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
「穿越」或者「架空」,是自武俠小說衰落以來,在青少年中間長盛不衰的小說題材,由於能滿足青少年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契合他們的英雄或佳人情節,因而廣受歡迎,大行其道。借助網路傳播的力量,它所造成的影響自令傳統文學難以望其項背,加上近年來根據網路上廣受歡迎的幾部穿越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熱播,更對這種熱潮形成了推波助瀾之勢,一時間形成似乎無文不「穿」的「盛況」。
如果把「穿越」理解成穿越者永久性地或暫時性地從一個時空進入其本身並不曾存在於其中的另一個時空的話,中國古代似乎亦曾有過類似於穿越題材的文學作品,比如《聊齋-促織》中成名的兒子醒後自言曾化身為輕捷善鬥的促織入宮為宣德皇帝娛戲。但是穿越這種題材本身基本上是國外泊來的文化產品,因此在歐美國家自然要成熟許多,不但有向後穿越回到過去的,也有向前穿越回到未來的,在西方文明裡具有相對悠久的傳統,也具有很深的物理學背景。相對而言,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獻和考古文物資源,以及相對不發達的自然科學技術和教育水平,決定了「中國式穿越小說」絕大多數都是向後穿越回到過去,以影響甚至改變歷史進程為其基本表現形式,黃易的《尋秦記》可說是這一類歷史題材穿越小說的里程碑式的開山之作。
事實上,創作嚴肅的歷史題材穿越小說,與創作嚴肅的歷史小說的難度不相上下,要求創作者對其筆下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禮儀擁有相當程度的熟悉和理解,否則就會貽笑方家,鬧出關公戰秦瓊的笑話來。至少歷史學者、考古學者是以嚴肅的眼光,懷有足夠的敬意來看待穿越文學(以及其他一切涉及歷史和考古的文學作品)的。
然而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情況,卻是若干年輕缺乏經驗的作者對於自己寫作時的知識儲備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陶醉於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卻隨心所欲地置自己想要表述的時代印記於全然不顧;或者也有若干是有心謹嚴於嚴肅的歷史表述,但由於學識和閱歷所限而力有不逮者。於是張冠李戴、畫蛇添足、移花接木的歷史表述便屢屢出現,歷史和考古學者自然對此不滿。比如一個讓人無法忍受但又無可奈何的情節曾出現在數不清的歷史題材影視劇(不光是歷史穿越題材的影視劇,還包括很多的所謂「歷史正劇」)裡:無論漢朝人、唐朝人還是宋朝人,上酒店吃飯付帳都是掏銀子,而且還是好大一錠元寶狀的官銀——可想而知這些影視劇的主人公日常生活中每天的銀兩開銷之大,每天出門時隨身攜銀的負荷之重!這難免讓人啼笑皆非。又如前幾年打著「歷史正劇」招牌,但在服飾、道具、建築、陳設、風俗禮儀,以及史實陳述等細節方面錯漏百出,以致引起廣泛爭議的電視劇《貞觀長歌》,更是很難讓人相信導演的誠意,倒更願意認為它是導演臆造出的夢魘。這樣不細緻、不負責任的創作態度,怎能讓人滿意?
有鑒於此,諸如《唐朝穿越指南》之類的「穿越寶典」的問世,可謂宜時宜勢,其廣受歡迎的程度,也證明了它們所擁有的廣闊的生命力和龐大的受眾市場。即使不作為穿越文寫手的創作參考手冊,僅僅作為(即使不讀穿越文的)一般讀者了解歷史風俗掌故的通俗讀物,也是頗可一讀的作品。更何況這類打著「穿越」 旗幟,實則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傳播歷史常識的書籍,也頗合中國文人自古就有的編撰筆記的傳統呢!
《先秦穿越生存手冊》就是它們中最新的成員之一。
(二)
中國的歷史學科,歷來具有宏觀的和微觀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傳統。
中國傳統史家一向推崇並擅長宏大敘事,用他們的如椽大筆鋪陳出波瀾壯闊、恢弘而富有生氣的歷史長卷。《史記》裡霸王別姬、氣短垓下的蕩氣回腸,哪個讀來不扼腕慨嘆?鴻門宴上的刀光劍影、一波三折,哪個聽來不驚出一身冷汗?霍嫖姚輕騎席卷、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哪個聞道不酣暢淋漓,直須放歌縱酒?飛將軍李廣的悲情謝幕,哪個想來不悵然若失,心有戚戚?這種宏大敘事的「大歷史情懷」,是中國史學的一貫傳統。這並不奇怪,因為中國傳統史學脫胎於經學中的《春秋》和《尚書》二經,自西晉汲冢書出後才自立門戶,與經學的淵源令其自然不會脫卻自身必須承擔的社會道義責任,所以揚善刺惡以資後世之鑒才是史家秉筆的最終目的。但是,史官們所記錄的就是歷史的全部內容?除了說不完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翻雲覆雨、波譎雲詭這些日益模糊的印像之外,歷史還剩了些什麼?
如果治史者只以紀傳體正史和編年史等宏觀材料作為治學的唯一依據,一般而言很難獲得全面的知識——這也正是為何只翻閱手頭上的二十四史很難寫出鮮活而生動的歷史題材小說(不管它是不是有穿越情節)的原因——大歷史只提供了一個與人物、事件相關的大框架,要構築起完整的情節,還缺少許多用來描繪細節的必要的輔助材料。這其實很像一座建築只有木構的大梁與支柱,卻缺少磚牆和門戶的情形。用來在歷史的骨幹上構築其血肉的這些輔助材料,就是學者們案頭必備的歷史風俗資料。它包羅萬象,又瑣碎龐雜,不太為研究者之外的一般讀者所熟悉,但卻是古代任何一個社會的基因密碼。它像一把精確的解剖刀,使我們能借以一窺古代社會的細節真相,從而更好地理解那些已消逝在風中的往昔歲月。如果說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史書為我們構築了歷史的宏觀結構,那麼與之相應的風俗材料就是用以豐富其內涵的微觀材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鮮活歷史的全部內容。
這裡所說的「歷史風俗資料」,應當是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俗」,即風俗,但凡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吉祥禁忌、職業信仰等林林總總皆入其列,也包括這裡沒說而約定俗成的一些內容;一是「禮」,即國家典章制度的內容,包括法律、規章、禮儀、程式等等,它是國家意志的組成部分。這二者合稱的「禮俗」,就是我們這裡所要討論的對象。如果翻閱古代文獻,大概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史學的兩種敘事傳統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孔子編次刪定著成《春秋》和《尚書》的同時,也在採集的《詩》中於雅、頌之外廣採各諸侯國的國風,這些列國民歌中就包含有不少與當時風俗有關的內容,特別是在一些表現農事或愛情題材的詩歌中尤為明顯。成書於戰國的《禮記•月令》中保存了相當多的風俗材料,《爾雅》則記錄了不少名物。自《史記》、《漢書》創立而為各正史所繼承的五行、祭祀、曆法、律令、禮儀、食貨、輿服諸志,更是專闢為「禮俗」篇章。後世文人留下的各類筆記、手冊,也有不少涉及當時當地的風俗世情,若不參照當時的實際情況予以解讀,是很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甚至是嚴重誤讀的。這些傳承有序的文獻材料,構成了中國古代「禮法」社會的基石。相較於宏觀史學,這些不為一般讀者所注意的細枝末節反而更接近歷史的常態。對歷史感興趣,或者更進一步有志於從事史學研究的讀者,若能讀一些這方面的材料,必將受用不窮。
然而,一方面由於文獻在傳承過程中不斷流失,造成許多倖存下來的古書難以通讀,只有接受長期嚴格的專門訓練才能逐漸讀懂它們;另一方面也由於古今風俗的變化,包括語言習慣的變化,今人也很難理解古人的心理和行為,自然也就很難以自身的生活環境為參照,去理解古代文獻中所表達的思想。比如先秦時人重信義、輕生死,可以為道義慷慨赴死的情態,大概是特別令今人震撼和難以理解的。凡此種種,實際上都構成了今人直接閱讀古籍的困難,人們更多的時候是從曲解甚至是極度歪曲了歷史的演義、小說、影視作品中來獲取關於歷史的印象,並將之定義為自己意識中的「歷史」。所以有時候,即使人們所了解的大歷史(宏觀敘事的歷史)與史書上所記載的絲毫不差,仍然會因為微觀敘事上的疏忽和錯誤而偏離了歷史的真相,甚至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
有鑒於此,像《先秦穿越生存手冊》這類將歷史常識以通俗淺白的方式介紹給讀者的讀物,余以為是大有禆益的。閱讀這些有趣的文字,有志於學者固然可以因此起步去追求更精深的學問,即使只對歷史有泛泛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增廣見聞,豈非開卷有益乎?
(三)
如果如前所說,時下流行的不少穿越小說只是存在大量歷史細節方面的錯誤的話,那還不足為怪。只是有一種傾向尤其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那就是在不少穿越小說中,回到過去的穿越者,普遍帶有某種心理上的優越感,或者說帶有某種程度上的「造世主」心態,仿佛那看似蠻荒落後的古代,給了他們大展身手的廣闊舞台,他們只要按著現代社會的常識略施小計,就能呼風喚雨,大受追捧。其實這是一種狂妄自大的不可取態度,如果放任,很可能走向虛無主義的泥沼。然而史實無情地告訴我們:從身體素質上來說,已經習慣於擺弄機械,患上深度電器依賴症的現代人類,在生存技能和體格健壯方面遠遜於孔武有力的古人;在社會意識方面,自由散漫的現代人,也比古人少了許多責任和擔當。更何況令人失望的現實是,新石器時代,我們用棍棒和石頭互相攻擊;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我們用冷兵器互相殺伐;現代社會,我們用飛機大炮核武器互相摧毀——武器在不斷升級,但人性中的貪婪和冷酷卻並未隨著技術和文明的進步而有些許的減少。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我們與古人之間的差距,或許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小得多。古人雖比今人落後,但絕不像某些穿越小說寫手所鼓吹的那樣一無是處,相反,古人身上許多可貴的品質,到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倒顯得異常珍惜可貴了。
所以,當作為讀者的您,手捧這本《先秦穿越生存手冊》或者《唐朝穿越指南》(或者其他朝代的穿越指導手冊)時,請對您所將要閱歷的時代保持些許的敬畏之心。如果您能耐心地讀完它們,您將發現這些指導穿越的手冊指南,其實更應該確切地被稱為「穿越狙擊寶典」。在您的「穿越情結」被它們無情地擊碎的同時,您也將一窺屬於一個時代的靚麗風景線——存在於真實歷史中的細節,有時候遠比那些虛幻的臆造更加引人入勝。
(四)
摯友小柳托我為她所作的《先秦穿越生存手冊》寫一篇序,我雖不自量力,也欣然允命。這實在是因為自己對當前包括影視劇、報刊書籍、網路手機等大眾媒體傳播歷史知識的現狀和所造成的影響頗不滿意,心有所感焉。我與小柳相識經年,當初一幫來自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個圈子裡,準備貢獻各自所學搞出點正經的歷史影視成果出來,真有點意氣風發的樣子。豈料事情最終沒搞成,大家散了後便轉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互相切磋交流,有時也一起指點揮斥,笑談歷史影視中的低級錯誤。或許也是有鑒於此,文筆曉暢的小柳寫成了此書,使其一向擅長的先秦史功底能有所發揮。
這本書雖是寫先秦,但是以戰國為主,兼及春秋。這主要還是得益於保存下來的戰國時代的材料,遠比春秋要豐富,在取捨上更易游刃。除了《史記》、《戰國策》和《儀禮》、《禮記》等諸子百家書這樣的傳世文獻以外,還有來自地下出土的戰國簡牘等第一手資料可資利用。作者將豐富的材料信手拈來,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我花了兩個晚上讀完,深覺意猶未盡,故亦力向讀者推薦。寄望於對它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在讀完以後,能再去讀一讀《左傳》等原文,相信一定能有不同的感受!
斯為序。
菜鳥飛飛
甲午年閏九月朔日於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