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宜古宜今,歷久彌新的《古文觀止》 陳美儒
一位國中生在一次大考成績落敗之後,在生活週記本裡寫了長長一篇深情懺悔自省的文字,結果在文章結尾時出現了這樣的句子:「……深刻檢討此次的失敗,主要是自己努力不夠,時間分配得不對,才會考出這種分數。真是對不起父母師長,也對不起劣祖劣宗……」
好好的「列祖列宗」,竟然寫成「劣祖劣宗」,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一位小六學生在一篇敘述自己母親平日認真持家的文章裡這樣形容:「……我的媽媽是位愛乾淨的媽媽,她總是每天把家裡打掃得一絲不掛……」簡直引人綺夢胡思。
噢,整潔得一塵不染,竟然變成一絲不掛,弄得閱卷老師當場笑得差點噴淚。
近年來在為中等教師做「知能輔導」進修研習的專題演講會後,好幾次就有任教國中的老師對我說:「唉,現在學生國文程度之低落,每每在看完他們的奇文怪句之後,真是叫人早生華髮呀。」
曾經就有老師激動地這樣告訴我:「……美儒老師,你知道嗎?九年級,國三生耶,而且還是全班第一名的,竟然一臉誠懇地跑來問我:『老師,為什麼蝦子會摸象?是因為大象到河邊喝水嗎?』你知道嗎?瞎子摸像的瞎子,他竟然想成活跳蝦!」唉,唉,唉,這什麼語文天地,什麼世界呀?
也難怪,在高中生的請假申請單裡,就有學生大剌剌地寫著:「……祖父於前天凌晨去勢,請准予喪假。」天呀,爺爺過世已經夠可憐了,竟然還要把他老人家去「勢」閹割?這也太恐怖了吧!
「……上逼逼ㄟ思找美眉……哇哩勒卡好……蝦咪輕舞飛揚騙笑……有誰看過哪隻恐龍大象會輕的……^_^,嘿美呀,說得比唱得還好聽ㄟ……」怎樣,你是幾年幾班的?四、五年級生別訝異,告訴你,這就是當前e世代網路族群少男少女最熟悉的,充滿圖像又具「音效」,還附加新式標點符號的文字,您,可別被「嗆」得嚥不下去。
什麼是「降子」?(這樣子)什麼是「林盃」?(你老爸)什麼是ㄏㄏ?(呵呵,哈哈)這全是網路上熱門的文字用語,至於在中文句式中夾雜V.S或&這樣的符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到大學資料報告、研究生論文中,學生把電台DJ寫成「口丁」;把「知道」變成「知到」;把回到「家裡」弄成「佳里」;真的,您就不要太傷神生氣了。
搶救當前青春e世代普遍語文程度低落,網路文字「土石流」四處流竄的情況,以任教建中紅樓教育莘莘學子逾四分之一世紀的經驗與觀察裡,我認為唯有從外表美麗、內涵渾厚的「古文」來著手,才是最具時效且可靠的「藥帖」。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前〈赤壁賦〉。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陛下亦宜自課,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當今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諸葛亮前〈出師表〉。
隨手拈來摘錄古文數小段,這就是外美內甘,具聲韻文字之優雅,又富人生哲意的「古文」,也正是華夏文化的經典寶藏。
《古文觀止》一書乃清初學者吳楚材、吳調候所編選,所選大多為散文,也有少數駢文,長者數千字,短者百把字而已;內容有寫景詠物,也有論說抒情,上自周代下迄明末,凡二百三十篇。刊行以來,由於長期受到人們的歡迎,廣為流傳,各家刊版選文也就不大相同。
多年來,建中人在國文科的「秘密武器」——「十二章經」,其實就是《古文觀止》一書。從初入紅樓的高一生到即將畢業的高三人,每學期每次的定期考、期末考,必考《古文觀止》數篇。因為所有的國文老師皆有的共識就是,唯有熟讀勤記古文篇章,才有寫好現代文字的可能;古文不只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通往現代文學的重要橋樑。
但是《古文觀止》一書的內容實在太淵博深遠了,厚厚一本近千頁往往重達上公斤,讓人乍看之下還頗頭大的,以至於有些人畏卻而不敢親近它。
令人欣喜高興的是,商周出版在我師大學弟師大國文系教授季旭昇的策劃下,推出《中文經典100句——古文觀止》,把《古文觀止》揉含了最新資訊、現代格調,以活潑的手法,加入趣味故事、背景小常識,宜古宜今又不失原本風味,實在引人入勝,讓人自然閱讀古文而不覺沈重。
不管是以華夏文化傳承人的角色定位,或是以一個任教建中近三十年的國文教師身分而言,我願全力推薦這本既古典又現代的好書。 (本文作者為名作家、建中資深高三國文教師兼導師)
〈專文推薦〉
重建語文現場,自能方便引學子入門 曾昭旭
曾經有人問我我的國文程度是怎樣養成的?說來慚愧,我並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出身世家,所以自然家學淵源。其實我父親是軍人,母親則連字都不是認得很多。我的國文程度如果真算不錯,追溯淵源,恐怕是得力於我生命成長中的兩個機緣。
其一是我七歲隨母從廣州逃難到香港,曾一度失學一年半。其間我母親為免荒怠,規定我必須每天寫大字一張,日記一篇。不管你胡謅什麼,寫滿一頁就行;我的文筆居然因此練就。此外閒閒無事,只好鎮日看章回小說(那時坊間還甚少翻譯小說,更沒有《哈利波特》),什麼《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羅連掃北》、《七俠五義》、《小五義》、《三國演義》、《東周列國誌》等等,我半生中看過的章回小說,大半是那一年半看的。起初當然有許多認不得的字,但不打緊,由於故事好看,情節精彩,還是可以照讀不誤。而讀多了自然就懂了!我後來才明白這就是培養語文能力的最好方法:直接在語文情境中學。原來這樣得到的瞭解才是活的、有感覺的真瞭解。為應付考試背解釋翻譯,對提升語文能力其實是沒有什麼用的。
我的第二個機緣是在建國中學念初中的時候,由於遇到一位很有感染力的國文老師,在她的鼓動之下,我們全班同學都熱中讀古詩古文。《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是每位同學都必備的。各自誦讀之餘,我們還有種種餘興,例如中午吃過便當,大夥兒就來玩背古文接龍。選定一篇古文,就開始一人背一句,接不上的就算輸。又例如輪流在黑板上寫一句《唐詩三百首》中有「春」字的詩句,寫不出來(因為熟悉的都被前人寫光了!)就算輸等等。在這樣的風氣之下,我們全班同學的國文程度都大幅提昇,乃至能進窺精緻優雅的文學堂奧。
真的,在語文情境中學、在精鍊優美的作品中學,可說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兩大要義。我很慶幸在少年時都碰對了。但現在迫於升學競爭、考試壓力的青少年就相對不幸了!花了大量的時間精神還未必有效。所以,在正規教育體系制之外,另尋補救之道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當然不能一下子就寄望現代青少年直接去讀整本的古文觀止,因此,摘出若干名句,重建語文情境與故事現場,讓青少年自然引發興趣而進入精美文學之門,不失為當今可行的蹊徑。當然,這只是循循善誘的入門策略,最終的理想,依然是每個人都能自行進到文學原典之中,去涵泳體味古文之美,也自然造就駕馭語文的高超能力。但那就只能看每人自己的造化了!能夠引領學子入門,就已經是《中文經典100句——古文觀止》這類書的最高期待與最能善盡的責任。 (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