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書店★★★★☆好評!全球各地數以萬計人受惠
結合東方內在寧靜奧祕與西方量子物理學應用,
透過量子牽引技術,從「覺知」根本掌握療癒原理,
情緒困擾、身體疼痛,乃至生活面上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我們的社會鼓勵我們尋求外在成就,因此我們不斷向外看,忽略了內在的需求,長期下來造成層出不窮的身心失衡問題、人際關係與工作上的困境。研究並傳授靈性療癒法多年的金斯洛醫師告訴我們:意識是一切關鍵所在。我們的思想與行動皆由意識而來,大多數人都只在意識的表層活動,不知我們腦海中的念頭從源頭來到表層時,會漸漸變得扭曲且微弱,使得羸弱的思想帶來無力的行動,永遠無法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滿足。
金斯洛醫師發明的量子牽引技術療癒法,結合了東方靈修哲思與西方量子物理學概念,三分鐘內,我們的覺知便能藉此輕鬆地向內沉潛,進而在一切皆「空無」的所在體會到無邊的圓滿與至福。這份「空無」正是純粹覺知,帶有強大而純粹的療癒能量,可掃除我們內心的負面情緒,甚至平復身體的疼痛與不適。
無論是最基本的個人情緒與身心問題,或是飲食、睡眠、運動習慣上的困擾,甚至是財務困境、人際關係、兩性生活及當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或挑戰,都能藉由這項技術獲得最清晰的內在指引,進而擁有療癒與和諧的生活。
▼ 同時豐富外在物質生活與內在靈性需求的絕佳技術。
▼ 除了療癒自己,也能療癒他人,遠距離隔空施作也OK。
▼ 無關宗教信仰或生活習慣差異,男女老少都能輕鬆上手。
▼ 收錄37個實作上常見問答,疑難雜症一次釐清。
【常見問答】
Q:量子牽引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產生療癒的效果?
在我做完量子牽引時,發現有時候幾秒鐘內就出現療癒的效果,有時候則過了好幾分鐘都沒什麼改變。應該要做多久才能發揮功效?
A:請記住,量子牽引實際上並非療癒法。你並不是真的療癒,純粹覺知也沒有。當你的意識從一個現實,或更準確的說,從一個幻相轉移到另一個現實,看似發生了療癒。沒錯,療癒關乎有意識的認知。你認知的品質取決於你感知到多深的純粹覺知。
擁有的純粹覺知越多,看似會有越多療癒發生。從有限的意識轉移到無限的覺知,能讓你接受本來就已經存在的另一種認知,只是你原本還不能接受,還沒體會而已。哇,我剛剛洩露祕密了嗎?
Q:量子牽引為什麼在產生效果之後又沒效了?
我運用量子牽引時,對客戶與自己都發揮了良好的效果。但有時候,效果只維持幾天,接著我必須再次進行量子牽引。為什麼療癒的效果不是永久的呢?
A:療癒是一種有意識的認知。如果能清楚體認到純粹覺知,那麼療癒就是永久的。如果純粹覺知只維持了幾天,療癒就比較不持久。在後者的情況下,你的同伴就需要再次進行量子牽引;也就是說,必須再次提醒他們純粹覺知的存在。
這裡有個例子可清楚說明我的想法:一名朋友告訴我,有個女人請他做量子牽引,以便改善她的視力。她無法閱讀列印出來的文字。他進行了量子牽引兩分鐘之後,那堆扭曲模糊的毛毛蟲就開始聚焦了,她很輕鬆就能閱讀。但是,在她還沒讀完之前,那些字母再度失焦了。她的信念體系與經驗不符,因此她失去了純粹覺知,也失去了清楚的視力。
只要持續接觸純粹覺知,她的視力就能恢復。由於這位女士知道這是有可能的,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現在,她只需要多花些時間,多了解純粹覺知即可。她的新朋友(純粹覺知)自動就能輕鬆地拆解她原本的信念體系,就像第一次一樣。
Q:量子牽引能增加我的銀行存款嗎?
我要如何利用量子牽引,讓自己銀行帳戶裡的錢增加呢?我了解量子牽引包含了在生活各方面的豐盛。我只是想提升它在某些方面進展的速度!
A:你應該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需要更多錢?當然,如果你們全家快餓死了,答案就很明顯。但是,如果你擁有足夠的資金,為什麼需要更多呢?沒有察覺純粹覺知的自我會被恐懼驅使,恐懼就是所有負面與正面情緒的根源。許多時候,追求快樂是為了逃離恐懼。你的自我在和純粹覺知結合之前,永遠不會獲得滿足。在純粹覺知中站穩腳跟,自我就可以無限擴張,對失去的恐懼也會消失無蹤。
至於金庫中的錢呢?沒錯,量子牽引能幫助你獲得更多金錢。達到這點的訣竅,就是多做一些量子牽引,接著忘記這回事。你可以經常進行量子牽引(從十五秒到十五分鐘皆可),然後繼續過平常的生活。大自然的力量會開始圍繞著你的意圖發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錢變多了。我可以向你保證一件事:你得到錢的方式,會和你想像或希望的不同。實際上,迫切希望得到錢,只會減緩你得到錢的速度。只要做量子牽引,之後忘記這件事,你獲得的金錢就會遠遠超過你的期待。
每個人都能透過探索純粹覺知的旅程,
向內看見生命根本源頭,向外看見無限可能性,
日日帶著豐盛與圓滿,擁抱和諧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簡介:
法蘭克.J.金斯洛醫師(Dr. Frank J. Kinslow)
研究並傳授療癒法逾四十年。專業脊骨神經醫師、臨床靈性諮詢醫師,也是「量子牽引」技術發明人兼唯一的教學者。他從脊骨神經醫師的臨床經驗出發,深入研究東方哲學與修煉法,同時也對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抱有極大熱忱。
二〇〇七年,金斯洛醫師遭遇一場個人危機,導致他「無處可去也無事可做」,即刻療癒的「量子牽引」也於焉誕生。藉由純粹覺知,他為自己創造了充滿活力與富足的生活。短短幾年內,他便開始教授這種簡單的方法,撰寫相關書籍,赴世界各地舉辦座談會與講座,至今已有成千上萬人受惠於這項技術,迎向更豐盛圓滿的人生。
他與妻子瑪蒂娜目前住在佛羅里達州的薩拉索塔,並持續寫作與教學。
網站:www.QuantumEntrianment.com
電子郵件:Info@QuantumEntrianment.com
譯者簡介:
游懿萱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曾任輔仁大學兼任講師,現任實踐大學兼任講師。著有《英中筆譯》系列、《翻譯講堂》,譯有《鎂的奇蹟》、《無黏液飲食療癒法》、《人頭朝上》,以及一中心出版的《生命之鎂》、《讓孩子們吃土》、《告別高血壓不用藥》、《終結偏頭痛不用藥》、《準媽媽風水經》、《醫療靈媒-甲狀腺揭密》、《醫療靈媒-搶救肝臟》等書。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如何得到快樂
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佛陀
若是問十個人:「什麼是活在當下?」一定會得到十種不同的答案。就像天氣一樣,每個人都在談論,能做的卻不多。或許那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清楚活在當下的意義,或是它可能帶來的好處。
乍看之下,定義「當下」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但結果並不是那麼一回事。你很可能會說:「當下就是當下」,然後就此帶過。你想必是個聰明的人。光是觸碰到「什麼是當下」表面之下一點點,一堆理性但不受控的蠕蟲就會冒出頭來,令科學家與哲學家不知所措。實際上,追求當下的覺知及其據說能展現幽微的內在寧靜,從自身覺知的第一絲火花在古人眼中初次閃現時,就持續困惑著人類。
我們的身心都圍繞著短期的壓力運作,例如意料之外的壞天氣、與鄰近部落之間的小衝突,或是偶爾必須爬到樹上以免被老虎鋒利的牙齒咬傷。史前生活的打獵與採集工作一週通常只進行三到四天,就足以供應生存所需。夾在這些壓力事件中間的日子,則是與部落中的族人閒晃,在河邊慵懶地散步,花上幾個小時躺著看雲。
如果我們能夠選一個詞來定義現代人的生活,那一定是「忙亂」。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我們何時開始排滿了毫不停歇的活動?我們真的要把自己逼瘋了。六十或七十年並不足以讓我們的神經系統、骨骼、大腦適應日益增加的活動與現代生活帶來的壓力。我們的身心尚未準備好迎接二十一世紀生活的謀殺,而是應該處在更為寧靜與沉思的狀態當中。
我們的老祖先與生俱來的沉思本質,仍然存在於我們當中,基因的編碼也烙印在每個細胞裡,耐心等待再度被發現。那是個一直存在卻相當微弱的聲音,被現代瘋狂的生活日漸大聲的怒吼箝制住了。如果我們願意駐足傾聽,就能聽見微弱的聲音請求著:「慢一點!享受當下。讓這個世界單純地流逝幾分鐘吧。」這個聲音是聽得到的,不是在過去迴盪著,或是反映在我們想像中未來的希望或恐懼裡,而是當下。這種聲音就能帶領我們回到當下。
我們經常覺得,如果能花費時間什麼都不做,就是在浪費時間。這不是量的問題,是質的問題。探索內心能幫助身心回春,讓兩者與外在世界達成和諧。花時間作白日夢或靜坐,比起補救「逝去的時間」,更能激發創造力與補充能量。
日常的活動無法避免,雖說遠離世界靜坐當然能帶來好處,但我們會錯失更偉大的真相。我們誤以為自己無法同時又動又靜,實際上我們卻可以在外在維持活躍狀態的同時,讓內在保持寧靜。是的,魚與熊掌我們可以兼得。身而為人,我們可以在老化過程中回春;我們可以在維持內在寧靜狀態的同時,從事日常活動。
請你想像有個人仰臥著看星星。他躺在那裡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內心就像一個安靜空曠的空間。這不是商人或工廠員工的心。這個人不知道如何開門、如何用湯匙喝湯,或是用文明的方式向人打招呼;不過,他具有完全的覺察能力,充滿過去唯有聖人及靈性導師才擁有的自信與平靜。這個人在許久之前就已死去,過世時以獸皮裹屍,只有一小撮喜歡他的人,也就是他部落裡的族人,為他感到哀傷。他充滿靜思的生活和現代人的生活正好呈鮮明的對比,現代人的思想反映出一團蠕動的蛇,而不是移動的星斗。現代人大腦中的突觸連結,從早上冒出來的第一個覺知開始瘋狂地運作到就寢前的最後一聲歎息為止,只有寂靜的睡眠才能釋放他,讓那個人準備好迎接隔一天的強烈衝擊。
我們的先祖基本上和我們一樣。實際上,他就是我們。如果他活在今天,出身於中產階級的家庭,我認為把他放在一群相同階級的人裡,你應該無法指認出來。但問題來了:那種讓他的大腦與直立身體前進的力量,並非現代人所知的力量,而且相去甚遠。我們的身心在世界成形之前就已經被創造出來了,如今卻要面對古人不了解的外力:汙染、高壓的工作、多工的壓力、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坐在電腦前工作數小時,以及每天需要消化來自世界各地的負面新聞,這些都是先人所不知道也不需要面對的壓力因子,即使是百年前的人們也不知道。
我們創造了一個忙亂的世界,這是個明顯的事實。我們不斷受到無法滿足的需求所驅策,用以填補空虛。知識是新的神。我們覺得如果知道某件事,就能以此增進我們的知識,然後掌握它,控制它。再進一步,更能控制或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包括真正的傷害及想像中的傷害。所以,我們整體的思維就會變成這樣:如果我們對一樣事物了解越多,就越能掌控它;我們越能掌控一件事物,就能更進一步了解它,或是將之視為威脅並予以排除,接著繼續探求知識。你發現當中微妙的瘋狂成分被織入我們思維裡了嗎?
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並非:「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控制權?」每一個人要思考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才能擺脫控制的需要?」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及舒適的物質享受之外,我們為何需要賺更多錢、開速度更快的車,或是覺得應該要在便利商店跟店員說自己的問題?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會說,我們有想去控制的心理需求。他說得很對,但這就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是什麼導致我們需要去控制的心理需求?」
控制的需求來自於「覺得控制是需要的」;也就是說,我們覺得情況失控了。這種感受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實際上,大多是無意識的,但那種精微且無意識的需求助長了我們求生存與基本舒適感以外的欲望。(我了解這種說法完全簡化了我們腦袋裡來來去去的複雜心理互動,但請繼續往下讀,看看後續會怎麼發展。我沒有在賣關子。)◆
自我(ego)會以兩種方式來表現,一種可能是寧靜、覺得擴張與完整。你深深凝望著繁星滿布的夜空,或是醒來時覺得與一切同步,彷彿世界上一切安好,就會出現這種感受。另一種自我的表現,則是我們九十九%的時間都處在其中的狀態。這種自我感到十分空虛,想要蒐集周遭的人、事、物來填補這種空虛,讓自我暫時感到滿足。
關鍵字在於:暫時。我們似乎無法永遠滿足自我,對吧?我們買了新車,自我覺得非常滿足,直到車門凹了一個洞,或是得繳第一筆貸款,這種感覺就不見了。在繳完最後一筆車貸後,我們迫不及待想擺脫那輛車,再去買一輛新的。新車子、新工作、新食物、更多錢、更多時間、更多愛……我們的自我無止盡地瘋狂尋求更多新經驗,希望擺脫內心深處那個微弱的聲音,那個不斷低聲說著「還不夠」的聲音。
你很可能會認為這種空虛感不是好事,但它實際上是好的。就和身體疼痛是好事一樣,如果我們感受不到痛,就不知道自己受傷了。想像一下,如果你有神經缺損的問題,或是罹患先天性痛不敏感症(全名為先天性痛不敏感合併無汗症。無汗症就是不會流汗,經常伴隨著不會感到疼痛的症狀)等基因遺傳疾病,無法安全地攝取熱食;即使可以,你叉起一小塊牛排來品嚐時,咬到了舌頭也不會發現,你去公園散步時凍傷了也不知道,或是頭撞到櫃子角流血了也對此一無所知。疼痛是一種自然警訊,告訴你有問題發生了。空虛感也是。那是一種告訴我們採取的行動並未解決問題的警訊。
我們試著要蓋過那個不斷提醒我們在各方面缺少了什麼的聲音。實際上,現代人非常有創意,能找到各種抑制那種聲音的方式。科技是我們最偉大的工具,完美地沿用了我們用來緩解飢餓等感受所發展出來的概念,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策略。我眼前的電腦就是絕佳的例子,它是功能性產物,但只要連上網路,它就成了人類發明出來的最佳娛樂設備之一。購物行為也是,我們之中有多少人買了自己其實不需要的東西?有多少人記得「寵物岩」這種玩具?有誰還留著這個把石頭當成寵物的玩意兒?誠實面對吧,在你花了一大筆錢購買裝飾花園的石頭後,又捨不得把石頭丟到圍牆外。我保證你一定還放在地下室的某處。
我們依賴各種消遣行為,將注意力從空虛、寂寞、失去的感受轉移開來。購物、食物、極限運動、性愛、電視等,可以列出來的還有許多。我們甚至無法享受努力的成果,因為幾乎在那同時,想要得到更大、更好成果的欲望就會鑽入腦中。我們永遠無法透過填入東西、思想、情緒來填滿那個空虛的深淵,這就彷彿想用黑色麥克筆塗掉儀表板的紅燈,好讓自己不會一直被提醒油量過低的問題。空虛、無聊、不安、焦慮,這些就像身體的疼痛一樣,都是一種警訊,試圖告訴我們有問題發生了。這些警訊正在告訴我們,外在的活動無法保證內在的寧靜。我們不斷向外獲取更多東西,真正的解答卻在另一個方向。
那麼,問題在哪裡呢?我們為何擁有無窮盡的欲望,想要獲得更多呢?問題在於我們不需要更多,而是需要更少。事實上,我們需要的比更少還少。我們不需要任何東西。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瘋狂,但實際上就是如此,其運作方式如下:
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生活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形式與能量的領域,一個是一切的源頭「空無」(Nothing)。實際上,最早指出這點的並非量子物理學。一些靈性文獻,如《吠陀經》、《奧義書》、佛家與道家的經典,以及基督教教義中,都指出了創造之前先有空無的存在。
你可能會想,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但事實證明,空無並非空虛。請繼續讀下去,一切正變得越來越有趣了。所有創造出來的事物,星塵、反物質、瓢蟲、甜美的夢,都以形式和能量存在於相對世界裡,涵蓋並遍布一切有形有相領域的則是空無。空無具備所有基礎材料,能使用無限多樣的事物來填滿宇宙的存在,但做為空無本身,它不具有特定的形式。
我們要如何知道空無的存在?聖人與科學家都告訴我們它確實存在。量子力學理論家大衛.玻姆(David Bohm)被愛因斯坦視為思想繼承人,他說,「空無意味著秩序。」《創世紀》的開頭兩節這麼寫道:「起初……地是空虛混沌。」空無的回音也在三千多年前被聽到,出現在《鷓鴣氏奧義書》的開頭:「起初,世界是無。」
然而,空無無法靜止不動,因此它忙著創造。最初的活動就是思考。最初的思想就是關於自身。還有什麼可想的呢?最初的思想創造了「本我」(Self)的意識,也就是你所知的「大我」(I)的不受限本質。接著,空無想到了所有能創造的美好事物,也就是空無變成某樣事物的時候。《創世紀》接著觀察到了:「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鷓鴣氏奧義書》也告訴我們:「從無生有。本我是從自身存在創造而來。因此,也稱之為『本我自生』(Self-Made)。」因此你可以看到,空無創造一切的概念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這確實有其道理。
將空無的概念與空無的經驗相加起來,將對我們產生非凡的影響,能讓我們脫離苦海。就是如此。空無可以根除痛苦、悲慘、絕望,能平衡各種失衡,同時活化身心。這是真正的神奇子彈,瞄準所有人類的疾病與瘋狂,同時毫不費力地消除掙扎與壓力,是一體適用的解方。因此,在自我從一段新關係或一輛新車中走出來,向外尋求滿足時,最好隨身帶著空無,否則最後只會得到不想要的東西,就是痛苦。
這麼說很瘋狂,不是嗎?我們認為自己需要蒐集身邊更多東西,例如財富與朋友,才能感到富足。然而,我們也都知道,任何你能得到的東西,都可能會失去。我們認識的人都有失去財富與朋友的經驗,他們本來以為自己可以一輩子擁有那些東西。令他們感到痛苦的並非是失去,而是害怕失去,以及想再度獲得的渴望。人、事、物都不是問題的所在,問題在於心對它們產生的依戀造成了痛苦。心緊緊依附在事物上,是因為不知道空無的價值。如果你擁有空無,那麼就無所失。我想最後這句話不太需要多作解釋。
我們用寧靜的觀點來看空無。我們感到平靜時,就不會受苦,對吧?寧靜與恐懼不可能共存。寧靜的心無法理解痛苦,兩者可說是完全相對。寧靜並不會排除恐懼與痛苦,但不會讓它們存在於那種氛圍之中。寧靜是恐懼的瘠土。如果我們要著手處理痛苦,對寧靜多點認識對我們有好處。
什麼是寧靜?如果粗略將它視為一種心理活動,我們會說寧靜是較少活動,對吧?你感到寧靜的時候,內心非常地安靜,對吧?請你想像觀看日落或是坐在森林裡的圓木上,以及和老闆爭辯,這兩種相反的情形。
即使你的身體相當活躍,也能處在寧靜的狀態中。長跑選手經常提及自己在身體努力活動的同時,仍維持著內心的寧靜。重點在於,無論身體正在做什麼,真正的寧靜都反映在心智上。
所以我們可以說,心智活動越少,越能反映出寧靜。如果這一點為真,我們或許就能說,沒有活動就是絕對的寧靜。活動是能量,沒有活動就是沒有能量。沒有能量就是空無。因此,空無就是絕對的寧靜。聰明吧?
第二章 如何得到快樂
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佛陀
若是問十個人:「什麼是活在當下?」一定會得到十種不同的答案。就像天氣一樣,每個人都在談論,能做的卻不多。或許那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清楚活在當下的意義,或是它可能帶來的好處。
乍看之下,定義「當下」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但結果並不是那麼一回事。你很可能會說:「當下就是當下」,然後就此帶過。你想必是個聰明的人。光是觸碰到「什麼是當下」表面之下一點點,一堆理性但不受控的蠕蟲就會冒出頭來,令科學家與哲學家不知所措...
作者序
二○○七年時,我發明了「量子牽引」技術(Quantum Entrainment),這是一種幫助人們跳過內在運作陷阱的自我探索過程,能將身心雙方面創造出來的一切事物,減少到只剩下最基本的元素:純粹覺知。一開始,我把重點放在人類擁有卻鮮少展現的療癒效果——只需在覺知上做很精微的轉變。我撰寫了《立即療癒的祕密》(The Secret of Instant Healing,尚未有中文版),讓所有人都能透過量子牽引學會療癒。書籍出版之後,引起世界各地讀者的迴響,他們與我分享了無數精彩的療癒故事。
我不希望本書的內容冷飯熱炒,或只是已知內容的訊息延伸。我撰寫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揭開重要的新事物,豐富你生活的界線,讓你用更深刻的方式生活。一開始我不確定是否能透過文字將精微的量子牽引奧祕傳達給讀者,結果證實我多慮了。試讀本書的人給我的回饋,以及他們練習書中所寫的精微的量子牽引程序,都超乎了我的期待。
無論是資深的量子牽引施行者,或是對此十分陌生的新手,都發現閱讀本書之後,接觸生活的方式有了深刻的改變。他們覺得在自己的覺知中找到了更堅實的基礎,能夠減少衝突,帶來更多信心,減少不和諧的情形,帶來更多寧靜,也比較不需要抓著控制權不放,更能以感恩的角度看待生活。簡單來說,這些人看著生活中的阻礙慢慢讓步,基本的內在良善也漸漸顯露出來,也就是他們的「本我」變得光彩熠熠。
在接下來的書頁當中,你會發現如何應用量子牽引來改善生活裡的重要面向,例如對財務的擔憂、憤怒問題、整體的消極觀念。量子牽引也可以改善人際關係、性生活,甚至是飲食、睡眠、運動習慣。雖然書中也會提及療癒的部分,但如果你有興趣了解量子牽引迅速達成療癒的科學與藝術,建議還是參考我的第一本書《立即療癒的祕密》。
本書分為第一部、第二部、附錄。附錄一會告訴你如何做基本的量子牽引三角檢測法。它會提供良好的基礎,也是學習精微量子牽引的跳板。附錄二包含了全球各地讀者提出的常見問題,當你將量子牽引融入日常生活之後,這些資訊才能展現真正的價值。附錄三則是一篇自傳,分享我發明量子牽引的故事。除非故事能在某些方面豐富讀者的經驗,否則我通常不會寫到關於自己的故事;然而,大家時常提出這個問題,因此我把答案寫進附錄裡。
最後,我相信附錄四的詞彙表也十分有價值。許多術語是大家經常用到的,卻很少有人去定義其應用方式。因此,為了避免混淆,請花幾分鐘的時間仔細閱讀這部分,仔細了解這些字詞應用在我教學內容時的明確定義。雖然我在正文中會試著定義這些新字詞,但我非常鼓勵你在自己下定義之前,經常翻閱、對照詞彙表。
在第一部「量子牽引」中,我會介紹一系列簡單有效的漸進式練習,進而講到精微的量子牽引療程。因此,我建議讀者從頭到尾仔細閱讀這部分,不要跳著看。對已讀過《立即療癒的祕密》的人來說,有些內容看來可能相當熟悉,這點具有雙重價值:第一,新讀者必須了解這部分的內容,才能做好準備,以更易學且有效的方式來做量子牽引;第二,對已經在做量子牽引的人來說,也是很好的複習。這種複習可以為熟悉量子牽引的人打好寶貴的基礎,並進一步學習「精微的量子牽引」,也就是更為精微的量子牽引療程。精微的量子牽引能促使你的覺知擴張到現有界線外,讓量子牽引不著痕跡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第一部裡,我提出了有關量子牽引內在運作的新見解與說明,讓有經驗的量子牽引施行者內心更為開闊,或是受到鼓舞。至於首次接觸到這種簡單且成功的哲學的讀者,我相信你們真的有福了。在第一部,你將會探索安樂感(Eufeeling)及這種感覺與純粹覺知之間的關係,並了解達到快樂的內在與外在途徑;同時,由於量子牽引的過程會迅速將你導向更高意識,因此我們會討論你在尋求開悟的道路上,應該如何完善自己的洞察力。
在第二部「量子生活」中,你會看到如何應用本書第一部的內容,並開始檢驗精微的量子牽引在實際應用上產生的價值。這部分會提供基本的準則,讓你了解如何生活在純粹的覺知中,並有機會感受到由你的安樂感所生的至福與寧靜,從人、事、物逐步反映到你身上,遍布在日常生活之中。以量子牽引過生活,你會發現世俗生活中充滿了驚奇與默默的期待。
◆
本書可能會對你的生活與全世界產生影響,為此我感到相當興奮。量子牽引能以獨特且有效的方式,開啟你對內在本我的覺察,而透過開啟內在的自我覺知,你就可以重返全新的孩提時代,眼裡充滿了驚奇,並能欣賞周遭的平凡之美。
我們的世界向來處在一種靈魂的黑暗當中。我們一直向外凝望,尋求解決方式,而解決方式其實在另一個方向,在本我明亮的光裡。翻開本書之後,就是在黑暗中多點燃了一盞燭火。
二○○七年時,我發明了「量子牽引」技術(Quantum Entrainment),這是一種幫助人們跳過內在運作陷阱的自我探索過程,能將身心雙方面創造出來的一切事物,減少到只剩下最基本的元素:純粹覺知。一開始,我把重點放在人類擁有卻鮮少展現的療癒效果——只需在覺知上做很精微的轉變。我撰寫了《立即療癒的祕密》(The Secret of Instant Healing,尚未有中文版),讓所有人都能透過量子牽引學會療癒。書籍出版之後,引起世界各地讀者的迴響,他們與我分享了無數精彩的療癒故事。
我不希望本書的內容冷飯熱炒,或只是已知內容的訊息延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量子牽引
第一章 奇蹟
第二章 如何得到快樂
第三章 純粹覺知
第四章 我想我思考著我所想的想法
第五章 開始了解本我
第六章 量子牽引
第七章 應用量子牽引
第二部:量子生活
第八章 心智篇:療癒負面情緒
第九章 心智篇:創造力與克服創造的障礙
第十章 身體篇:療癒身體的疼痛
第十一章 身體篇:改善運動表現
第十二章 身體篇:空間散步
第十三章 關係篇:性、愛、宇宙之愛
第十四章 關係篇:完美的關係
第十五章 睡眠與失眠
第十六章 飲食習慣
第十七章 毫不費力的旅行
第十八章 克服財務困境
第十九章 兒童
附錄一:量子牽引三角檢測法
附錄二:常見問題
附錄三:空無的故事與改變世界的方式
附錄四:詞彙表
附錄五:延伸資訊
前言
第一部:量子牽引
第一章 奇蹟
第二章 如何得到快樂
第三章 純粹覺知
第四章 我想我思考著我所想的想法
第五章 開始了解本我
第六章 量子牽引
第七章 應用量子牽引
第二部:量子生活
第八章 心智篇:療癒負面情緒
第九章 心智篇:創造力與克服創造的障礙
第十章 身體篇:療癒身體的疼痛
第十一章 身體篇:改善運動表現
第十二章 身體篇:空間散步
第十三章 關係篇:性、愛、宇宙之愛
第十四章 關係篇:完美的關係
第十五章 睡眠與失眠
第十六章 飲食習慣
第十七章 毫不費力的旅行
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