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在人心之中即是究竟。
本書探討現代人在繁忙心盲的生活中,該如何去明白生命的本質與對美的追尋。
作者以其前半生的經歷,認清自己的失敗與不能,三十八歲後決心去作內心一直想作卻不敢去做的事。並以思考:自己為何?生活為何?美為何?種種難解問題反射在自己工作、攝影、陶作上的現象與進程,最終感悟未竟之美的人生哲理與淡然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林炎霖 Lin Yen-Lin
1976年,出生於嘉義,畢業於嘉義高中和淡江大學資訊學系。
2014年,放下過往的追逐,全心投入陶藝創作。
2016年,成為台灣 PENTAX 公司的專欄作家。
2017年,參加中國首屆建陽建盞國際大展及台北世貿藝術大展,
以其獨特的視覺語言獲得矚目。
2018年,作品亮相花蓮國際柴燒祭大展及第十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
展示其深厚的藝術修為。
2019年,參加中日國際茶碗展和台灣首屆國際茶碗展,
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陶藝界的地位。
2020年,作品參展台灣茶器大展,繼續探索茶具的視覺表現。
2021年,於台北遠企、新光三越、誠品、SOGO 等地舉辦巡迴個展,
展示其多樣化的創作風格。
2022年,參加台北華山紅館老茶新器大展,並在台北永康圓滿自在舉行玄紫鐵釉個展,
彰顯其對釉色與質感的精細掌握。
2023年,受邀為阿里山英迪格酒店創作客房茶具組,將藝術創作與生活美學完美融合,
展現其獨特的陶藝風格和文化底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序一
寂靜中的未竟之美
初次接觸炎霖老師的作品時,我感受到一股特別的力量,那是一種混合著「侘寂」和「未竟之美」的美學感知。「侘寂」是一種不完美的完美,由時間和自然的力量雕塑出來而「未竟之美」則是炎霖老師對於人生美感的體悟,即坦然接受不完美,並在每個瞬間都追求美的極致。
書中,炎霖老師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成長的記憶、人生的掙扎與陶藝創作的歷程。他從嘉義的半山土房中開始了對美的追尋,經歷了「侘寂」美學的洗禮,並以「未竟之美」作為自己的信仰。這種信仰使他能夠在每一個人生的階段都保持初心,不斷追求美的本質。
「寂靜中的未竟之美」不只是書名,更是炎霖老師的人生哲學。無論是侘寂的孤寂、歲月的無常,還是人生的痛苦與掙扎,他都以一顆平靜的心去接受與欣賞。在他看來,每一個不完美的狀態都是值得珍惜的,而每一個瞬間的努力都是人生最美的時刻。
在這本書裡,你會發現一個充滿智慧的炎霖老師。他不只是陶藝家,更是一位人生的藝術家,用心靈與雙手打造出屬於他自己的美學世界。無論你是一位藝術愛好者,還是一位正在尋找人生方向的旅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啟發和共鳴。
希望讀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未竟之美」,並以平靜之心面對人生的起伏和挑戰。
野獸藝術 總監 Eric Chen 2024/5/8
◎序二
一場千年前約定的邂逅:當「侘寂」遇到「未竟之美」
我喜歡「侘寂」美學 - 不完美的完美;集天地人三才及時間的雕塑師,以風吹、日曬、雨淋的無形刀,刻劃自然印記,隨歲月消融洗鍊,享受「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的孤獨歷程,直指本心,成就至真、至善、至美「The Moment」的作品。它的存在「Being」,是要喚醒人類珍惜與善待身邊存在「Being」的人事物。或許,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智慧老人,最能表達「侘寂」之美。
與炎霖老師相識是在自己與好友們創業的威毅公司於紅樹林的默墨空間,雖然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惟總覺得特別投緣,真正熟識知心是在淡水生活藝術空間he & she space。可能是我兩有許多相似的人生經歷,鄉下長大的小孩,也都曾經歷家境起起落落,對於美學也有自己的看法及堅持。
第一次聽炎霖老師分享對美的體會 -「未竟之美」: 每個階段都是最美的,也因未臻完美,再繼續向前。內心由衷的佩服,因為「勇於接受當下盡最大努力的自己,及當下最美Moment」,是「知止、知足」,更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美學,在鼓勵追求竟善竟美的世代更是豁達!
未竟即究竟,放下即自在,是大般若的智慧。常言道: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精采是本事。回想起在民國一百年,和江建平師兄兩人花了近七十天遊西藏、尼泊爾及印度行腳之旅,是一趟有目的地卻沒有目的的旅程,只知道一直往前走,給自己一趟放逐的行旅。炎霖老師三十八歲時,體悟「此生與富貴無緣」,決心任性做自己一次,重新歸零。依著真正的本心,做自己一直想做卻不敢去做的事,開啟甘做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
有幸獲邀為此散冊寫小序,炎霖老師的作品,交織於形,仙風道骨,賦美於物,刻畫己悟,兩道劍山矗立,一張紙,重新否定,又重新出發,坦然接受當下竭盡所能完成的狀態 - 未竟之美,有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的豪情壯志。品讀的過程,體會工作繁忙之餘,能於幾日的半日清閒,用一老壺,泡一品老茶,靜靜品讀,細細品味,於空白處記下瞬間心得的moment,是滋養、是平靜、更是幸福。
無始、無終是謂「無限」,這是一本還「本來面目」的小散冊,但其重量卻是一本巨作,值得您我一起細細品味,它提醒每天汲汲辛勤工作的我們:「無論再怎麼忙碌,請不要忘記給自己喝一杯茶的時間」,因為那是您真正活著最美的時刻!
宏盛建設 總經理 陸永富 113.5.31
威毅建築團隊 主持人
名人推薦:◎序一
寂靜中的未竟之美
初次接觸炎霖老師的作品時,我感受到一股特別的力量,那是一種混合著「侘寂」和「未竟之美」的美學感知。「侘寂」是一種不完美的完美,由時間和自然的力量雕塑出來而「未竟之美」則是炎霖老師對於人生美感的體悟,即坦然接受不完美,並在每個瞬間都追求美的極致。
書中,炎霖老師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成長的記憶、人生的掙扎與陶藝創作的歷程。他從嘉義的半山土房中開始了對美的追尋,經歷了「侘寂」美學的洗禮,並以「未竟之美」作為自己的信仰。這種信仰使他能夠在每一個人生的階段都保持初心,...
章節試閱
◎土房飛絮
據聞曾曾祖父是當地的富人,但漢人死後分配土地繼承予子嗣的傳統,使得財產不斷地稀釋,到了外公、外婆這一代已只剩一畝三分地了,務農的他們、並不富裕。
所以,外婆家的房子是傳統的編竹夾泥牆、「篦仔壁」,土房的白灰因年久剝落而露出了泥土與竹籬結構,一小處甚至附生了雜草與蒲公英,這原應是令人厭惡的現象,但卻在某個夕陽斜下的時空之中,蒲公英的花絮顯露著光茫、隨風向天際飛揚而去。好美!雖只是簡單的鄉下景色、雖只是早己破落的家道,但卻打開了我心中美的感知。
然而土牆在風雨、野草的侵蝕之下,很快地便穿透了洞,而這個側間也漸漸傾倒,絕美的瞬間不再,似乎無論任何的事物,一切在無常之中是那麼的珍貴卻又是那麼微不足道。
竹花盛開
盛夏,滿山的蟬鳴,兄弟倆每年都會在竹林裡採摘粗細適中的竹子,用來製作空氣槍玩耍,那年,向來常年翠綠的竹子,竟在一夜之間掉光了竹葉、並開滿了如穂一般的竹花。
是的,那一年,我遇到了難得一見的竹花盛開,它是數十年一次的輪迴,竹林瞬間的死去、而後再次重生,生命在轉瞬間便變了樣子。同一個夏天,外公採摘龍眼從高樹上摔落、外婆噴灑橘子農藥時中毒,雙雙急症住院,雖不致命、卻也從此留下了病根,那一年我發現他們老了……,生命從來都不容易,也從來由不得人啊!
蘭花之問
到了七歲,父親終於找到了他専長且有天份的領域:蘭花栽培。
原有務農的經驗與過人的品種辨識能力,並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大時代下,人們皆隨著浪潮而起,富裕來得太快、太多人沒能做好準備。看著家裡每天來去的蘭花販子,在那個還有票據法的年代,現金在眼前堆置,紙醉金迷……。
一盆蘭花,一千萬。這樣是對的嗎?
隨後的五、六年,我也過上了紈絝子弟的日子,而家裡日常景象也由冷清寡淡瞬間轉變成門庭若市,更是讓我感受到這些年來的巨大差異,錦上添花者眾、但鮮有雪中送炭之人呀!不過,因富有而帶來的快樂只是表象,商人的狡詐、朋友的虛偽、人身的安全、投資的圈套……,讓沒有準備好的富有只是曇花一現。甚至在某個颱風夜裡,頂樓溫室裡數百株蘭花被偷竊一空,前些年積攢的資產去了大半,也因此父親加入了射擊協會、合法購買了只在電影中才看得到的雙管獵槍,而住家也裝滿了各個角度的監視器與銀閃閃的白鐵窗、甚至連頂樓都完全罩住,那個時候我們常常戲稱自己的「家」就像是嘉義監獄分院……。在這浪頭上的幾年、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之後,讓我思考著,也許,平凡才是幸福。而這也埋下後來經歷了北上二十年際遇之後,終於放下追逐的種子。
◎土房飛絮
據聞曾曾祖父是當地的富人,但漢人死後分配土地繼承予子嗣的傳統,使得財產不斷地稀釋,到了外公、外婆這一代已只剩一畝三分地了,務農的他們、並不富裕。
所以,外婆家的房子是傳統的編竹夾泥牆、「篦仔壁」,土房的白灰因年久剝落而露出了泥土與竹籬結構,一小處甚至附生了雜草與蒲公英,這原應是令人厭惡的現象,但卻在某個夕陽斜下的時空之中,蒲公英的花絮顯露著光茫、隨風向天際飛揚而去。好美!雖只是簡單的鄉下景色、雖只是早己破落的家道,但卻打開了我心中美的感知。
然而土牆在風雨、野草的侵蝕之下,很快地...
目錄
序
前言
能依本心否?
深秋的味道
常寂
月光寶盒
一丶美的啟始:半山土房中
成長的記憶
擁有的反思
土房飛絮
竹花盛開
橙花香氣
一家五口
蘭花之問
二、美的追尋
侘寂
成長歷程中對環境文化的觀察與思考:
唯以時間可得之物
台灣的氣候、歷史、民族性
常態四季景色
移民、殖民文化、淺碟環境
過度實用、功利主義
台灣的傳統信仰
北上的二十年
外物與內心的追尋
摩托車三日環島
京都永觀堂 回首阿隬陀佛
三、先行者
外婆的一生
人生的本質:人生就像是一條苦瓜
二十二歲~三十八歲的掙扎
外婆最後的遺產
生命的意義?
四、攝影之心、陶人之心
物哀
承認、放下、作陶人
習陶之悟
設計的想法
陶人之心
作陶人的初心、道心
志野燒 美的追尋
沒有好壞,創作方向與工具的選擇
生如夏花
努力的天份
菊印茶碗
形賦茶碗
掬盞
志野 迷樣、迷人的由來
五、美學觀的成形
未竟之美
最初的心意、如實亦如真
美感意識
終回當時相見處
三十年後的一期一會
寂然的人生美感
序
前言
能依本心否?
深秋的味道
常寂
月光寶盒
一丶美的啟始:半山土房中
成長的記憶
擁有的反思
土房飛絮
竹花盛開
橙花香氣
一家五口
蘭花之問
二、美的追尋
侘寂
成長歷程中對環境文化的觀察與思考:
唯以時間可得之物
台灣的氣候、歷史、民族性
常態四季景色
移民、殖民文化、淺碟環境
過度實用、功利主義
台灣的傳統信仰
北上的二十年
外物與內心的追尋
摩托車三日環島
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