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照顧能力》是一本深入剖析失能者照顧議題的綜合性著作,其內容廣泛覆蓋了照顧倫理與法律、訓練過程的心理調適、家庭支持、復能目標擬定、營養攝取以及個別化訓練等多個重要主題。透過理論基礎的提供以及實際案例的深度分享,使得讀者能更全面地理解、應用相關知識,使失能者能夠在實際照顧訓練中達到更卓越的成效。
書中首先深入探討失能者照顧的倫理觀念及訓練者應注意到的法律問題,強調在照顧過程中的道德責任和尊重,讓讀者理解到在這一領域中的價值觀和道德、法律規範的重要性。同時,藉由心理學的角度,本書更進一步指導讀者如何在訓練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心理調適,提高失能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從而達到更良好的照顧效果。
家庭支持在失能者照顧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書強調了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實用的指南,使家庭成員能夠更有效地合作,共同面對照顧的挑戰。在設定復能目標方面,書中系統性地介紹了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確立可行且有效的目標,以促進失能者的全面發展。
此外,本書深入研究了營養攝取和個別化訓練這兩個關鍵領域。營養攝取章節提供了實際的指引和建議,確保失能者獲得全面的照顧。而個別化訓練則強調了因應個體差異的重要性,提供讀者有個別性的訓練方案,以滿足失能者的特殊需求。
透過豐富的案例分享,本書不僅強調理論與實務間的連結,更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所學知識。這使得《提升自我照顧能力》不僅僅是一本知識豐富的參考書,更是一本實用的指南,適用於失能者、專業照護人員、家庭成員以及所有關心失能者健康和福祉的讀者。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全面而深入的內容,使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應對失能者的照顧需求,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的同時,也為照顧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和啟發。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依姓名筆畫排序
王薏婷
現職
東華醫院營養師
哲佳診所營養師
學歷
亞洲大學醫學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碩士班
嘉南藥理大學保健營養系學士
經歷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營養師
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苗栗縣私立創世植物人安養院特約營養師
私立同心居養護中心營養師
江禹嫻
現職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博士
中興大學法律系碩士
亞洲大學社工系碩士
輔仁大學護理系學士
經歷
南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育達科技大學講師/助理教授
李巧彥
現職
強生醫療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強生寓所(優活職能治療所)創辦人
台灣訓練取代照顧推廣協會理事長
學歷
中原大學碩士
經歷
強生醫療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強生寓所(優活職能治療所)創辦人
強生不倒翁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強生優活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灣訓練取代照顧推廣協會理事長
李明明
現職
亞洲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研究所藥學博士
經歷
亞洲大學產學營運處產學合作組組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兼任助理教授
臺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博士後研究
林志遠
現職
弘光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銀髮健康俱樂部執行教練
學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及食品營養系雙學位
經歷
玄奘大學體育室專任助理教授
玄奘大學體育衛生中心主任
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系專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國家代表隊總教練
徐尚為
現職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副教授
學歷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系博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系碩士
國防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藥物化學組碩士
國防醫學院藥學系學士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講師
孫國丁
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牙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專科醫師
台灣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會專科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張志隆
現職
植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學歷
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經歷
社團法人臺中律師公會平民法律服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社團法人臺中律師公會副秘書長
社團法人苗栗律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法規整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全律會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張家瑜
現職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助理教授
學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博士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社區組碩士
經歷
臺中市多加居家長照機構業務負責人/顧問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高齡福祉事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講師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兼任講師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長期照顧與健康促進管理科專任講師
陳明安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碩士
經歷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口腔衛生學科兼任講師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幼童口腔保健計畫口腔保健指導委員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副研究醫技員
黃庭偉
現職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班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天主教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學士
經歷
亞東紀念醫院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嬰幼兒保育科兼任講師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兼任講師
黃雅文
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保健學博士
經歷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講座教授
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曉令
現職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副教授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醫學院哲學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經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基層醫療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助理
楊忠一
現職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士
經歷
三軍總醫院物理治療師
聯祥復健診所物理治療師
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物理治療師
劉映彤
現職
豐盛長照社團法人附設臺中市私立南丁格爾住宿長照機構督導
學歷
亞洲大學護理碩士
經歷
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綜合科病房護理師
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臺中署立醫院產房、嬰兒室、病嬰室護理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呼吸照護病房護理師
南丁格爾護理之家副護理長
羅伊婷
現職
豐盛健康事業集團管理中心主任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博士
經歷
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豐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臺中市私立南丁格爾護理之家主任
臺中市私立豐馥居家護理所主任
主編簡介
羅伊婷
現職
豐盛健康事業集團管理中心主任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博士
經歷
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豐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臺中市私立南丁格爾護理之家主任
臺中市私立豐馥居家護理所主任
章節試閱
第一節 找到生命的意義,提升自我照顧動機
全球各國都面臨高齡人口快速增加的現象,因此,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團體都對促進長者的健康福祉和生活品質愈來愈重視。長者本身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身心狀況自然會需要更多的關注,或甚至出現病痛情況,精神醫學家弗蘭克(Frankl)存在主義所提出的求意義的意志(A will to meaning)便能反映在長者的生命歷程中(Frankl, 1959),伴隨著身心理的衰弱或是病痛,使長者產生求生命意義的意志時,換言之,長者因為內心有想要追求的人事物,此時便有可能激勵長者重視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並啟動長者執行保持健康的各項行為,例如:適當的營養、體育活動、藥物依從性和定期健康檢查。
本節將探討生活意義與長者自我照顧動機之間關係,並探討生活目標和意義如何影響個體參與自我照顧的動機,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對長者的整體幸福感和生活品質產生影響。研究領域來自跨領域學科,從多視角的觀點分析長者如何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體悟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進而提升自我照顧的動機,無論是長者本身或是醫療專業人員和家庭中長者的照顧者,都能從中獲得更多對自我照顧意義的價值。
生活意義的概念,通常稱為存在意義或目的,普遍在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領域中存在相關研究。它指的是個體對方向、重要性以及與自身之外更大的事物之間的聯繫感。研究指出,強烈的生活意義感與更好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結果、增加的生活滿意度以及降低的死亡風險相關(Steger et.al., 2008; Kim et.al., 2013)。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自我照顧(Self-care)定義為「個人、家庭和社區,無論是在有或沒有醫療提供者之下,都能夠具備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維持健康以及調適疾病和殘疾的能力」(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to promote health, prevent disease, maintain health, and cope with illness and disability with or without the support of a health-care provider)(WHO, 2021)。「自我照顧」一詞是以個人自主性和行動為中心的概念,但自我照顧也受到個人因素之外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決定因素的影響。此外,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也在自我照顧的影響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有鑑於生活意義和自我照顧對長者可能帶來的益處,有必要探討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參與自我照顧活動的動機可能受到個體對自己生活目的和重要性的看法的影響。然而,目前對生活意義如何與長者的自我照顧動機相關實證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進一步的分析。本節將嘗試闡述自我照顧對長者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各種文化和社會經濟背景下的相關性進行探討。
自我照顧在維護長者的身心健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參與定期的自我照顧相關活動,例如從事身體活動、保持健康飲食和參與減壓課程,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和提高生活品質。當長者被賦予自我照顧技能後,可以培養他們對健康的意識和掌控。藉由積極參與自我照顧,長者可以做出明智的決策,並採取積極的方法來管理健康狀況。當長者自我照顧能力加強後,不僅可以預防常見的各種健康問題,若能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和養成規律的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Hooker & Masters, 2016)。
除了長者個人對生命意義的體會及追求的不同會影響自我照顧的動機以外,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對健康的不同態度,也關係著長者對自我照顧的想法(Krause & Hayward, 2015)。若將自我照顧納入文化規範和傳統中,或許可以使長者更容易接受並實踐健康行為(Kim et al., 2013)。許多文化都非常尊重他們社會中的老年成員的智慧和經驗。促進自我照顧不僅尊重這種智慧,還鼓勵不同世代間對於健康和福祉的知識分享和應用。文化多樣性影響健康信念和對疾病的看法。自我照顧計畫需要考慮長者生命意義的體會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觀點,以確保自我照顧概念與長者的文化價值觀、信仰和偏好具有一致性(Ho et al., 2010; Martela & Steger, 2016)。
在醫療保健服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我照顧促使長者能夠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管理自己的健康,這在偏遠地區或醫療稀少地區尤其重要。自我照顧對長者和醫療系統都具有正向的成本控制效益,長者可以透過預防措施和自我監測過程,減少頻繁就醫和治療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促進自我照顧更是符合支持長者福祉的高齡友善政策的思維,高齡友善政策是讓長者能夠透過自我照顧過程中實踐在地老化,並保持尊嚴和自主性的重要社會政策。
第二節 提升長者自我照顧能力之國際趨勢
本節旨在提供有關促進長者健康福祉和生活品質的有效自我照顧理念的國際發展趨勢。透過了解不同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瑞典、日本和韓國,藉由實施遠距醫療、資通訊科技、社區健康促進計畫和衛生教育宣傳,增進長者自我照顧的案例分析。
一、美國
遠距醫療在美國迅速發展並受到相當程度的民眾接受度。它涉及使用高科技遠端提供醫療服務。通過遠距醫療,長者可以在家中接受醫療諮詢、監測生理指標,並得到個人化的健康建議。服務提供者使用線上會議、遠端監測設備和各種軟體系統,來促進與長者之間的互動及資料蒐集。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CMS)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擴展遠距醫療服務的涵蓋範圍。這使得醫療保險受益人可以透過遠距醫療接受更多樣化的醫療服務,減少了面對面訪問的需求。遠距醫療平台,如Teladoc、Doctor On Demand和Amwell,使用量也在疫情期間增加,使長者更易於獲得醫療保健服務相關資源,促進長者自我照顧能力的提升。
資通訊科技在支持長者自我照顧活動方面發揮相當關鍵的作用。手機應用程式、可穿戴裝置和線上平台幫助長者追蹤他們的健康數據,管理藥物,並進行運動指導。相當受歡迎的健身應用程式MyFitnessPal,使長者能夠監測他們的飲食、追蹤身體活動情形,並設定個人化健康目標。可穿戴設備如Fitbit,提供關於步數、心率和睡眠模式的即時數據,鼓勵長者保持活躍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區衛生計畫旨在促進長者的社交參與和社會支持。這些計畫通常包括團體活動、教育工作坊和健康檢查活動。美國各地的老年中心提供多種方案,從運動課程到藝術和手工藝,皆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AARP的社區聯繫計畫,安排志工與獨居長者定期電話交流,減少社交孤立。衛生教育宣傳旨在提高長者對健康議題的意識,並促進自我照顧行為。這些宣傳活動使用各種媒介,如工作坊、宣傳手冊、網站和社交媒體,傳播健康相關訊息。國家老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推出了Go4Life宣傳活動,提供資源和訊息,鼓勵長者參與定期體適能活動。該活動的網站提供運動指南、成功故事範例和促進健康老化的具體方案(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 Parker & Ratzan, 2010; Rudd et al., 2004; Williams et al., 1995)。
二、英國
英國遠距醫療已成為支持長者在家中管理健康的重要方法。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HS)提供各種遠距醫療服務,使長者可以遠程訪問醫療專業人員並獲得醫療建議。NHS 111線上服務提供了一個資訊平台,提供個人(包括長者)評估其症狀並獲得健康相關建議。該平台幫助長者對自身健康做出決策並尋求適當的護理服務。資通訊科技和平台對於英國長者的自我照顧至關重要。手機應用程式、穿戴型裝置和線上資源使長者能夠監測他們的健康及獲得相關訊息。NHS Apps Library提供健康和福祉應用程式系統,長者可以使用這些系統的各項功能來管理自身健康狀況、追蹤藥物使用情形並獲取健康相關建議。例如,Florence應用程式幫助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監測其症狀並獲得客製化諮詢。
英國的社區衛生計畫主要在為長者提供社交互動、教育和健康支持系統。這些計畫通常在當地中心進行,提供參與和學習的機會。Age UK在英國各地提供多種服務和計畫,促進長者的健康福祉。Age UK的友誼服務功能連繫志工與獨居的長者,定期陪伴,減少孤獨感並促進心理健康。衛生教育宣傳的目的是提高英國長者對健康行為的意識,並推動健康行為方案,這些宣傳活動通常包括工作坊、資源和宣傳。英國政府所支持的One You宣傳活動提供長者各項資源,幫助個人(包括長者)做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該活動的網站提供評估健康風險、設定目標和獲取有關身體活動和營養建議的工具(Age UK, 2021)。
三、德國
德國遠距醫療解決方案讓長者能夠透過遠距醫療平台和服務,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並獲取醫療相關建議,而無需親自到診所接受服務。TK-Safe是由Techniker Krankenkasse健康保險公司提供的遠距醫療平台。它使用戶能夠安全地存儲他們的健康相關訊息、醫療紀錄,並透過與醫生線上溝通,讓長者更有效地控制他們的健康狀況。資通訊科技和應用在德國的長者自我照顧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工具提供了健康監測、藥物管理和生活型態的建議及諮詢。Vivy是一個資訊健康平台,讓用戶存儲他們的醫療紀錄、追蹤藥物使用情形並獲取個性化的健康建議。長者可以使用Vivy來管理預約、查看檢測結果並接收有關健康的提醒。
在德國,社區衛生計畫的重點是通過社交參與、教育和社區支持系統來增強長者的健康福祉,這些計畫通常在當地社區中心進行,提供互動和學習的機會。Sozialverband VdK Deutschland e.V.是德國最大的社會組織之一,它為長者提供各種服務和計畫,包括教育工作坊、社交活動以及協助提供醫療服務使用上的建議。衛生教育宣傳用意在於提高長者對與健康相關資訊的意識,並鼓勵積極採取對自身有利的正向健康行為。這些宣傳活動通常透過辦理工作坊及研討會方式讓參與者增進健康識能。
第一節 找到生命的意義,提升自我照顧動機
全球各國都面臨高齡人口快速增加的現象,因此,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團體都對促進長者的健康福祉和生活品質愈來愈重視。長者本身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身心狀況自然會需要更多的關注,或甚至出現病痛情況,精神醫學家弗蘭克(Frankl)存在主義所提出的求意義的意志(A will to meaning)便能反映在長者的生命歷程中(Frankl, 1959),伴隨著身心理的衰弱或是病痛,使長者產生求生命意義的意志時,換言之,長者因為內心有想要追求的人事物,此時便有可能激勵長者重視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並啟動長者執...
作者序
主編序
近年來,自立支援、延緩失能和復能訓練等概念逐漸成為長期照顧領域中的重要焦點,這種轉變將傳統的照顧觀念轉化為鼓勵失能者透過評估和訓練,發展出最大限度的自我照顧能力,並學習實現獨立生活。因此,自我照顧能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對於失能者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依賴他人的協助,如進食、沐浴、穿衣等,然而這種依賴關係並非僅僅是生理上的局限,更可能引發情緒和心理層面的困擾。照顧者的情緒變化和壓力,可能導致失能者在照顧過程中感受到情緒上的壓迫,不得不時刻顧忌照顧者的感受,或者忍受不耐煩和負面情緒的困擾。因此,確保失能者能夠在充滿尊嚴的環境中生活,就需要專注於提升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達到更高層次的獨立,減少對外界的依賴,培養自尊心,提升生活品質。
在自我照顧訓練的過程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訓練者需要具備專業背景,能夠正確評估失能者的能力水平,並規劃出適合的復能計畫。然而,訓練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失能者在克服身體的痠痛和心理的挫折感方面也面臨極大挑戰。達到目標需要堅定的決心和毅力。在這過程中,家庭和親友的支持與鼓勵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對失能者而言,他們的支持會成為訓練成功的關鍵。自我照顧訓練的範疇並不僅僅限於運動、活動或職能治療。訓練過程中的體力和營養狀況同樣至關重要,涉及口腔的護理、營養的補充等多個方面。這樣的綜合性訓練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合作努力,將各種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以確保訓練取得最佳效果。《提升自我照顧能力》一書的推出,正是為了引導讀者深入探索多元議題。書中涵蓋個人成長、道德觀念、法律界限、心理平衡和家庭支持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為讀者提供了廣泛且深刻的資源,並以案例說明的方式,讓讀者能夠把知識連結到實務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容易理解。透過這本書,讀者將更能夠應對自我照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並為自我照顧之路做好充分準備。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結合,將使失能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自信地邁向更加獨立的生活方式。這本書不僅讓讀者學會如何克服困難,更將指引他們在自我照顧的過程中找到明確的方向。
我們深信,《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將成為讀者在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的道路上無價的良師益友。
主編序
近年來,自立支援、延緩失能和復能訓練等概念逐漸成為長期照顧領域中的重要焦點,這種轉變將傳統的照顧觀念轉化為鼓勵失能者透過評估和訓練,發展出最大限度的自我照顧能力,並學習實現獨立生活。因此,自我照顧能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對於失能者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依賴他人的協助,如進食、沐浴、穿衣等,然而這種依賴關係並非僅僅是生理上的局限,更可能引發情緒和心理層面的困擾。照顧者的情緒變化和壓力,可能導致失能者在照顧過程中感受到情緒上的壓迫,不得不時刻顧忌照顧者的感受,或者忍受不耐煩和負面情緒的困...
目錄
第一章 緒論/黃曉令、黃雅文
第一節 找到生命的意義,提升自我照顧動機
第二節 提升長者自我照顧能力之國際趨勢
第三節 強化健康識能以利提升自我照顧能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倫理與法律/羅伊婷、張志隆
前言
第一節 自我照顧的哲理
第二節 照顧倫理與法律
第三節 案例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自我照顧訓練過程的心理調適/黃庭偉
前言
第一節 自我照顧的意涵
第二節 平衡的重要性—自我照顧相關理論
第三節 失能者常現心理層面的挑戰及因應
結語:自我照顧的實際作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家庭支持服務/江禹嫻
第一節 家庭支持服務概述
第二節 個案工作服務
第三節 團體工作服務
第四節 案例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自我照顧目標擬定與評值/張家瑜
前言
第一節 自我照顧能力評估工具
第二節 自我照顧能力目標擬定
第三節 自我照顧能力策略
第四節 自我照顧能力評值與改善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體肌力與營養食品的準備/李明明、林志遠
第一節 適當熱量與營養素的攝取
第二節 飲食如何預防肌少症
第三節 找到個案進食不足的原因
第四節 預防衰弱的肌力訓練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減法照顧與復能訓練/楊忠一
第一節 減法照顧的觀念:照顧不是愈多愈好喔!
第二節 復「能」與復「健」差一字差很多
第三節 必學!簡單2個檢查,推測是否可能站走
第四節 沒辦法走路!原來用錯助行器
第五節 腦中風走路 你不知道的事
第六節 爬樓梯密技
第七節 翻身坐起原來有一指神功
第八節 自己推輪椅,安全又有趣
第九節 穿脫衣褲有祕訣
第十節 進食,比想像簡單
第十一節 大小便也能不用去廁所
第十二節 沐浴最安全、簡單的方法
第十三節 輪椅坐進去,原來有5招
第十四節 復能進步了嗎?設定目標與紀錄會更有成就感
第八章 自我照顧訓練一:進食/王薏婷
第一節 進食技巧訓練與自立支援
第二節 餐食質地的選擇、製備與個案進食注意事項
第三節 案例分享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自我照顧訓練二:移位/李巧彥、李建明
第一節 「自我照顧訓練-移位」支持服務的目標與核心價值
第二節 自我決定生活的意義跟價值
第三節 執行自立支援4個步驟
第四節 五種需要大量協助的轉移位策略介紹
第五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六節 最有價值的復能族群,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第七節 如廁、沐浴轉移位
第八節 上下車轉移位
第九節 想擁有幸福感的獨立性就是投資自己
參考文獻
引用出處
第十章 自我照顧訓練三:如廁、尿布脫離/劉映彤
第一節 常見使用尿布問題
第二節 如廁訓練的準備及尿布脫離
第三節 案例分享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自我照顧訓練四:銀髮族口腔照護/孫國丁、黃若婷
前言
第一節 維持口腔機能的重要性
第二節 口腔清潔256
第三節 口腔機能促進(健口操)
第四節 定期牙科就診檢查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第十二章 自我照顧訓練五:用藥安全/徐尚為
前言
第一節 老化導致的生理變化
第二節 老化對用藥的影響
第三節 老年人常見的用藥問題
第四節 正確用藥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黃曉令、黃雅文
第一節 找到生命的意義,提升自我照顧動機
第二節 提升長者自我照顧能力之國際趨勢
第三節 強化健康識能以利提升自我照顧能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倫理與法律/羅伊婷、張志隆
前言
第一節 自我照顧的哲理
第二節 照顧倫理與法律
第三節 案例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自我照顧訓練過程的心理調適/黃庭偉
前言
第一節 自我照顧的意涵
第二節 平衡的重要性—自我照顧相關理論
第三節 失能者常現心理層面的挑戰及因應
結語:自我照顧的實際作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家庭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