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1. 小說文體與小說翻譯
2. 小說敘述與小說翻譯
3. 翻譯理論:功能對等與社會文化研究
4. 翻譯的界定與譯本的選擇
5. 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6. 小結
第一章 Oliver Twist/《賊史》:借“小道”傳“大道”
的堅守之道
1. “外史氏”:文字方塊架的重塑之道
2. 過濾:那些悄然消失的“小道”與“大道”
2.1 少年兒童的成長之道
2.2 行善之道
3. 小結
第二章 The Old Curiosity Shop/《孝女耐兒傳》與
林紓的孝女觀
1. 林紓的“孝女”與狄更斯的“天使”
2. “天使”在人間與“天使”的回歸
3. 《老古玩店》的象徵意義
4. “天使”耐兒與“孝女”耐兒的異同
5. 小結
第三章 David Copperfield/《塊肉餘生述》:自傳體第一人
稱敘述話語在翻譯中的流變與遺失
1. 繁冗不等於“瞎扯”
2. “我記得”:敘述者視角與人物視角
3. “我”的敘述:語域與措辭
4. 小結
第四章 Hard Times/《勞苦世界》: 象徵性意象系統的
構建與消解
1. Hard Times: 詩化的象徵及其譯法
2. 《勞苦世界》:求同去異的歸化譯法
3. 《勞苦世界》:於象徵外求真實
4. 司提芬:《勞苦世界》的人道與Hard Times的宗教信仰
5. Hard Times中其他人物話語的象徵性
6. 小結
第五章 A Tale of Two Cities/《雙城記》:四字詞語與象徵
藝術的拼貼效應
1. 象徵:嚴肅性與通俗性
2. 象徵:主題與結構
3. 四字詞語:象徵與隱喻
4. 語言功能:詞語、句子與篇章
5.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