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觀察世界的方式
請將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世界地圖——那幅地圖有 70% 都被海洋的藍色所覆蓋。
本書從海洋的視角出發,重新講述一部完整的世界歷史,說明人類如何透過水: 海洋、河流與湖泊進行交流與互動,以及交換和傳播商品、物產與文化。旨在揭示各個族群、國家與文明通過全球的水路,在塑造本身文明的同時也在創造歷史。這是一部航海者的史詩。這部跨國界、跨學科的歷史著作,主要關注各塊大陸之間的海上聯系,並揭示其中重大的跨文化影響和變化。盡管書中並不缺乏關於帝國、王國和城邦的故事,但沿海地區與海上航路也占據着同樣重要的位置,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那里不僅交換商品,也交換着語言、思想和宗教,並接觸到其他地區的商業、法律、審美乃至飲食。
無論作為一名作者還是一名讀者,在進行世界海洋史的研究之前,都面臨著兩個問題,即「什麼是海洋史」和「什麼是世界史」。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與眾多的觀點和主題相關。世界史涉及對背景和取向各不相同的人群之間的複雜活動的綜合研究。在地區、國家和區域的層面上,其複雜性遠遠超出了歷史學家從政治、宗教及文化方面所做的傳統劃分。作為一個跨學科、跨區域的研究課題,海洋史是世界史的一個分支,包括船舶制造、海上貿易、海洋探險、人類遷徙、海軍戰爭等諸多主題。而海洋史研究的前提,則是通過研究發生在海上或者與海洋相關的事件,為研究人類事務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因此,海洋史學家們會利用諸如藝術、宗教、語言、法律和政治經濟等學科來進行研究。
過去的一個世紀見證了海洋史研究路徑的顯著變化。以前,出於對古代文物的興趣,學者們致力於研究古代的船隻、船隻模型、圖像、民族志以及相關的辭典和書目。海洋史研究曾經主要集中於保護和解釋那些便於利用的材料,這引導歷史學家們開始關注歐洲、地中海和現代北美的航海史和海軍史。航海成就幾乎一直被視作歐洲的一個特例,其中唯一有實際重要作用的就是哥倫布在 1492 年到達美洲的劃時代航行。我們在這裡要說的是,這個故事將直接地解釋歐洲人是如何使用他們先進的航海和海軍技術,並將其影響力施加到世界其他地區的。
這種「歐洲中心論」的世界觀被西方史學界中廣泛流傳的信條進一步強化了,而西方史學家充分解釋了「現存不同人類社會之間的不平等」。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種族優越論最清晰的物質表現就是海權,歐洲人有能力將自己的海上霸權延伸到海外,創造並維持遠在另一個半球的殖民帝國。這帶來了一種非歷史性的概括:希臘人和英國人是海洋居民,羅馬人和中國人則是陸地居民。這樣的假設掩蓋了複雜的實際情況。
正當這種趨勢發展之際,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的代表作《菲力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1949 年)為海洋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路徑。這些跡象表明,不管是出於商業、戰爭、探險還是移民的目的,人類在技術和社會層面上對水上生活的不斷適應,一直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種動力。然而,許多主流的歷史敘述不願意承認這一點。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其《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一書中僅以不到一頁的篇幅來描述航海技術,他指的僅僅是船隻,而沒有論及航行或者其他與之相關的能力。另一個例子是 J. M. 羅伯茨(J. M. Roberts)的《世界歷史》(History f the World)。他注意到,從托博爾斯克到鄂霍次克海的太平洋港口之間有 3,000 英里,卻僅有三條運輸通道。但他並沒有討論作為兩地之間定居者生活基礎的船隻,及其在西伯利亞發展過程中對內河貿易的重要影響。他甚至沒有指出各條河流的名稱,這就像討論從匹茲堡到新奧爾良的水路而沒有提及俄亥俄河或密西西比河一樣。戴蒙德和羅伯茨的著作是在 20 世紀寫成的,理應包含更多海洋史的內容。但它們並沒有反映大眾觀念中海洋世界的變化。
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深受航海事業影響的時代。書敘述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從本質上講,書中討論船隻的內容較少,更多地則是在討論船隻運載的人、人們的文化和物質創造、農作物、獸群、人們之間的衝突與偏見、人們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對過去的記憶。在考察這一事業的過程中,我一直被海軍史學家尼古拉斯‧羅傑(NicholasRodger)下面的話所引導。他寫道:「整體的海軍史研究將有著巨大的價值。即便第一個嘗試的人徹底失敗了,他仍然能夠激勵其他更優秀的學者去完成這項工作。」本書的研究遠遠超出了海軍史的範疇,因此相比之下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但是,即便本書沒有多大價值,我還是希望它能夠激勵更多人來研究這段為我們所共用的引人入勝的歷史。
作者簡介:
林肯‧潘恩(Lincoln Paine)
美國著名海洋史學家,供職於緬因州海事博物館,已出版五部作品(其中三部曾獲獎),發表論文、書評百餘篇,現居波特蘭。自2006年起,擔任萊頓大學國際歐洲擴張與全球關係史研究雜誌 《Itinerario 》主編。
Ships of the World: An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1997 )
Ships of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 2000)
Warships of the World to 1900( 2000)
The Sea and Civilization: A Maritime History of the World(2015)
譯者簡介:
陳建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現任教于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中世紀歐洲史、外國法律史。
羅燚英,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是一部最可讀、最新鮮、最刺激、最全面、最敏銳、最富洞見而且最新的——簡而言之是最好的——世界海洋史⋯⋯盡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蓋,但歷史敘述卻一直是陸地中心論的。作者試圖改變這一現狀,將重心從陸地轉向水域,帶領讀者通過海洋來縱觀歷史。無論對於資深的水手還是航海的門外漢來說,作者提供的資料都是十分寶貴的。
——《出版人周刊》星級推薦
有感於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眾認知層面日益衰減,作者為我們帶來了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這樣一部內容全面而豐富的著作,必將構成海洋史研究領域的堅實基礎。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
該書引人入勝,文采斐然,作者富有說服力地論證了海洋如何構成了一條通向現代世界的路徑。
——美國《外交》雜誌
該書包括豐富的史實與細節,從我們與海洋、湖泊、河流、運河之間關系的角度,講述了人類歷史的故事。
——《亞洲書評》
該書展現了出色的問題意識、優雅的文筆和百科全書式的視野。作者有力地提醒了我們,人類「乘船走向海洋」的沖動塑造了一切世代的全部文明。
——《華爾街日報》
毫無疑問,該書是目前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作者滿懷激情地向我們講述了海洋的故事,在當今的歷史著作中,這種激情是十分少見的。
——《泰晤士報》
這是一部壯麗而全面的世界史,將我們從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帶入了集裝箱時代。
——英國《每日電訊報》
該書對全球史進行了全新的審視。借助關於船只、風帆、風向、海流、航海技術及海洋法的大量知識,作者向我們呈現了一部從吃水線視角觀察的生動的世界史。
——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卡倫‧魏根
這是一個視角嶄新且嚴謹有據的故事,閱讀該書仿佛親歷一段令人欣喜的旅程。
——《達拉斯晨報》
名人推薦:這是一部最可讀、最新鮮、最刺激、最全面、最敏銳、最富洞見而且最新的——簡而言之是最好的——世界海洋史⋯⋯盡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蓋,但歷史敘述卻一直是陸地中心論的。作者試圖改變這一現狀,將重心從陸地轉向水域,帶領讀者通過海洋來縱觀歷史。無論對於資深的水手還是航海的門外漢來說,作者提供的資料都是十分寶貴的。
——《出版人周刊》星級推薦
有感於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眾認知層面日益衰減,作者為我們帶來了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這樣一部內容全...
目錄
中文版序
序
地圖
第一章 走向海洋
第二章 古埃及的河流與海洋
第三章 青銅時代的航海活動
第四章 腓尼基人、 希臘人與地中海
第五章 迦太基、羅馬與地中海
第六章 追逐季風
第七章 基督徒、穆斯林與地中海
第八章 中世紀的地中海
第九章 維京人的北歐
第十章 海上絲綢之路
第十一章 中國走向海洋
第十二章 中世紀的地中海與歐洲
第十三章 海洋亞州的黃金時代
第十四章 世界一體
第十五章 全球貿易的誕生
第十六章 歐洲擴張時代的國家與海洋
第十七章 北歐的崛起
第十八章 時間與空間的湮滅
第十九章 蒸氣與鋼鐵時代的海上強國
第二十章 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海洋世界
註釋
參考文獻
中文版序
序
地圖
第一章 走向海洋
第二章 古埃及的河流與海洋
第三章 青銅時代的航海活動
第四章 腓尼基人、 希臘人與地中海
第五章 迦太基、羅馬與地中海
第六章 追逐季風
第七章 基督徒、穆斯林與地中海
第八章 中世紀的地中海
第九章 維京人的北歐
第十章 海上絲綢之路
第十一章 中國走向海洋
第十二章 中世紀的地中海與歐洲
第十三章 海洋亞州的黃金時代
第十四章 世界一體
第十五章 全球貿易的誕生
第十六章 歐洲擴張時代的國家與海洋
第十七章 北歐的崛起
第十八章 時間與空間的湮滅
第十九章 蒸氣與鋼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