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條高速鐵路於民國96年1月正式通車,預期將帶來國內運輸市場之重組與變革,基於國家整體運輸資源運用及永續運輸之考量,確有必要深入探討及評析高鐵營運對國內各城際大眾運輸業的衝擊情形、未來的發展定位、方向及經營策略,以創造各大眾運輸間之共榮共存環境,達到謀求大眾運具與私人運具均衡發展之目的。本研究旨在提出國內城際大眾運輸業受高鐵營運之衝擊評析及未來因應策略之建議,以供各單位未來改善大眾運輸服務之參據,因此本研究除進行國外經驗資料蒐集外,並透過旅客運量變化、統計調查分析等學理研究方法,提出國內城際大眾運輸業受高鐵營運之衝擊評析,並藉由國內城際大眾運輸業之經營管理困境,研提未來因應策略之建議,以促進各地方大眾運輸環境之均衡發展,俾達永續經營、大幅改善大眾運輸服務品質之效。就我國整體大眾運輸業短期而言,為減輕財務負擔並健全大眾運輸合理經營環境,建議有關社會福利之優待票價差,應回歸相關法令之規範,由政府相關單位編列預算補貼。就中長期而言,為促進及整合國內大眾運輸發展,建議政府籌設公共運輸(或大眾運輸)專責管理單位,以統合國內公共運輸政策,並協助各大眾運輸業間進行營運整合。以臺灣南北長385公里區間,在不考慮其場站區位及轉乘接駁便利性的情況下,高鐵於200公里以上,可佔絕對優勢,而在高鐵營運優勢範圍內,其他陸路運具應該要扮演輔助的角色,政策及施政可更為明確傳達各運具之業者,並輔導其趁勢因應轉型,引導服務現況供給不足之潛在市場。政府有責任營造良好的大眾運輸業經營環境,以提升大眾運輸使用比率,有效抑制私人運具,否則將造成不同運具間及同運具間之同業無效率的競爭,無論是何種城際大眾運輸業均無利可圖。因應環境變遷,整合環境、能源及交通政策為現在及未來的政策方向,因此,對於各運具間應以最有效率、最符合時間、經濟及環境成本效益的方式整合國內城際大眾運輸及地區公共運輸系統,並且需要靠智慧化系統、發展共站運輸等方式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