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巴黎的畫家與公共生活》一書以18世紀法國巴黎沙龍展及其公眾為主題。在書中,托馬斯·克洛考察了不同時期沙龍展的開展情況、公共空間的形成過程以及政府、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贊助人、評論家與公眾的關係。作者以18世紀法國畫家華托、格勒茲、大衛為主要論述對象,重點探討了18世紀不同時期沙龍公眾的性質、內在動力及其對18世紀繪畫的影響。
此書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如何釐清18世紀巴黎不同時期的繪畫沙龍展的公眾及其對畫家的影響?也就是說,沙龍展上鬆散的普通觀眾是否能、如何能轉變成公眾這一賦予藝術作品價值、藝術實踐正當性的共同體?此書深入考察了從1737年沙龍展到法國大革命前貴族、藝術家、贊助人、沙龍評論家、革命者等對公眾性質的界定權的爭奪。
托馬斯·克洛(Thomas Crow,1948- ),美國著名藝術史家、批評家,美國“新藝術史”代表人物之一,《藝術論壇》編輯和撰稿人,2015年美國國家美術館梅隆(A.W.Mellon)講座和2017年英國國家美術館梅隆(Paul Mellon)講座演講人,現任紐約大學美術學院(IFA)教授。著有《18世紀巴黎的畫家與公共生活》(1985)、《大眾文化中的現代藝術》(1996)(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出版)、《60年代的興起:異見時代的美國與歐洲藝術》(1996)(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0年出版)、《波普的遠征:1930—1995年的藝術、音樂和設計》(2015)、《復辟:1812—1820年歐洲藝術進程中拿破崙的覆滅》(2018)等。《18世紀巴黎的畫家與公共生活》是托馬斯·克洛的處女作,也是其成名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