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挑戰閱讀與寫作何難之有?.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健康國小的純純老師、艾謙老師和文秀老師共同出版閱讀與作文的書,是我們企盼已久的事。多年前,純純老師就立志要把閱讀教給小朋友,學生、家長對於這群老師帶領閱讀學習是有口碑的。今天她們把教學經驗寫出來,不但談閱讀教學,更把與閱讀有密切關係的寫作一併提出與大家分享。
寫作可是今天的熱門話題。記得教育部剛公布學力測驗要考作文時,眾家補習班、才藝班廣告紛紛出籠,報紙上也刊登各種作文必勝的祕笈。不論別人怎麼教作文,這一本書可是有理論依據的。書中強調,先強化閱讀、理解,再進行寫作,且各種文體都要嘗試。因此書中有故事體、說明文、議論文,作者逐步有順序的將閱讀重點與寫作方式陳列並設計練習。
本書最重要的是:
1.不論是閱讀或是寫作,都要注意文體的結構,因為掌握結構可以幫助讀者掌握重點。
2.提出結構的關鍵詞,例如:轉折(儘管……還……)、條件(除非……才……)等等,使用這些關鍵詞的目的是在彰顯結構。我們的研究指出,提出結構關鍵詞對低年級學生掌握文章重點是有幫助的。透過閱讀,幫助學生以結構關鍵詞來寫作,其實所幫的不僅是寫作,而是學生的思考。我們也曾研究,當學生不明白這一些詞彙,在推理句子間關係時,就出現對文章無法理解的問題。
3.全書企圖向高難度挑戰。例如:議論文寫作或是修辭時的明喻、暗喻、略喻、借喻……等等。不論什麼「喻」,隨年級增加或是閱讀經驗夠豐富才容易理解。但是理解比喻不等於可以寫,特別是要學生想出有創意且對比適當的比喻。這對學生是一挑戰。但是我相信只要老師說得清楚、具體且逐步引導和練習,何難之有?
當然,有一些寫作的技巧不容易一下說清楚。例如:「過渡」法或是議論文起、承、轉、合的「轉」。基於「寫作是一奮鬥的戰場」(仿陳之藩),我們期許這群老師繼續嘗試,期待下一本閱讀與寫作的書。
推薦序2
改革中的閱讀教育.黃迺毓(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
這些年,談到教育改革,人人聞之色變。原因很多,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要改「別人」真不容易!
尤其我們的教育改革,感覺上首當其衝要「被改」的就是教育現場的老師和行政人員。如果是我,我一定也會抗拒!當老師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當的,多數老師都至少接受了四年的大學培育,而且之前至少有十二年當學生的經驗累積,老師不是機器人,不是換個軟體就可以說改就改的,更何況,最需要改革的人真的是現場的老師們嗎?
真正的改革應該是老師們從現場,每天跟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試著突破一些困境,讓教學更流暢而有趣,「上級」的角色應該是提供協助和支持,而非命令。
風雨無晦,雞鳴不已。雖然水深火熱,我也看到一些教師們以專業的尊嚴,不但從自身開始,接受實驗教學的挑戰,享受成就感,也忍受挫折感。
其實最美的是陸續有些「團隊」的出現,讓我們看到,教學不是個人的事,而是藉著團隊,互相幫助,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造福學生和家長。
很高興看到純純老師和他們的健康團隊,將這些年在閱讀及寫作教學的努力成果寫下來,讓我們看到台灣的閱讀教育真是有希望。
推薦序3
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寫作是個人與世界溝通的橋梁.陳順和(健康國小校長)
閱讀與寫作一直是國小語文教育最難克服的關鍵議題,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寫作(作文)是個人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換言之,不能養成良好有效的閱讀習慣,就無法開啟永續學習的大門;而無法充分表達,無異於關掉一扇機會之窗。是故,上至教育決策官員、學者、意見領袖,下至基層教師與家長,對提升孩子閱讀與寫作能力,莫不全力以赴,幾乎成了全民運動。
根據九十四年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對全市國小六年級三萬多名學生,全面實施「國語文領域基本學力檢測」之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十八點六的學生,在寫作能力上極待加強。這些學生在寫作能力表現上,普遍有內容空泛、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缺乏想像力、錯別字出現率偏高、用詞錯誤過多、語句運用上平淡無味、缺乏修辭變化……等等缺失。而在閱讀方面,達到基礎而未達精熟的學生,在完整句子、推測概念、了解與分析等面向有待加強。前述各項問題,應該是國民小學國語文教育的重點,有賴更多人投入研究。
健康國小教學團隊,在專家級教師領導下,深耕閱讀與寫作教學多年,累積了不少寶貴經驗。深深覺得有效的學習,可以務實的從課堂上出發,一點一滴累積孩子們的經驗與實力。例如:運用各種閱讀策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當孩子能有意識的閱讀時,讀與寫才能產生比較密切的連結。當然,句子與段落,各種在小學階段常運用的修辭方法,書中也有很詳盡的舉例,用以磨練扎實的基本工夫。而統整各種文體的閱讀與寫作,更是本書的精華,極具參考價值。
本校教師平常教學負擔極重,能勉力研究指導學習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尤其令人敬佩。身為健康國小校長,感到無上的光榮,健康的孩子真有福氣,期待更多有心人投入,俾嘉惠莘莘學子,故樂為之序。
二○○六年夏於台北
作者序
一切都還來得及.陳純純、江艾謙、王文秀
一提到「作文」,學生、家長、老師似乎開始有了共同的困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是孩子最普遍的抱怨;不知道要如何協助孩子,是家長最深切的憂慮;不知從何著手補救孩子的作文能力,是老師最棘手的難題。其實,這一切都可以回歸到使用良好「閱讀習慣」、正確「閱讀策略」來解決。
閱讀不只是種興趣、習慣,更是打開未來世界的一扇窗。但為何不同人讀同一本書,有人可以學以致用、越讀越有趣;而有人卻只苦於背誦、興趣缺缺,這就是「閱讀策略」是否使用得當而致。舉個例來說,當有個題目是「閱讀、悅讀」時,讀者能否抓取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是「悅」這個字--讀書樂趣,而非只是在說明閱讀的重要而已。在文字呈現中,能找到字裡行間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進 而與作者進行跨越時空的思想交流,是閱讀最終的目的,也是閱讀最有趣之處。
而寫作是種「我手寫我心」的直譯式動作,心中必需先有所感,才能寫出一些屬於自己的見解,寫出來的文句才能動人。當然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心裡所想的可以不經修飾的完全表達,但到高年級,不只文句需要合乎邏輯,更要加以修飾、美化,就連文句間的連結、段落安排及文章架構……等,都是作者用心、創意的展現。藉由作文,我們不只有機會反芻自己過去所知、所思,更可以利用文字呈現,與眾多的讀者做經驗的交流及互動!
以電腦的運作型式為例,閱讀是種輸入(input)的工作,而寫作則是種輸出(output)的工作。如果在輸入時,沒有分類、整理、歸檔,甚至完全不顧內容為何、囫圇吞棗,那又如何能夠在輸出時,有系統、完整的呈現自己思考過的內容。因此,透過系統性的學習,在輸出時,便不會產生抓取不到適當材料的窘境,孩子就可以完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文章。
本書希望能由句型、過渡句、修辭、摘要、文章架構……等各種不同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在閱讀的過程中,該抓住哪些要領、概念及關鍵,引領孩子進行閱讀與寫作這個工程。
我們堅信,只要你還願意讀、可以掌握閱讀的策略,不久之後就可以發現,自己不只可以「閱讀」還可以「悅讀」,更會有種期待透過文字和人分享的衝動,對作文的恐懼與煩惱自然就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讀書去吧!用方法開始讀,就對了!
給老師的話
本書的撰寫,是以高年級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當然中低年級的老師,可以視需要,再配合九年一貫能力指標,選擇適當的部分運用。我們重視閱讀策略教學,因為藉由「閱讀理解」才能深刻的學習「寫作」,兩者絕對是息息相關,因此老師們應把握此要點。
句子能銜接、短句能擴寫、段落能充實,是閱讀與寫作的基本工。本書第二章便以此為主要目標,其中連接詞、句子關係、重點句、句子擴寫很適合從四年級開始逐步建立基礎。在取材上,直接選取國語課文是最方便的,當然並非每一篇文章都適合進行以上這些教學,而是提出文章特別突出之處,每一次教學以一至二個目標為主,先理解再精熟,透過多篇文章的經驗累積,孩子的寫作地基會更穩固。
第三章修辭篇,特別指出低中高年級「常用修辭類別」,老師可參考以選取重點做教學。修辭類別又分為基本與進階例句,所謂基本例句,是指該年級學生應達到的基本水準,進階例句則是提升程度之用,可鼓勵學生朝此程度多練習。修辭的學習應著重在「如何運用」,若只停留在區辨修辭法的認知階段而已,對文學的欣賞及寫作是毫無幫助的。
第四章以摘要和文章架構為主,這部分應放在高年級進行較為適當。其中,記敘文重點是由故事線發展出架構,可以選擇短篇故事或繪本來進行閱讀教學及寫作練習。摘要和說明文則以閱讀教學為主,教科書(如社會課本)或兒童報紙,都是很好的練習材料;為知識做分類,並找到上層概念,這對未來學生升上國中面對較嚴謹的知識學習,是很重要的。議論文的焦點則在於寫作,可以多找一些類似的文章,進行仿寫練習。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操之過急時,風一吹便散去,此時不如緩緩引導、踏實扎根。本書中提供一些教學範例以供參考,相信老師們能發展出更優質的教學方式;同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期許彼此能在語文教學上,帶給孩子更多愉快的學習經驗。
給家長的話
如果老師兼負孩子學校父母的角色,那麼父母便是家中知識傳遞的老師。爸媽在讀完上文--給老師的話,應該對筆者為文成書之目的有更深的了解。只是,身為父母,在家中可以如何使用本書以幫助孩子呢?
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使用書中的範例作練習。此外,在為孩子選購圖書時,也可依循書中所提到的要點來添購適合的書籍;寫作部分文章架構的練習(第四章),父母則可幫孩子找不同類型的題目,讓他們先練習寫大綱,再簡短寫出各段重點句,如此一來大致已掌握文章走向;最後再將各段平均擴寫與充實內容(第二、三章),便是得分之要素。
兒童雜誌和報紙中知識性文章,是學習讀說明文的最佳媒材,這項能力若能在國小階段逐步養成,來日升上國中,面對大量知識便不致感到驚慌失措。
「操千曲而後曉音,觀千劍而後識器。」所以透過大量閱讀,多方面的增廣見聞、汲取知識、累積經驗,然後勤於動筆寫作,自然而然就能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閱讀與寫作之經驗法則,這都將是孩子一生帶著走的資產。做父母的,您能幫助孩子的,不正是提供他豐富的素材,讓他不斷吸收、充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