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遊樂場的歷史故事。
記錄了石籬遊樂場等多片遊戲地景的前世今生,增訂版並加入全新內容,包括沙角邨建築師訪談,以及有關二陂坊遊樂場的對談紀錄,繼續延伸討論。
在1960年代末,美籍藝術家Paul Selinger創造了香港第一個雕塑遊樂場。隨後二十年,一片片受現代建築、藝術和教育理論影響的遊戲地景,接連在這個城市誕生。
藝術工作者樊樂怡從2017年起,透過實地考察、搜尋文獻、收集設計者和公眾的記憶,努力還原了多個60至80年代遊樂場的故事,並嘗試梳理遊樂空間與國際潮流及香港社會發展的關係。
《香港抽象遊戲地景》增訂版除加入全新內容,並由原班人馬重新設計成輕便版本,方便讀者攜着書在城市穿梭。
名人推薦
「樊樂怡通過這研究整理出的資訊和理解的框架,本身已是對香港城巿研究的一大貢獻,且達專業研究者的水平,而本書肯定會是傳世和讓許多後來的研究者獲益極深的重要著作。」── 黃宇軒(城巿研究學者、香港中文大學講師)
「樊樂怡這本書,也是某種社會創新,讓我們更認識處身的城巿,為香港遊樂場的發展理出歴史脈絡,展現庶民的生活痕跡。」── 黃英琦(創不同協作創辨人及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