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海倫.庫伯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0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偶然的注意到這本書的上市,書名...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6/26
偶然的注意到這本書的上市,書名聽起來就覺得甜蜜蜜的 編輯推薦寫著:文筆優美,最溫柔的小說 於是我便買回家看了 一開始,以為作者是個男性(我買書都不看作者是誰),沒想到看了幾頁才發現是個女孩兒 而且是個非洲黑人女孩! 而...
我的家在蜜糖灣
$ 45 ~ 300
我的家在蜜糖灣
作者:海倫.庫伯(Helene Cooper) / 譯者:余佑蘭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9-05-05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點我評分 10 則評論 圖書介紹6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我的家在蜜糖灣

內容簡介

天真的童年不再回來,曾擁有的美好生活也已失去。
我失去過 我離開了 我希望還有機會找到回家的路 找到已遺忘的姐妹
幸好它們還在這兒。

◆來自有權有勢的政治世家  

  海倫.庫伯是個「剛果人」,她是賴比瑞亞兩大世家的後代——她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1820年第一艘從紐約啟航、滿載被解放黑奴的船隻談起,那艘船後來抵達了西非賴比瑞亞,並且建立了蒙羅維亞城。

  海倫從小在蜜糖灣長大,那是一棟擁有二十二間房的濱海豪宅。她對童年的回憶是由一群前呼後擁的僕人、亮閃閃的汽車、西班牙一棟渡假別墅,以及位內地的一間農莊拼湊而成。這也是一個玩踼腳遊戲、喝熱胡椒湯、對偷心人和水鬼心存恐懼的非洲童年。海倫八歲時,庫伯家來了一名養女——收養小孩是賴比瑞亞菁英階層常見的習俗。尤妮絲,一個巴薩族女孩,突然間成了「庫伯太太的女兒」。

◆戰爭改變了一切

    有好幾年時間,庫伯家這群女兒——海倫、她妹妹瑪琳以及尤妮絲——幸福地享受著財富與優勢所帶來的一切。然而賴比瑞亞就像是爐子上一壺乏人注意的水,獨自在那兒沸騰。1980年4月12日,一群軍人發動政變,暗殺了托伯特總統,並且將他的閣員處死。庫伯家族和整個剛果人階層成了當局獵殺的目標,他們遭到囚禁、射殺、凌虐和強暴。海倫在賴比瑞亞優渥的童年生活,在1980年的血腥政變後嘎然而止;海倫和家人逃離了蜜糖灣,前往美國。她們把尤妮絲留在了賴比瑞亞。

    在嶄新的世界,海倫試圖讓自己融入美國青少年的生活,同時,在異國的23年中懷著痛苦的心情思念故鄉。當父親去世那天,她感受到了:有糖尿病的她,那天胰島素恰好不夠了,她知道父親一直在身邊陪著她,直到她在隔天買到了藥,她知道是父親過世了,他是要來確認海倫會好好的。她寫了一封信給爸爸:親愛的爸爸,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我這麼叫你,……。

◆內心的家鄉正在召喚她

  母親後來至美國依靠她,以做看護工為生;那個曾是開跑車、戴著時髦太陽眼鏡的媽媽哪裡懂得做菜?但她為了還在家鄉另一個女兒的學費,願意重新學習。海倫在教堂山的北卡羅萊納大學發現了自己對新聞的熱愛,最後並接連成為《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記者,她到世界各地採訪新聞——唯獨對非洲敬而遠之;因為在這同時,賴比瑞亞在戰火蹂躪下,已經淪為第三世界的人間煉獄,當然她更不想再記憶著過去的歡樂,以及一同長大的姐妹尤妮絲。海倫樂於從事新聞工作,樂於在美國建立當年的「庫伯莊園」,她讓自己放棄賴比瑞亞國籍,宣誓效忠美國,不再因為那個「第三世界」的身分而引來異樣的眼光。

  2003年,海倫因採訪伊拉克戰事,深刻體會到:「如果註定要死在戰場上,也應該是在我自己的國家」,她的家鄉——和尤妮絲——已經不容等待。

◆他們不能再帶走我的姐妹

  海倫回到家鄉,尋找她情同手足的朋友尤妮絲,尤妮絲的境遇與她不同,留在當地的她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在內戰之中,兒子不知是否真的逃到了國外?!海倫知道,天哪,尤妮絲不知兒子在哪裡的心情,一定與她多年在外思念母親的心情一樣吧!她還能見到媽媽,但,尤妮絲卻再也見不到兒子了。幸好,尤妮絲再婚,擁有了自己的家庭。

  海倫娜與尤妮絲重回舊地,殘破的屋舍中,所感受到的是:曾擁有的美好生活失去了,曾擁有的童年也已死去,整個國家因為內戰殘破不堪,海倫問她的初戀男友,你的父親死得那麼慘,你不恨這個國家嗎?他說:「恨,不會使這裡變得更好。」

  海倫的美好生活停留在13歲那年:當年母親為了保護她們,而被士兵強暴,內戰之後,她與尤妮絲分開了23年,如今,她深深的明白:那些該死的士兵已經奪走了我的童年,他們再也不能把我的姐妹帶走。母親的愛支撐了她,尤妮絲的愛也正如以往:「萬一我真的遭到水鬼、偷心賊或是竊賊攻擊,現在會有個人來保護我。我知道,尤妮絲不會讓任何事發生在我身上」。

  家庭的愛給了她們勇氣與力量,再度緊緊愛著自己的家鄉;幸好我們還在這裡,愛,不曾被剝奪,只有更強大。

作者簡介

海倫.庫伯

  《紐約時報》的外交特派員。在此之前,她曾經在《華爾街日報》擔任記者和外交特派員長達十二年,並且在《紐約時報》擔任過社論版的助理編輯。她出生於賴比瑞亞的蒙羅維亞,現居美國華盛頓特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247896
  • 叢書系列: EUREKA文庫版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偶然的注意到這本書的上市,書名...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6/26
偶然的注意到這本書的上市,書名聽起來就覺得甜蜜蜜的



編輯推薦寫著:文筆優美,最溫柔的小說



於是我便買回家看了





一開始,以為作者是個男性(我買書都不看作者是誰),沒想到看了幾頁才發現是個女孩兒



而且是個非洲黑人女孩!





而她流暢自然的文筆,使我的眼手捨不得停止閱\讀



當她在描述小時候天真的情景,使我想起了櫻桃小丸子卡通



每個幸福小女孩都擁有的天馬行空童年,無憂無慮的童年





而當你的情緒跟隨著文章融合,她的家卻發生了可怕的事情。。。



使你不由得的為她擔心,而急著想知道"後來呢?"







整本書看下來,我說它是一個"溫柔又堅強的紀錄"



看到讓妳傷心的段落,使你眼中有淚\卻不留下一滴



因為她是用如此坦然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中的阻撓與挫折,似乎在告訴我們這些傷痛與澎湃最後都會撫平



而我們也應該用幽默輕鬆的態度去渡過我們的每一天





讓我不禁欽佩這個作者,是如此的仁慈勇敢與堅強







我非常感激上天讓我遇見了這本書



我也為自己對非洲的成見感到羞恥











請各位一定要好好的閱\讀這本書
 這是海倫 .庫柏獨一無二的成長...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9/05/12
這是海倫 .庫柏獨一無二的成長傳記,也是一本關於賴比瑞亞的立國血淚\史.海倫一家人面對困境所展現出來不放棄希望,努力活出自我的堅強韌性; 海倫跟尤妮絲的姐妹情深,海倫母親對尤妮絲視如己出的關愛,再再令人動容.而透過海倫平實的筆觸,也讓全球的人認識賴比瑞亞這個國家,並引以為鏡.不論族群我們都該珍惜當下, 捨棄成見,歷史包袱,一起為這片土地打拼.國家認同不該只是淪為口號,社會安定才是人民真正最期望的.

    19世紀美國首批解放自由黑人搭乘伊莉莎白號落腳在非洲,這群新移民者靠著美國的金援跟武力威脅以賤價向當地原住民購買土地,打算在此建立家園.在原住民(鄉民)跟殖民者(剛果人)的多次交戰中,殖民者最後獲得勝利並取得統治權跟享有權勢,進而在1822年建立非洲第一個黑人共國-賴比瑞亞.

    西元1967年海淪含著銀湯匙出生,是賴比瑞亞兩大世家(強森跟庫伯家族)的後裔, 有著世襲貴族血統的剛果人.7歲那年跟著家人從蒙羅維亞搬到蜜糖灣居住,那是一棟有著二十二個房間,大片草地,車庫,眾多家僕,俯瞰大西洋的豪宅,母親更幫海倫姐妹找來一位居家玩伴-11歲的尤妮絲.雖然是來自貧窮鄉下家庭的巴薩族女孩.但在庫伯家,尤妮絲跟海倫姐妹平起平坐, 感情形同姐妹,一起分享食物,歡笑,甚至擁有共同的秘密.在海倫12歲前的童年生活裡,賴比瑞亞就是富裕天堂的代名詞.

    1980年賴比瑞亞的原住民不滿經年累月在剛果人統治下,不平等的對待導致貧富階級日漸懸殊, 反政府,反特權的聲浪日益高漲,原住民忿怒的情緒達到最高點並很快的引爆了一連串的流血事件,隨著剛果人被逐出權力核心,剛果人在賴比瑞亞的幸褔天堂也瞬間瓦解,重重的從天堂跌落地獄.原本位高權重的剛果貴族也淪為過街老鼠,海倫的母親為了保護女兒遭受士兵強暴,任職於政府要職的親戚先後遭到處決,一家人決定逃往美國,但不包括尤妮絲.

    遠離了家園,海倫一家人的身份也從享有特權的貴族淪為非洲難民,對海倫來說,美國不再是渡假天堂,而是受困的牢籠,曾經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海倫把蜜糖灣的一切深鎖在內心黑暗角落,刻意讓賴比瑞亞這四個字從自己生命中消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美國人.幾年後家人陸續返回家鄉,而海倫選擇獨自留下,終於如願成為美國記者,遊走於世界各國, 揭發貪污醜聞,抨擊美國社會不平等的種族問題, 但唯獨依然不願碰觸賴比瑞亞.然

而有一些人,有一些事卻不是你想要遺忘就忘得了.在一次伊拉克前線採訪任務中,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瞬間,海倫想到了賴比瑞亞, \" 如果註定要死在戰場上, 也應該是在我自己的國家 \" 生命的契機讓海倫重新找到對家鄉土地的認同,不再逃避過去,決心回到生命的原點,尋找那失落的童年, 家人...

    種族歧視問題舉世皆然,即便在美國這個標榜自由民主的國度裡依然頻傳.沉浸在美國這個大溶爐裡,不再有特權身份回歸平民身份時,海倫才深刻的體會到童年在賴比瑞亞的富裕生活,那些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是建立在種族歧視.天地不仁以為萬物為芻狗,人類生而平等.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享受同一個太陽的照耀,卻只因為膚色不同而對立,爭執不斷. 隨著政府軍跟反政府武裝之間的血腥戰鬥,大屠殺,強暴,娃娃兵..種族衝突的火焰愈燒愈旺, 而掌權者的貪婪更導致原本

富裕,和平的賴比瑞亞,在戰爭的不斷蹂躪下斷垣殘壁,遍野哀嚎.面對滿目瘡痍的家園, 最大的輸家永遠是人民,不管任何膚色!
 講到非洲,想到的畫面不外乎是炎...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9/05/12
講到非洲,想到的畫面不外乎是炎熱的天氣、廣闊的草原、獅子羚羊長頸鹿之類的動物,及黑皮膚的人們,不然就是「血鑽石」的慘烈,或是「堅強淑女偵探社」的平和之類的。要說對非洲的國家或是歷史有什麼認識,還真講不出來。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作者海倫.庫柏的傳記。回想起1980年逃離家鄉賴比瑞亞之前的童年生活,當年,海倫家族因為祖先的緣故,在賴比瑞亞是屬於上流階級的「剛果人」,過著優渥的生活,家中還有僕人伺候。年紀小也不會注意到看似平穩的生活其實暗藏危機,賴比瑞亞的原住民對剛果人越來越不滿,很多人站起來對抗政府,終於,1980年當時的賴比瑞亞總統托伯特被原住民刺殺,展開了動盪不安的內戰時期。



為了避難,海倫跟家人逃到美國成為難民,但她的原住民姊姊尤妮絲不願離開,兩人從此分別。



海倫大學畢業之後,也如願當上記者,海倫卻不願再回想起過去,不想再回到賴比瑞亞,這個國家的名字從此封印在海倫的內心深處。直到她去伊拉克採訪,生命遭受威脅之際,赫然驚覺,她不該死在伊拉克的戰爭中,要死,也應該是死在自己國家的戰爭中。

海倫也想起以前一起玩耍、保護她的好姊姊尤妮絲,經過多年以後,她是生還是死呢?

 

看這本書,除了看庫柏家族的故事之外,也看了賴比瑞亞的歷史。150年前因美國解放黑奴才開國的賴比瑞亞,本應要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卻因階級制度、貧富不均導致長久的內亂。我也會跟著想起中華民國,建國更短暫的98年,除了慶幸目前還是個民主的國家之外,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真有點不安哪。

 

在書中,我也看到了賴比瑞亞女性的堅強。不管是海倫母親為了保護小孩被強暴,或是在動亂中依然想辦法生存下去的韌性、為了小孩將來毅然將小孩送出去,在在讓人感動不已。阿,應該說,這就是「母親」吧,女性本弱,為母則強。

 

對海倫而言,這本書的出版,代表她對以前的生活有個完整的交代。她尋根,瞭解了庫柏家族竄起的過程。她回想,過去蜜糖灣美好童年。她掙扎,忘掉童年、忘掉過去種種,將以往蜜糖灣的日子埋藏在心裡。她覺悟,認清賴比瑞亞永遠是她的國家及故鄉,永遠不可能忘記。她追尋,提起勇氣才又踏上永遠的家鄉,並尋找失散多年、當年一直保護她的姊姊。她解脫,整理過去的回憶及生命,再次站穩腳步,擁抱讓她思念的賴比瑞亞,得到重新出發的動力。
 賴比瑞亞的國家格言:「The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5/11
賴比瑞亞的國家格言:「The love of liberty brought us here」,一句話道盡這個國家立國的精神,而國名Republic of Liberia,也反映了18世紀由美國解放的黑奴前來建立國家時的深切期望,而讀過《我的家在蜜糖灣》再去印證這一句話,讓人有許\多感觸,沒有身臨其境,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我們恐怕無法體會要維護自由兩字有多麼不容易。



大部分的人對非洲唯有的印象恐怕只有炎熱的天氣,原野上奔跑的野獸,加上黑皮膚的人種,說真的,除此之外,真要問我非洲有哪些國家恐怕也說不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就在這種毫無認識的情況下開始閱\讀《我的家在蜜糖灣》,原本以為會是一段格格不入,不太能深入的閱\讀經驗,沒想到一口氣讀完之後,卻是幾番催淚\的深情之作。



海倫的父母都是賴比瑞亞的世家後代,從小海倫就過著優渥的生活,家裡有司機、管家、園丁、廚子,數不盡的僕人將他們服事的無微不至,海倫就讀美國學校,假期時到美國渡假,享盡權勢家族的與眾不同。在她八歲時一位巴薩族女孩尤妮絲來到海倫位於蜜糖灣的家裡陪伴她,成為她的姊妹,也開始了尤妮絲與庫柏家族,與海倫之間的一段故事。



1980年,賴比瑞亞發生政變,為了安全海倫一家陸續離開賴比瑞亞前往美國,尤妮絲不願離開,於是兩個好姊妹就此分離。



海倫試著讓自己忘記賴比瑞亞的一切,也發現自己的興趣是新聞報導工作,成為一個出色的記者,於是她在大學裡努力學習,畢業後也找到一個小報的工作,但幸運並未出現,海倫就像一般平凡的記者一樣,只是報導著一般的新聞,直到有一天,海倫同父異母的姊姊珍妮絲逃出賴比瑞亞,海倫以此撰寫一篇名為《死亡的陰影》的報導,受到《華爾街日報》青睞,從此改變了海倫的人生,讓她成為一名成功\的記者,遊走世界各地採訪,雖然藉著有關家鄉的報導讓海倫成功\,但這同時,海倫卻只想逃離過去,將過去的一切埋在在心底一個隱密的角落,不願再去想起,她拿到了美國籍,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賴比瑞亞這個國家從此由她的心中消失。



一直到有一次海倫隨美軍到伊拉克採訪,在生命受到威脅之際,她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忘記了自己的國家,忘記了那個陪著她一起長大,卻連生死都是未知的女孩,忘記了一直保護她的好姊妹,逝去的已經喚不回,但回去或許\還有希望。





-部落格小玩意-





《我的家在蜜糖灣》的目次是這樣編排的,「蜜糖灣,賴比瑞亞,1973」,「蜜糖灣,賴比瑞亞,1974」…. 「蒙羅維亞,賴比瑞亞,1978」……「格林斯堡,北卡羅萊納,1981」…..,地點加上時間的排列,一清二楚的紀錄著作者海倫.庫柏從小到大的生命歷程,隨著時間與地點的變動,書頁一頁頁展現海倫生命中經歷過的風風雨雨,有年少時的富足快樂、無憂無慮,有戰亂開始後的驚嚇恐懼、倉惶而逃,有落腳美國後思鄉情切,想要遺忘過去的掙扎,最後驀然回首尋找失去的一段關於家鄉的記憶,全書娓娓道來,充滿了家人間的愛,雖然歷經戰火洗禮,家人分散各地,但憑藉著一絲信念,海倫雖然失去遺落的一段童年時光,終究還是找回失去的希望與愛。



「The love of liberty brought us here」,但願愛能弭平一切,只要心中有希望、有愛,永遠都不嫌太遲。
 賴比瑞亞 - 既不是強權國家也...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9/05/11
賴比瑞亞 - 既不是強權國家也不是觀光勝地,台灣媒體對她的關注意願本來就不高,一般民眾也就跟著沒有多大興趣,而且說真的賴比瑞亞離我們實在太遠了,非洲的國家那麼多,誰會知道她在那裡啊?我想大概2003年與台灣斷交時媒體有過曇花一現的報導,也是大家聽過最多次這個國家的一段時間,於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位於非洲而且曾經和我們有過邦交的國家,我們對她的了解繼續空白也就情有可原了。(以上是個人掩飾無知的藉口^^)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海倫‧庫伯回憶2003年以前的生活,因為焦點放在賴比瑞亞,她的父母又分別來自影響賴比瑞亞政治歷史非常深的兩大世家,唸完這本書,對於賴比瑞亞的近代史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事從1973年庫伯一家搬到蜜糖灣說起,那一年海倫八歲,生活中雖然有水鬼、有惡棍還有偷心賊的潛在威脅,但有更多親朋好友往來、社交生活的趣味,父母親還為了她收養了一個巴薩族的女孩 - 尤妮絲。



因為祖先的庇蔭,身為「剛果人」 - 賴比瑞亞的後來移民(相較於原住民,剛果人指的是19世紀初被美國解放並送回非洲的黑奴)和既得利益者,海倫及其家人一直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蜜糖灣也本該如其中文譯名,承載著海倫‧庫伯如蜜似糖的童年回憶,卻在1980賴比瑞亞發生政變的那一年,使得一切都變了樣,庫伯一家遠走美國,尤妮絲留在賴比瑞亞,接著而來的是頻仍的內戰,面對殘敗不勘的祖國和異父母姐妹尤妮絲,海倫則選擇刻意的遺忘和逃避,她以美國記者的身份遊走世界各國 - 只除了賴比瑞亞。



但刻意的遺忘和假裝不存在都只是自欺欺人,心底的那股鄉愁總是蠢蠢欲動,終於在一次攸關性命的採訪任務中,海倫決定該是回賴比瑞亞一趟的時候了,故事就結束在海倫和尤妮絲一起面對了過去,至於未來似乎還是一段很長的故事.....。



全書以海倫‧庫伯所見所思所聞寫成,從她八歲小女孩的視野,一直到她長大成人對整個家國親人的想法,因為她生於貴族世家,對於相較之下較為弱勢,卻在政變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另一群「鄉民」(原住民)著墨甚少,而且即使她們逃難到美國,也過著比我們一般以為的「難民」要更好的生活,在這段時期使海倫看到了許\多,也藉由寫報導抨擊了美國社會上的不平等不公義現象,對比了她在賴比瑞亞的前期生活,可說是百感交集吧。



但庫伯家的女人們對生活突如其來的轉變而做的應變,那種韌性讓人不由得佩服,海倫姐妹和尤妮絲之間的情誼,是那麼揮之不去的細膩,而海倫‧庫克的自白,誠實寫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各個時期心境的轉折,配合上賴比瑞亞緊張的情勢,讓人急切想要知道書中人物的遭遇,賴比瑞亞政變的後續,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把她曾經丟掉且以為已經失去的愛找回來。
 每一個人的生命,就像是一艘小船...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5/11
每一個人的生命,就像是一艘小船,在茫茫的時間的河流上,載浮載沉。有人選擇停靠在厚實如臂的港灣,有人選擇揚帆朝向另一個未知國度前行,有人選擇四處尋覓,只為尋得值得一生依靠的港口。一路上,我們會與其他人產生交集,發生碰撞,也許\激射出耀眼的火花,也許\只燃起渺小如螢的星火,也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每一本自傳,都刻畫了一道道深淺不一的波痕,描繪出或平凡、或波瀾壯闊的不同風景。



本書是紐約時報記者海倫‧庫柏,以第一人稱記述發生在賴比瑞亞這塊曾經滿佈戰火,曾經讓她逃避、甚至徹底遺忘的土地上血淚\斑斑的過往,戰火如同狂風暴雨,驟然吹散了原有的美麗光景,使得她遠走美國,然而在世界各地穿梭之後,最終她還是選擇讓思緒回到最初,那個既不甜似蜜、也不甘如糖的蜜糖灣,透過文字,回顧自身的家族史和生命史,以編年體的方式串連當時當地的親友容顏,記錄了永難忘懷的往昔。



海倫用她的努力奮鬥,掙得無冕王的寶座,在槍林彈雨中,完成一段段艱困卻可貴的採訪報導,至於當年為了逃命而離開的家鄉,相對於富強安康的美國,是多麼的「不堪回首」。近鄉情怯,怯的是殘破家園背後,所代表的慘痛經歷。她的這艘船,迂迂迴迴,越是繞過賴比瑞亞,就越是清楚勾勒出它的輪廓。每一個微小的生命,似乎總無法擺\脫大我命運的操弄,不啻是處在動亂時代的必然和無奈。



賴比瑞亞是非洲歷史最長的共和國,1847年正式獨立,1980年的政變,不只代表「美洲─賴比瑞亞人」對內陸非洲原住民統治的結束,也改變了包括海倫一家在內無數人的生命。原本身為特權階級一份子的她,被迫面對巨大的「家變」,家的形象一夕改觀,蜜糖灣早已不復初始的甜蜜。作者盡情揮灑女性特有的敏銳筆觸,喚回埋藏在記憶深處的一切,誠實向讀者坦白這段不算輕盈的心路歷程,或許\她試著在敘說的過程中,獲得些許\的救贖和解脫。當我們能夠坦然面對那些魂縈夢牽的種種,才能有勇氣持續向前吧。



2003年,隨著殘暴的泰勒政權垮台,賴比瑞亞正式結束種族鬥爭,然而在多年內亂的摧殘下,國內政局仍不算完全平穩,一切可稱得上是「百廢待舉」。而海倫也持續用她的春秋之筆,精準的針貶時事。海倫的生命,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國度之間,畫下無數航行的痕跡,不管將來會航行到何處,蜜糖灣永遠都是她的家,讓她痛徹心扉,讓她滿載回憶,終歸是她漫漫航行的起點。



生命之河就這樣慢慢流,流向不可知的未來。



此時此刻,我們是不是也將旅程的起點拋在腦後良久,漫無目標的漂流,宛如失根的浮萍,無依無靠。讀完本書,也許\多少能夠重回屬於你我的蜜糖灣,思索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蜜糖灣」這個賴比瑞亞甜滋滋的地...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5/11
蜜糖灣」這個賴比瑞亞甜滋滋的地方卻使作者充滿驕傲與痛苦。有什麼故事比得人作者的親身經歷來得深刻動人呢?! 



「最後的決裂」認知道自己回不去後,海倫將自己過去跟生活分開了,淡淡寫來卻令人心酸。等到拿到美國護照的那一天,她迷失於自己所企

望的未來,過去彷彿不存在,但埋在內心深處等待有一天赤裸裸血淋淋的衝出來。無法笑著訴說這本書多好看,只能說你看了就會了解它的意義與價值!戰亂的事實還在發生中,這不僅僅只是一本自傳小說,它是一本可以喚起人們良知的個人探索、國家血淚\史。
 海倫透過《我的家在蜜糖灣》回想...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9/05/11
海倫透過《我的家在蜜糖灣》回想過往,即使感慨萬千也不能使時間倒流,可是,至少知道自己是如何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

 

還可以看到海倫、海倫的姐妹、海倫的母親、海倫的祖母…等家族女性,在強壯且成功\的家族男性的保護下,仍然散發各自的堅強意志力,各自活出精采且令人喝采的不平凡生命。

 

當然,以《我的家在蜜糖灣》做為窗口,也可以增進國際視野,讓人看看世界上還有賴比瑞亞這樣一個國家,以尊重人權為口號建國,卻因貧富不均而內亂,足以令人引為殷鑑。

 

最重要的,《我的家在蜜糖灣》對海倫的意義,就像是她對生命的態度─「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將它導向好的方面,它就會變好;反之,你將遺憾終生。」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作者海倫庫...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9/05/11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作者海倫庫柏的自傳,回憶她在賴比瑞亞的童年生活。曾經身處於賴比瑞亞的上流社會,內戰爆發後,開始否認自己的出身。直到當上記者,在伊拉克的槍林彈雨的烽火前線,海倫才再度醒來,她終於知道,「如果註定要死在戰場上,也應該是在我自己的國家」,那塊土地,名叫賴比瑞亞。



《我的家在蜜糖灣》除了是作者的自傳之外,這段寫作也是作者鼓起勇氣重新面對自己的土地、重拾建國者後裔榮耀的歷程。作者在從事記者工作過程中雖然刻意避免賴比瑞亞這個國家,但是她報導並痛恨美國國內發生的種族隔離、密西西比的貧民窟現象時,也是對自己童年賴比瑞亞社會階級現象的反思。這段反思在最後她重回賴比瑞亞的情節中,被以行動的方式表現出來。



當海倫重新面對瑞比瑞亞時,那些回到賴比瑞亞或是不曾離開的親戚們,許\多皆已作古,尤妮絲成為她和賴比瑞亞切不斷的強大連結,找回尤妮絲除了是家人的期盼外,更是海倫面對童年、重新找回自己國族認同的重點。



閱\讀和自己生長時代重疊的故事,總不禁讓我也陷入自己的童年回憶中,並感恩與珍惜所擁有的自由與和平。



全文心得 http://blog.roodo.com/kaurjmeb/archives/8722193.html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作者海倫庫...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9/05/11
《我的家在蜜糖灣》是作者海倫庫柏的自傳,回憶她在賴比瑞亞的童年生活。曾經身處於賴比瑞亞的上流社會,內戰爆發後,開始否認自己的出身。直到當上記者,在伊拉克的槍林彈雨的烽火前線,海倫才再度醒來,她終於知道,「如果註定要死在戰場上,也應該是在我自己的國家」,那塊土地,名叫賴比瑞亞。



《我的家在蜜糖灣》除了是作者的自傳之外,這段寫作也是作者鼓起勇氣重新面對自己的土地、重拾建國者後裔榮耀的歷程。作者在從事記者工作過程中雖然刻意避免賴比瑞亞這個國家,但是她報導並痛恨美國國內發生的種族隔離、密西西比的貧民窟現象時,也是對自己童年賴比瑞亞社會階級現象的反思。這段反思在最後她重回賴比瑞亞的情節中,被以行動的方式表現出來。



當海倫重新面對瑞比瑞亞時,那些回到賴比瑞亞或是不曾離開的親戚們,許\多皆已作古,尤妮絲成為她和賴比瑞亞切不斷的強大連結,找回尤妮絲除了是家人的期盼外,更是海倫面對童年、重新找回自己國族認同的重點。



閱\讀和自己生長時代重疊的故事,總不禁讓我也陷入自己的童年回憶中,並感恩與珍惜所擁有的自由與和平。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岩合光昭 與貓散步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長崎
作者:艾力克.菲耶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0-05-06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整形密碼:醫美手術背後的科學與美學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阿吉的魔法紅球+阿吉的好勝直球【好球出擊】限量套書(共二冊,加贈阿吉「可愛記名」姓名貼)
作者:松丘光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9-20
66折: $ 43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懂生,才懂死
作者:佩瑪.丘卓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7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4-08-01
$ 31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調教叛逆/王者-全
作者:キタハラリイ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5
$ 11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作者:韓江 (한강)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8
$ 30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心境:簡忠威水彩藝術
出版日期:2024-11-21
$ 128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PAYBACK 改過遷善1+2特裝版
作者:fujoking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1-28
$ 118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魔法★探險家 轉生為成人遊戲萬年男二又怎樣,我要活用遊戲知識自由生活(5)
作者:入栖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7
$ 17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
$ 25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