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攝影師,必須有一雙獨特的眼,和一顆敏銳的心。眼睛是用來觀察光影、色彩、曲線甚至於冷熱。心是用來體會這些景象的背後成因,以及給人的感動。
一幅攝影作品,即使再有趣味性、構圖再精確、顏色再豐富,若不能感動觀者,只能算是平庸之作。眼決定了攝影作品的高度,心成就了作品的深度。
拍照時,常有旁人問,你在拍什麼?以前總會仔細地說明,想用熱情感染旁人進入攝影的世界,但這並不容易。觀賞攝影作品,經常是被它豐富的顏色或有趣的構圖給吸引,然後走近、心靜、體會、感動。這樣的精神互動過程,欣賞作品者必須有共同的美感、社會價值觀、生活體驗,才容易產生互動。於是我拍攝時會先假定欣賞者的屬性,再調整作品高度,於是決定了攝影的眼界。
書中有一幅在中國山西省拍攝的《英雄出現》,記得那是2009年9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我前一天結束北京的工作後,徹夜驅車趕往七百公里外的山西太原市。稍作休息,又續往平遙古城國際攝影展。車程途中,迷霧漫漫,因為數天來的出差,心情有些疲憊,眼睛所見都是感覺沈重的景物。太陽緩緩升起,濃霧漸去,在經過一道小橋的時,似乎感覺有某種特別景像從左側掠過。但天候實在太冷,提不起勁拍照,於是又往前開了幾分鐘。
此時一個強烈的聲音從心底響起:「這輩子可能沒機會再來這裡。」這個聲音一出來,整個人就清醒起來,沒有任何考慮,立即折返,在橋前安全處停下。提著三腳架與相機,加上厚重的外套和一個「不會再回來」的心情。就這樣,在零下的溫度等待了五十分鐘,終於等到霧散去的程度、太陽的強度與太陽的高度都達完美時,拍下了這張 -- 相信一輩子再也拍不到的照片。
回到那個問題,如果旁人問,我在這麼冷的地方拍什麼?我會回答:「我在拍一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