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意的叫聲「歐巴桑」又有什麼關係?不過是被不了解的人投射了他的情感而已,主要是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文中有畫,畫中有意,這位歐巴桑不可等閒視之,她會戳中你!
◎以自己與自己的生活當作故事主軸,是分享,也是道破。
◎不需仿傚鳳凰浴火,聽見內在的聽音,完全憑己之力由內而外脫胎換骨。
家庭主婦的日子像溫水裡煮的青蛙,過著過著就沒有了自己。
在五感完全麻木前,忽有墨點落在心頭,
七彩的成畫,黑白的成字,
密密麻麻地敲醒了歐巴桑的人生。
書中講述作者在近二十年的婚姻生活裡藉由作畫與閱讀,
慢慢轉變看待事物的角度,進而獲得全新的人生,
雖然內容多與親子、家庭、生活相關,
但卻領悟了,世上最強的力量就在心裡面。
從那天起,歐巴桑再也不算命了。
她只想找編劇算賬,怪編劇把這段覺醒的劇情安排得太遲,整整晚了十二年。
── 第三張畫 【向日葵】
如果凡事都是自己的安排。
試問,誰能心甘情願毫無抵觸地一下就接受這樣的道理?
──第四張畫 【海芋裡的樹蛙】
歐巴桑已經明白情緒是人的產物,弄清了主次關係,
曉得喜怒哀樂皆由我起,再也不會說出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那樣不負責任的話。
──第十三張畫 【Always Right】
轉念後的歐巴桑用調整過的方式演繹角色,
歐巴桑的孩子被影響了,歐巴桑的先生就不得不受她們影響。
──第十八張畫 【完整】
歐巴桑預見明年放飛孩子時的自己,沒有哭泣,只有祝福。
她平靜地看著孩子離去,毫無「空巢期」的不適,因為巢中還有她自己。
──第三十張畫 【孤芳自賞】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998.pdf
作者簡介:
林冠妤
台灣新北新莊人。
平凡的家庭主婦,意識到每天該留點時間獨處後開始挖腦洞玩創作。寫一寫,畫一畫,把精力耗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總算在五十歲時把文字與畫作串成一個故事出版成書,自己替自己慶賀生辰。
章節試閱
第一張畫【一顆橘子】
歐巴桑有一顆橘子,能看不能吃,據說可以百年不壞。
當年歐巴桑畫橘子的時候年方三十有五,身邊的朋友們年紀相仿,湊在一起時卻像十幾歲的小女生般玩笑嬉鬧。忘了是誰最先開口,提議去學畫畫。過了幾日她們就重新做回學生,去上「某某」老師教授的油畫。
歐巴桑是全職家庭主婦,上班的先生和上學的孩子都有週休二日。歐巴桑也有休假,不過,要按小時計算,每個週一至週五上午九點到下午兩點,五個小時,聽起來很棒。如果沒有其他待處理的家庭瑣事讓她加班就會更為理想。
等等,全職家庭主婦要什麼理想?全職家庭主婦所思所想不都應該是柴米油鹽,先生和孩子嗎?
是嗎?
好像是,因為歐巴桑的媽媽和媽媽的媽媽都是這麼教的。可是,當歐巴桑親身經歷時,又隱隱覺得不應該是這麼回事。歐巴桑歪著腦袋望天,天邊只有堆積得厚厚的霧霾,沒有答案。
生在女性意識高漲的年代,歐巴桑開始意識到背負傳統婦德框架的沉重。想偷偷喘口氣休息,卻怎麼也無法忽視從心裡冒出的那點罪惡之感。
心虛啊!
心要不虛,得有底氣。歐巴桑想忙裡偷閒,得先演出掩耳盜鈴的戲碼,得讓先生和孩子認同,還得昭告天下她自私的理由十分正當,諸如吃喝玩樂這種消極懶怠的事情自然不行。
於是,學習「看起來很難」的油畫提議便順利通過。原以為只是一場個人內心戲的歐巴桑,在朋友們一致點頭的同時,看到了朋友們的背上也背著與她相同的框架。
怎麼辦,要說破嗎?算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乎,還是自掃門前雪吧!
數日後,幾個心照不宣的人開始當起學生。老師「某某」是個很聰明的女人,她把看起來很難學的油畫變得簡單易學,讓原本看起來很難完成的畫作在短短三堂課中完成。
三個星期後,歐巴桑帶著親手畫的「一顆橘子」回家。頓時,歐巴桑的先生為之驚艷,歐巴桑的孩子為之驕傲,而歐巴桑自己,則為先生和孩子的反應感到心安與满足。
好有成就感吶!這是歐巴桑在空白的畫布上落下第一筆的時候無法預期到的結果。
既然嚐過甜頭,很快地,不到兩個巴掌大小的成就感已經無法讓歐巴桑滿足。畫布越買越大,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越來越大。儘管只是臨摹別人的作品,歐巴桑和她的朋友們仍然樂在其中。漸漸地,她們身上竟然生出快樂的光,吸引了很多很多人前來同樂。如今回頭看去,當年的橘子畫應該超過百張,當年背負沉重框架的人應也不在少數。只是不知道在那些人當中有多少像歐巴桑一樣稀罕那「一顆橘子」產生的連鎖反應,也許只有歐巴桑自己,但,那又有什麼關係?
不對,不對,那很有關係。因為有兩個人和歐巴桑一樣在離開「某某」老師的教室後依然對那種感覺念念不忘,甚至想要用另外一種型態將那份成就感發揚光大。她們看到了商機,一個有才,一個有錢,歐巴桑雖然無才無錢卻有人脈,在三人合作開設的畫室中占了一份乾股。
都是半途出家的尼姑,居然蓋了寺廟還要講經。聽起來非常可笑,但是她們真的做到了!
就在那個桂花飄香的季節到來時,歐巴桑和兩個朋友終於打造出夢想中的空間。入目是清水模與工業風混搭的裝潢,耳畔是令人放鬆的音樂。飲料有水和膠囊咖啡,偶爾還有紅酒可以品嚐。對了,其中還有給學齡前孩童玩耍用的遊戲房呢。這真是一間很新潮的畫室,聽說已在國外悄悄流行。放在那個國際知名城市旁的小鎮中,乍然成為話題。
我們的目標顧客當然還是忙裡偷閒的家庭主婦,來此畫畫的人可以沒有任何繪畫基礎。不過我們不會教你從「一顆橘子」入手,我們準備了數百張繪畫照片供人挑選,選哪一張我們就教哪一張。秉持著簡單易學、容易完成兩個要素,「一顆橘子」在我們手中變出百種花樣。來我們造出的悠閒空間,帶你輕鬆完成的作品回家。
這個時候,在歐巴桑心裡產生的成就感已經不是任何尺寸的畫布可以承載,因為她從來沒有想過除了先生和孩子之外還能帶給別人什麼。雖然歐巴桑一直都很熱心待人,但是能帶給別人成就感和幫別人做了一件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歐巴桑突然覺得自己變得好有用,好開心,好想有人在她額頭上蓋章認可,好想有人為她點讚。
可惜,美夢易醒,好景不長。歐巴桑的笑容掛了兩個月就消失無蹤,朋友過河拆橋,借了人脈就翻臉,人生果然很現實。想想先前「某某」老師搭的橋好歹撐了一年,這兩個被歐巴桑視為好友的人拆橋的速度真是堪比火箭。
怪誰呢?怪歐巴桑自己不長記性。
嗯……「長痛不如短痛」,可以在這時候用嗎?當然可以。心都被拆得七零八落了,少痛一點,比較好補。於是,歐巴桑決定補心,沒有找誰說理,沒有向誰訴說委屈,只是安靜的回家盯著那「一顆橘子」,想著自己現在這副狼狽的模樣該對應在畫布上的哪一區塊。找了許久,發現沒有。
難不成畫布的背面才最合適?可是那裡看不到啊。看不到就別看了,結局不如我意,那便且看過程。歐巴桑如此想著。人在路上走,難免遇到坎,要嘛自渡,要嘛卡住。
「滴滴!滴滴!」
手機鬧鐘響起,將飄遠的思緒拉回,原來是灰姑娘變身時間已到,該去接孩子了。歐巴桑的臉上泛起溫柔的笑,把手裡的畫翻回正面,輕輕地將落在畫上的灰塵拂去。
以上內容節錄自《醒醒吧!歐巴桑》林冠妤◎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998.pdf
第一張畫【一顆橘子】
歐巴桑有一顆橘子,能看不能吃,據說可以百年不壞。
當年歐巴桑畫橘子的時候年方三十有五,身邊的朋友們年紀相仿,湊在一起時卻像十幾歲的小女生般玩笑嬉鬧。忘了是誰最先開口,提議去學畫畫。過了幾日她們就重新做回學生,去上「某某」老師教授的油畫。
歐巴桑是全職家庭主婦,上班的先生和上學的孩子都有週休二日。歐巴桑也有休假,不過,要按小時計算,每個週一至週五上午九點到下午兩點,五個小時,聽起來很棒。如果沒有其他待處理的家庭瑣事讓她加班就會更為理想。
等等,全職家庭主婦要什麼理想?全職...
作者序
在看似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有時候,有點兒什麼落在心頭,想說,說不清楚,想寫,又寫不出來。一股「與人分享」的念頭盤踞心上久久不去,可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始下筆。就像懷裡揣著一團亂麻,需要有人幫忙挑出線頭。但,空等是等不來幫手的。於是,我參加了陳璐茜Lucy老師開授的生命小說課程。
我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那天下午戴著耳機一邊聽課,一邊把堆積的碗盤放進洗碗機。耳機那端的Lucy老師正說到下週要交的功課,請同學們確定小說中的主角和故事主軸。
當下我即自問:「誰是我的主角?」
「醒醒吧!歐巴桑!」內在的我回答。
那真是奇妙的一瞬!立志不要被當作「歐巴桑」的我,居然要以「歐巴桑」做為主角!
我臉上露出玩味的一笑,決定研究研究這個名詞。根據萬能網路提供的解釋,「歐巴桑」用作名詞時,是對非親屬關係的女性長輩稱呼。但,有人會在某些特定時候把它當作形容詞使用,就像說誰誰誰有「嬸味」那樣。
是的。用「歐巴桑」形容人時,有貶意。包含了「有點土」和「有點俗」的味道。這正是我不想被稱作「歐巴桑」的原因。不過,那是從前。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因為別人貼來的標籤而感到不快。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上個星期無意間看到有人在討論電影「周處除三害」。彼時我對那片名嗤之以鼻,覺得土到掉渣,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古董名稱,自然也不會去看。直到朋友強烈推薦。於是,我很認真的看了。然後,覺得內容發人深省,覺得電影不僅拍得好,片名也取得很恰當。
瞧瞧,本來嫌棄不已,後來自動狂點讚。所謂「了解」和「不了解」的區別莫過於此。只是從「不了解」到「了解」的過程中都投射了個人的情感。所以,被用貶意的態度叫聲「歐巴桑」又有什麼關係,不過是被不了解我的人投射了他的情感而已。
既然已經確定讓「歐巴桑」榮登主角寶座,那麼故事就剩缺個主軸。這時,我回頭看了看已屆半百的人生到底有何可陳,發現除了認真活,就是認真畫,還有非常非常認真地讀了一本書。
書名是「靈魂永生」,頁數多達六百,重量更勝於磚。在歐巴桑的故事裡被我稱為「磚塊書」。書中對於靈魂與內我意識有著詳細並且深入的敍述,讓我明白內在的我與肉身同樣重要,也同樣需要被我時刻照顧。
對我而言,全世界的書都不及一本「靈魂永生」,它教會我這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需仿傚鳳凰浴火,完全憑己之力由內而外脫胎換骨。整個轉變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我把耐心用在自己身上,且在其中累積了小小心得。想了想,決定用來當作故事主軸。
所謂生命小說就是把作者對生命的感觸寫進自己創作的故事中。是以我筆下的歐巴桑故事內容多與親子或家庭相關,講述她在近二十年的婚姻生活裡藉由作畫與閱讀,慢慢轉變看待事物的角度,進而獲得全新的人生。歐巴桑發現每個人都是主角,沒有誰應該委屈著為誰而活,縛在背上的傳統婦德框架隨時可以拆除,只要她肯動念去「想」。
正如在課程最初時的我想著要寫文與人分享生活心得,課程結束後我想著要把一年來的作業印刷成書,文章與書都是先在腦中成形,之後才出現在我的眼前。堅持想法,順應心意,最終獲得一本自己都沒預料到的圖畫書,感覺既驚且喜,非常美好。當然,我一個素人要出書還需要四處借點勇氣,在此特別感謝Lucy老師與生命小說創作班同學及大嫂的鼓勵和支持。謝謝!
在看似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有時候,有點兒什麼落在心頭,想說,說不清楚,想寫,又寫不出來。一股「與人分享」的念頭盤踞心上久久不去,可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始下筆。就像懷裡揣著一團亂麻,需要有人幫忙挑出線頭。但,空等是等不來幫手的。於是,我參加了陳璐茜Lucy老師開授的生命小說課程。
我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那天下午戴著耳機一邊聽課,一邊把堆積的碗盤放進洗碗機。耳機那端的Lucy老師正說到下週要交的功課,請同學們確定小說中的主角和故事主軸。
當下我即自問:「誰是我的主角?」
「醒醒吧!歐巴桑!」內在的我回答。
那真是...
目錄
序
第一張畫【一顆橘子】
第二張畫【藍天中的紙飛機】
第三張畫【向日葵】
第四張畫【海芋裡的樹蛙】
第五張畫【蘋果‧四季】
第六張畫【聽見內在的聽音】
第七張畫【飛】
第八張畫【非言非語】
第九張畫【小說家】
第十張畫【我是誰】
第十一張畫【求】
第十二張畫【鳥】
第十三張畫【Always Right】
第十四張畫【憂鬱症】
第十五張畫【淚的記憶】
第十六張畫【發呆】
第十七張畫【忙】
第十八張畫【完整】
第十九張畫【練習曲】
第二十張畫【森林的祕密】
第二十一張畫【想逃】
第二十二張畫【聽說】
第二十三張畫【淚之勝】
第二十四張畫【哈啾】
第二十五張畫【潮】
第二十六張畫【國王的好惡】
第二十七張畫【原來如此】
第二十八張畫【貓花瓶】
第二十九張畫【花園一隅】
第三十張畫【孤芳自賞】
第三十一張畫【靈魂永生】
第三十二張畫【Hang in there】
尾聲【我的遊子吟】
序
第一張畫【一顆橘子】
第二張畫【藍天中的紙飛機】
第三張畫【向日葵】
第四張畫【海芋裡的樹蛙】
第五張畫【蘋果‧四季】
第六張畫【聽見內在的聽音】
第七張畫【飛】
第八張畫【非言非語】
第九張畫【小說家】
第十張畫【我是誰】
第十一張畫【求】
第十二張畫【鳥】
第十三張畫【Always Right】
第十四張畫【憂鬱症】
第十五張畫【淚的記憶】
第十六張畫【發呆】
第十七張畫【忙】
第十八張畫【完整】
第十九張畫【練習曲】
第二十張畫【森林的祕密】
第二十一張畫【想逃】
第二十二張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