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1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好評推薦!
★ 《芝加哥論壇報》、《底特律新聞報》、《書單雜誌》好評推薦!
★ 《華爾街日報》、《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圖書館雜誌》好評推薦!
★ 美國亞馬遜5顆星好評推薦!
★ 鮑威爾將軍名言:「台灣不是問題,而是一則成功的故事!」
美國歷史上首位任職美國國務卿的非裔美國人柯林.鮑威爾(Colin Powell),因感染新冠病毒引發併發症於2021年10月病逝,享年84歲。
鮑威爾將軍在素有罪惡淵藪之稱的紐約哈林區長大,父母是低收入的牙買加移民,求學生涯成績平凡的簡直不像個一代名將,勉強進入大學之後,加入預備軍官班;而當上軍官以後的第一次大任務,居然還把槍搞丟了。鮑威爾將軍口中的自己,沒有偉人的光環,卻能讓讀者體會到平凡人奮鬥成為不朽人物的傳奇。除了妙趣橫生的年少時光,鮑威爾還揭露了許多珍貴經歷:年輕時在越南叢林巡弋,在南韓目睹美軍軍紀敗壞;成為五角大廈幕僚之後,又面對錯綜複雜的政治權謀運作。
這些際遇,使他從一介武夫蛻變成歷任三任不同黨派總統的成熟政治家,雷根政府需要他來處理伊朗軍售的爛攤子,執政後期任命他任職成為美國首位非裔國家安全顧問;布希總統主政時期徵召他策動「沙漠風暴」,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及首位非裔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柯林頓總統則請他重出江湖處理海地亂局……。
鮑威爾將軍可說是美國夢的化身。在美國人對他們的領導人不再抱有幻想的時候,鮑威爾將軍對家庭、個人責任以及套用他自己的話說──美國的偉大及其所提供的機會、熱情觀點可以讓人激發希望,並為未來描繪了藍圖。本書是他多采多姿一生的記錄,是果決、忠實和成就的精采描繪;對國家和家庭的衷心熱愛、溫暖的幽默和軍人的直率為特色的回憶錄;是一個領袖在時代的挑戰中崛起的傳奇;更是一個完全引人入勝的敘述及有遠見的歷史。
好評推薦:
「好一個偉大的成功故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動人!」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激勵人心,獨一無二的故事。鮑威爾憑著堅定的心,一路從紐約貧民區到統帥全世界最強大軍隊的旅程。」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感人至深!任何對美國有情感的人都應該一讀。」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清晰、穩重、刻骨銘心!無論您是政治迷、軍事迷,還是只是對好故事感興趣,《我的美國之旅》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
──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San Diego Union Tribune)
「鮑威爾坦率、內省、感人的自傳,對任何讀者來說都是一種樂趣。」
──底特律新聞報(The Detroit News)
作者簡介:
柯林.鮑威爾 將軍(Colin Powell)
出身紐約哈林區,在就讀市立紐約學院時加入美國陸軍預備軍官訓練班,曾參與越戰,戌守南、北韓邊區,後進入卡特政府,擔任五角大廈幕僚,在華府錯綜複雜的官場中,一路晉升為四星上將。在打擊伊拉克獨裁者海珊的「沙漠風暴」軍事行動中,運籌惟喔,一戰成名。
約瑟夫.波斯科(Joseph Persico)
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曾寫過大亨洛克菲勒、名記者艾德華.莫盧和前任中央情報局長卡賽的傳記,他的前一本著作《紐倫堡大審》被評論家推崇為這場世紀大審判的最佳報導。
譯者簡介:
蕭美惠
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畢業(前為西洋語文學系),曾任報社國際組召集人。目前擔任專業財經報紙編譯,從事翻譯已有二十餘年,譯有《貝多芬》、《貝聿銘》等書。
作者序
致台灣讀者
柯林‧鮑威爾
《我的美國之旅》是一個努力與好運結合的故事。就許多方面而言,本書是一個信心與成就的故事與台灣人民的故事並無二致,台灣的人民是懂得欣賞開拓者精神、經濟成長與民主自我期許的,而其自身更代表前述種種價值。對於讀我故事的台灣讀者,希望本書相對上能滿足成人,並且對年輕一代有所激勵。最好本書可激起這樣的結論︰「如果柯林‧鮑威爾辦得到,我也能」。
自序
我已經擁有精彩絕倫的一生,以下就是到目前為止的故事。
我一直沒打算寫自傳,甚至也不曾想協助其他作家撰寫我個人的傳記。然而,在我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最後幾個月,我開始改變心意。商業性的設想固然不能忽視,朋友也鼓勵我著手,但我依舊躊躇不前,直到一位特別親密的朋友說︰「別疑懼,柯林,這本自傳是你欠孫子的東西,而你的確有故事可說,說吧!」於是我就著手了。
這是本個人回憶錄,而不是對我有幸參與的大事所寫出的定案歷史。自傳作為史學的目的,太流於自圓其說,固然希望這本書有助於當代歷史學者,但我作此書主旨在於與同胞分享我的故事。
我面臨所有作者都遇到的難題──取材。沒有時間和篇幅讓我鉅細靡遺,我不得不決定寫出合理長度的單行本,避免製造出一部厚如台階的書,傳播界的朋友這麼警告我︰「看在老天的份上,別寫出另一本冗長、讓人吐血的流水帳」。
我的故事,就是一個少年時前途沒人看好、出身牙買加移民家庭、在南布朗區長大的黑人小孩,長大成為國家安全顧問,接著當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故事。這是一個奮發努力和時運相濟的故事,偶爾坐愁城,但多半春風得意。這也是一個為國服務與軍旅生涯的故事,一個眾人助我成就今日的故事,是我倚仗前人犧牲所造就機會而受益、也許因此又使後人受益的故事,更是個忠誠的故事──忠於自己、忠於國家。總括一切地說,這是個愛的故事;愛家庭、愛朋友、愛袍澤、愛國家;這是個祇可能發生在美國的故事。
致台灣讀者
柯林‧鮑威爾
《我的美國之旅》是一個努力與好運結合的故事。就許多方面而言,本書是一個信心與成就的故事與台灣人民的故事並無二致,台灣的人民是懂得欣賞開拓者精神、經濟成長與民主自我期許的,而其自身更代表前述種種價值。對於讀我故事的台灣讀者,希望本書相對上能滿足成人,並且對年輕一代有所激勵。最好本書可激起這樣的結論︰「如果柯林‧鮑威爾辦得到,我也能」。
自序
我已經擁有精彩絕倫的一生,以下就是到目前為止的故事。
我一直沒打算寫自傳,甚至也不曾想協助其他作家撰寫我個人的傳記。然而,在我擔任參謀...
目錄
一 早年時期
1. 生平無大志
我向來深信自己的直覺;這次卻不按直覺行事,以致於險些釀成毀滅性的災難。
那一天,十足典型的牙買加二月天,烈日當空,空氣中彌漫著午後雷陣雨即將到來的氣息。我和太太艾瑪登上軍用直昇機的時候,還是個適合飛行的好天氣。我們應牙買加總理麥可‧曼里(Michael Manley)的邀請,準備拜訪父親的故居小島。自波斯灣戰爭迄今,已有一年多的時光,其間,曼里一直不斷的盛情邀約,記得上回來電時,他還說︰「回家吧!即使只停留幾天,我們都很期盼,官方外賓招待所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這一次,我終於答應成行。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三日下午,我們飛抵牙買加,隨即受到西印度群島特有的旋風式熱情款得。隔天清晨,我和艾瑪一早即動身前往沃德劇院,接受京士敦市長梅利‧阿特金斯頒贈的「市鑰」。我在致詞中提到︰「市長夫人,我雖然出生於美國,但是,牙買加是我的第二故鄉……」此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幼年時期的情景;凝聽像《來吧!英勇小子》之類的小調歌曲、傾聽詩人路易斯‧白奈德的牙買加式英文、大口大口的享受芭蕉烤羊排和碗豆飯……等。演講結束後,當地的參事愛拉‧柯爾說︰「只有真正的牙買加人才會說『碗豆飯』,在加勒比海的其它地區都是說『飯加碗豆』,所以,可以肯定鮑威爾將軍是個不折不扣、道道地地的牙買加人。」 接著,我們參觀了位在上園營區的國防總部,指揮官彼德‧布萊德和我共同檢閱儀隊,整齊畫一的步伐、精神抖擻的軍禮、震撼人心的答數,無不顯示這是支訓練有素的精兵。
驚喜之旅
午餐過後,我們登上了牙買加軍方的直昇機,準備橫越海灣直飛曼里國際機場,再改搭美國軍用黑鷹直昇機,前往駐紮在牙買加的美軍基地。原先的計畫是全程搭乘黑鷹軍機,後來因為牙買加國防總部堅持請我們搭乘牙買加的軍機離開,主人的盛情讓我不忍心堅拒,才改變了原定計畫。當飛機升空到大約一千五百呎高的時候,京士敦市已經逐漸消失在身後,艾瑪微笑地注視著我,是的,這真是令人愉悅的一天!正當我遠眺靛藍寧靜的加勒比海時,機體突然響起一陣尖銳的破裂聲,艾瑪困惑地看著我,我立刻意識到出狀況了。
直昇機的變速器卡住了,導致飛機左右搖晃,並且急速向大海,我曾在越南親身經歷過墜機,所以我知道當直昇機墜入水中之際,螺旋槳會不斷拍打水面,濺起的水花會猶如砲彈碎片般,銳利無比,當機門一打開,整架飛機隨即會像石頭般沉入大海。這時,瞬間浮現於腦海的,是我們那三個即將面臨父母雙亡的孩子。
我對著艾瑪大叫︰「彎腰抱住雙腿!」
飛機仍然持續下降,兩個駕駛緊抓操縱儀器,慌忙緊急應變,當他們關閉引擎時,飛機仍然急速下墜,耳邊只聽到螺旋槳葉片的隆隆聲。眼看著不消幾秒鐘,機體就要沉入大海了,在這緊要關頭,駕駛員突然決定冒險降落地面,這時候機身僅離水面二十呎不到。飛機成功的迫降,我趕緊解開安全帶抓住艾瑪,快速的將她拉離座位,往外狂奔,怕飛機隨時會爆炸起火燃燒。
當我們抵達安全地點時,艾瑪問道︰「發生什麼事?」
我告訴她我們墜機了,先人出生的地方差點成了我的長眠之地。
我們登上黑鷹軍機繼續末完的行程,拜會在當地協助牙買加鋪路工作的俄亥俄州民兵隊,以及設在斷崖峭壁上的美國空軍毒品雷達偵測站。
走完這些定點,官方的拜會正式告一段落,緊接著,便展開一連串的感性之旅。我們搭乘牙買加保安隊提供的吉普車,向北邊內陸前進,吉普車隊在紅土上輾出一條砂路,宛如一道深深的大地傷痕;一間間樸實的小屋取代一幢幢的華宅,一條條寬廣的大路逐漸變成了羊腸小徑。最後,我們還得下車步行。約莫十五分鐘後,不知道從哪兒突然冒出了歡迎的人群,其中有地方的首長、警長和其它官員。隨著他們悠閒的步伐,走過逐漸高起的田野,越過山頂、穿過布滿車胎痕跡的小路後,終於抵達一座小村莊。這時候,突然傳來陣陣的樂聲,一群身穿黑色隊服的年輕樂團演奏著美國國歌。
「這些孩子來自令尊生前就讀的學校。」當地導遊告訴我。
來到父親故居的頂山村之後,他們一一熱情的擁抱我,從他們的自我介紹,我知道有艾維姑媽、蒙特堂兄、伊塞舅舅、唐納表哥等許多家族成員。他們安排我們坐在上座,當老師的班瓊安表嫂發表一篇精采華麗的感言歡迎我們。
隨後,我們通過幾幢舒適寬敞的房子,來到一間小木屋,從材質上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間道地的熱帶房子,粗糙灰泥砌成的牆壁、刀劈薄木板作成的屋簷、生鏽板狀金屬覆蓋的屋頂……,兩旁各有六個咖啡色的百葉窗,一點都不帶任何新英格蘭房屋的風格。
小木屋已經很久沒住人了,裡頭隔成四個小房間,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廚房設備,更別提抽水馬桶了。整個房子比一般美國家庭的客廳還小。親戚們趕走雞群之後,又費心擦洗打掃一番;事實上,他們也只能做到這樣了。此時此刻,我站在父親一八九八年出生的小屋時,一股思念亡父的感觸油然而生。
走出房門,來到了剛除草整理過的家族墓園,我們再度被湧現的人群團團圍住,在眾人的期待下,我說了一些感激的話,並對他們的熱情歡迎,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其實心裡希望能獨自留下來,循著父親踏過的足跡穿越田野、漫步林間,想像父親住在這裡的情景,緬懷父親生前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人群還是不斷圍著我們,在祖父母的墳前禱告過後,我們和親戚們交換了禮物,艾瑪收到很多美麗而精緻的手繡藝品。
最後,我們結束了返鄉行程,回到飛鷹軍機上。當飛機越過母親的出生地西莫高地時,閃入腦際的疑惑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夢想和衝動,促使兩個年輕的牙買加人,離開熟悉的家鄉和所愛的親人,遠赴毫無所知的陌生國度?他們可曾想過,他們的勇氣和對未來所懷抱的人生態度,對他們下一代的性格塑造將產生多大的影響!
「香蕉凱利」的孩子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我出生於哈林的晨曦大道,姊姊梅芮琳大我五歲半。我對哈林的歲月已經不復記憶,有人說早年的記憶總是充滿憂傷的,我也不例外。我四歲時,全家搬到南布朗區(South Bronx),父母外出工作,由外婆葛瑞照顧我。
少年時代,在我心目中占最重要地位的,是一位身高不滿一百六十公分的男人。我常斜倚窗邊,眼光搜尋著他的身影,看著他從因特威大道的地下鐵出口走上大馬路。他經常穿著大衣,打著領帶,頭上還戴著一頂小鴨舌帽,腋下夾著一份報紙,外套釦子敞開,下擺隨風飄動著,輕快地踩著外八字步伐,邊吹著口哨。只要是經過身旁的人,不論是藥房老闆、麵包店師父或是大樓管理員,他都會停下來和他們寒暄。街口的孩子們都認為他是個十分詼諧有趣的人,但我卻不這麼想,因為這個樂觀得意、自信滿滿的小人物就是我的父親──路德‧鮑威爾(Luther Powell)。
父親出生於「頂山村」的窮苦人家,在九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無疑的,驅使他移民美國的主耍原因是︰他想要有所作為,並且給下一代較好的生活環境。當時他搭乘的是停泊在費城港外,由聯合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所屬的運蕉船。
父親最初在康乃狄克州某一莊園擔任園丁,後來轉到曼哈頓當大樓管理員,最後終於找到足以穩定家計的工作。那是位在曼哈頓的成衣製造街,專門製作女性套裝及外套的吉斯堡成衣廠(Ginsburg),這家地址在第七街五○○號的成衣廠,後來擴廠改名為根尼斯公司(Gaines Company)。父親最初在倉管部門工作,後來調到船運部當職員,最後升為船運部領班。
母親在九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但她的牙買加家族背景比父親的好。她受過高中教育,父親則無,所以當母親抱怨父親時會說︰「他連高中都沒念過。」移民美國之前,母親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速記員。嬌小白哲的外婆具有多種血統,她的祖先有非洲人、英國人、猶太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甚至南美洲阿拉瓦印地安人的血統。她說的英語有時帶有非洲人的聲調,有時也有英國人的腔調,聽起來有如音樂般美妙。
外婆為母親取名為茉得‧艾莉爾(Maud Ariel),但終其一生大家都叫她「艾莉」。母親個子不高,約有一五五公分,豐腴的體態、漂亮的臉蛋、淺褐色的眼眸、深褐色的頭髮,臉上經常帶著迷人的微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不停忙碌著,她在市區的成衣廠工作,又要裁布又要縫釦子。一回到家穿上圍裙後,就在房裡忙個不停,一會兒煮飯,一會兒又是洗衣、燙衣、縫衣服。
根據九十歲的柏莉姑媽追憶,我的父母是在哈林區外婆的公寓認識。葛瑞除了照顧小孩,還將房子分租給牙買加的鄉親,以賺取額外的家用。我的父母婚前就在那兒租房子,而且搭伙。……
一 早年時期
1. 生平無大志
我向來深信自己的直覺;這次卻不按直覺行事,以致於險些釀成毀滅性的災難。
那一天,十足典型的牙買加二月天,烈日當空,空氣中彌漫著午後雷陣雨即將到來的氣息。我和太太艾瑪登上軍用直昇機的時候,還是個適合飛行的好天氣。我們應牙買加總理麥可‧曼里(Michael Manley)的邀請,準備拜訪父親的故居小島。自波斯灣戰爭迄今,已有一年多的時光,其間,曼里一直不斷的盛情邀約,記得上回來電時,他還說︰「回家吧!即使只停留幾天,我們都很期盼,官方外賓招待所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這一次,我終於答應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