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結合「意定監護 × 安養信託」的法律生活書
當我們談老後準備,不只是存錢,而是存下一份「選擇的自由」。
台灣第一本結合「意定監護 × 安養信託」的法律生活書
寫給每一個想為自己與家人安排未來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記憶,誰會替我記得我的選擇?
當我們還能決定的時候,就應該為未來留下指引。
這是一本寫給每一個「想好好老去」的人的生活法律書,
更是一本能幫你守護尊嚴、設計照顧品質的未來契約指南。
本書介紹台灣目前最關鍵、卻尚未普及的兩大制度工具:
✅「意定監護」——指定你信任的人,在你無法決定時守護你
✅「安養信託」——安排財產流向與照顧計畫,生活不將就
從法律知識到實際案例,從制度背景到操作步驟,
本書將繁瑣條文化為你能理解的文字,幫助你跨出最重要的一步。
當我們談老後準備,不只是存錢,而是存下一份選擇的自由。
你是否也想過:
如果有一天失智了,誰來照顧我?
我能不能預先決定由我信任的人來照顧我?
我有財產,但我不想把它變成家人的負擔……
你會在書裡找到
如何寫下「未來的自己會感謝的契約」
真實案例 × 法律知識 × 感性提問
每個人都能懂的說明,陪你從零開始
無論你是關心父母、自己老後,或是為孩子預備未來的照顧計畫,這本書都將是你最值得信賴的起點。
重磅推薦!
◆
「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全新的生命選擇邏輯。
它不只是一本法律工具書,更是一份關於生命尊嚴的宣言。」
——台灣健康財富管理協會理事長 陳宥天
「書中以故事引導進入情境,再搭配法條解說,深入淺出。
無論是關心自身老後、伴侶關係保障,或家庭資產規劃者,
這都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
——前中華健康管理協會理事長 張欽豐
作者簡介:
◎
林立皋
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目前為中華健康管理協會顧問既健康管理師,擔任台灣健康財富管理協會意定監護公益大使,同時也是陽明交大產業加速器創新創業顧問,以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水上高級救生員。
張茵惠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創辦華語界最大線上人文社會科學評論網站Savoir並擔任總編輯迄今,現為台灣思想文化協會理事長。
江明芬
大愛電視台現代新素派、素食119、幸福聯絡簿專家,培訓有5000位健康管理師,也是長照2.0積分課程講師。歷任十年區域教學醫院主任、二十年勞動部業界講師,並為二十年醫務社工。
黃于玲
台灣師範大學畢,與網路一同出生的Z世代。通過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認證考,現於永達保險經紀人擔任高級經理。認為細心同理客戶需求,使命必達完成客戶壽險規劃與儲蓄理財,提供相關財務稅務、資產保全、傳承規劃等服務,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
魏渝鍹
專精於心理與犯罪學領域,曾在NPO服務藥癮者、高關懷青少年及其家庭,現為圈圈心理CircleWe創辦人,以數位學習方式推廣民眾心理健康,並輔助助人工作者將專業服務與知識落地到生活社區。未來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全齡學習已不可獲缺,透過多元的學習資源,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對未來趨勢,更有良好的心理因應準備。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
前言
──林立皋
在當前這個高齡化與少子化並存的社會中,個人及家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生活照護與財產管理方面。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不再可靠,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提前規劃未來的各項需求變得愈加重要。本書《為自己打造幸福未來契約》正是針對這現實而編寫,旨在幫助讀者深入了解「意定監護」制度及其相關應用,從而更好地保障自身及家人的權益。
本書的內容以生動的故事引入,特別是宥廷的案例,展現了家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時所經歷的困境。宥廷,一位年輕的物理治療師,因父親受到詐騙而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各種重擔。這個故事不僅反映了個別家庭的悲劇,更揭示了當代社會普遍面臨的困境。透過宥廷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在健康時期若能提前進行適當的法律規劃,將能有效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意定監護制度做為一種新型法律工具,允許個人在意識清楚時預先安排監護人,以便在失去行為能力後,由指定的受任人代為進行護養療治、財產及生活管理等決策。此制度不僅程序簡便、彈性高,更能尊重個人的意願,有效減少法律糾紛和家庭矛盾。書中將詳細介紹如何利用意定監護制度來進行有效的規劃,以及如何結合安養信託等工具,以確保在未來面對健康或財務危機時,有備無患。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在台灣實施意定監護制度所面臨的挑戰,包括社會觀念與專業人才的缺乏。雖然自2019年起台灣已開始推行此制度,但許多人仍對其存在誤解或缺乏認識。本書希望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具體案例,使讀者能夠清晰理解意定監護的重要性及其實際操作,後續如需諮詢請參訪網站https://www.suny99.com/。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本書創作的人員,包括各領域專家、法律顧問及【意定團隊】,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及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完成。同時,也感謝兩位理事長和許多貴人,在創作過程中的理解與支持。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瞭解意定監護與安養信託的重要參考資料,並幫助他們打造更幸福、安全的未來。
名人推薦:◎
前言
──林立皋
在當前這個高齡化與少子化並存的社會中,個人及家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生活照護與財產管理方面。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不再可靠,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提前規劃未來的各項需求變得愈加重要。本書《為自己打造幸福未來契約》正是針對這現實而編寫,旨在幫助讀者深入了解「意定監護」制度及其相關應用,從而更好地保障自身及家人的權益。
本書的內容以生動的故事引入,特別是宥廷的案例,展現了家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時所經歷的困境。宥廷,一位年輕的物理...
章節試閱
◎
在照顧與財務壓力交疊的年代,孝順與愛,不該成為壓垮生活的重量。
本章以真實改編的〈宥廷的故事〉帶領讀者進入「意定監護制度」的核心思考:
當我們還清醒、有選擇時,該如何用一份契約保護自己與家人免於難以承受的未來。
第一章 不讓你的孩子成為宥廷
34歲的宥廷是一位學有專精的物理治療師,他原本已經存錢籌劃了兩年,終於在31歲生日前,租了小店面,擁有一家自己的整復工作室。宥廷一直很認真,不僅先在幾家私人診所靠行執業了幾年,更考取國外相關證照,也一直努力精進新知。
開一家自己的整復工作室,不用再在診所之間奔波駐點,擁有彼此信賴的長期客戶,一直是他的夢想。
但還沒能站穩腳步,突如其來的變局卻打亂了這一切。
那天,宥廷加班到晚上八點,與水電師父忙著解決工作室角落漏水的問題,忽然接到家人的電話,電話那頭年逾花甲的媽媽泣不成聲:
「我們家完蛋了!你快回來!」
宥廷頓時眼前一黑,當他急急忙忙公告暫時歇業,把工作室擱置,趕回家裡時,已經七十歲的爸爸縮在客廳一角,像做錯事的孩子那樣抬不起頭來。
「爸,怎麼會這樣?」宥廷想了又想,最後只能苦澀的說出這句話。
「他們說...他們說這是很難得的投資機會。」爸爸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
「你怎麼會相信根本不怎麼熟的人,就拿房子貸了一千萬?」
「我在社區大學認識的人,跟我說有賺錢的門道,我想說等賺了一筆,不只可以回本,還可以幫你出新房頭期款。我真的不知道事情會變這樣。」
宥廷的爸爸是學校行政人員,已經退休十年了,媽媽則是家庭主婦,沒有太多社會經驗。原本他們的家裡還算有點積蓄,有房有存款,生活簡單樸實,因此,宥廷從來都不會太擔心未來奉養父母的問題。
而現在,宥廷一肩扛起千萬貸款的責任。他不能把父母正在住的房子賣掉還債。至於欺騙爸爸的團伙,早就靠人頭帳戶洗錢洗得不見蹤跡,警方始終沒能追回爸爸被騙走的一千萬。父親想把退休金全數拿出來抵債,但宥廷擔心父母接下來會沒足夠生活費可用,或者過於省吃儉用而影響身體,因此宥廷請爸媽只拿出一部分積蓄還債,至少留下一些錢在身邊,既然他還有工作能力,他來負責還債就好了。
宥廷把手上的股票都變現,把工作室收了起來,回去繼續在診所之間奔波接案,畢竟,現在夢想對他來說太過奢侈。他連週末都不休息,一直拼命工作,只希望能早日把債還清。一年過去,兩年過去,三年過去,扣掉父母折半的退休金,宥廷的債務還剩下五百多萬,
宥廷原本論及婚嫁的女友在還債的第二年跟他分手了,理由是週末也見不到宥廷,感情無法維持,更實際的可能是,女友的家人在負債發生後,也不再贊同這樁婚事。
原本父親想幫他們付新房頭期款才去做投資,但他們兩人永遠不會結婚了。
雪上加霜的是,父親還從樓梯上摔下來,折斷了腿。宥廷親自幫父親復健,但在進行徒手治療的時候,父親總是一直發脾氣,說怎麼按得這麼痛,還說不要復健了,要跛腳就跛腳吧。
爸爸的情緒陰晴不定,偶爾會失去方向感,忘記自己手邊在做什麼事情。與此同時,宥廷感覺自己好像越來越不幸福。他早上起床睜開眼睛的時候,偷偷希望自己永遠都不需要起床。
「你以為我喜歡照顧你嗎!?」
終於有一天,宥廷對著鬧脾氣的父親失控大吼。
「你給我添的麻煩還不夠嗎?為什麼你會這麼貪心,別人叫你投資什麼你就相信?你自己不會用腦嗎?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投資!」
「你現在只是腳會痛就一直抱怨,哪像我,整個人生都毀了!我有抱怨嗎?」
宥廷看見爸爸羞愧的低下頭,彷彿縮的很小,口中喃喃自語什麼。他想起小時候看著爸爸穿媽媽燙好的白襯衫去上班的背影,覺得爸爸很高大,很厲害,他長大也想跟爸爸一樣,當個品行正直、頂天立地養家活口的男子漢,但現在爸爸的衣服一團皺,表情也因為難過而一團皺。
宥廷很想道歉,想收回剛剛說的那些氣話,但說不出口。宥廷的心也生病了,他回想起爸爸退休之後,在Line群組跟臉書上偶爾會轉發一些內容顯然不太正確的訊息,說過、做過的事也偶爾會忘記,那時他不以為意。後來回想起來,爸爸對於重要事情的判斷力已經隨著年齡漸長而漸漸受損,但沒有人注意到,更沒有人預料到會變成這樣。
現在無論是誰,都感到後悔莫及。
「這一切明明就不是爸爸一個人的錯。」宥廷雖然這樣相信,但一旦面對長吁短嘆自怨自艾的爸爸,卻仍免不了情緒失控,久而久之,原本良好的親子關係降到了冰點。
然而,宥廷與他的父母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在台灣的信託保險,與現行的民法法律體制中,有很多道安全防護鎖,都可以避免宥廷與爸爸走到現在這一步。只可惜,人們在健康跟順利的時候,很少未雨稠繆地去思考與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更少願意主動去了解,自己可以受到什麼樣的專業協助。
在說明宥廷原本可以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來避免陷入上述困境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究竟宥廷身處的台灣社會正面臨怎麼樣的變遷與考驗。
事實一: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
所謂的「人口替代率」,是指不考慮移民等變項時,「維持人口規模恆定」所需的總生育率,以全球平均來說,每名婦女必須生育 2.10 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總數。
自 21 世紀初以來,東亞地區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至 2021 年統計指出,香港生育率僅 0.75 、韓國 0.88 、台灣 1.11 、日本 1.30,不僅低於全球人口替代率,也全都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預計這種情況至少會持續 50 年。
未達人口替代率門檻,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未來世代年輕人恐怕將無法支應長輩的扶養。換句話說,在可預見的未來,子女只會越來越養不起父母,「養兒防老」的觀念在社會與經濟結構變遷之下,已經不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選擇沒有子女、或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家庭日漸增多,終身單身族群也日益增加。更有甚者,在比起敬畏權威,更重視家庭關係和樂、成員彼此尊重敬愛的現代社會,子女被迫親自照護父母,反而會造成感情的裂痕,損及彼此的生活品質。
宥廷就是其中一個範例,他是家中唯一的子女,負責奉養兩位父母,這還是不考慮「祖父母恐怕也需扶養」的情況。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當他運用所學,親自照護父親,兩人的關係反而惡化了。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專業人士來幫宥廷的父親復健,反而治療過程中的每個人都會遵守界線,而不會演變成彼此惡言相向的結果。
許多人呼籲提高生育率,把低生育率當成一種社會問題,甚至是一種病症來看待。但這樣的觀點其實忽略了人性追求自由與尊嚴的一面,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僅只是為了補充社會勞動力而「多生小孩」。此外,從西方民主國家的經驗顯示,社會越是進步,教育越是發達,生育率就越低迷,沒有任何一項政策可以逆轉這個不變的趨勢。
我們的鄰國日本,早在1950年代生育率就低到接近人口替代率門檻,在高齡化、低出生率方面,日本比起台灣更有經驗。在這本書中,我們不僅會說明安養信託的概念,更將詳細介紹我國參照自日本相關法律規定的「意定監護」制度,這項制度能夠讓單身者、無子女的家庭、不想讓子女毫無準備的忽然擔負長照責任的家庭,從血緣關係導致的強制照護之中解脫;此外,更能讓受到充分監督的專業人士,來協助打理我們退休後的醫療健康、生活照護、財務管理等各方面需求。
凡事預則立,比起消極被動地等待人生階段突如其來發生而措手不及,主動計畫才會讓我們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透過充分準備且規劃完善的合宜契約,我們每個人都能超前佈署,預約一份安全、自主、平等的幸福未來。
什麼是意定監護?
近年,越來越多台灣人選擇「預立醫療同意書」。
預立醫療同意書的目的,是在我們還清醒健康的時候,預先決定當自己未來陷入疾病末期、永久昏迷、重度失智等不可逆狀態時,是否還願意接受包括心肺復甦術在內的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2019年《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賦予民眾未雨稠繆預先決定醫療決策的權利,為了確保預立醫療同意書的國民對自己的決策有充分理解,同意書之前需經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再由公證人公證或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最後還要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
我們很容易想像自己被困在病床上生命品質大不如前的情境,因此相對容易主動放棄沒有康復希望的延命治療。然而,同樣在2019年上路的《民法》「意定監護」章節,比起「預立醫療同意書」更廣大且周密,保護受監護宣告者的生活管理、護養療治與財產管理,卻較少人關注。
要了解什麼是意定監護,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民法上認定的「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民法第六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但在出生到死亡中間,人在法律上的「行為能力」並非恆常擁有,這是為了確保國民的最高福祉,而不是予以沒必要的限制或歧視。
七歲以下的孩童,在民法上必然是無行為能力人,七歲以上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則是限制行為能力人。這保障了其他人不得欺騙、引誘識別能力不足的個體,來進行民法上的交易或者資產轉移。
而只要年滿十八歲之後,除非經過法院「監護宣告」,否則不會受到民法的這層保護。
我們經常會說,高齡長者某方面看來會「越來越像個孩子」。這並非完全只是個文學比喻。
在上一章節宥廷與父親的故事中,我們發現宥廷的父親在做出財務判斷時,沒有全盤考慮清楚。如果宥廷的父親是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那麼民法不會讓有機會讓他「獨自一人決定拿房屋去貸款」。如此一來,宥廷就不需要放棄自己開店的夢想來還債。
但宥廷的父親是成年人,儘管他可能基於某些身心狀況已「不具完全識別能力」,仍必須為自己的任何財務決策負責。
假設宥廷的父親有認知症(俗稱失智症),那麼宥廷的家人可以提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來預先避免父親遭到詐騙。
監護宣告,是當成年人因為疾病、意外、老化等原因造成認知能力受損,無法瞭解他人表達的意思,也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由聲請人向法院聲請的程序。當監護宣告做成之後,當事人的一切民法意思表示都不再生效,而改由監護人代為處理。
慧雯與秀玉的故事
儘管遇到還債與照護父母的雙重壓力,宥廷善良的天性讓他依然十分關心身邊的人。他注意到職場上的前輩慧雯最近看來十分憔悴,工作時常恍神,一天在休息時間,宥廷詢問慧雯是否有心事,慧雯先是笑笑說「沒事啦,還好啦」,接著彷彿潰堤般的紅了眼眶。
五十歲的慧雯是一名資深護理師,她與小自己六歲的平面設計師女友秀玉是同居十年的伴侶。兩人雖討論過要登記結婚,但因為彼此雙方家庭都有些保守,而暫時擱置計畫。兩人不僅同居共財,彼此扶持,還養了三隻貓咪。
然而一場上班途中的車禍意外,讓秀玉承受嚴重腦部損傷,認知能力下降至幼兒程度,醫生亦不確定是否能有回復的一天。慧雯向秀玉的家人主張,自己願意繼續照顧秀玉,但秀玉家人原本就不贊同兩人交往,竟執意將秀玉帶回老家,也拒絕慧雯探視。
秀玉與慧雯因為有共同生活一輩子的共識,因此名下有聯合登記的財產。慧雯於秀玉被帶回老家失去音訊的六個月後收到存證信函,發現秀玉的家人已向法院聲請法定監護,指定其兄長為監護人,秀玉兄長通知慧雯將與秀玉有關的財產變賣成等值的金錢後交出。
至此,慧雯感到身心俱疲。她既見不到伴侶,更面臨要被迫變賣家產的困境。
慧雯的遭遇不僅讓人同情,更說明了原有法定監護制度在面臨社會變遷之下的不足之處。
原本台灣法律制度只有「法定監護人」,亦即由法院從以下十分受限的範圍內選出監護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
我們若細看法定監護人資格的條文規定,會發現與現代社會實況不符的明顯侷限:首先,朋友、事實婚姻伴侶(長期同居共財的伴侶)和無利害衝突的專業人士,按照規定很難或幾乎不可能成為法定監護人。其次,主管機關、社福機構究竟是否在每個個案都適合成為監護人,也是值得疑問的。
另外,即便是配偶作為監護人,由於平均而言國人配偶年齡相差不大,也恐淪於「老老長照」的困境。
◎
在照顧與財務壓力交疊的年代,孝順與愛,不該成為壓垮生活的重量。
本章以真實改編的〈宥廷的故事〉帶領讀者進入「意定監護制度」的核心思考:
當我們還清醒、有選擇時,該如何用一份契約保護自己與家人免於難以承受的未來。
第一章 不讓你的孩子成為宥廷
34歲的宥廷是一位學有專精的物理治療師,他原本已經存錢籌劃了兩年,終於在31歲生日前,租了小店面,擁有一家自己的整復工作室。宥廷一直很認真,不僅先在幾家私人診所靠行執業了幾年,更考取國外相關證照,也一直努力精進新知。
開一家自己的整復工作室,不用再在診...
作者序
◎
前言
──林立皋
在當前這個高齡化與少子化並存的社會中,個人及家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生活照護與財產管理方面。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不再可靠,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提前規劃未來的各項需求變得愈加重要。本書《為自己打造幸福未來契約》正是針對這現實而編寫,旨在幫助讀者深入了解「意定監護」制度及其相關應用,從而更好地保障自身及家人的權益。
本書的內容以生動的故事引入,特別是宥廷的案例,展現了家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時所經歷的困境。宥廷,一位年輕的物理治療師,因父親受到詐騙而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各種重擔。這個故事不僅反映了個別家庭的悲劇,更揭示了當代社會普遍面臨的困境。透過宥廷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在健康時期若能提前進行適當的法律規劃,將能有效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意定監護制度做為一種新型法律工具,允許個人在意識清楚時預先安排監護人,以便在失去行為能力後,由指定的受任人代為進行護養療治、財產及生活管理等決策。此制度不僅程序簡便、彈性高,更能尊重個人的意願,有效減少法律糾紛和家庭矛盾。書中將詳細介紹如何利用意定監護制度來進行有效的規劃,以及如何結合安養信託等工具,以確保在未來面對健康或財務危機時,有備無患。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在台灣實施意定監護制度所面臨的挑戰,包括社會觀念與專業人才的缺乏。雖然自2019年起台灣已開始推行此制度,但許多人仍對其存在誤解或缺乏認識。本書希望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具體案例,使讀者能夠清晰理解意定監護的重要性及其實際操作,後續如需諮詢請參訪網站https://www.suny99.com/。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本書創作的人員,包括各領域專家、法律顧問及【意定團隊】,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及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完成。同時,也感謝兩位理事長和許多貴人,在創作過程中的理解與支持。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瞭解意定監護與安養信託的重要參考資料,並幫助他們打造更幸福、安全的未來。
◎
前言
──林立皋
在當前這個高齡化與少子化並存的社會中,個人及家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生活照護與財產管理方面。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不再可靠,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提前規劃未來的各項需求變得愈加重要。本書《為自己打造幸福未來契約》正是針對這現實而編寫,旨在幫助讀者深入了解「意定監護」制度及其相關應用,從而更好地保障自身及家人的權益。
本書的內容以生動的故事引入,特別是宥廷的案例,展現了家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時所經歷的困境。宥廷,一位年輕的物理治療師,因...
目錄
推薦序文 ............................... 6
前 言 ............................... 10
第一章 不讓你的孩子成為宥廷 ............................... 13
事實一: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
什麼是意定監護?
慧雯與秀玉的故事
意定監護契約與公證:國家幫你把關
事實二:每年遺產相關法律糾紛高達兩萬八千件
把握契約自由原則
通知國家意定監護契約的存在
該怎麼知道需要監護宣告?
更符合個人需要:輔助人與安養信託
小結 故事本可完全不同
第二章 文盛遇見安養信託 ............................... 61
高齡金融剝削
認識安養信託
量身打造安養信託
以房養老與安養信託
安養信託的特色與限制
第三章 強強聯手:意定監護與安養信託 ............................... 87
意定監護結合安養信託
意定監護人可聲請監護宣告
法人作為安養信託受託人
信託登記
安養信託監察人
法人作為意定監護人
只有愛不足以讓人成為好的意定監護人
意定監護訪查人
第四章 遺囑與公證 —最後的溫柔 ............................... 113
遺囑的方式有夠多種!
公證程序
繼承順位、應繼分與特留分
遺產稅或贈與稅?
雅真的故事
最後的溫柔
跋 什麼是幸福?............................... 135
附錄 ............................... 141
相關單位及網站
常見問題集
推薦序文 ............................... 6
前 言 ............................... 10
第一章 不讓你的孩子成為宥廷 ............................... 13
事實一: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
什麼是意定監護?
慧雯與秀玉的故事
意定監護契約與公證:國家幫你把關
事實二:每年遺產相關法律糾紛高達兩萬八千件
把握契約自由原則
通知國家意定監護契約的存在
該怎麼知道需要監護宣告?
更符合個人需要:輔助人與安養信託
小結 故事本可完全不同
第二章 文盛遇見安養信託 ............................... 61
高齡金融剝削
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