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位於一望無垠的中歐平原上,在十世紀時由發源於此的西斯拉夫人建立,歷經了數百年的分合割據,波蘭與立陶宛聯合成波蘭─立陶宛聯邦,躍身為歐洲強盛一時的國家。
然而,因為國家缺乏天然屏障,以及俄、普、奧等鄰近國家的覬覦,使得波蘭在十八世紀下半葉遭遇三次瓜分。每一次的瓜分都激起波蘭內部的改革浪潮,當中更催生出世界上第二部成文憲法,然而這部憲法卻在列強的打壓下胎死腹中,也讓波蘭的革命勢力沉寂一時。 在近代民族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已然亡國的波蘭人起身反抗,企圖恢復波蘭的榮光,他們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寫亡國的篇章,重拾國家的名字。但復國的波蘭仍難逃悲劇性的命運,不到二十年的光景,再次被德國與蘇聯瓜分,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蘇聯所控制,成為共產國家。 這次波蘭人再度展現反抗精神,由反共人士所組成的團結工會成功推翻共產政權,建立民主共和體制,成為第一個推翻共產體制的歐洲國家,波蘭人終於掙脫枷鎖,重新踏上自由之路。
作者簡介:
洪茂雄(1940-2019)
1940年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1963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畢業,1967~1968年間就讀德國閔斯特大學,1969~1979年間在慕尼黑大學主修東歐歷史、國際政治和漢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回國,歷任世新專校副教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第一所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教授等職。主要著作:《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東歐變貌》、《戈巴契夫評傳》、《東歐國情分析與我國對外關係》、《南斯拉夫史》、《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形勢解析》(主編)、《羅馬尼亞史》等。
作者序
波蘭史是歐洲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換言之,欲瞭解歐洲史,也得要多少認識波蘭史的梗概。波蘭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
其一,史家筆下稱波蘭係「悲劇性國家」,十八世紀末短短二十三年內遭三度瓜分,二次大戰期間,再度遭德、蘇入侵與占領,曾先後亡國一百餘年之久。波蘭之所以能夠復國,重新站起來,正顯示波蘭文化有其自強不息的生命力。
其二,波蘭人民絕大多數信仰天主教,儘管共黨極權統治近半個世紀,但宗教信仰的自主性並未因共產主義所揭櫫的無神論而受到動搖。1978年10月,克拉科夫(Kraków)教區的伍伊蒂瓦(Karol Wojtyła,即若望保祿二世Jan Paweł II,1920~2005)樞機主教獲選為天主教教宗,成為四百零三年以來,第一位波蘭籍入主梵蒂岡的精神領袖,不僅鼓舞了波蘭人民的自信心,也為爾後「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崛起,帶動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一股銳不可擋的力量。
其三,1980年格但斯克(Gdańsk)列寧造船廠離職電工瓦文薩(Lech Wałęsa, 1943~ ),原本是一位平凡工人,但憑藉其勇敢不屈服的個性,利用工人大罷工之際,掌握時機,登高一呼組織「團結工會」,立即得到全國性的響應,不但很快匯集工農龐大力量,敢向握有絕對資源的波共挑戰;而且堅定不移,逼迫波共當局讓步,允許「團結工會」向法院合法登記為獨立工會,成為戰後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合法的自由工會。其後,「團結工會」因發展迅速,會員劇增,威脅到波共政權的統治,乃被勒令禁止一切活動。「團結工會」雖在《軍管法》嚴厲箝制下,仍不屈不撓轉入地下活動,依舊形成來勢洶洶的反共力量。直到1989年6月,「團結工會」贏得波蘭戰後首次自由選舉,得以組織東歐第一個「非共化」政府,隨後引發骨牌效應,造成東歐劃時代的劇變。一位平凡的工人竟能寫下極不平凡的歷史,誠是共黨世界所罕見。
從上述歷史事件不難令人想到,一來波蘭的歷史發展與歐洲的演變緊密相連,若要瞭解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的崛起,就得認識波蘭如何在強鄰壓境下,絕地逢生,展現活力;二來波蘭籍天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位二十六年(1978~2005),是近代梵蒂岡教廷任期最長的一位宗教領袖,他打破歷屆教宗鮮少遠行的慣例,走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宣揚基督精神,積極倡導和平人權普世價值,備受世人肯定;其中最扣人心弦的是他撼動共產主義牢不可破的神話,使蘇聯集團分崩離析;三來在東歐鐵幕築起四十年後,儘管共產黨控制森嚴,波蘭工人能勇敢站出來組織「團結工會」,向共黨極權挑戰,最終促成社會主義國家第一個「非共化」政府的誕生,改寫當代東歐歷史新頁。由此可見,波蘭史很值得一讀。
當1960、1970年代改革之風吹進捷克和匈牙利之際,作者旅德求學期間,為觀察鐵幕國家的真面貌,曾隨德國學生旅行團一窺究竟,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其間,也很想前往波蘭去體會這個算是中東歐大國所面臨的經濟窘境,惟因得不到簽證而作罷。直到1989年波蘭走向民主化之後,作者才有機會於1991、1993、1998、2000、2001和2004年先後赴波蘭探訪,每次搭火車旅遊時皆有不同的感受,深覺得這個天主教國家自由化以來,雖政局的穩定性不甚理想,但總體看來進步神速,贏得歐洲友邦的嘉許,致使1999年和2004年獲准加入北大西洋約組織(NATO)和歐洲聯盟(EU)。本書的寫作,算是數次波蘭行的激勵,適逢波蘭和平演變二十週年,希望留下值得回味的見證。
本書共分十章,內容包括自然地理與民族起源、波蘭建國及瓜分的經過、十九世紀波蘭的革命運動、復國、兩次大戰期間命運的掙扎、共黨政權的建立及其統治困境、團結工會的崛起和共黨政權的崩潰、後共產主義時期波蘭的新貌等。由於本書係三民書局規劃出版的通俗國別史讀本之一,因此撰寫本書時,未考慮學術著作所要求的嚴謹規範,而力求簡明流暢,盡量做到符合可讀性。在此,必須指出,作者長年來蒙受眼疾之苦,即使閱讀相關資料極為不便,但從不怠慢而放棄寫作機會。波蘭史縱橫面向涵蓋範圍甚廣,千頭萬緒要整理出脈絡可循,深入淺出,頗費周章。幸好,政治大學臺文所李佳螢和世新大學中文系高鈺雯利用課餘擔任助理,協助閱讀、整理、修改、補充、校正,一而再、再而三,務求精確,避免疏漏,李、高兩位同學好學多問,積極進取的精神可嘉,對本書的寫作過程幫助不少,功不可沒。另外,正在華沙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陳音卉、涂政男兩位年輕學者,在功課繁忙時,受作者之託,藉旅居波蘭之便,代為蒐集一些重要人物資料,使本書撰寫素材增色有加。
而這本《波蘭史》得以在國內出版問世,歸功於三民書局劉振強董事長重視文化事業,獨具慧眼編印多冊的國別史,使國人開拓視野,增廣見聞,謹申表誠摯的謝忱。
此外,有必要一提者,本書內文中的地名和人名,波、英文混合使用,其用意乃保留波蘭語文的特色,而中文譯名則力求統一,特此附識。
波蘭史是歐洲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換言之,欲瞭解歐洲史,也得要多少認識波蘭史的梗概。波蘭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
其一,史家筆下稱波蘭係「悲劇性國家」,十八世紀末短短二十三年內遭三度瓜分,二次大戰期間,再度遭德、蘇入侵與占領,曾先後亡國一百餘年之久。波蘭之所以能夠復國,重新站起來,正顯示波蘭文化有其自強不息的生命力。
其二,波蘭人民絕大多數信仰天主教,儘管共黨極權統治近半個世紀,但宗教信仰的自主性並未因共產主義所揭櫫的無神論而受到動搖。1978年10月,克拉科夫(Kraków)教區的伍伊蒂瓦(Karol Wo...
目錄
再版說明
自序
第I篇波蘭民族起源與建國歷程1
第一章自然地理與民族起源3
第一節自然地理概況3
第二節古代波蘭11
第三節民族起源19
第二章斯拉夫民族的遷徙和條頓民族的興衰23
第一節斯拉夫民族的遷徙狀況23
第二節條頓騎士團的興衰25
第三章波蘭建國到鼎盛時期31
第一節王朝制度的形成與發展31
第二節版圖的擴張40
第三節外國勢力的入侵49
第II篇波蘭被瓜分與復國61
第四章波蘭的三次瓜分63
第一節第一次瓜分63
第二節第二次瓜分69
第三節第三次瓜分76
第五章十九世紀的革命運動83
第一節法國大革命後的衝擊83
第二節歷次革命的緣起87
第三節革命失敗的原因92
第六章一次大戰與波蘭復國97
第一節波蘭與大戰局勢97
第二節復國前的各派角力與整合99
第III篇共黨政權的建立與崩潰105
第七章兩次大戰時期波蘭命運的掙扎107
第一節波蘭共和國的重建107
第二節悲劇民族的再起112
第八章共黨政權的建立及其統治困境121
第一節蘇聯扶持波共政權的經過121
第二節蘇聯集團129
第三節改革運動的滋長131
第九章團結工會的崛起和共黨政權的崩潰137
第一節團結工會的崛起及其發展137
第二節共黨政權變革的極限142
第三節談判革命促成和平演變148
第IV篇波蘭展現強韌的生命力157
第十章後共產主義時期的新貌159
第一節經濟改革轉型159
第二節外交與政治情勢165
第三節加入歐盟後之政經發展172
跋179
附錄185
重要人物簡介—波蘭思想界自強不息187
大事年表201
參考書目206
再版說明
自序
第I篇波蘭民族起源與建國歷程1
第一章自然地理與民族起源3
第一節自然地理概況3
第二節古代波蘭11
第三節民族起源19
第二章斯拉夫民族的遷徙和條頓民族的興衰23
第一節斯拉夫民族的遷徙狀況23
第二節條頓騎士團的興衰25
第三章波蘭建國到鼎盛時期31
第一節王朝制度的形成與發展31
第二節版圖的擴張40
第三節外國勢力的入侵49
第II篇波蘭被瓜分與復國61
第四章波蘭的三次瓜分63
第一節第一次瓜分63
第二節第二次瓜分69
第三節第三次瓜分76
第五章十九世紀的革命運動83
第一節法國大革命後的衝擊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