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有機塗料科學和技術(原著第四版)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討論了有機塗料開發、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術。具體包括塗料基礎理論,如聚合與成膜、流動、機械性能、戶外耐久性、附著力及塗層防腐蝕;塗料基料,如丙烯酸樹脂、乳膠、聚酯樹脂、氨基樹脂、聚氨酯和多異氰酸酯、環氧與酚醛樹脂、乾性油、醇酸樹脂、矽衍生物、其他樹脂及交聯劑;塗料溶劑;塗料顏色與顏料;塗料的施工與漆膜缺陷;並介紹了各種種類的塗料,如溶劑型塗料和高固體分塗料、水性塗料、電沉積塗料、粉末塗料、輻射固化塗料、金屬底材產品用塗料、木器塗料、塑膠塗料、建築塗料、特種塗料、功能塗料。
本書可供塗料行業研發和生產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作為塗料專業學生的專業參考書。
目錄
第1章塗料概論001
1.1定義與範圍001
1.2塗料類型003
1.3塗料的組成003
1.4塗料歷史005
1.5幾點商業上的考慮005
參考文獻006
第2章聚合與成膜007
2.1聚合物007
2.1.1分子量008
2.1.2形態學和玻璃化轉變溫度Tg011
2.2聚合015
2.2.1鏈式增長聚合015
2.2.2逐步增長聚合020
2.3成膜022
2.3.1通過熱塑性基料溶液中溶劑的蒸發成膜023
2.3.2熱固性樹脂溶液的成膜024
2.3.3聚合物粒子聚結成膜028
綜合參考文獻032
參考文獻032
第3章流動035
3.1剪切流動035
3.2剪切流動的類型036
3.3剪切黏度的測定039
3.3.1毛細管黏度計039
3.3.2流變儀040
3.3.3轉盤式黏度計041
3.3.4氣泡黏度計042
3.3.5流出杯042
3.3.6槳式黏度計043
3.4樹脂溶液的剪切黏度044
3.4.1黏度的溫度依賴性044
3.4.2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045
3.4.3聚合物濃溶液的黏度045
3.5含有分散相的液體黏度048
3.6其他流動形式052
3.6.1湍流052
3.6.2法向力流動052
3.6.3拉伸流動053
綜合參考文獻054
參考文獻054
第4章機械性能056
4.1概述056
4.2基本的機械性能056
4.2.1玻璃化轉變溫度059
4.2.2黏彈性061
4.2.3動態機械性能064
4.3斷裂力學070
4.4耐磨損、耐劃痕和耐擦傷071
4.4.1耐磨損071
4.4.2耐劃痕和耐擦傷072
4.5機械性能的測試074
4.6底材上的塗層測試076
4.6.1現場曝露測試076
4.6.2實驗室模擬測試076
4.6.3實證測試077
綜合參考文獻081
參考文獻081
第5章戶外耐久性083
5.1光引發的氧化降解083
5.2光穩定086
5.2.1紫外線吸收劑和激發態猝滅劑086
5.2.2抗氧化劑089
5.2.3受阻胺光穩定劑089
5.2.4顏料化效應091
5.3氯化樹脂的降解093
5.4水降解094
5.5戶外曝曬後所產生的其他失效模式095
5.6戶外耐久性測試097
5.6.1天然老化097
5.6.2戶外加速曝曬098
5.6.3實驗室加速老化試驗裝置099
5.6.4老化過程中塗層變化的分析101
5.7使用壽命預測103
綜合參考文獻104
參考文獻104
第6章附著力107
6.1附著機理107
6.1.1表面機械咬合作用對附著力的影響107
6.1.2潤濕與附著力的關係109
6.1.3塗層與表面的化學作用110
6.2機械應力和附著力111
6.3金屬表面的附著111
6.3.1金屬基材的轉化層和預處理112
6.4表面的表徵114
6.5有機化學處理以增強基材的附著力115
6.6在玻璃和金屬基材上的共價鍵合116
6.7在塑膠和塗層上的附著117
6.8附著力測試118
綜合參考文獻120
參考文獻121
第7章塗層防腐蝕122
7.1腐蝕基礎122
7.2裸鋼的腐蝕122
7.3金屬的防腐蝕125
7.3.1鈍化:陽極保護125
7.3.2陰極保護126
7.3.3遮罩保護和抑制127
7.4完整塗層的防腐蝕127
7.4.1關鍵因素127
7.4.2防腐蝕的附著力128
7.4.3影響氧和水滲透性的因素130
7.5不完整漆膜的防腐蝕131
7.5.1減少缺陷的生長:陰極剝離132
7.5.2含鈍化顏料的底漆132
7.5.3富鋅底漆的陰極保護134
7.5.4智能防腐蝕塗料135
7.6評定和測試136
綜合參考文獻138
參考文獻138
第8章丙烯酸樹脂141
8.1熱塑性丙烯酸樹脂141
8.2熱固性丙烯酸樹脂142
8.2.1帶羥基官能團的丙烯酸樹脂142
8.2.2含有其他官能團的丙烯酸樹脂147
8.3水稀釋性熱固性丙烯酸樹脂148
參考文獻152
第9章乳膠154
9.1乳液聚合154
9.1.1乳液聚合的原料155
9.1.2乳液聚合的變數159
9.1.3順序聚合162
9.2丙烯酸乳膠163
9.3乙烯基酯乳膠167
9.4熱固性乳膠168
9.4.1烘烤固化的單組分熱固性乳膠塗料169
9.4.2無需烘烤的雙組分(2K)熱固性乳膠塗料169
9.4.3無需烘烤的單組分熱固性乳膠塗料170
綜合參考文獻171
參考文獻171
第10章聚酯樹脂174
10.1應用於常規固體分塗料的端羥基聚酯樹脂174
10.1.1多元醇的選擇176
10.1.2多元酸的選擇178
10.2高固體分塗料用聚酯樹脂179
10.3羧酸封端聚酯樹脂182
10.4含氨基甲酸酯基的聚酯樹脂182
10.5水稀釋性聚酯樹脂182
10.6粉末塗料用聚酯184
參考文獻184
第11章氨基樹脂186
11.1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合成186
11.1.1羥甲基化反應187
11.1.2醚化反應187
11.1.3自縮合反應189
11.2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種類189
11.3塗料中的MF-多元醇反應191
11.3.1MF-多元醇反應的催化193
11.3.2MF-多元醇共縮合的動力學和機理194
11.3.3貯存穩定性196
11.3.4MF樹脂與羧酸、聚氨酯、氨基甲酸酯和丙二酸酯封閉異氰酸酯的反應196
11.4其他氨基樹脂197
11.4.1脲醛樹脂197
11.4.2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樹脂198
11.4.3甘脲-甲醛樹脂198
11.4.4聚甲基丙烯醯胺-甲醛樹脂198
參考文獻199
第12章聚氨酯和多異氰酸酯200
12.1異氰酸酯的反應201
12.2異氰酸酯和醇的反應動力學202
12.2.1非催化反應203
12.2.2催化劑205
12.2.3催化劑的協同效應208
12.3用於塗料的異氰酸酯209
12.3.1芳香族異氰酸酯209
12.3.2脂肪族異氰酸酯210
12.4雙組分溶劑型聚氨酯塗料212
12.5封閉型異氰酸酯215
12.5.1封閉和脫封的原理216
12.5.2封閉基團218
12.5.3封閉型異氰酸酯塗料的催化221
12.6濕固化氨基甲酸酯塗料221
12.7水性聚氨酯塗料222
12.7.1水性聚氨酯分散體222
12.7.2丙烯酸/聚氨酯共混和雜化分散體224
12.7.3雙組分水性聚氨酯225
12.8端羥基聚氨酯227
參考文獻227
第13章環氧和酚醛樹脂231
13.1環氧樹脂231
13.1.1BPA環氧樹脂231
13.1.2其他環氧樹脂235
13.2胺交聯環氧樹脂237
13.2.1適用期和固化時間238
13.2.2毒性和化學計量239
13.2.3塗膜起粒與胺白240
13.2.4Tg有關注意事項241
13.2.5其他配方注意事項241
13.2.6水性環氧-胺體系242
13.3環氧樹脂的其他交聯劑243
13.3.1酚類243
13.3.2羧酸和酸酐244
13.3.3羥基245
13.3.4硫醇245
13.3.5均聚245
13.4水稀釋性環氧樹脂/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環氧樹脂/丙烯酸雜化物246
13.5環氧樹脂磷酸酯247
13.6酚醛樹脂247
13.6.1甲階酚醛樹脂247
13.6.2線型酚醛樹脂248
13.6.3酚醛樹脂的醚衍生物249
綜合參考文獻249
參考文獻249
第14章乾性油252
14.1天然油脂組成252
14.2自氧化與交聯253
14.2.1非共軛乾性油254
14.2.2自氧化與交聯的催化256
14.2.3共軛乾性油257
14.3合成與改性乾性油257
14.3.1熱聚合厚油、吹制油與二聚酸258
14.3.2清漆258
14.3.3合成共軛油259
14.3.4高官能度多元醇酯259
14.3.5順丁烯二酸改性油259
14.3.6乙烯基改性油260
綜合參考文獻260
參考文獻260
第15章醇酸樹脂262
15.1氧化型醇酸樹脂263
15.1.1一元酸的選擇264
15.1.2多元醇的選擇265
15.1.3二元酸的選擇266
15.2高固體分氧化型醇酸樹脂267
15.3水性氧化型醇酸樹脂268
15.3.1水稀釋性醇酸樹脂268
15.3.2醇酸乳液269
15.4非氧化型醇酸樹脂270
15.5醇酸樹脂合成工藝271
15.5.1用油或脂肪酸合成271
15.5.2工藝控制272
15.6改性醇酸樹脂275
15.7氨酯油和其他自氧化型聚氨酯276
15.7.1氨酯油276
15.7.2自氧化型聚氨酯分散體277
15.8環氧酯278
綜合參考文獻279
參考文獻279
第16章矽衍生物281
16.1有機矽樹脂281
16.1.1有機矽橡膠和有機矽樹脂282
16.1.2改性有機矽樹脂284
16.1.3有機矽改性樹脂284
16.2反應性矽烷285
16.3正矽酸酯287
綜合參考文獻288
參考文獻288
第17章其他樹脂和交聯劑290
17.1鹵代聚合物290
17.1.1可溶性熱塑性氯乙烯共聚物290
17.1.2氯乙烯共聚物分散體290
17.1.3氯化橡膠、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氯化聚烯烴291
17.1.4含氟聚合物291
17.2纖維素衍生物293
17.2.1硝化纖維素293
17.2.2醋酸丁酸纖維素294
17.3不飽和聚酯樹脂294
17.4(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296
17.52-羥烷基醯胺交聯劑296
17.6乙醯乙酸酯交聯體系297
17.7聚氮丙啶交聯劑298
17.8聚碳二亞胺交聯劑299
17.9聚碳酸酯300
17.10非異氰酸酯的雙組分基料300
17.10.1氨基甲酸酯-醛交聯反應301
17.10.2邁克爾加成反應301
17.11二醯肼302
參考文獻302
第18章溶劑304
18.1溶劑的組成304
18.2溶解度305
18.2.1溶解度參數306
18.2.2三維溶解度參數307
18.2.3其他溶解度理論309
18.2.4實際考慮的因素309
18.3溶劑的揮發速率310
18.3.1單一溶劑的揮發310
18.3.2相對揮發速率311
18.3.3混合溶劑的揮發313
18.3.4溶劑從塗膜中的揮發314
18.3.5高固體分塗料中溶劑的揮發316
18.3.6水性塗料中溶劑的揮發316
18.4黏度的影響317
18.5易燃性319
18.6其他物理性質320
18.7有毒危害性320
18.8大氣光化學效應321
18.9塗料的溶劑排放法規323
18.9.1VOC的測定324
18.9.2法規326
綜合參考文獻328
參考文獻328
第19章顏色與外觀331
19.1光331
19.2光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333
19.2.1表面反射333
19.2.2吸收的影響335
19.2.3散射337
19.2.4多重交互效應339
19.3遮蓋力340
19.4金屬閃光顏色和干涉顏色341
19.5觀察者342
19.6光源、物體和觀察者的相互作用343
19.7顏色體系344
19.8顏色的混合348
19.9配色349
19.9.1配色資料需求349
19.9.2配色程式350
19.9.3色彩再現352
19.10光澤353
19.10.1鏡面光澤變數355
19.10.2光澤的測量358
綜合參考文獻361
參考文獻361
第20章顏料363
20.1白色顏料363
20.1.1二氧化鈦363
20.1.2其他白色顏料365
20.2有色顏料367
20.2.1黃色和橙色顏料369
20.2.2紅色顏料370
20.2.3藍色和綠色顏料372
20.2.4黑色顏料372
20.2.5效應顏料:金屬顏料、干涉顏料和膽甾顏料373
20.3惰性顏料375
20.4功能顏料376
20.5納米顏料377
綜合參考文獻378
參考文獻379
第21章顏料的分散381
21.1有機介質中的顏料分散381
21.1.1潤濕381
21.1.2分離381
21.1.3穩定382
21.2非水性研磨料配方386
21.2.1丹尼爾流動點法387
21.2.2吸油量388
21.3水性介質中的顏料分散388
21.4分散設備和分散過程392
21.4.1盤式高速分散機392
21.4.2棒銷式研磨機394
21.4.3球磨機394
21.4.4介質磨機395
21.4.5三輥磨和雙輥磨397
21.4.6擠出機397
21.4.7超聲分散397
21.4.8直接調入顏料398
21.5分散程度的評估398
綜合參考文獻400
參考文獻400
第22章顏料對塗膜性能的影響402
22.1PVC與CPVC402
22.1.1CPVC的影響因素402
22.1.2CPVC的測量403
22.1.3乳膠漆的CPVC∶LCPVC404
22.2塗膜性能與PVC的關係406
22.2.1機械性能406
22.2.2塗膜孔隙率的影響410
22.2.3對固化和成膜的影響411
參考文獻411
第23章施工方法413
23.1用漆刷、平板漆刷和手工輥筒施工413
23.1.1用漆刷和平板漆刷施工413
23.1.2用手工輥筒施工414
23.2噴塗414
23.2.1空氣噴槍416
23.2.2無氣噴槍417
23.2.3靜電噴塗418
23.2.4加熱噴塗419
23.2.5超臨界流體噴塗420
23.2.6噴塗施工型塗料配方的考量420
23.2.7過噴漆霧的處理421
23.3浸塗和流塗422
23.4輥塗423
23.5淋塗424
綜合參考文獻425
參考文獻425
第24章漆膜缺陷427
24.1表面張力427
24.2流平429
24.3流掛和滴痕432
24.4回縮、縮孔及相關缺陷434
24.5發花和浮色:錘紋塗料437
24.6起皺:皺紋漆439
24.7起泡和爆孔440
24.8起泡沫442
24.9沾汙442
綜合參考文獻443
參考文獻443
第25章溶劑型塗料和高固體分塗料445
25.1底漆446
25.1.1底漆的基料446
25.1.2底漆的顏料化447
25.1.3高固體分底漆448
25.2面漆449
25.2.1面漆的基料449
25.2.2低VOC溶劑型塗料的配方452
綜合參考文獻455
參考文獻455
第26章水性塗料457
26.1水稀釋性塗料458
26.2乳膠塗料461
26.3乳液塗料463
綜合參考文獻465
參考文獻465
第27章電沉積塗料467
27.1陰離子電沉積塗料468
27.2陽離子電沉積塗料469
27.3影響電沉積的因素472
27.4電沉積塗料的塗裝474
27.5電沉積的優缺點475
27.6自沉積塗料477
綜合參考文獻478
參考文獻478
第28章粉末塗料479
28.1熱固性粉末塗料的基料479
28.1.1環氧基料481
28.1.2混合型基料481
28.1.3聚酯基料482
28.1.4丙烯酸基料484
28.1.5含矽基料484
28.1.6UV固化和熱壓粉末塗料484
28.2熱塑性粉末塗料基料486
28.3熱固性粉末塗料的配方486
28.4粉末塗料的製造490
28.4.1生產490
28.4.2品質控制492
28.5施工方法492
28.5.1靜電噴塗法493
28.5.2其他施工方法495
28.6優缺點497
綜合參考文獻498
參考文獻498
第29章輻射固化塗料501
29.1紫外線固化501
29.1.1吸收:關鍵過程502
29.2自由基紫外線固化504
29.2.1單分子光引發劑(Ⅰ型引發劑,PI1)504
29.2.2雙分子光引發劑(Ⅱ型引發劑,PI2)506
29.2.3大分子光引發劑506
29.2.4氧阻聚506
29.2.5自由基紫外線固化用漆料507
29.2.6水性紫外線固化塗料511
29.3陽離子紫外線固化512
29.4自由基/陽離子雜化聚合513
29.5顏料的影響513
29.6電子束固化塗料515
29.7紫外線/熱雙重固化516
29.8其他應用516
29.9優缺點及進展517
參考文獻519
第30章金屬底材產品用塗料521
30.1汽車原廠塗料521
30.1.1汽車塗裝工藝521
30.1.2電沉積塗料配方523
30.1.3汽車中塗524
30.1.4汽車底色漆525
30.1.5汽車罩光清漆526
30.1.6工廠修補工藝529
30.2家用電器塗料530
30.3罐聽容器塗料531
30.3.1罐聽內壁塗料533
30.3.2罐聽外壁塗料534
30.4卷材塗料535
30.4.1卷材塗料的優點和局限性538
30.5航空塗料539
綜合參考文獻541
參考文獻541
第31章非金屬基材產品用塗料543
31.1木器塗料543
31.1.1木制傢俱塗料543
31.1.2水性木器塗料546
31.1.3紫外線固化傢俱塗料547
31.1.4面板、護板和地板塗料548
31.2塑膠塗料550
31.2.1模內塗料550
31.2.2模後塗料551
綜合參考文獻555
參考文獻555
第32章建築塗料558
32.1室外房屋漆和底漆559
32.2內牆平光漆和半光漆566
32.3高光磁漆571
32.3.1醇酸高光磁漆571
32.3.2高光乳膠磁漆573
綜合參考文獻576
參考文獻576
第33章特種塗料579
33.1維護塗料579
33.1.1遮罩性塗料體系580
33.1.2富鋅底漆體系584
33.1.3含鈍化顏料的底漆體系586
33.1.4在工業維護塗料表面的複塗587
33.2海洋塗料588
33.2.1水線上和內部塗料588
33.2.2水線及水線下塗料589
33.2.3其他類型的海洋塗料591
33.3汽車修補塗料591
33.4交通標線塗料595
參考文獻595
第34章功能塗料599
34.1超疏水和超親水塗料599
34.2防覆冰塗料602
34.3自修復塗料603
34.4環境回應塗料604
34.5抗菌塗料605
參考文獻605
索引607
序
譯者前言
OrganicCoatings:ScienceandTechnology一書,原著初版於1992年在美國發行,甫一上市便揚名業界。1999年該書英文版發行第二版之後,由化學工業出版社牽頭,聘虞兆年擔綱,在2002年翻譯出版了該版的中譯本《有機塗料:科學和技術》。該書面世至今曆二十載,成為塗料行業幾代人重要的參考著作。
該書版由蔡諾·威克斯(ZenoW.Wicks)等三位教授撰寫,在書中他們展示了淵博的專業造詣和對塗料行業的無限熱愛!20世紀80年代,威克斯教授曾多次自費到中國講學,傾其心血為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塗料工業挑燈指路、傳道授業!威克斯教授當時在華講學用的教材,就是後來成書的初稿。
2017年OrganicCoatings:ScienceandTechnology英文版第四版在美國發行,這是由弗蘭克·鐘斯(FrankN.Jones)等編撰的一版。第四版對塗料領域作了系統的審視,對前幾版的內容進行了修訂和更新。第四版共對五個章節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改動,另有十個章節增加了新的題目與論點,增添並豐富了一些新的內容,如超疏水、防覆冰、抗菌和自修復塗料,以及可持續發展塗料、油畫顏料和外牆建築底漆等。第四版全新的論點及巨大的信息量,使該書成為塗料行業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塗料和高分子相關專業學生們一本不可多得、十分有用的參考書。
有鑑於此,及時把該書英文版第四版翻譯出版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幫助下,我們六位業內人士成立了翻譯組織團隊,成員分別是:段質美、洪嘯吟、錢伯容、申亮、武利民、葉漢慈(按姓氏中文拼音排序)。
本書正文共有34章(節),書中每一章都是一個專業領域,具有相互間細分差異大、專業術語多有不同的特點。所以,翻譯工作採用“大團隊”協同翻譯的形式,延請塗料各大門類的36位行業精英,分別選取各自擅長的專題,共同承擔了34章(節)的翻譯工作。另外,“前言”由洪嘯吟翻譯,而蔡諾·威克斯的介紹及“封底”兩篇,則由錢伯容翻譯。
翻譯過程中,各譯者斟詞酌句,常為一字之意反復揣摩、數次修正;互相間共同研討又互檢互改,各抒己見又求同存異,全過程學術氛圍濃烈而輕鬆。譯文後再由翻譯組織團隊反復推敲、共同把關、審改定稿。由於譯者與譯文都是專業對口,所以駕輕就熟,在翻譯時能做到遣詞達意、忠於原著。全過程中,我們力求做到既精准表達原文的意思,又不失中文的通順和詞彙的規範性,努力符合信、達、雅的翻譯準則,爭取使本書成為一本精品譯著。
在原著第四版的中譯本即將付印之時,特向參與本書翻譯的“大團隊”所有成員致意,感謝每一位譯者在疫情困境中依然用心苦譯。當這本譯著為促進塗料工業的進步發揮作用的時候,全行業都會記得你們!在此亦鄭重地向幾位美方作者及原著第二版的全體中方譯者致以深深的敬意!沒有他們昨天鋪路在前,就難得我們今日大道康莊!
塗料業發展至今,只憑經驗摸索配方的時代已然遠去。只有依靠先進理論的指引、高效地開發出高性能和功能性產品,才是發展的必由之路。環顧全行業,各類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已經遍佈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們用理論指導實踐,在這裡構築塗料工業的未來。具有強大承托力的基礎理論,就是支撐起塗料工業這座宏偉大廈的永久基石!希望即將發行的原著第四版的中譯本,在普及塗料基礎理論、推廣先進塗料技術方面,能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這也是我們組織翻譯本書的初心!
此次中譯本的翻譯,籌畫一載,筆耕一年。我們次承擔這種大型翻譯工作的組織和實施,雖很認真,也已盡力,但全書仍會有諸多不足,望業內同仁不吝賜教。
《有機塗料科學和技術》(原著第四版)翻譯組織者
2020年8月
前言
塗料科學和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並時有突破。今天的住宅建築塗料看上去可能和十年前並沒有什麼兩樣,但實質上比十年前好多了。因此,是時候對2007年出版的《有機塗料:科學和技術》第三版進行修訂了。現在的第四版對第三版進行了全面的更新,但我們為讀者提供一本塗料技術與現代科學知識相結合的教科書和參考書的初衷未變。
MarkE.Nichols加入了第四版的編寫,這是本書首次有一位真正的材料科學家,而且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材料科學家參與編寫。MarkE.Nichols是JournalofCoatingsTechnologyandResearch雜誌的主編,他在現代塗料技術領域具有寬闊的視野,而且是汽車塗料界的權威人物,他的貢獻反映在書中每個重要的修改和更新中。書中每章的題材都可寫成一本完整的書,實際上很多章節內容已有專著出版。為了力求在有限的版面篇幅中盡可能提供全面的內容,我們在每章開始都有一個概述,並在每章後提供了參考文獻,以供讀者尋求更詳細的資訊。我們期望這個版本能成為更具實用價值的塗料科學教科書和參考書。本書適合學習過有機化學等大學化學課程的讀者,但並不要求讀者學過聚合物或材料學的相關課程。
書中一些章節簡要介紹了一些塗料的配方和應用實例,並列出了相關的參考文獻,這些內容在課堂上可以不講,但可用於課外作業,如學期論文。我們期望這些實例能提升本書作為參考書和自學教材的價值,據我們瞭解,本書的前三版就被廣泛用於這一目的。我們也介紹了塗料中的一些術語定義,以幫助塗料領域的新人瞭解塗料專業語言。儘管本書是專門針對塗料行業寫的,但許多原理也適用於一些相關行業,如印刷油墨、黏合劑和某些塑膠行業。
塗料技術是靠經驗和反復試驗發展起來的。關於如何製備和應用塗料的記載至少已有2000年的歷史了。大概自1900年至今,關於塗料應用原理的科學理論一直在不斷發展。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能用於解釋色漆流動的流變公式,1920年之前,H.A.Gardner,E.Ladd,C.B.Hall和M.Toch等開拓者就已開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塗料實驗。但是塗料領域的問題太複雜了,有關的科學理論至今還是不完整的。經驗配方和實驗仍是塗料發展和應用的基礎。塗料面臨一些相互衝突的基本要求,包括環境保護、安全健康、合理的成本、高品質等,因而需要不斷地創新。我們相信,瞭解塗料背後的基本科學原理有助於配方設計者更有效地工作,同時塗料領域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應該熟悉配方設計者所掌握的技藝。知識是需要雙向流動和交流的。
如果每章都附上全面完整的文獻目錄,會佔據本書太大篇幅。因此我們只引用了一些關鍵的文獻和足以支援某些具體內容的文獻,並用新文獻更新了舊版中的很多文獻,但本書也保留了舊版中的許多參考文獻,因為它們對塗料技術發展有過重要貢獻。文獻查閱者除了使用本書中引用的文獻,還可從其他管道獲得各種資訊,包括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刊物,如JournalofCoatingsTechnologyandResearch和ProgressinOrganicCoatings,以及各種書籍、商業雜誌、會議論文集、學位論文、公司內部報告及從供應商和客戶那裡得到的資訊等。文獻調研有時會忽視專利,實際上專利往往含有對“前沿”技術的綜述和一些包括配方、實驗方法及結果在內的具體實例。專利文獻很容易在互聯網上免費查到。
最後,感謝DeanWebster和CaroleWorth對本書編輯方面提供的幫助和有益建議。
詳細資料
- ISBN:9787122391476
- 規格:平裝 / 633頁 / 16k / 19 x 26 x 3.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2
- 出版地:中國
|
|
|
| 作者:史考特.納遜斯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8-01 66折: $ 277 | | 作者:白安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3-01 66折: $ 271 | | 作者:張琨琳 出版社:財經傳訊 出版日期:2022-04-28 66折: $ 251 | | 作者:曺祐誠(조우성)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7-01 66折: $ 224 | |
|
|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8 $ 260 | | 作者:格桑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26 $ 268 | | 作者:艾瑞克.喬根森 (Eric Jorgenson)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2-05 $ 355 | | 作者:犬甘あんず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21 $ 213 | |
|
| 作者:墨書白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30 $ 555 | | 作者:海灯火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2 $ 111 | | 作者:雅各.戈德斯坦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5-04-26 $ 294 | | $ 21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