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林紘毅的圖書 |
$ 1020 ~ 1200 | 觸診技巧:表面解剖學的臨床應用
作者:Bernhard Reichert / 譯者:吳威廷;徐幼鈞;黃妤璇;林紘毅;韓亭怡;楊佩瑜 出版社:合記 出版日期:2018-10-01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 初版 共 2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英文版第一版的序言
Foreword to the First English Edition
長期以來,在臨床實際照顧病人的醫療人員一直盼望著一本教科書,一本致力於人體表面解剖學與理學檢查的書,而本書的出版正好在對的時間點,且符合大家的期盼。
醫療專業人士已見證了臨床檢查和徒手治療介入這兩者逐漸成長的需求,其均需倚賴對人體表面解剖學有深入的了解並能精準地執行相關檢查。因為手術探查的方式不可行,我們必須依賴非侵入性的方式去了解相應的解剖學構造,因此,表面解剖學的技巧對於特定結構的定位變得不可或缺。本書可以做為一份地圖,一份精密定位相對解剖學構造的地圖,藉由介紹一些簡易的方法,指引臨床醫療人員,並補充基礎人體解剖構造和功能上的知識。
作者同時利用分層與區域劃分的方式幫助讀者辨認人體結構,這個統整的方式可引導臨床醫療人員利用相應的深度和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去辨認某一個特定的解剖構造。再者,本書針對所有人體主要的肌肉骨骼構造以詳盡且有策略性的方式深入探討,這將會協助臨床醫療人員將肌肉骨骼表面解剖學推廣到整個人體,讓臨床醫療人員可以了解不同區域之間的形態、其中的相似處/相異處有哪些。最後,臨床醫療人員結合書中的知識與實務面,了解到表面解剖學如何直接應用到臨床檢查。
當我們使用表面解剖學的知識並應用在詳盡且系統性的臨床理學檢查時,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確定某病況與某身體部位的影響是否相關。
表面解剖學的基礎是徒手檢查,因此本書可以幫助在徒手治療介入時有正確的結構定位。此外,一名病人對於徒手治療介入的反應可以增加臨床醫療人員對於自身技術的自信,同時幫助臨床醫療人員對人體結構更了解、觸診定位更精確,甚至回過頭來可增強徒手治療介入的效果。
從本書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可以提升讀者在臨床上的自信,同時減少在尋找某部位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作者提供實用的導引,讓臨床醫療人員擁有活體表面解剖學的經驗,增進其臨床實務的成功率,不僅可以輔助他們利用本書的技能,也可以額外幫助他們更成功地應用本書所提及的技能。本書榮登臨床醫療人員常用圖書的第一名,也是連結基礎科學、臨床知識與實務技巧的一本好書。正因為本書的這些特色,可幫助臨床醫療人員成為徒手診斷與治療的高手。
Philip S. Sizer Jr., PT, PhD, OCS, FAAOMPT
教授與執行長
ScD計劃的物理治療執行長
臨床肌肉骨骼研究圖書館
復健研究中心
協聯健康科學所,德州科技大學健康
科學中心
拉巴克,德州,美國
第一章 基本準則/徐幼鈞、吳威廷 譯 3
■ 為何臨床醫療人員需要表面解剖學? 3
■ 我們可以從本書學到哪些表面解剖學知識? 3
■ 表面解剖學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 3
評估關節或脊椎 3
實施特殊評估和介入性治療前的定位 4
局部治療韌帶或關節囊的基礎 4
■ 臨床上的關聯性 4
■ 觸診特性 4
■ 何時應用表面解剖學? 5
■ 先決條件 5
解剖學/地形構造學的背景 5
精準的觸診流程 5
經驗值 6
■ 觸診的技巧與阻抗 6
觸診的中心概念 6
觸診時施加壓力 6
觸診技巧 7
觸診骨緣 7
觸診骨突起 8
觸診肌肉 8
觸診肌肉邊緣 9
觸診肌腱 9
觸診韌帶 10
觸診關節囊 11
觸診滑囊 11
觸診周邊神經 12
觸診血管(動脈) 12
■ 觸診的工具 13
引導的結構 13
連結線 13
辨認觸診結構的配套措施 13
結構標記 14
執行時的標準姿勢 14
■ 問題討論 15
第二章 肩部複合體/黃妤璇 譯 19
■ 肩部區域的意義與功能 19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19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20
■ 一般定向-後方 22
■ 局部觸診-後側 24
■ 局部觸診-外側 31
■ 一般方向-前方 37
■ 局部觸診-前內側 38
■ 局部觸診-前外側 40
■ 問題討論 50
第三章 肘部複合體/黃妤璇 譯 53
■ 肘部複合體的意義與功能 53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53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53
■ 一般定向-前側 57
■ 局部觸診-前側 57
■ 局部觸診-內側 61
■ 局部觸診-外側 67
■ 一般定向-後側肱骨 74
■ 問題討論 76
第四章 手部/徐幼鈞、吳威廷 譯 79
■ 手部的意義與功能 79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80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81
■ 概論-背側 85
■ 背側軟組織的局部觸診 89
■ 背側腕骨的局部觸診 93
■ 概論-掌側 99
■ 掌側軟組織的局部觸診 100
■ 掌側腕骨的局部觸診 103
■ 問題討論 110
第五章 髖部與腹股溝區域/徐幼鈞、吳威廷 譯 113
■ 髖部與腹股溝區域的意義與功能 113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113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113
■ 局部觸診-外側 118
■ 局部觸診-背側 120
■ 局部觸診-前側 122
■ 問題討論 131
第六章 膝關節/林紘毅 譯 135
■ 膝關節的意義與功能 135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136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136
■ 溫度上升之觸診 140
■ 水腫之觸診 141
■ 局部觸診-前側 142
■ 局部觸診-內側 147
■ 局部觸診-前內側的軟組織 149
■ 局部觸診-外側 155
■ 局部觸診-後側 162
■ 問題討論 165
第七章 足部/林紘毅、徐幼鈞、吳威廷 譯 169
■ 足部的意義與功能 169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171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172
■ 足部內側緣的局部觸診 174
■ 足部外側緣的局部觸診 183
■ 足部背側的局部觸診 191
■ 遠端後側小腿的局部觸診 196
■ 問題討論 199
第八章 軟組織/林紘毅 譯 203
■ 軟組織的意義與功能 203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203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203
■ 觸診過程摘要 204
■ 起始姿勢 206
■ 困難及替代的起始姿勢 206
■ 觸診技巧 207
■ 評估和治療的訣竅 211
■ 治療範例 213
■ 問題討論 219
第九章 後骨盆區域/徐幼鈞、吳威廷 譯 223
■ 骨盆區域的意義與功能 223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223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225
■ 觸診過程摘要 233
■ 觸診技巧-在骨頭上快速定位 234
■ 觸診技巧-在肌肉上快速定位 237
■ 局部觸診技巧 241
■ 相位與投影 249
■ 觸診骨盆-大轉子區域 253
■ 評估和治療的訣竅 257
■ 問題討論 258
第十章 腰椎/韓亭怡 譯 261
■ 腰椎的意義與功能 261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262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263
■ 觸診過程摘要 278
■ 起始姿勢 278
■ 困難及替代的起始姿勢 279
■ 觸診技巧 279
■ 評估和治療訣竅 284
■ 問題討論 289
第十一章 胸椎及胸廓/韓亭怡 譯 293
■ 胸椎的意義與功能 293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294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295
■ 觸診過程摘要 304
■ 起始姿勢 304
■ 困難及替代的起始姿勢 304
■ 後方觸診技巧 304
■ 前方觸診技巧 322
■ 問題討論 333
第十二章 頸椎/楊佩瑜 譯 337
■ 頸椎的意義與功能 337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337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338
■ 觸診過程摘要 352
■ 起始姿勢 352
■ 困難及替代的起始姿勢 354
■ 後方觸診技巧 354
■ 側面觸診技巧 370
■ 前方觸診技巧 381
■ 問題討論 386
第十三章 頭和下巴/楊佩瑜 譯 389
■ 簡介 389
■ 顳顎關節的意義與功能 389
■ 此區域診療上的運用通則 389
■ 必備的基礎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 389
■ 顱骨的解剖 390
■ 顱骨的觸診 390
■ 下巴-顳顎關節 391
■ 觸診顳顎關節 394
■ 下巴肌肉的觸診 395
■ 問題討論 405
參考書目 407
索引 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