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西方哲學對人的思考從神人關係轉向人本身,“自我”及由之發軔的相關問題域遂成為啟蒙哲學的核心關切。本書是一部旨在梳理盧梭與斯密對“自我”及相關問題域的見解之異同的比較研究,作者從二人哲學中的“自我”觀念出發,逐一探討自知與自知的實踐、他人與社會性、作為行為主體的個體及其與社會的關係等近代道德與政治哲學的關鍵問題;這種從關於人性的基本命題推進到人類社會諸事務的理論框架的分析路徑,將二人分別代表的法國啟蒙運動與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截面及其肌理異同呈現在我們面前。從盧梭與斯密思想的互鑒、思想與現實交疊的兩種可能性中,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各自的民族何以走上不同的現代化道路,明白二人不同的自我觀、人性觀及其歷史效應何以深刻影響了整個現代世界的面貌。
查爾斯·L.格瑞斯沃德(Charles L.Griswold),波士頓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古代哲學、道德與政治哲學,兼及哲學寫作與風格批評,著有《柏拉圖〈斐德若篇〉中的自我認知》(Self-knowledge in Plato’s Phaedrus,1986)、《亞當·斯密與啟蒙德性》(Adam Smith and the Virtues of Enlightenment,1999;中譯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等。
康子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著有《社會的立法者科學:亞當·斯密政治哲學研究》(2017),譯有《亞當·斯密與啟蒙德性》(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