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十世紀末直至二十一世紀以來,「兩岸經濟關係」這個議題備受兩岸企業家、學者乃至於世界上有關人士的高度關注,這究竟是為什麼?究竟什麼是兩岸經濟關係?兩岸經濟關係究竟是依靠什麼力量發展起來的?它的意義究竟有多大?這一系列的「究竟」應該如何回答?
本書即從兩岸經濟關係的歷史和現狀出發,分析三十年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背後的制度設計和安排,闡述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的決定性因素是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的結果,表明制度創新是一種動力機制,制度創新是推動、促進兩岸經濟關係不斷發展的關鍵,也試圖回答上述提出的一系列「究竟」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社會進步在於創新,世間一切生命體的煥發都在於創新。事實證明,處在特殊政治環境下的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根源也在於創新,而創新的動力源自於兩岸人民追求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以及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自強心和偉大復興的責任感。正是這種崇高的理念,使兩岸人民迸發出熱情和智慧的力量,台灣廣大工商企業界人士煥發出勇氣和拚搏精神,從而鑄造了從無到有、從不正常到基本正常、從正常化到機制化和制度化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共同開創了嶄新的兩岸經濟關係新局面,創造了現代中國歷史的又一個奇蹟。
關於本書的書名有人建議用「趨勢」,因為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之所以不可阻擋是因為「大勢所趨」,此意正符合「順者興,逆者亡」的道理,應該說是個很好的建議,但考慮此名卻又不能完全突顯本書的主題,因為本書內容連接了兩岸經濟關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曾想過定名為「命運的抉擇」,主要是想說明選擇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為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突破口,成為了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的唯一正確的抉擇。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起伏跌宕的兩岸關係背景下,進入了和平發展新時期的重大積極轉變,是因為兩岸經濟關係在其中造成了重要的先行作用和發揮了基礎性的影響力,但感覺「命運的抉擇」這一書名未免又有點「聳人聽聞」,故而放棄。
回憶兩岸自1949年開始分離,至今已達六十餘年。為了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大陸於1979年作出了「和平統一」的歷史性戰略抉擇,這是一個關乎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性抉擇。為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大陸決定從兩岸「三通」開始,首先以經濟交流和合作為起點。在這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決定的導引之下,三十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讓兩岸人民不僅認識到「台獨」沒有出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兩岸和平、繁榮的希望和前景,以及中華民族美好的前途,這恰恰是對三十年前作出戰略決定給予的最好回應。兩岸經濟關係開闢了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並對兩岸關係的前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我們決定將本書題名定為「前途:再論兩岸經濟關係」,由此突出本書的主題是兩岸經濟關係決定了兩岸關係的前途,兩岸關係的前途又和中華民族的前途緊緊聯繫在一起,兩岸人民必須為這個光輝的前途繼續不懈地奮鬥,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此。本書重點分析兩岸經濟關係中的「制度創新」,指出它是決定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前途的關鍵因素,沿著這條線索也可以概括性地回答本文一開始提出的幾個「究竟」究竟是怎麼回事了。我們試圖盡最大努力把書寫好,為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朝著更深入和更高目標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
本書寫作過程中,在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胡豔君博士後的協助下,較快完成了「兩岸農業合作」這一章。王花蕾博士後則在對本書作初步校核時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研究助理張娟同志曾參與本書策劃,撰寫了「崑山台協會參與政府制度創新(案例)」一節,並為協助出版盡了許多心力。謝天成博士後為第五章增了一幅圖表。在寫作本書第九章時得到了崑山市政府規劃局許振明局長的寶貴指導和幫助。另外,作者曾與所內巫永平教授、李應博副教授、鄭振清老師有過共同研究的成果,在本書中的不同章節中被引用。在此不一一列舉,一併向以上各位表示誠摯的謝意。
兩岸經濟關係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既是一個經濟關係,又帶有政治關係的濃厚色彩,它既非國際間的經濟合作關係,也不同於單純的國內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是尚未統一的主權國家內部的兩個極不對稱而又相互獨立的經濟體系之間的關係。因此,把握它,既不能完全放在國際經濟貿易體制下去分析,又不能不考慮國際經濟貿易體制下的一些基本特徵,而是要按照這些複雜內涵去揭示兩岸經濟合作關係的基本規律和創新發展,這是本書與一般按照經濟學理論闡述區域經濟合作的不同之處,雖談不上有什麼理論創新,但也些獨特之處。
在兩岸政治上仍處於分歧,而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關係主軸的背景下,可以肯定,兩岸經濟關係必然會持續、快速地發展下去,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雖然前進道路上仍有困難,但兩岸經濟關係前途一定光輝燦爛。
劉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