不該生氣,為什麼辦不到?
‧把「憤怒」美化的社會
‧失落的童年,遲來的依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