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民間故事是廣大民眾創作和傳承的語言藝術,它在人們口頭流傳,並不斷得到完善。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講故事,有些人只是喜歡聽,當觀眾的時候多;有些人則很有講故事的願望和講故事的才能,在故事傳承的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瑞典著名學者卡爾•威廉•馮•賽多(Carl Wilhelm Von Sydow)說過:「民間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一種散漫的狀態流傳的,只有極少的有好記憶、生動的想像力和敘述能力的積極的傳統攜帶者才能傳播故事,僅僅是他們才向別人講述故事。」 講述者在講述活動中總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是講述活動的主體。講述主體與聽眾構成知識共同體,從而在生活中生產故事、傳播故事。
靳景祥,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漢族農民,一個生活坎坷、技藝超群的民間故事講述家,被賈芝、張文、林相泰等學者稱為「河北的重大發現」、「難得的大故事家」。他學過說書,開過飯店,從耿村走出過,又回到耿村,但從未離開過生他、養他的燕趙大地,他與他的鄉親們共同延續著獨具特色的冀中平原漢族民間文化傳統。自一九八七年五月被發現以來,靳景祥一直備受學界和媒體的關注。
至二○○四年五月,十一次耿村民間故事普查,集中採錄了靳景祥的故事四百多篇,另外還有歌謠、謎語、歇後語、諺語等八百多條(首),總計八十多萬字。
一九八七年七月,靳景祥應邀出席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承德市舉辦的「中國故事學會首屆年會」;一九八八年四月,他應邀參加河北省三套集成辦公室和石家莊地區文聯主辦的「耿村故事家群研討會」。
一九八八年一月,靳景祥加入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同年,被河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辦公室和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正式授予「河北省民間故事講述家」稱號。
一九九一年九月,又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破例發展為會員。由此,靳景祥成了全省、全國著名的民間故事家,多次出席各級學術會議進行演講。
二○○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公佈靳景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耿村民間故事」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靳景祥與民間故事的淵源關係,從他一出生就開始了。在這個瀰漫著故事講述氛圍的冀中平原上的小村莊裏,靳景祥的家人和鄉鄰都會講故事,他從小就是聽著奶奶和媽媽的搖籃曲入睡,大伯靳英瑞更是遠近聞名的西河大鼓藝人,這些都給予他強烈的感染和薰陶。而童年時期在姨姨家的寄養生活,也讓靳景祥從愛說、愛笑、愛熱鬧的姨姨、姨父那裏,聽來了好多故事。談到與民間故事的情結,靳景祥說:「從小覺得聽故事稀罕,怪有意思,真是百聽不厭。」
靳景祥故事的養成,與耿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故事講述傳統分不開。耿村自古就處於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香火旺盛的耿王廟會和繁華的逢陰曆一、六日集市,養成了耿村這個文化聚落經商和講故事的兩大古風。四面八方的客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用品,也帶來了他們的故事、歌謠。年幼的靳景祥,在大伯開的旅店裏,聽客人們講的天南海北的故事不計其數。成年後的靳景祥,離開了耿村,在藁城縣城開起了飯店。在那裏,他的視野更加開闊,聽到了更多、質量更高的故事。
如果說在晉縣姨姨家、耿村集市上、藁城飯店裏聽故事,是為靳景祥成為故事家做了「量」上的準備,那麼,靳景祥的學書經歷,以及對故事的反覆琢磨,就為他作為故事家做了「質」上的準備。跟大伯靳英瑞和石家莊的樊春秀學的說書本子,靳景祥現在都不會講給別人聽,但學說書的經歷,鑄就了他的講述風格,尤其是講故事時的語氣、語速、模仿能力和肢體語言。同時,將大量評書套語運用到故事當中,也使故事更完整,更能吸引人。
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故事講述素材很多取自說書本子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靳景祥成為連接底邊文化與通俗講唱藝術的中間人物。但是,靳景祥並不是將聽來的故事簡單複述給別人,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把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改掉,把不夠完善的故事補充完整。正是不斷攝取民間敘事的傳統,且通過自己的思考,將生活經歷和講述特色融入到故事講述當中,才使得靳景祥一步步成長為中國出色的民間故事講述家。
聽過靳景祥講故事的人不計其數,年齡最小的有未經世事的孩童,年長的有耄耋之年的老者。鄉親鄰里聽過他的故事,官員、學者聽過他的故事,外國故事家也聽過他的故事。從二○○二年開始,美國故事代表團每隔一兩年都會訪問一次耿村,儘管他們之間的交流需要有翻譯,但靳景祥繪聲繪色的講演還是感染了國外友人和專家,他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靳景祥講故事吐詞清晰,表達準確,結構完整,描述細緻,邏輯性強,情節曲折生動,評書味明顯,總能恰到好處地抓住聽眾的品位和情緒,很有藝術感。
靳景祥不僅是耿村民間故事的代表性傳承人,更是中華民族民間故事講述家的傑出代表。對靳景祥故事講述歷程、養成條件、傳承現狀,以及保護政策的調查研究,將為中國,乃至世界民間故事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做出寶貴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