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反擊來自幽黯深處的呢喃
今年三月,「德國之翼」航空公司9525航班的副機師,趁著正駕駛離開駕駛艙時,反鎖了艙門,然後操控飛機撞山失事,全機工作人員及乘客全數罹難。事後經由機上的黑盒子及相關跡證發現,這位年輕的副駕駛患有嚴重的憂鬱症。類似的不幸事件也疑似發生在1997年的新加坡勝安航空、1999年的埃及航空。這些令人不捨並震驚的案例,再再顯示了負面情緒的糾結不去,將會為自己及他人的生活,寫下難以承受的痛苦結局。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0年曾提出警訊,到2020年時,精神障礙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臟疾病。
生而為人、為萬物之靈,為何會出現無法控制、難以平復的抑鬱情結?或許成因不一。有些人難以梳理來自人際關係、金錢、情感、工作等等的壓力累積,找不到緩和壓力的出口,於是日復一日的深埋心底,完全讓自己承受。但這並非是個正確的方法。負面情緒可以藉著不同的思維方法及輔助資源或工具紓解,但是不能潦草的在腦海深處掩埋、冷落。因為那些負面情緒,很可能轉變成腦中時不時傳來的可怕呢喃,讓我們產生自疑、喪失鬥志、對生活充滿負面觀感,令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做出後悔莫及的事……
我們必須找回自己正向、積極、樂觀的人格特質,讓這些良善陽光的一面,擊敗負面的幽黯。
《親身經歷》這本小說,結合了科學、精神醫學、心理諮商等不同面向的最新材料,完成一個精彩而情節鋪陳令人驚奇的故事。但這精彩故事的基底,是要讀者們正視二十一世紀「腦內健康」的議題。
人生因為有著高低起伏才顯得精彩,而品嘗這些酸甜苦辣的最佳角度,就是保持正面的思維與心態。就讓我們一起反擊來自幽黯深處的呢喃。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林梅琴
推薦序
我們是讓病患理解這個世界的橋樑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當心理醫生?我想,追根究底,是因為我有強大的好奇心。
我喜歡聽故事,喜歡探究每個人的思考邏輯,總是會被各種新奇、未知的經驗所吸引。所以,我在休閒時選擇閱讀的書籍,也都是和懸疑推理有關的主題。「親身經歷」就是這類完全投我所好的一本書,它讓我聯想到我最愛看的美國電視節目”The Twilight Zone”,因為我一下子就被離奇的情節捲入,最後又因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結尾而讚歎!
我的「親身經歷」裡,有過不少難以用一般科學邏輯解釋的經驗。五歲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會趴在窗邊看天空,想說「我」其實是活在天使的夢裡面,等天使夢醒了,我就會消失了。大學時候的我,做過幾次預知夢,還碰過幾個算命仙說我有「靈性」,要收我當徒弟幫我「開眼」,我嚇得拒絕了。
在美國博士畢業前後的兩年,車子爆胎了三次,爆胎後的隔天,我就會接到通知,說我生活裡的某某人過世了。會不會,在我們摸得著、看得到的物理世界之外,真有我們感應不到的不同次元,偶爾和我們擦撞呢?
在我的專業工作裡,有不少與精神分裂者接觸的機會,而這些「親身經歷」,每每讓我眼界大開,深感「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曾經有幾次,聽著這些個案說的一些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思想陳述,會讓我謙卑的考慮:「也許是我的精神層次太低,所以才不了解他想教給我的啟發」。當時我的督導Dr. Friedlander給了我一個非常受用的工作方針。她說:「我們對精神分裂者的治療,不是去改變他們對他們的世界的認知。我們只是做為他們的橋樑,我們先學著進到他們的世界,才能引領他們來理解如何在我們的世界和睦的生存。」
在精神疾病的定義裡,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這些「病患」會表現出與「社會不容」的行為。反之,當社會大眾表現出同一組行為模式,就是「正常」。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依據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指導我們的行為,有誰能真正義正嚴辭的判別,誰的「親身經歷」才是對的呢?
「親身經歷」這部全新類型的腦次元小說,保證挑戰你的思考極限,讓你不得不一賭為快!
南加州大學心理諮商系博士‧張馨方個人工作室,執業心理醫生
張馨方
推薦序
「親身經歷」,開展一個另類的「美麗境界」
「美麗境界」,是由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羅素克洛主演的電影。
這部片子是改編自數學天才John Forbes Nash的真人真事。他具有異於常人的數學天分,卻患上醫生擺脫不了的精神分裂症。最後,他因著自己的專才與成就,在1994年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在當年這部電影的結尾,年老的Nash(羅素克洛主演),在離開課堂時,被一位陌生男子攔住,這位陌生男子告訴Nash,他已經被選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候選人。
當時Nash愣了一下,他看著那位陌生男子,然後攔下正巧經過教室門口的一位女學生。
Nash問女學生:「妳有看到我面前的這個男士嗎?」
女學生看了那位陌生男子一眼,回答:「是的,我看見了。」
「好,妳可以離開了。」Nash跟女學生說完話後,轉頭面對那位來報訊的男士說:「我確定你是真的。」
《親身經歷》這本題材新穎的小說,在作者巧妙、戲劇化的故事編排中,讀者可以望見思覺失調者的心智片羽。如同本書的書名字體設計一樣,會發現書名字體怪怪的,一時間有些錯亂。但這正比喻了思覺失調者跟一般人之間,只有些許的差異,卻可能出現大大的不同。這樣的不同,或許轉化成憂鬱、躁鬱、幻覺、人格錯亂等等思維與行為程度不一的失序表現。
在目下節奏快速的社會形態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背負著生活的壓力,當這些壓力沒有被適切抒發時,累積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負面能量,它會戕害人們的身體與心智,一步步地侵蝕著你的生命…
此時,請讀者放開壓力,讓自己與《親身經歷》的主角人物一起冒險,感受情節起伏的精彩刺激。希望你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很棒的故事,更在看完之後,能夠重視自己的「腦內健康」,找到適合自己去掉負面情緒及壓力糾結的方法。
你將能為自己及所愛的人,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蔡文哲
作者序
我們都值得擁有美好的「親身經歷」
在我的生活圈裡,出現過幾位被精神障礙所困的朋友。
有些是憂鬱症,有些是躁鬱症。有些因此自殘多次,有些則「回去重來」。
我認為那是很難受的現象。當發現自己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負面執念而無法掙脫時,旁人勸說著:「多出去走走。」、「多曬曬太陽。」、「想些快樂的事。」、「不要讓自己孤單一個人,找朋友聊聊天……」
沒有那麼容易!
那樣的心緒,我認為並非是被一團朦朧不清的迷霧纏繞,而是一塊沈重的鐵塊,牢牢實實地壓住心頭,難以撼動!令人百轉千迴,繞不出這銅牆鐵壁似的心智迷宮。
曾有一個下午,與友人喝茶。
談及關於精神障礙對於人的傷害。
那時有句話,讓我深以為然。
「要自己願意幫助自己,願意拯救自己。」
是的。
《親身經歷》是本精彩刺激的腦次元小說,您將得到一個匪夷所思,全新類型的心智冒險驚悚故事。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想到那些曾經遇到過有著憂鬱症、躁鬱症、幻聽、幻覺的友人。
因此,請您欣賞完這個故事後,幫助散佈一個概念,若是身邊有精神障礙的朋友,請您鼓勵他,告訴他:
「當自己的英雄!不要放棄,要自己幫助自己,拯救自己。」
現今社會有許多良好的醫療資源,運用它。
因為無論是誰,都該為自己精彩的人生奮鬥,我們都值得擁有美好的「親身經歷」。
房純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