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法蘭西絲.赫伯特的圖書 |
$ 379 ~ 480 | 宣教案例研究: 當宣教遇上信仰與文化衝突時的抉擇
作者:保羅.赫伯特/法蘭西絲.赫伯特;邱顯正/ 審訂 出版社: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2-11 共 9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今日之法國本土於鐵器時代由高盧人征服,前51年又由羅馬帝國吞併。486年法蘭克人又征服此地,其於該地域建立的早期國家最終發展成為法蘭西王國。法國至中世紀末期起成為歐洲大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眾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國,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國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已開發國家,其GDP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國是歐盟人口第二多的成員。法國被《富比士》列於2020年退休宜居國的名單中。。
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保羅.赫伯特(Paul G. Hiebert, 1932~2007)
在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為卓越的宣教學和人類學教授。生前任職於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曾於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授課;亦曾遠至印度擔任牧師和宣教士,是人類學和宣教領域許多文章與書籍的作者或共同作者。
法蘭西絲‧赫伯特(Frances Hiebert, 1934~1999)
保羅.赫伯特的妻子,她在宣教和婦女事工領域有廣泛的服事。於堪薩斯州立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富勒神學院獲得聖經文學碩士學位,並在三一福音神學院獲得傳教士學位。她曾在印度門諾弟兄百年聖經學院(MBCBC)宣教與服務委員會任職九年,在富勒神學院擔任婦女事務部主任,並在三一福音神學院擔任國際學生事務主任。
內容簡介
信仰與文化,孰輕孰重?
當宣教士來到一個對基督信仰陌生的地區宣教時,他們在傳福音、建立教會,與培育信徒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信仰與當地文化的衝突,例如華人社會的祭祖的問題、印度不同種性通婚的問題、東南亞社會的紅包問題,宣教士對當地不公義的政治作為是否該發聲的問題、兩性關係開放與保守的問題等等。
本書即收集一些宣教士在不同的地區與文化宣教的親身經歷,他們碰到的信仰與文化衝突的案例。宣教士們在呈現這些案例時暗示衝突中作抉擇的困難,但沒有說出最後的抉擇,而是邀請讀者在小組中討論,在聖靈的帶領下群策群力貢獻己思,來得出當有的抉擇。讀者透過閱讀本書,思考、討論這些案例時,可再次反思信仰,並對應自己在所處情境中可有的信仰實踐,以及預備自己在傳福音時當具有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