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個公共建築的建築圖面,將複雜的空間化繁為簡,
清晰看見日本時代臺灣各時期的設計風格、形式脈絡以及歷史意義。
日本時代,透過官方主導的營建體系,將系統化的西式製圖方式帶進臺灣,影響了民間設計者與營造業者溝通的邏輯,本書挑選日本時代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公共建築圖面,搭配建築史的介紹,以期帶領讀者看見:
•今日建築專業者熟悉的圖面繪製方式,在臺灣發展的面貌切片。
•建築生產過程中的文化衝擊與機能類型的多面向。
•建築圖面的表情演變所呈現的空間價值。
•當充滿巧思的設計意念成為真實被人使用的空間之後,其所展現的生命故事,以及與空間的互動。
•特定斷代間的設計風格、形式脈絡與史論譜系,以及圖面判讀和溝通工具的變遷。
•自己生活於其間的城鄉建築空間如何成為今貌。
•某些圖面本身的藝術價值,賞心悅目之餘也承載了專業工作者的苦心。
本書特色
1.建築圖的引進,不僅讓臺灣建築的溝通語言邁入現代化,也透過圖面傳達設計者的想法與時代氛圍。
2.以興建時間順序羅列80個臺灣日本時代的公共建築,從建築圖面剖析各時期不同的建築風格與表情。
3.從建築圖面,建構臺灣日本時代的空間演進史。
從80個公共建築的建築圖面,建構臺灣日本時代的空間演進史。
作者簡介:
撰文.凌宗魁
喜愛文化資產和分享建築故事的博物館員,第二屆〈新世代台灣精神獎〉獲獎人。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著有《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圖解台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紙上明治村》系列,合著有《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專書》、《夢幻博物城:一個現代性的尋夢計畫》、《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等書。
攝影.楊啟正
臺南人,現居高雄市。東海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都市與策略規劃學碩士、人類居住環境學碩士,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空間體系構成。
著有《The Modernization, Reorganization & Control of the Taiwanese City: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ainan City (1895-1945)》、《A Researc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in Tainan City during the Earl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15)》等專論,目前出版之專著則有《臺灣市街電車夢》、《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臺南歷史街區好生活》等。
作者序
專業語言的西風東漸
漢人的傳統建築營造模式,並不會將建築物計畫的所有資訊繪製在圖紙上,而是將營造案場所需的尺寸、建材估價、方位和放樣等訊息,記錄在如同天書密碼般的「篙尺」中,上面會有繁複精密的數字、線條、符號和文字,而且文字多以簡化符號表達,只有自己門派的匠師師徒可以判讀,是非常內向性的繼承體系,不利營造知識的擴散傳遞,也藉此維持匠師派系的知識技術獨佔性和特殊的製圖方式,所以非常強調匠人拜入師門,親身透過身體的感知和習慣,學習記憶專業技術,在歷經多年淬鍊後,才能「出師」獨當一面。當代,即便從事傳統漢式建築的司阜如許漢珍、葉根壯等,也會將篙尺訊息轉化為紙本圖面,但仍有許多風水訊息和吉凶尺寸等細節,不會在現代化的圖面上顯而易見。
西洋建築工程製圖的各項標示表記圖例,則在歷經中世紀以後、文藝復興以降的高度科學化、標準化和模組化發展,包括呈現建築外觀、室內或剖面、比例尺、尺寸公制等圖例、透視角度、投影面積、陰影畫法、色彩渲染乃至植栽和點景人物的畫法,都建立了制度化的表現方式,繪圖工具則包括圖板、圖桌、丁字尺、量角器、三角板、圓規和不同類型的繪圖筆。歷經兩三百年調整演進,再於19世紀帝國主義強勢文化擴散傳播時期,散播至世界各角落,成為建築專業的共通語言,而其與包括漢文化在內的傳統東亞營造體系間的最大差異,則在於即便營造業者和建築師素不相識,只要有圖,就可以按圖施工,大為增進營造在材料、技術等的知識交流,也建構各國和不同地區在相異文化背景下相通的專業語言。所以,20世紀初,中國知識份子才會在追趕先進文明的焦慮之下,如梁思成等人,使用在賓州大學習得的、布雜教育教授的西洋圖面表現方式,生產出中國傳統建築的測繪圖面紀錄,與西洋古典建築對照,從而建構國族主義亟需的「中國也有千年傳統」的文化信心,後來也成為中國營造學社長期努力的方向。
而比中國西化更早的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即由政府聘請西洋建築家前往日本,服務於政府各部門,建造含括皇室、軍事、行政、交通、教育、金融、醫療、住宅……等各類機能的大量近代化建築,西洋建築圖面的繪製方式也隨之深入社會各個階級和不同領域,之後再透過專業教育體系普及深化,成為建築專業領域的必修基礎與共通常識,將東洋營造體系知識,全面改以西洋式圖面呈現,從敷地配置、平立剖面和細部大樣,所有訊息都從神秘幽微變得清晰可見。
臺灣進入日本時代後,也透過官方主導的營建體系,引入發展成熟的系統化西式製圖方式,進而影響和衝擊民間設計者與營造業者溝通的邏輯。近年,日本時代的公文書圖檔案資料,由各公部門研究機構數位化並公開於網路,讓人得以一窺建築圖面近現代化的歷程。本文挑選具有代表性或特殊的公共營造建築圖面案例,搭配建築歷史的淺簡介紹,可以看到今日建築專業者熟悉的圖面繪製方式,在臺灣發展的面貌切片。
本書挑選的建築圖面,年代橫跨臺灣的日本時代,呈現建築生產過程中的文化衝擊與機能類型的多面向。而建築圖面的表現演變,僅呈現建築空間本身價值的一小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充滿巧思的設計意念,在成為真實被人使用的空間之後,刻畫在其材料質感與配置佈局上的生命故事,及其與空間互動的演繹。而將相近時代之不同類型的建築圖面並列,雖可供專業者建構特定斷代間的設計風格、形式脈絡與史論譜系,以及不同時代對於圖面繪製的判讀和溝通工具的變遷歷程,但對一般非建築專業的民眾,也將複雜空間化繁為簡,還原與降低理解設計者思惟意匠的成本。期待未來更多臺灣不同時期的建築圖面,成為民眾認識自己生活於其間的城鄉建築空間如何成為今貌的媒介;何況,某些圖面本身就極具藝術價值,賞心悅目之餘,也承載了專業工作者的苦心。
專業語言的西風東漸
漢人的傳統建築營造模式,並不會將建築物計畫的所有資訊繪製在圖紙上,而是將營造案場所需的尺寸、建材估價、方位和放樣等訊息,記錄在如同天書密碼般的「篙尺」中,上面會有繁複精密的數字、線條、符號和文字,而且文字多以簡化符號表達,只有自己門派的匠師師徒可以判讀,是非常內向性的繼承體系,不利營造知識的擴散傳遞,也藉此維持匠師派系的知識技術獨佔性和特殊的製圖方式,所以非常強調匠人拜入師門,親身透過身體的感知和習慣,學習記憶專業技術,在歷經多年淬鍊後,才能「出師」獨當一面。當代,即便從事傳...
目錄
序 專業語言的西風東漸
1899 基隆哨船頭家屋與本社事務所
1900 臺北府城西門改正
臺南知事官邸、臺南警部長官舍
新公園
1901 斗六辨務署長官舍
臺北停車場御大典公共電話
古亭庄配電所
臺中縣物產陳列館
臺灣總督官邸 1903 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 1904 臺南刑務所 1905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 1906 專賣局臺南支局廳舍 1908 臺中知事官邸 基隆車站
民政長官官邸 1909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嘉義衛生公館 1911 總督府臺南醫院 1912 臺中公園後藤男爵銅像 小塔山天文臺、新高山天文臺 松島紀念館 大島久滿次銅像座 護國禪寺庫裏(1912)、鎮南學林(1918) 1913 總督府專賣局與車寄 竹子寮取水口 1914 高雄醫院 1915 總督府博物館(1915)、後藤銅像座(1911) 臺北火力發電所 花蓮港街共同便所
1916 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
1917 臺北醫院(1917)、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外科教室 (1939)
1918 觀音山凌雲禪寺
1919 臺灣總督府
1920 宜蘭尋常高等小學校
1921 嘉義郡役所
花蓮港水道
1923 私立淡水中學校雨天體操場浴室及樂器室
1924 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專賣局埔里出張所
1925 臺中水源地及體育場
基隆高等女學校
澎湖郵便局
1927 花蓮港專賣局
1928 建功神社
1929 基隆要塞司令部
新竹州商品陳列館
臺中圖書館
1930 草山溫泉公共浴場
臺北郵便局
1931 臺北放送局及擴音塔
1933 第二代明治橋
臺中警察署
嘉義車站
1934 基隆港合同廳舍
臺北電話局
新竹警察署
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
澎湖廳
1935 基隆水族館
博覽會專賣館
草山林間學校
博覽會觀光館
1936 基隆市火葬場
臺北公會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碑座
新竹自治會館
專賣局新竹出張所廳舍
1937 大阪商船臺北支店
1938 基隆警察署
魚藤坪鐵橋
內社川鐵橋
1939 臺中州產業組合青年道場
專賣局澎湖出張所
1940 臺北車站
臺北鐵道醫院
臺北市廳舍
長興庄役場
1941 赤十字社醫院葬儀堂
1943 臺北航空旅館
1944 臺灣神宮
後記 近世盡是近世式
序 專業語言的西風東漸
1899 基隆哨船頭家屋與本社事務所
1900 臺北府城西門改正
臺南知事官邸、臺南警部長官舍
新公園
1901 斗六辨務署長官舍
臺北停車場御大典公共電話
古亭庄配電所
臺中縣物產陳列館
臺灣總督官邸 1903 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 1904 臺南刑務所 1905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 1906 專賣局臺南支局廳舍 1908 臺中知事官邸 基隆車站
民政長官官邸 1909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嘉義衛生公館 1911 總督府臺南醫院 1912 臺中公園後藤男爵銅像 小塔山天文臺、新高山天文臺 松島紀念館 大島久滿次銅像座 護國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