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經典地位之確立,迄今已有兩千多年。其間豐富的詮釋擴充了《老子》本身的意義,歷代詮釋者在深入文本的過程中也相應形成了詮釋傳統。因其規範性意義,這一詮釋傳統進而影響了整個中國思想史的進程。所以那些激起新思潮的詮釋者們也被視為“經典”人物。
該書從對《老子》詮釋的反思與對中國思想史的影響這兩個角度,考察王弼與河上公對《老子》的詮釋。這不僅是對二者之詮釋的研究, 是意在從其自身思想的形成過程之中獲得啟發。
作者尤其關注王弼與河上公對“言意之辯”的態度,語言與事物的關係是其核心關切所在。其中,語言和事物的對應關係是河上公詮釋系統的特徵,而王弼則在 為概念化的層面討論語言問題。但兩者並非對立的,感覺與指稱都是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