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後,東沙管理站人員會定期進行海陸域巡查,逐步紀錄東沙島陸域及周邊海域的生物資源。因為偶爾會在島周發現鯊魚與魟魚的蹤跡,海管處覺得東沙島周邊海域的軟骨魚類資源,也許是一個很值得進行的方向。
由於軟骨魚類在漁業上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以往國內的軟骨魚類資源調查,多半是到魚市場、漁港,以地理實察的方法進行物種資源紀錄,以建立物種名錄,並推估可能的族群資源量。但由於東沙周邊海域已劃設為國家公園,禁止捕捉生物,地理實察方法並不適合使用。
為了進行東沙海域的軟骨魚類資源調查,海管處委託了國立成功大學王建平教授,以及真理大學陳餘鋆副教授團隊協助,一開始是參考大型鯨豚的調查方法為基礎,透過1至2年的調查試驗,調查團隊也逐步修正調查,來提高調查的效率。
透過這段期間的調查記錄,調查團隊認為東沙島小潟湖口水域,具有提供成熟尖齒檸檬鯊作為生育場所的生態功能。幼鯊出生後,則會向往東沙島周邊海域擴散,並往返於北岸近岸海域,島潟湖口至島潟湖內等水域之間,形成幼鯊的覓食、成長與棲息範圍。透過調查成果,也發現尖齒檸檬鯊往返於不同水域之間的行為,跟潮汐狀態有關。當漲潮時,幼鯊會游進島潟湖內水域活動;平潮時,島潟湖口水深約介至40至60公分深,使得幼鯊會來到島潟湖口覓食;當退潮時,幼鯊則會回到東沙島周邊海域活動,等待下一次的漲潮。
檸檬鯊隨著年齡增長,當超過3齡以上,又或是冬季水溫降低等緣故,會逐漸往東沙島周圍較深水域移動,並有更長時間棲息在較深水域。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東沙島周圍海域的尖齒檸檬鯊族群,紀錄結果是以幼鯊為主角的現象。每個年度進行的檸檬鯊族群數量估算,其實會有一個動態的改變,自101年至105年的調查結果,可以概略的說明東沙島周邊海域的檸檬鯊數量大約維持在200~500隻的數量之間。而檸檬鯊的族群數量變化,又受到每年回到島潟湖口海域生產的成鯊數,幼鯊存活數,以及大環境條件等等因素影響。
這段期間,調查團隊除了物種調查,也進行了東沙海域檸檬鯊的遺傳特性分析,發現到東沙海域的檸檬鯊族群並沒有跟其他海域的族群有基因交流的現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東沙檸檬鯊的族群棲息在當地水域,並沒有離開東沙進行長程海域洄游。當東沙檸檬鯊族群一直沒有離開東沙,隨著時間推移、生物演化過程,以及東沙環礁遠離周圍大陸的隔離特性,有可能讓生活在這片水域的檸檬鯊,最終會形成一個獨立的系群。