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頌讚逾一個半世紀,極簡哲學家梭羅永不過時的自然書寫經典
★全新中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設計
★反思自然與人性,療癒疲憊心靈,跨時代的文學名著
★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充分掌握本書寫作背景與精神
★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一覽「自然聖地」瓦爾登湖全貌
★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隨時回味梭羅名言佳句
★內頁以特選「大地棕」、「湖泊綠」雙色印製,專屬瓦爾登湖的閱讀美感
「我不打算寫一首令人憂鬱的頌歌,
我只想要和清晨站在雞棚裡高聲大叫的公雞一樣,
努力喚醒我的鄰居。」
2017年英國《衛報》「史上百大非虛構著作」
1985年《美國遺產》雜誌「十大形塑美國人性格的書」之首
為了實踐理想中的極簡生活,梭羅在28到30歲時,獨自遷居至瓦爾登湖畔的一間小木屋。在這段2年又2個月的獨居實驗裡,不但屋子是他親手建造,連日常飲食也都是自給自足。在每天的捕魚、砍柴、耕作當中,陪伴梭羅的是大自然的湖光水色,以及活潑生動的蟲魚鳥獸。
多年後,他將這段獨居經驗的觀察與省思寫下,成了史上最著名的自然經典──《湖濱散記》。
●結合「自然景觀」與「生活哲學」,全面省思現代人的生命困境●
《湖濱散記》的書寫內容廣泛,揉合了個人體驗、象徵手法、歷史傳說等,梭羅一邊細膩描寫湖畔小屋的生活,一邊省思、批判當代社會的浮華虛假。
梭羅用豐富的文字營造出一個個自然與人文場景,從他與松鼠、潛鳥的生趣互動,談到瓦爾登湖的四季變化;從荷馬史詩的壯闊,到孔孟儒學的謙遜;從反思當代的勞動處境,到批判美國的奴隸制度,瓦爾登湖有如一面明鏡,供我們檢視自己的心靈狀態,進而擺脫身上的枷鎖。
●影響力跨越時代、遍及全球,也是公民運動與環保主義的先驅●
《湖濱散記》充滿著精神力量與智慧之光,梭羅洞察到的真理,撼動了俄國的托爾斯泰、印度的甘地、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與甘迺迪等政治領袖;而他抒發感性的優美文采,也深深吸引了普魯斯特、海明威、葉慈、蕭伯納、林語堂等文學名家。
論及社會與個人的衝突、自然與人性的對立時,梭羅也如預言者般地宣示了當今最重視的「公民精神」與「環保意識」,使得《湖濱散記》不只是一本哲學思辨,更是實踐的典範。
【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論自由、獨立與個體性
盡可能活得自由,不要有任何執著。經營一座農場,或進入監獄,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As long as possible live free and uncommitted. It makes but little difference whether you are committed to a farm or the county jail.
讓每一個人管好自己的事,努力成為他自己就好了。
Let every one mind his own business, and endeavor to be what he was made.
◎論生活與工作
生命是如此珍貴,我不要過與生命無關的生活。
I did not wish to live what was not life, living is so dear.
可憐啊!人類現在已經變成自己工具的工具了。
But lo! men have become the tools of their tools.
◎論貧窮與富有
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需要的東西,不必用錢買。
Superfluous wealth can buy superfluities only. Money is not required to buy one necessary of the soul.
一個人最富有的時候,也是活得最貧窮的時候。
No man loses ever on a lower level by magnanimity on a higher.
◎論真實、真理與智慧
說你必須說的話,而不是你應該說的話。任何真相都比假裝好。
Say what you have to say, not what you ought. Any truth is better than make-believe.
與其給我愛,給我金錢,給我名聲,不如給我真理。
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me, give me truth.
◎論命運、夢想與勇氣
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就決定了他的命運。
What a man thinks of himself, that it is which determines, or rather indicates, his fate.
除了你自己的路,每一條路都是命運已定的道路。因此,你就繼續走自己的路吧。
Every path but your own is the path of fate. Keep on your own track, then.
◎論善與惡
善是唯一永遠不會虧本的投資。
Goodness is the only investment that never fails.
沒有比走味的善更難聞的氣味了。
There is no odor so bad as that which arises from goodness tainted.
◎論探索自我與未知
失去了世界,我們才開始找到自己。
Not till we have lost the world, do we begin to find ourselves.
追隨內在天賦的指引,沒有人會走錯路。
No man ever followed his genius till it misled him.
◎論清醒的心靈
清醒,才是活著。我從來沒有遇過一個非常清醒的人。
To be awake is to be alive. I have never yet met a man who was quite awake.
只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還有更多精神上的黎明即將破曉。和那比起來,太陽不過是一顆晨星。
Only that day dawns to which we are awake. There is more day to dawn. The sun is but a morning star.
◎論獨處與社會
我喜歡獨處。我從來沒有找到比孤獨更適合的同伴了。
I love to be alone. I never found the companion that was so companionable as solitude.
獨自旅行,今天就可以上路;結伴旅行,就得等另一個人準備好。
The man who goes alone can start today; but he who travels with another must wait till that other is ready.
◎論自然與人生
每一個清晨都是一次愉悅的邀請,邀我的生活如大自然本身一樣簡單,但我可能會說一樣純潔。
Every morning was a cheerful invitation to make my life of equal simplicity, and I may say innocence, with Nature herself.
盡情享受大地,但不要擁有它。
Enjoy the land, but own it not.
作者簡介: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哲學家之一,提倡超驗主義與極簡主義,也是「自然書寫之父」。主要作品有《湖濱散記》、《野果》、《一個人的遠行》等,另有著名論文〈公民不服從〉。
1817年,梭羅生於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鎮,從小就對自然環境充滿好奇,就讀哈佛大學期間,結識思想大家愛默生,兩人亦師亦友的情誼為世人津津樂道。哈佛畢業後,梭羅回中學母校擔任教師,卻因不滿校方要求體罰學生,兩週後便毅然離職,從此再無固定工作,時而造船種樹,時而演講教學。
28歲時,梭羅到瓦爾登湖畔小屋獨居兩年,實踐著低物欲、自給自足的「簡單生活」。1854年,他將這段經歷寫成《湖濱散記》(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成為美國文學史的經典。1860年,梭羅感染肺病,兩年後逝於家鄉康科德鎮,在世僅45年。
梭羅生前並不知名,死後才受世人推崇。他的哲學觀與政治觀影響了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印度聖雄甘地、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等人。另一方面,他的文學也啟發了普魯斯特、海明威、葉慈等名家。梭羅強調重新認識自然與人的關係,觀點至今依然深具力道。2006年,《大西洋月刊》將梭羅選為「百大美國形象人物」。
譯者簡介:
林麗雪(桫欏)
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譯作類金籤獎得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台灣最大環境教育志工組織荒野保護協會永久會員,自然名桫欏,發音同梭羅,正是為了向心目中的典範致敬。
譯有《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自由的選擇》、《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規模的規律和祕密》、《三零世界》、《解讀民粹主義》、《一次讀懂政治學經典》、《荒野之子》等書。
合譯有《後真相時代》、《獲利團隊》、《美國金權》等書。
章節試閱
II.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人生如果達到了某種境界,自然會認為無論什麼地方都可以安身。因此我把我住的方圓十二英里以內所有地方,徹底調查了一遍。因為所有的農場都是可以賣的,我也知道它們的價格,因此我在想像中陸續買下每一間農場。我走遍了每一個農夫的土地,品嚐了他土地上的野生蘋果,還和他一起討論種植的事,我讓他隨意開價,然後想像自己買下他的農場,再抵押給他,甚至是用更高的價格;我拿走了一切,就是沒有拿走土地的產權契約。因為我以他的話語當作契約,我很喜歡聊天,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聊聊耕種的事,也同時在陶冶他的心田,然後等我享受夠了聊天的樂趣時,我就會離開,讓他繼續耕作。因為這段時間的經驗,朋友戲稱我為土地經紀人。無論我坐在哪裡,都可以在那裡住下來,而風景就以我為中心,朝四面八方延伸。所謂的房子不就是一個落腳之處嗎?當然,最好是在鄉下的落腳之處。我發現很多可以蓋房子的地方,不太可能很快得到改善,有些人認為離村子太遠,但在我眼裡,其實是村子離它太遠。好吧,我說一下那個我可能會住,以及我確實住過的地方,我住了一個小時、一個夏天與一個冬天的地方,這個地方見證了我如何任歲月流逝,如何送走冬天,迎來春天。這個地區的未來居民,不管他們可能在哪裡安置房子,可以確定的是,以前都有人想過了。哪裡是果園、林地和草地,一個下午就可以把土地安排妥當,還可以決定要在門前留下哪些漂亮的橡樹或松樹,而枯萎的樹又要如何物盡其用。然後我就會讓這塊土地空在那裡,保持休耕狀態,因為一個人越富裕,他可以閒置不用的東西就越多。
※※※※※※
以前,除了一艘小船之外,我唯一擁有過的屋子,是我偶爾在夏天短期旅行時用的一頂帳篷,現在還捲起來放在我的閣樓上;但那艘小船一人傳過一人,現在已經淹沒在時間之流,不知去向了。有了目前這棟比較實在的房子,我在這個世界的安頓也有了一些進展。房子的結構沒有幾層,彷彿某種環繞著我的結晶體,也對建造者產生了影響。它有點像一幅只勾勒出輪廓的畫作。我不必到屋外呼吸新鮮空氣,因為屋裡的空氣絲毫不差,一樣新鮮。在大雨滂沱的天氣裡,與其說我坐在屋子裡,倒不如說坐在門後面。〈哈利梵薩〉中寫著:「沒有鳥兒飛來的房子,就像沒有加上調味的肉。」這也不是我的住所,因為我發現自己正與鳥兒為鄰,而且,我的方法不是把鳥兒關起來,而是把自己關在靠近牠們的一個籠裡。我不只更靠近花園與果樹的常客,也更靠近那些很少或不曾為村民吟唱的更小、更令人興奮的森林歌唱家,包括林鶇、東部畫眉、紅色唐納雀、野麻雀、夜鷹,以及很多其他種的鳥。
我的屋子在康科德鎮南邊一英里半的一座小池塘邊上,地勢略高於康科德鎮,就在林肯鎮與康科德鎮之間廣闊的林地中,距離那一帶最知名的地方康科德戰場大約有兩英里。但我在林地中的位置如此的低,所以我最遠的視野就是半英里外的對岸──和其他地方一樣,對岸有著樹林環繞。住在這裡的第一個星期,每當我看著池塘,總覺得它是一座山中小湖,高高地掛在山坡邊;湖底比其他湖面來得高,因此當太陽升起,我便看到它脫掉了夜間的薄霧衣衫,然後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地,露出了柔和的漣漪,或平滑如鏡的水面,而那鬼魅般的薄霧則不知不覺地從四面八方退回林中,就像某種夜間的祕密集會解散了一樣。就連枝頭上的霧水,在白天也比平常掛得更久,就像在山腰一樣。
當八月溫和的暴雨間歇時,這座小湖就是最有價值的鄰居,在這時候,空氣與水氣完全平靜下來,但天空仍然烏雲密布,下午三、四點鐘就有了傍晚的寧靜氣氛,林鶇四處鳴唱,從此岸傳到彼岸。像這樣的一座小湖,沒有比此時更平靜的了,湖面上的清澈空氣因雲層壟罩而陰暗下來,水面映滿了光與倒影,成了低層的天空,更形珍貴。
※※※※※※
每一個清晨都是一次愉悅的邀請,邀我的生活如大自然本身一樣簡單,但我可能會說一樣純潔。我一直像希臘人似的崇拜著晨曦女神奧羅拉。我早早就起床,並在湖裡沐浴,這是一件宗教性的事,也是我所做的事情中最棒的一件事。據說,中國成湯王在澡盆上刻著箴言:「每一天都要完全更新自己,一次又一次,永遠不要停。」我完全理解其中的意義。早晨時光把英雄的時代帶回來了。黎明時分,我把門窗打開,靜靜坐著,蚊子在屋裡開展一段看不見也無法想像的旅行,牠的微弱嗡嗡聲帶給我的感動,彷彿小號演奏的名曲。牠是荷馬寫的安魂曲,有如《伊利亞德》與《奧德賽》,在空中唱著自己的憤怒與漂泊。其中有種宇宙式的意義,宣揚著這世界歷久不衰的活力與富饒,直到被人打斷為止。清晨是甦醒的時刻,也是一天當中最令人難忘的時刻。我們在這段時間的睡意最少──至少有一個小時──我們身上的某個部分會從晝夜的沉睡狀態中清醒過來。如果我們不是被自己的內在天賦喚醒,而是被僕人制式地搖醒;如果我們不是被最近得到的力量與來自內在的渴望喚醒,不是在天上迴盪的樂音中,以及空氣裡瀰漫的香氣中醒來,而是在工廠的鈴聲中醒來,如果這樣的一天還可以算是一天的話,那麼這一天也沒什麼好期待的了。當我們甦醒時,就是進入了一個比睡眠時更高的生命層次,黑暗因此結出果實,並證明自己的好處一點也不輸給光明。不相信每一天都包含著比他已經糟蹋的日子更早、更神聖、更有曙光的一小時的人,是對生活感到絕望的人,而他所走的路也是一條越來越沉淪且黑暗的路。當一個人的感官休息一段時間之後,他的靈魂,或著說靈魂的功能,每一天都會再次煥發活力,而他的天賦也會再度試著實現它所能創造的高貴生活。我應該說,所有令人難忘的事,都發生在早晨與早晨的氣氛中。《吠陀經》說:「所有的智性都隨著早晨一起甦醒。」詩與藝術,以及人類最美好、最難忘的行動,也可以追溯到早晨的這一個小時。所有的詩人與英雄豪傑──例如門農──都是晨曦女神奧羅拉之子,並在日出之時發出自己的音樂。對一個思想充滿彈性與活力,而且與太陽同步的人來說,白天就是一個長長的早晨。時鐘怎麼走,人的態度如何,或做什麼工作,都無關緊要。早晨是我清醒過來的時候,黎明不在外面,而是在我的裡面。精神上的改革就是一種擺脫睡意的努力。如果人們不是一整天都昏昏欲睡,為什麼他們的白天如此乏善可陳?他們本不是這麼不善於計算的人。如果他們沒有被昏沉的睡意打敗,也可能做出一番成就。有數百萬人夠清醒到可以從事體力勞動,但一百萬人之中,只有一個人夠清醒到可以從事有效能的智力活動,然後一億人之中,只有一個人夠清醒到可以過一種詩意或神聖的生活。清醒,才是活著。我從來沒有遇過一個非常清醒的人,所以我怎麼能夠看著他的臉呢?
III. 閱讀
在選擇人生追求的事物時,只要再多一點點深思熟慮,每個人基本上都可能成為研究者與觀察者,因為每個人一定都對他的本質與命運深感興趣。我們在為自己或後代累積財產時、建立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時,或努力留名青史時,是終將一死的凡人;但在追求真理時,我們就是不朽的,不需要擔心變故與意外。最古老的埃及與印度哲人已經把遮蓋神性雕像的面紗掀起了一角,那令人激動顫抖的袍子依然是掀起的,當我凝視著它,就和哲人以前看到的同樣清新耀眼,因為那是我在當時的他之中大膽凝視,而他也在現在的我之中回顧這一景象。長袍上一塵不染,自從神性被揭露以來,時間並沒有流逝。我們真正在善用的時間,或我們可以善用的時間,並沒有過去、現在,也沒有未來。
和大學相比,我住的地方不但更適合思考,也更適合認真閱讀。雖然我住在圖書館的範圍以外,卻比以往更受世界各地流傳的書籍所影響,這些書一開始是寫在樹皮上,現在才三不五時複製在亞麻紙上。詩人麥爾卡馬.烏丁馬斯特說:「坐在那兒,就可以遍遊精神世界的領域,這就是我在書中得到的好處。至於因一杯葡萄酒而陶醉的狂喜,在我飲用了深奧教義所釀的酒之後,也能體驗如此樂趣。」我把荷馬的《伊利亞德》放在桌上整個夏天,但偶爾才翻閱。起初是因為手上的活實在忙不完,在同一段時間,我要把房子完工,還要鋤地種豆,實在沒有更多時間閱讀。但是未來想必能讀的,我用這個念頭讓自己支撐下去。我在工作空檔讀了一兩本淺薄的旅遊書籍,直到這件事讓我為自己感到羞恥,我問自己,我這時候到底是住在哪裡啊?
※※※※※※
不是所有的書都像它的讀者一樣沉悶。也許,有些書完全是針對我們的情況所寫的,如果我們真的能聽到與理解,它會比清晨與春天對我們的生命更有益處,也能讓我們對事情產生全新的看法。有多少人因為閱讀一本書而開啟他生命中的新時代!或許,有哪一本書正是為了我們而存在,它會為我們解釋有關我們的奇蹟,並揭露新的奇蹟。目前無法表達的事情,我們也許可以發現,在某本書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那些讓我們感到煩惱、為難、困惑的相同問題,也都曾經發生在所有智者身上,沒有一個人被遺漏掉,而且,每個人已經根據自己的能力,以他的話語和他的生命回答了這些問題。另外,有了智慧,我們就會有開明的心態。那個住在康科德郊區某個農場上的孤獨雇工,因為一個特殊的宗教體驗而覺得自己重生了,並因為信仰而認為自己進入了一種靜默且與世無爭的狀態,他可能會以為這樣的情況有點不真實。但是,數千年前的查拉圖斯特拉已經走過相同的道路,有過相同的經驗。另外,身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種體驗具有普遍性,所以也以這種方式對待他的鄰居,據說,他還在人間發明、建立了崇拜的儀式。那麼,就讓這名雇工謙遜地與查拉圖斯特拉談心,然後再經由所有傑出人物的開明影響,和耶穌基督本人談心,並拋棄「我們的教會」這種封閉心態吧。
我們誇耀自己屬於十九世紀,並在所有國家中,以最快的步伐邁向未來。但是,請考慮一下,這個鎮為它自己的文化做了什麼事?我不想奉承我們的市民,也不想接受他們對我的奉承,因為這對我們雙方都不會帶來任何進步。我們需要被刺激,好比牛被激怒一樣狂奔,我們就像牛。我們有一個相對不錯的普通學校制度,但這只是為了嬰兒而設的學校。除了在冬季舉辦、半死不活的公共講座,以及後來由州政府提議興建的圖書館,算得上是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之外,我們就沒有其他的學習場所了。我們在關於身體的食物或疾病的任何一篇文章上所耗費的心力,比我們的精神食糧更多。是該有「不普通學校」的時候了,讓我們成為男人與女人時,還能繼續接受教育。是該讓村莊成為大學、讓年長居民成為大學生的時候了,如果他們真的過得富裕,在他們的餘生中就有閒暇追求自由的學習了。這個世界難道只能有一個巴黎或牛津嗎?難道學生不能在康科德的天空下入學,並接受自由開明的教育嗎?我們難道不能聘請一些像亞伯拉德的人來為我們講課嗎?
II.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人生如果達到了某種境界,自然會認為無論什麼地方都可以安身。因此我把我住的方圓十二英里以內所有地方,徹底調查了一遍。因為所有的農場都是可以賣的,我也知道它們的價格,因此我在想像中陸續買下每一間農場。我走遍了每一個農夫的土地,品嚐了他土地上的野生蘋果,還和他一起討論種植的事,我讓他隨意開價,然後想像自己買下他的農場,再抵押給他,甚至是用更高的價格;我拿走了一切,就是沒有拿走土地的產權契約。因為我以他的話語當作契約,我很喜歡聊天,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聊聊耕種的事,也同...
推薦序
導讀
梭羅的理想與實踐:讓宇宙觀成為清醒人生的指引(節錄)
◎林麗雪(桫欏)
文武雙全的哲學家
有人說,沒有一本書像《湖濱散記》一樣,探討了那麼多的主題。略微了解梭羅的人生就可以知道,也沒有人像梭羅一樣,可以在短短的一生中成為那麼多專業領域的達人。
後人因為他的傳世著作,以詩人、作家、文學家來認識他,但他本人則自詡為哲學家。他認為「哲學家」是能自我節制,不隨波逐流,針對人生問題提出解答,並改革思想的人。梭羅自己確實做到了,他不只是簡單生活的理論建構者,還是實踐者。他認為,人生不是只有一種生活方式,人也不應該和自己的工作完全同化,而把自己變成某個社會中的「角色」──那就不是完整的人了。他主張簡單生活,追求真實,不被物欲綑綁,才有足夠的精神與時間,去盡情擁抱人生的一切體驗。
因此,梭羅沒有表面敷衍的工夫,他只用心鑽研他投入的事物。在短短還差兩個月才滿四十五歲的人生中,他是一個有天分的獵人、釣手、卓越的機器發明家、土地測量家、動植物生態學家、農藝專家,還是一個手藝精湛的木工,能修籬笆,也能造船、蓋房子。
一般人一生也許只能成就一兩個專業,梭羅完成了這麼多的達人成就,豈不是比別人多活了好幾個人生?物質簡單,反而活得深刻、活得豐富,這就是梭羅的人生給我們的最大啟發。
活出精髓的短暫人生
一八一七年七月十二日,梭羅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當時僅兩千人口的康科德小鎮。父親開了家小雜貨店,但不善經商。母親開朗健談,經常帶全家人到野外遠足。梭羅的個性安靜害羞,因為母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界的神奇奧妙,並對動植物萌生出強烈熱愛。十歲時,他在交給學校的作業中寫了一篇〈四季〉,文中已顯露出他對自然萬物的千變萬化有著異於常人的細膩觀察。成年後,這份熱愛似乎讓各種小動物皆能安心與他親近互動,連鼓勵人們親近自然的愛默生目睹後都讚嘆不已。
十六歲到二十歲,在父親、姑母與兄姊的經濟資助下,梭羅就讀哈佛大學的前身劍橋大學,但短暫休學兩次,一次是為了打工賺錢,一次是因病休養。畢業時,他在班上將近五十人當中取得了第十九名的成績,並獲選為榮譽學生,還針對「商業精神」發表了一場語驚四座的言論。他主張一週七天的工作與休息日應該顛倒過來,只要星期日勞動一天就好,其他六天應該做為滋養靈性與感性的安息日。這個主張也大致成為他日後安排時間的準則。
哈佛畢業後,他曾到緬因州求取教職未果,於是回到康科德鎮上自己的中學母校擔任老師。但才不過兩週,由於在校方要求之下違心體罰六名學生,因此毅然離職。當時謀職不易,從此之後,梭羅的一生都沒有固定職業,開始了他最愛的「打零工」生涯,做的事情包括造船、種樹、採越橘、割乾草、演講,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就是所謂的「斜槓人生」。
他曾經和哥哥一起辦學,拋棄當時主流的室內講授與體罰教育,採取戶外觀察的教學方式,並教授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頗受時人稱頌,但後來因為哥哥病倒,只得關閉學校。他同時也協助父親的鉛筆生意,還成功發明研粉機,大幅改進了石墨粉品質,並得到優級證書。梭羅本來可以藉此創造財富,但他不想終生以此為業。於是,他也有時間繼續觀察研究最喜愛的自然景觀、考察生態、採集標本,畢生共累積了數百種植物標本。此外,因為優秀的數學能力,他也被認為是康科德最優秀的土地測量專家。不過,在梭羅的人生中,對後人最重要的遺產自然是他的文字記錄。梭羅一生總共寫下兩百多萬字的日記,也成為許多演講與著作的素材,包括《湖濱散記》。從日期來看,《湖濱散記》的取材範圍從一八三九年四月,到出版前的一八五四年四月為止,長達十五年,可以說,《湖濱散記》也是梭羅花去成年後的大半時間觀察與思考的結晶。
一八六○年十二月,梭羅在雪地中研究樹木年輪而受寒,後來轉為嚴重的支氣管炎,病情一直不見好轉,並引發宿疾肺結核。一八六二年五月六日,在拒絕使用麻醉劑的狀況下安詳過世。在病中,有人問他,是否想像過另一個世界?他的回答是:「一個一個來。」臨終前,他的姑母曾經問他是否與上帝和好了?他說:「我不覺得我們吵過架啊。」他生前最後一句讓人聽得清楚的話是:「現在可以揚帆了。」然後是兩個謎一般的單字:「麋鹿」、「印第安人」。
生前孤寂,死後成名
梭羅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與推崇,只不過是這數十年的事,他在世時其實受盡冷落與揶揄,這和梭羅既嚴謹又堅持原則的個性有關,因此也得罪過不少文評家。他經常被批評為人不夠幽默風趣,甚至有人覺得他太過嚴肅,難以相處,愛鬧彆扭,就像他的一個朋友說過:「我尊敬他,但無法喜歡他。」其實梭羅從小就很嚴謹,同學甚至給了他「法官」的外號。鎮上人因為他異於社會常規的主張與行徑,把他看成住在鄉野的一個怪人,只是個鄉巴佬。而同時代的知識圈子則只把梭羅視為思想家愛默生的門人與跟班,也不太重視他。
當時的人有多麼不在乎他,從一件事可以看出來。梭羅曾因抗稅被關進監牢,本來當晚就應該獲釋,卻被迫等到隔天才出獄。事後,獄卒接受採訪時說,他當天傍晚一回到家就接到通報,有個戴著面紗的女士幫梭羅繳了稅金,但他懶得再回去開牢門,因此隔天早上才去放人。至於這個代他繳稅的人,已經無可查考。有人推測,很可能是曾經資助他念書的姑母。
《湖濱散記》出版時,之前交惡的評論家措詞尖銳,批評梭羅「是個生性冷淡、自負而自私的人」,稱本書為「鄉村鬼話」。但此書在當時仍然創下銷售佳績,一部分還賣到英國。此書的成功為梭羅帶來了充裕的金錢與名氣,讓他不必再從事勞動工作,轉而以自然觀察、寫作、演講為主要活動。但是幾年下來,他的演講也不太受歡迎,一八五八年,他帶著不受理解的委屈與怨懟說:「聽眾是到演講廳來吃糖的。」
雖然本書出版時銷售不錯,但由於文評家給了惡評,因此在他死後還是沉寂了五十多年。直到二十世紀初,英國社會改革家索特(Henry Salt)為文大力推崇,才漸漸廣為世人所知。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口袋裡也經常帶著這本書,由於托翁在歐洲享有崇高盛名,才大舉提升了本書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而印度國父甘地則是先後拜讀了本書與梭羅的另一本小書《公民不服從》。可以說,本書先在英國與歐洲發光發亮,之後才紅回美國,並且越來越有活力。直到今日,光是《湖濱散記》的英文版本就有兩百多種,一九九○年代之後,由於中國的經濟開放政策,梭羅這本書在中國更像復活一樣,一版再版,目前兩岸的繁簡體中文版也超過了三十個版本之多。
導讀
梭羅的理想與實踐:讓宇宙觀成為清醒人生的指引(節錄)
◎林麗雪(桫欏)
文武雙全的哲學家
有人說,沒有一本書像《湖濱散記》一樣,探討了那麼多的主題。略微了解梭羅的人生就可以知道,也沒有人像梭羅一樣,可以在短短的一生中成為那麼多專業領域的達人。
後人因為他的傳世著作,以詩人、作家、文學家來認識他,但他本人則自詡為哲學家。他認為「哲學家」是能自我節制,不隨波逐流,針對人生問題提出解答,並改革思想的人。梭羅自己確實做到了,他不只是簡單生活的理論建構者,還是實踐者。他認為,人生不是只有一種生活方式,...
目錄
導讀 梭羅的理想與實踐:讓宇宙觀成為清醒人生的指引◎林麗雪(桫欏)
I. 經濟 Economy
II.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
III. 閱讀 Reading
IV. 聲音 Sounds
V. 獨處 Solitude
VI. 訪客 Visitors
VII. 豆田 The Bean Field
VIII. 村子 The Village
IX. 湖 The Ponds
X. 貝克農莊 Baker Farm
XI. 更高的法則 Higher Laws
XII. 鳥獸鄰居 Brute Neighbors
XIII. 屋內取暖 House Warming
XIV. 昔日居民和冬季訪客 Former Inhabitants; and Winter Visitors
XV. 冬天的動物 Winter Animals
XVI. 冬天的湖 The Ponds in Winter
XVII. 春天 Spring
結語 Conclusion
譯者短箋:痛並快樂著
梭羅大事紀
導讀 梭羅的理想與實踐:讓宇宙觀成為清醒人生的指引◎林麗雪(桫欏)
I. 經濟 Economy
II.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
III. 閱讀 Reading
IV. 聲音 Sounds
V. 獨處 Solitude
VI. 訪客 Visitors
VII. 豆田 The Bean Field
VIII. 村子 The Village
IX. 湖 The Ponds
X. 貝克農莊 Baker Farm
XI. 更高的法則 Higher Laws
XII. 鳥獸鄰居 Brute Neighbors
XIII. 屋內取暖 House Warming
XIV. 昔日居民和冬季訪客 Former Inhabitants; and Winter Visitors
XV. 冬天的動物 Winter Ani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