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序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自2020年接下文化部臺灣建築史知識推廣任務以來,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力,完成多項經典建築檔案的研究、出版、展覽與紀錄片。2021年與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合作研究,出版「台灣公宅100年──最完整圖說,從日治、美援至今的公共住宅演化史」一書。延續此研究成果,2022年與國立臺博博物館共同籌劃「當我們同在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後簡稱公宅展)展覽,期望透過轉譯學術研究成果為大眾能理解的展覽,帶動更多人對於臺灣建築文化的認識。
然而,展覽終將有落幕一天,為保存與推廣本次展覽研究成果,及帶動更多民眾認識國內外公共住宅歷史沿革,特進行專書出版計畫。曾經觀展過的朋友,或可再次細品書中內容,重新認識觀展中錯失的個案。除了原展個案外,我們新增了數個當時受限於展場空間而不得不割捨的遺珠案例,或是將展場內的文案內容擴充,以期更完整的表達案例的特色與精神。至於不曾觀展的朋友,也請不用擔心,考量成書後的可閱讀性,我們重新編排了主題架構,並重新按照年代排列個案,讓即使沒有看過展的朋友,也能快速掌握各主題內容。另特別請攝影師拍攝展場空間與個案建築模型,透過紙上導覽也能體會展覽空間的氛圍。
這本專書將不僅僅是對公宅建築形式與風格的描述,更是對建築背後歷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探索與反思,亦呈現了2世紀以來公共住宅建築發展的多重面向,引發讀者對世界與台灣建築史上重要居住議題的思考,同時也為時代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記錄與見證。我們也期盼藉由本書的出版,為臺灣建築文化中心的成立與推動注入更多的動力與資源。
本書付梓由衷感謝國內外許多單位及朋友們的協助與授權,如果沒有各位慷慨支持,展覽及專書都沒有辦法如此精彩呈現。
國立臺灣博物館 序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稱臺博館)自2005年起開始密切與建築文化連結,從保存臺灣建築文化資產開始,整合臺博館本館周邊3處古蹟群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建立臺博館今日的4處博物館群。同時間亦執行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圖說徵集及數位化工作,至今已徵集13萬餘件,是臺灣現代建築書圖檔案重要的典藏成果。此近20年的時間,透過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的研究、典藏、展示及推廣,參與臺灣建築文化資產及現代建築圖說保存實務工作,形塑臺博館成為國內少數以建築為特色的博物館。
2022年臺博館加入「建築博物館國際聯盟(ICAM)」成為機構會員,參與國際建築博物館交流與合作,2024年文化部正式宣布由臺博館籌設臺灣建築文化中心,將在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內規劃常態性展覽場域,持續深化臺博館對於建築文化的著力,未來將持續以博物館角度,向社會大眾推廣建築文化與建築史知識的社會教育。
過去臺博館以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圖說所徵集之建築師及作品為展覽策展基礎,本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則是源自於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的研究及出版成果。以「公共住宅」為主題,「住宅」作為我們生活中對於空間經驗感受最為切身的場所之一,「公共住宅」則是國家介入改善居住問題的方法與嘗試,也是一種理想現代生活的實踐。公共住宅百年來的發展,至今日這些住宅不僅是住宅,許多案例甚至是世界遺產或是該國家的文化資產,反映不同時期的住宅建築設計創新和社會價值觀演變,同時也呈現人與環境的互動、人與人的共同居住關係發展變化。
本書作為展覽的延伸,不僅更為完整性的呈現策展研究的成果,補遺因空間限制而未展出的案例,也延續策展初衷:「住宅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展現我們理想現代生活的載體。」透過回顧臺灣與世界過去百年來對於「宜居」的住宅設計,期望能啟發當代的我們對於住宅政策、居住經驗、住宅設計抑或是永續建築等議題更多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