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理想藏書的清單一部圖文並茂的小說編年史。
本書由牛津大學文學教授彼得·伯克賽爾主編,全球165位作家、文學評論家或學者參與撰稿,推薦書目橫跨五大洲,上下兩千年,涉及67個國家的812位作家。每部作品配有詳細出版情況介紹和簡明的作品評論。全書配有680幅圖片,包括300多幅珍貴的作家肖像畫或照片,如“既是作家又是鱗翅目昆蟲學者”的納博科夫正在捕捉蝴蝶、托着臉龐趴在打字機前的薩岡等,為我們獨特呈現了不為人知的作家生活圖景,還有300多張相關的海報、封面插畫、油畫等,展現出多元化的文學面貌。此外,還甄選了近300部作品中的金句,關於愛情、孤獨與哲思等。
本次中文版增加“拾遺篇”和“中國篇”,將推薦作品的數量從1001部增加到1342部。“中國篇”由南京師範大學何平教授撰寫,推薦了從魯迅、張愛玲、金庸到王安憶、余華等中國現當代作家的代表作品,還融入了有關《三體》《繁花》等新近文學現象的探討,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英文原版的不足。
[英]彼得·伯克賽爾(Peter Boxall),牛津大學文學教授,從事當代文學、文學理論和文學現代主義研究。他是文學理論雜誌《文本實踐》的編輯、《牛津英語小說史》(第7卷)和“劍橋21世紀文學與文化研究”系列的主編,著有《21世紀的小說》(劍橋大學出版社,2013年)、《小說的價值》(劍橋大學出版社,2015年)、《假體的想象》(劍橋大學出版社,2020年)和《文學的可能性》(劍橋大學出版社,2024年)等,目前正在撰寫新書《西方的小說》。他的公眾知名度主要來自主編《有生之年一定要讀的1001本書》,該書自2006年首次出版后,已經在28個國家出版了近百種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